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沈从文小说(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晓明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内容推荐

在现当代文学名家中,沈从文是比较特殊的一例,他从一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和出色的作家,主要不是靠学校教育。而是经历了一个自学成才的艰苦过程。探索沈从文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对读者很有教益。

这本小说选,体现了沈从文文学艺术的独特体式。

目录

我的小学教育

柏子

龙朱

会明

丈夫

虎雏

黔小景

月下小景

一个农夫的故事

慷慨的王子

如蕤

三个女性

黄昏

黑夜

主妇

雪晴

巧秀和冬生

阿金

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

夫妇

试读章节

一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得是戏!土地堂前头,只要剩下来约两丈宽窄的空地,闹台就可以打起来了。这类木傀儡戏,与其说是为娱乐土地一对老夫妇,不如说是为逗全街的孩子欢心为合式。别的功果,譬如说,单是用胡椒面也得三十斤的打大醮,捐钱时,大多都是论家中贫富为多少的;惟有土地戏,却由募捐首士清查你家小孩子多少。像我们家有五个姊妹的,虽然明知到并不会比对门张家多谷多米,但是钱.总捐得格外多。不捐,那是不行的。小孩子看戏不看戏可不问。但若是你家中孩子比别人两倍多,出捐太少,在自己良心上说来,也不好意思。

戏虽在普通一般人家吃过早饭后才开场,很早很早,那个地方就会已为不知谁个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惟有“土地堂前猪屎多”,在平时,猪之类,爱在土地堂前卸脱它的粪便,几乎是成了通例的,唱戏日,大家临时就懂了公德心,知道妨碍了看戏是大家所抱怨的,于是,这一天,就把猪关禁起来了。你若高兴,早早的站在自己门前,总可以见到戏箱子过去,押箱子的我们不要问就可以知道是“管班”。每一口箱子由两个挑水的人抬着,箱子上有各样好看的金红漆花,有钉子,有金纸剪就‘贳金万两”连连牵牵的吉利字,一把大牛尾锁把一些木头人物关闭着。呵,想象到那些花脸,旦角,尤其是爱做笑样子的小丑,鼻子上一片白粉豆腐干似的贴着,短短的胡子,……而它们,这时是一起睡在那一只大木箱子里,将要做些什么?真可念!我们又可以看到一批年老的伯娘婆婆,搬了凳子,预先去占坐位的。做生意的,如像本街光和的米豆腐担子,包娘的酸萝卜篮子,也颇早的就去把地盘找就了。

饭吃了,一十六个大字,照例的每日功课,在一种毫不用心随随便便的举动下,用淡淡的墨水描到一张老连纸上后,所候的就是“过午”那三十枚制钱了。关于钱的用处,那是预先就得支配的。所有花费账单大致如下:

面(或饺子)一碗,十二文。

甘蔗一节,三文。

酸萝卜(或蒜苗),五文。

四喜的凉糕,四文。

老强母亲的膏梁甜酒,三文。

余三文作临时费。

凉糕,同膏粱甜酒,母亲于出门时,总有三次以上嘱咐不得买吃的,但倘若是并无其他相当代替东西时,这两样,仍然是不忍放弃的。有时可以把甘蔗钱移来买三颗大李子,吃了西瓜则不吃凉糕。倘若是剩钱,那又怎么办?钱一多,那就只好拿来放到那类投机事业上去碰了!向抽签的去抽糖罗汉,有时运气好,也得颇大的糖土地。又可以直接去换钱,去同人赌骰子,掷“三子侯”。钱用完时,人倦了,纵然戏正有趣,回家也是时候了。遇到看戏日,是日家中为敬土地的缘故,菜必格外丰富。“土地怎不每月有一个生日呢?”用一种奇怪的眼睛瞅着桌上陈列的自煮母鸡,问妈,妈却无反应。待到白煮鸡只剩下些脚掌肋巴骨时,戏台边又见到嘴边还抹油的我们了。

P1-2

序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很多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其中不少人还在国外留过学。由于视野开阔,博览群书,功底扎实,积累了丰厚的中外文化和文学知识,使他们后来成为大师级的学者和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冰心等人部属于这种情况。在现当代文学名家中,沈从文是比较特殊的一例,他从一个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程度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和出色的作家,主要不是靠学校教育。而是经历了一个自学成才的艰苦过程。探索沈从文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对读者很有教益。

沈从文生于1902年,4岁时母亲就开始敢他认字,入学之前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在私垫和小学读书时,老师所教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他的兴趣,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校门外广阔无边的社会生活。那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叮当作响的铁匠铺,挂满各种顾色布匹的染房。屠户的肉案桌,扎冥器的铺子,还有那长满花木的青山,游鱼嬉戏的小河,果实累累的树木……都令他神往。他用自己小小的心灵去拥抱这大千世界的“万汇百物”,不断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疑问,并尽力去寻求答案,这就是沈从文阅读他心目中的人生社会这本“大书”的开始。

由于家庭的变故,沈从文1917年小学毕业后,便不得不告别了学校和家庭,求亲靠友地在当地一个士著部队挂个名字混碗饭吃。不久,这支部队散了伙,当时的家庭经济彻底败落,他的唯一出路便是参军入伍。从此,沈从文便被卷入了不可知的人生漩涡。正如他所说:“十四岁后在沅水流域上下千里各个地方大约住过六七年,我的‘青年人生教育’恰好在这条水上毕的业。我对于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幼贵贱、生死衷乐种种状况,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较多。”湘西当时是一片既宁静又动乱、既美丽又残酷的土地,沈从文在这里经历了许多痛苦,也学习了一些学校教育中绝对没有的课程。一直到多年以后,当他拿笔写到这个地方的种种事情时,心情还是既激动又痛苦。他觉得故乡的山川风物如此美好,故乡的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地下又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他对故乡的现状充满了关切与悲悯,对故乡的未来寄予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如果说沈从文在湘西的这段日子是他的主体生命与乡土世界同化的阶段,那么,离开湘西,则意味着他结束了生命的自在状态,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导致沈从文离开湘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一些历史知识的浸润使他的精神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芷江任警察所办事员时,他有机会从别人那里借阅了商务印书馆印行的《说部丛刊》、狄更斯的《冰雪因缘》、《滑稽外史》、《贼史》等书。后来又得以接触百来幅宋及明清的旧画、几十件铜器古瓷、一部《四部丛刊》和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不久,又经常听一个姓聂的姨父讲宋元哲学,谈“大乘”、“因明”和“进化论”。对这些历史知识、文学作品和艺术品的学习与欣赏,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于是产生了不安于现状的打算。此时他的生活虽然较为安定,但精神上却觉得异常寂寞。这种苦恼和寂寞的感觉,使他开始对未来怀着一种朦胧的憧憬和向往。促使他离开湘西的第二个原因是“五四”运动的影响。1922年,“五四”运动的影响波及到湘西,当时正在保靖报馆任临时校对的沈从文,从一个进步印刷工人那里看到了《新潮》、《改造》、《创造周报》等新刊物,这些新书刊为沈从文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和崭新的思想天地,于是他不再看《花间集》,不再写《曹娥碑》,彻底地向新书投了降。新思潮的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和征服力,促使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湘西,去寻求湘西以外的独立自由的世界——到北京去。

初到北京的沈从文,一开始便碰到了两个难题,一是读书无门,二是经济拮据。因为沈从文只有小学学历,所以参加燕大二年制国文班考试时,什么都答不出来,使他无法进入大学学习。幸好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正大力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学校向所有人开放,这就给无法考入大学的沈从文提供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学习机会,使他不久便有幸成为北大不注册的旁听生。在北大旁听期间,他聆听了很多名师的讲演,获得了思想方法上的重要启迪。课余时间自读了大量书籍,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疯狂地吮吸着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营养。

沈从文读书多而杂,他所接受的不是某一家、某一流派,或者某一本书的影响,而是综合所读的各种东西,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采博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把沈从文读过的书做一下梳理,大致包括如下内容:古典文学方面,他喜欢庄子、屈原、曹植、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也喜欢读《史记》、《汉书》、《吕氏春秋》、《聊斋志异》、《今古奇观》、唐诗、宋词等;现代文学方面,他阅读了鲁迅、郁达夫、落华生、朱湘、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冰心、废名等作家的作品;外国文学方面,他喜欢契诃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狄更斯、莫泊桑、乔伊斯等作家的作品和《圣经》。除此之外,他还喜欢佛经故事、民间歌谣等。

至于经济上的拮据,多亏了在北农大读书的一个表弟及其同乡的支持和帮助才得以勉强克服。1924年冬天是沈从文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在北京的湖南会馆里,没有棉衣,没有火炉,只能用被子裹着身体坐在桌旁写作。但他写出来的稿子,没有一家刊物肯于刊登。他感到实在混不下去了,便不得不大着胆子给当时蜚声文坛的郁达夫写信,倾诉自己的不幸。没想到与他素不相识的郁达夫接到信后竟然亲自来看他。当他看到沈从文在冰冷的屋子里裹着被子写作,惊诧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就把自己的毛围巾摘下,拍掉雪花披在他身上。郁达夫还拿出了5块钱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饭,把找回来的钱都送给了他,这是沈从文终身铭记的感人情景。

1924年底,他的文章开始在《晨报副刊》获得发表的机会。1925年秋,经郁达夫介绍,沈从文与徐志摩相识,他的文章得到徐志摩的赏识和善文推荐。他从这些文化前辈和朋友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鼓舞、支持和帮助,增强了奋斗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使他在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里,把在北京的这一段学习坚持下来了。

1928年初沈从文离开北京南下到上海,在友人的帮助下,同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了《红黑》和《人间》两个刊物。后因资金不敷周转而停刊。到1929年底,他已经出版了近20种小说单行本,但出版商千方百计不付版税,没办法,才改到中国公学大学部去教散文。1930年秋,到武汉大学任教。1931年秋到1933年夏,到青岛大学教书。1933年9月,他不但获得了爱情和婚姻上的成功,而且在事业上也出现了新的转机,沈从文应聘担任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他终于获得了一个较以前安定的生活环境.从此,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组稿、审稿、发稿和扶檀青年作家上,同时坚持自己的创作。1931年至1937年间,他以巨大创作热情写作并出版了二十多部小说、散文和作家评论集,并获得社会上的广泛赞誊。

沈从文的自学成才之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也许是个特例。这不仅表现为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青年.“因缘时会”,最终成为一个事誊中外的著名作家,而且还由于他的作品使湘西这个偏处一隅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呈现给世界。

这本散文选,多数篇什选自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散文创作。其中写作并出版于30年代的《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从文自传》记叙作者离开湘西以前20年的生命的历程。《湘西散记》记叙作者1934年冬返乡探母途中的见闻。《湘西》是作者1938年取道湘西去云南时所作。主要介绍了湘西的景物、物产、风土、民情。后两部作品内容密切相关,互为表里,蕴含着作者对湘西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集中反映了沈从文对人生现实的独特认识。体现了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特体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