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墨子(精)/国学典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毕沅校注的《墨子》为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此外,他在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上都有相当的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目录
前言(吴旭民)
叙(毕沅)
第一卷
亲士
修身
所染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
第二卷
尚贤上
尚贤中
尚贤下
第三卷
尚同上
尚同中
尚同下
第四卷
兼爱上
兼爱中
兼爱下
第五卷
非攻上
非攻中
非攻下
第六卷
节用上
节用中
节用下(缺)
节葬上(缺)
节葬中(缺)
节葬下
第七卷
天志上
天志中
天志下
第八卷
明鬼上(缺)
明鬼中(缺)
明鬼下
非乐上
第九卷
非乐中(缺)
非乐下(缺)
非命上
非命中
非命下
非儒上(缺)
非儒下
第十卷
经上
经下
经说上
经说下
新考定经上篇
第十一卷
大取
小取
耕柱
第十二卷
贵义
公孟
第十三卷
鲁问
公输
第十四卷
备城门
备高临
备梯
备水
备突
备穴
备蛾傅
第十五卷
迎敌祠
旗帜
号令
杂守
佚文
第十六卷
原目
附录
篇目考
后叙(孙星衍)
序言
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墨家的创始人。墨
子名翟(约前468一前376)
,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
期居鲁国。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战争攻伐
、兼并频仍,人民生活很
不安定。墨子怀着“为万民
兴利除害,富贫众寡,安
危治乱”的理想,力主“兼相
爱、交相利”,奔走于各诸
侯国,谋求制止战争,反
对大国之攻小国。他认为
,“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
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
天下治”。为了实现他的政
治主张,他提出了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天志
、明鬼、节葬、节用、非
乐、非命等十论,作为十
大政治宣传纲领。他同时
指出,到不同国家,要针
对不同国家的特点,分清
情况,加以游说。他说:“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
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
用、节葬;国家意音湛湎
,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
、事鬼;国家务夺侵凌,
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
除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外
,还将他的弟子组成了一
个武装团体,他们为了拯
救民生,可以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如公输般为楚
造云梯,欲攻宋。墨子派
三百名学生前去卫宋,他
自己则日夜不休,裂裳裹
足,走了十日十夜至楚国
,劝说公输般、楚王放弃
攻宋。可见墨子不愧为一
个为民兴利除害的社会活
动家。
先秦诸子中,墨家与儒
家并称为显学,孟子亦称
杨、墨之言盈天下。墨子
对哲学、逻辑学都有较深
的研究和一定的贡献。对
于认识论,墨子重视感性
认识的经验,强调认识始
于接知,终于怨知。他说
:“恕也者,以其知论物,
而其知之也著,若明。”(《
经说上》)提出了认识由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性。同时还提出了作为认
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墨
子·非命上》云:“何谓三表
?子墨子言日: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
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
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
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
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
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
表也。”就是说对理论或观
点(即“言”)的检验既要依据
历史经验,也要体察实际
情况和人民群众的经验,
还要施之实践,看它最终
效果如何,即用实践来检
验,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
姓人民的利益。墨子对他
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
、尚同等十论在《墨子》
一书中基本都运用了三表
这一原则来进行检验。墨
子在逻辑学上也有较大成
就,逻辑学墨子称之为辩
学,晋鲁胜曾这样评价墨
子的辩学,他说:“墨子著
书,作《辩经》以立名本
,惠孙、公孙龙祖其学,
以正刑名显于世。孟子非
墨子,其辩言正词则与墨
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
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
墨家学派同时在军事学、
工程学、力学、几何学、
光学上也都有相当研究和
贡献,先秦的科学技术成
就大都赖《墨子》以传。
现存《墨子》一书,为
墨子自著和其弟子记述的
墨子言论两部分所组成。
《汉书·艺文志》云:“《墨
子》七十一篇。”由于汉代
独尊儒术,墨子之说逐渐
式微,加上汉末及魏晋兵
乱,七十一篇已散逸不全
,且淆乱已甚。《隋书·经
籍志》云:“《墨子》十五
卷,目一卷。”未说明篇数
。《中兴馆阁书目》和《
玉海》云:“《墨子》十五
卷,自《亲士》至《杂守
》为六十一篇。”较《汉志
》已缺十篇。到清代,编
辑《四库全书》时,《墨
子》已仅存五十三篇,且
由于编简的脱烂和抄写刊
刻的讹误,以致不少篇章
文字颠倒错误,不可卒读
。乾隆时,卢文招、孙星
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
乾隆四十七年(1782)至四十
八年(1783),毕沅在卢、孙
二人所校《墨子》的基础
上,“遍览唐宋类书、古今
传注所引,正其讹谬,又
以知闻疏通其惑”,《墨子
》一书始得可读。以后,
孙诒让在清儒前贤考释校
注《墨子》的基础上,作
《墨子间诂》,对《墨子
》作了系统详尽的校注。
毕沅注《墨子》,灵岩
山馆曾刻之,后浙江书局
汇刻《二十二子》,取灵
岩山馆本为底本覆刻。毕
刻原本今已难觅,这次标
点以浙江书局《二十二子
》本为底本,除明显的注
文错误径改外,余皆依原
本不作改动。
导语
墨子(前468~前376)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后世多散佚。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乾隆时,卢文昭、孙星衍互校此书,略有端绪。毕沅在卢、孙二人基础上,“遍览唐宋类书、古今传注所引,正其讹谬,又以知闻疏通其惑”。此版《墨子》选用浙江书局《二十二子》本为底本,进行标点,除明显的注文错误径改外,皆依原本。毕沅校注抽出,作为注释至于每段之后,更加便于作者阅读。
后记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十二
月,弁山先生既刊所注《
墨子》成,以星衍涉于诸
子之学,命作后叙。星衍
以固陋辞,不获命,叙日

墨子与孔异者,其学出
于夏礼。司马迁称其善守
御,为节用。班固称其贵
俭、兼爱、上贤、明鬼、
非命、上同。此其所长,
而皆不知墨学之所出。淮
南王知之,其作《要略训
》云:“墨子学儒者之业,
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
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
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
周道而用夏政。”其识过于
迁、固。古人不虚作,诸
子之教或本夏,或本殷,
故韩非著书亦载弃灰之法
。《墨子》有《节用》,
节用,禹之教也。孔子日
:“禹菲饮食,恶衣服,卑
宫室,吾无间然。”又日:“
礼与其奢宁俭。,’又曰:“
道千乘之国,节用。”是孔
子未尝非之。又有《明鬼
》,是致孝鬼神之义;《
兼爱》,是尽力沟洫之义
。孟子称墨子摩顶放踵,
利天下为之。而庄子称禹
亲自操橐耜而杂天下之川
,腓无胈,胫无毛,沐甚
风,栉甚雨。列子称禹身
体偏枯,手足胼胝。吕不
韦称禹忧其黔首,颜色黎
墨,窍藏不通,步不相过
。皆与《书传》所云“予弗
子,惟荒度土功”,“三过其
门而不入,思天下有溺者
犹己溺之”同。其节葬,亦
禹法也。尸子称禹之丧法“
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
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
丧三日”当为“月”,见《后
汉书注》。《淮南子·要略
》称禹之时,天下大水,
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
,故节财、薄葬、闲服生
焉。又《齐俗》称三月之
服,是绝哀而迫切之性也
。高诱注云:“三月之服,
是夏后氏之礼。”《韩非子·
显学》称墨者之葬也,冬
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
三寸,服丧三月。而此书
《公孟篇》墨子谓公孟日
:“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
之古非古也。”又公孟谓子
墨子日“子以三年之丧为非
,子之三日当为“月”之丧亦
非也”云云,然则三月之丧
,夏有是制,墨始法之矣
。孔子则日:“吾说夏礼,
杞不足征;吾学周礼,今
用之,吾从周。”又日:“周
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周之礼尚文,又
贵贱有法,其事具《周官
》、《仪礼》、《春秋传
》,则与墨书节用、兼爱
、节葬之旨甚异。孔子生
于周,故尊周礼而不用夏
制,孟子亦周人而宗孔,
故于墨非之,势则然焉。
若览其文,亦辨士也。
《亲士》、《修身》、《
经上》、《经下》及《说
》,凡六篇,皆翟自著。
《经上、下》略似《尔雅·
释诂》文,而不解其意指
。又怪汉、唐以来,通人
硕儒,博贯诸子,独此数
篇莫能引其字句,以至于
今,传写讹错,更难钩乙
。《晋书·鲁胜传》云:“胜
注《墨辩》,存其《叙》
,日:‘墨子著书,作《辩
经》以立名本。惠施、公
孙龙祖其学,以正刑名显
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
言正词则与墨同。荀卿、
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
能易其论也。’又日:‘《墨
辩》有上下《经》,《经
》各有《说》,凡四篇,
与其书众篇连第,故独存
。今引《说》就《经》,
各附其章,疑者阙之。又
采诸众杂集为《刑》、《
名》二篇,略解指归,以
俟君子。’”如所云,则胜曾
引《说》就《经》,各附
其篇,恨其注不传,无可
征也。
《备城门》诸篇具古兵
家言,惜其脱误难读。而
弁山先生于此书,悉能引
据传注类书,匡正其失。
又其古字古言,通以声音
训故之原,豁然解释。是
当与高诱注《吕氏春秋》
、司马彪注《庄子》、许
君注《淮南子》、张湛注
《列子》,并传于世。其
视杨惊、卢辩空疏浅略,
则倜然过之。
时则有仁和卢学士抱经
、大兴翁洗马覃溪,及星
衍三人者,不谋同时共为
其学,皆折衷于先生,或
此书当显,幸其成帙,以
惠来学,不觉僭而识其末
也。
阳湖孙星衍撰。
精彩页
亲士[1]
人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1]《众经音义》云:“《仓颉篇》日:亲,爱也,近也。”《说文解字》云:“士,从一,从十。孔子日:推十合一为士。”《玉篇》云:“《传》日:通古今,辩不然,谓之士。”此与《修身篇》无称“子墨子云”,疑翟所著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1]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2]。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3]。太上无败[4],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1]读如“征”。
[2]尚与上通。摄,合也,谓合诸侯。郭璞注《尔雅》云:“聂,合。”摄同聂。
[3]犹日“安其大丑”。《广雅》云:“抑,安也。”
[4]李善《文选注》云:“河上公注《老子》云: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
吾闻之日:“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1]。”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2],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不[3]究其情[4];虽杂庸民,终无怨心[5]。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6]。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7]。分议者延延,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1]言不肯苟安,如好利之不知足。
[2]言自处于难,即躬自厚而薄责人之义。
[3]旧脱此字,据上文增。
[4]疚、究同,犹云内省不疚。
[5]言遗佚不怨。
[6]言佞人病国,与逼臣同。
[7]《礼记》云:“言容詻詻。”郑君注云:“教令严也。”《说文》云:“论讼也。”《玉篇》云:“鱼格切。”
[8]二字疑误。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1],远臣则唫[2],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日:归国宝[引,不若献贤而进士。
[1]当为“瘩”。《说文》云:“痦,不能言也。”“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日喑”,非此义。《玉篇》云:“痦,於深切,不能言。”“喑,於金、於甘二切,啼极无声也”,则作喑亦是。
[2]与“噤”音义同。《史记》蒯通日:“吟而不言。”《索隐》云:“吟,音户荫反,又音琴。”
[3]归,读如“齐人归女乐”之归。
今有五锥,此其锸[1],锸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2],错者必先靡[3]。是以甘井近竭,招木[4]近伐[5],灵龟近灼,神蛇近暴嘲。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7]。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日:太盛难守也。
[1]《史记集解》云:“徐广日:思廉反。驷案:《汉书音义》日:锸,谓利。”
[2]言磨错之利。
[3]挫、靡为韵,靡字麻声。
[4]招与乔音相近。
[5]竭、伐为韵。
[6]灼、暴为韵。
[7]谓事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1];千镒之裘[2],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3]?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