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君葆全集(文集上下)(精)/香山文库
分类
作者 陈君葆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甲篇 时评
日本的南进侵略
苦闷的法国
莫洛托夫出席三藩市会议
三藩市会议前之三国会谈
论波兰问题
第二次三头会议
的里雅斯德问题之纠纷
战后欧洲局面
歧路中之欧洲——民主主义乎?共产主义乎?
安全机构与印度独立
日本土决战战略观
三巨头会议与三国军事同盟
达达尼尔问题与英苏关系
波兰终投入苏联的怀抱
三头会议之诸议题
宋子文赴苏使命的观测
俞鸿钧论渝通货膨胀
佛朗哥政权与苏联
西姆拉会议的失败
英国工党掌政与对日作战
三头会议与东亚问题
英国工党掌政以后
波茨坦会议两宣言
《新生日报》发刊词
“岁聿云暮”
英苏之间
美苏之间
侮辱女性
史太林对邱吉尔的反驳
安全理事会第一个难题
苏联退出安理会
英访印代表团的使命
先党后国抑先国后党
谈谈战后教育方针——答粤教厅长姚宝猷先生
罢教
黑市
中国的当前问题
欧洲局面的展望
民主政治在今日
美国的罢工风潮
“联合国周”在香港
邱吉尔与史太林
克利浦斯夫人访华
对目前时局应有的认识
越南独立战争之我见
到和平之路
对于和平的信念
拥护和平运动
我们要加强对和平的信念
平安年
对我国热核爆成功发表谈话
对我国进行第二次原子弹试爆成功发表谈话
FOREWORD
乙篇 北游纪实
引言
出发之前
在剑门船上
在广州
北行前夕的快乐家宴
车过粤北引起的思忆
到汉口
在风景优美的武大作客
武大的学习新风
参观中国最早的图书馆
依依别武汉
穿越华北大平原
北京第一天
家庭温暖在北京
参观了协和医院
从青年新思想看时代
参观古旧的文化
古城添新颜
京华访故旧
思想动态与生活在北京
畅谈保家卫国的意义
中国是“尚德”的民族
彭泽民先生一席话
访沈钧儒院长想到的
北京的水果与三轮车
北京人的俭朴生活
颐和园属于人民了
居庸关八达岭之游
游长城路上所见
登“极目危峦望八荒”的长城
由长城砖想到文物保护
离开北京之际
在天津
参观华北造纸公司
政府关怀工人福利
天津工业新姿
津济青道中观艳丽晚霞
在青岛的第一天
从工业发展上看青岛
景色秀丽文物丰的青岛
从文物展中看透帝国主义野心
参观了山东大学
山大同学的参军热情
大学生参加治淮工程
山东大学几个特点
济南
山东古管会巡礼
参观齐鲁大学
与齐鲁大学同学在一起
游充满诗情画意的大明湖
趵突泉惹人留恋
抵“龙蟠虎踞”的南京
在史处长的宴席上欢谈
南京在转变中
登钟山谒中山陵
从南京博物院看我国灿烂文化
参观唐代的文物
参观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
南京的工人文化宫
沪宁路上琐忆
到了新生的上海了
下榻上海摩天大厦
参观鲁迅故居与复旦大学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儿童活泼可爱
谒见宋庆龄副主席
旅途中的一个波折
上海医生的新风尚
从医院看到社会转变
与上海话别时的印象
廿年重到西湖路
杭州丝织业一瞥
参观浙大与浙江图书馆
游灵隐寺登北高峰
浙江省麻纺织厂
从苏织厂看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在吴市长宴席上谈拱宸工业区印象
西湖
游龙井与虎跑泉
夜游三潭印月
别杭州
浙赣路上书所见
火车上的良好服务
倚湘江望南岳
又回到广州来了
广州访故知
参观中大图书馆
中大有优良的传统
在罗秘书长的宴席上笑谈谣言
踏出了南天门
祖国的可爱
回到香港来以后
丙篇 十载观成散记
北京在飞跃中
从天安门说起
新北京的建设
十年间的转变
看工业交通展览
新北京的工业
十三陵水库
在出都时的车中
赴洛途中
渡黄河过郑州
“洛阳城里春光好”
历史上的洛阳
旧洛阳已成过去
新洛阳在兴建中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
矿山机厂和轴承厂
工业城市的洛阳
伊阙与关林
看龙门石刻
万佛洞佛像雄伟多姿
休道秦关百二重
在关陕道中
登慈恩寺雁塔
西安的交通大学
十年增长七十倍
骊山与华清池
痛恨美国盗我国宝——参观西安博物馆有感
月夜过秦岭
灌县都江堰
红光公社及其他
住重庆的五日
丁篇 谈艺论学
汉译《伊斯兰真义》序
口号与民族革命战争的文学
有关中国文化与新文字演词
水云楼随笔
猴子的悲哀——水云楼随笔之七
对教育的讽刺
《教育周刊》编后话
《教育周刊》编后记
关于八人画展
关于艺术的一个观点
关于中国图书的播迁
观曾幼荷女史国画后记
鲁迅与现阶段的文艺
从历史角度看艺术
《一九五。年人民年鉴》序
值得推荐的《不要离开我》
果戈里的名著改编
关于李郑屋村古墓的发现的一些论据
《阖第光临》的讽刺性
新出版的《韬奋文集》
关于降头术
读画偶笔
精彩页
日本的南进侵略
战争风云弥漫到太平洋来了。染满鲜血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刺刀,正在所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帜下,集中其海陆空侵略部队,准备向着南太平洋的赤道线一带推进;因此越南与荷印将近一万万的各民族人民,不久将要遭受轰炸、屠杀、封锁、饥饿以及一切血腥战争的苦痛命运了。
日本侵略主义者对于泰越纠纷,已经尽了他的操纵、挑拨、排挤的能事;尖锐冲突纵未开始,但危机实已愈迫愈近。东京谈判结果如何,似无足轻重,因为纵能暂安无事,但危机依旧存在。日本的南进政策是终不免引起太平洋上的战争的。
日本南进军事行动的路线,有海路与陆路两种可能。这两条路线,日本将选择哪一条呢?军事专家的意见以为即使日本的主要企图是遵从陆路进攻马来亚,但她的主要战略仍旧要由海军策动。假道越南或泰国是可能的,但不能不顾到她的给养线。现在日人集中舰队于海南的榆林港,目的在觊觎东京湾一带,伺机南进,而在海南岛各地所集合军队,计有近卫及第五、第八、第三十六与第一百零四等师团,人数大约不下十万。正如某军事观察家所说:
日本海军如果实行南进,最困难的问题是本部防守舰队和南洋战斗舰队将怎样分配。两方都需要主力舰和巡洋舰,并用充分轻便舰掩护。特别是主力舰,因为它们的敌手显然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驻于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有主力舰十二艘,到本年四月中,可更增两艘,共十四艘。日本原有主力舰十艘,最近可能增加两艘新舰,共十二艘。如果关舰队一直留在夏威夷,日本似乎必须留全部主力舰于本部防范。但就防守本部而论,日本可以假定在她开始南进时美舰必调主力一部分往新加坡。别方面由夏威夷袭日本,海程远达三千余里,需相当时间,故至万不得已时,日本似还可以调回南洋战斗舰队联合应战。就进攻任务而论,南进舰队必须有很大战斗力量,因此日本可能将主力舰的半数或五分之三派往南洋进攻,而留半数防守本部。
但是日本的一双泥脚,正深陷在中国战事的泥淖里。有人便要问:究竟日本能有多大力量?她又能抽调多少兵力,去实行南进的侵略呢?据我们所知,日本海陆飞机的总数大约二千五百架左右,除一千架左右须用于中国战场外,可用作南进的,大约一千五百架。此数大约相当于英美荷各属的空军力量。据所知,菲律宾目前约有飞机二百架,荷印约三百至五百架,马来亚约四百至七百架。至于陆军,则日本侵华军队与镇压东北的虽不下一百五十万,但她为南进的需要调出五十万,还是可能。但在对方,则菲律宾已有美军万余,菲军三万,预备兵十五万;荷印现在常备兵六万,预备兵相等;而马来亚则自从印度与澳洲调遣增防以来,正规军当亦不下十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自然要在战争发生之际,争取主动地位,而这,以她的地理上的地位而论,是可能的。但交通线太长,劳师远袭,也是于她不利的。
从上面所说,战争的危机是愈迫愈近了。至于日本到底会不会甘冒不韪来发动南进的战争,那便要看下列的几个因素来决定。如果英国在欧洲方面吃到了重大的败仗,那无疑地日本将会立刻抓住千载一时的机会来向南推进了。但是这一个观察法,虽然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但究竟是个不完全可靠的原素,我们不可过于信赖他。因为日本若果能够和中国成立媾和的条约,他方面更能确知美国对于发动的战事终会维持中立,那末,她也许会与轴心国家采取一致行动的步骤而不犹豫的。如果与中国讲和成功,则现在被绊着在中国各战场的一百五十万的日军,和她的二千五百架飞机,将可以移作南进之用,而现在与英国荷印间所作的势力均等的形势,将会指顾问完全改变。一旦美国严守中立,则强弱之势判然,而东南太平洋上的战争,谁胜谁败,也就很明白了。在中国国境内的战争,已经到达了一个不可以军事上的成败来决最终的结果的阶段了;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统一战线存在一天,则中日的相持的战局将延长一天,而一旦统一战线破坏,抗战也就无从维持了。代表国民党的重庆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大家都明白目前已不是清算他们相互间的纠纷的时候了,而且也来不及。但是若果中国不能从民主国家的阵营里,得到充分的大量军需品,则重庆政府在威迫利诱的形势底下,在与亲日分子的荡漾动态当中,将会不会改变初衷,拆散统一战线的基石,来赧然与日敌重归于好,实在谁也不能够预定。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国在她的资助中国抗战的力量,是显明地表示了她的真正意向了,而在较小的范围中,英国的帮助也有同样效果。但美国应该守着中国一句古语——“树德务滋,除恶务尽”的诏示,大规模地资助中国,务使日本从中国的各战场抽不出一个人来加入南进的企图,那末才可以掣住日本侵略者的魔手。美国若果仍在做隔岸观火的梦,恐怕终于逃不了流自己的血的遭遇哩。现在美国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一任日本“坐大”,将来一定会有“噬脐何及”之叹的呵!
P2-5
导语
《陈君葆全集文集》收录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陈君葆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抗战期间针砭时政的文章;二是杂谈吐露他对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充满无限关爱的赤子之情的内容;三是抒发他对往事、故人、生活的缅怀与感触的作品。文集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序言
爸爸陈君葆的一生(代序)
爸爸陈君葆,在一八九八年十月六日生于广东省香山
县(今广东中山)三乡镇平岚乡。幼年时就读于乡间私塾
,十一岁随祖父陈佩芝到香港读书,最初肄业于皇仁书院
,后入读香港大学文学院,修读政治经济,并任教于圣士
提反中学。一九二一年大学毕业,随即应聘到新加坡华侨
中学任教,两年后任马来亚七州府视学官。
在那年代,他眼见帝国主义列强之侵略,出于义愤和
强烈的爱国之心,遂于一九三一年九月辞职回香港,与当
时的一些同学和有志之士前往上海、南京、厦门等作国情
考察,并与当地部分官员对时局问题交换意见,探寻富国
强民之路。
回港后,于一九三四年受聘于香港大学。一九三六年
接任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馆长之职,更兼任该校文学院
教席。一九三七年十月香港大学中文学会成立,被选为第
一届职员,一九三八年十月被推举为该学会会长。
“九一八”事变后,海内外人士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
的侵略,十分关心中国前途,并为此奔走呼号。当时陈君
葆在“联青社”作了题为“如何强化抗战心理”的演讲,
积极参与抗战的宣传。一九三八年一月,他被推举为“联
青社”的教育专员。一九四一年二月,他参加了由宋庆龄
女士在香港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并在她的组织下,
担任宣传工作,负责将“同盟”的宗旨、活动意义等有关
资料译成中文,对外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以争
取世界各国人士的支持。此外,他还参加“保卫中国同盟
”组织的“一碗饭运动”,支援国内抗战捐款、筹款,为
当时的抗日救国战争尽了一分力量。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侵占香港,形势急
剧变化。一九四二年一月,日军搜查香港大学,并封闭冯
平山图书馆。当时馆内存有国立中央图书馆疏散来香港的
一批重要书籍,为避免其遭劫难,爸爸不顾个人安危,曾
努力保护该批书籍,也因而被日军扣留审问。其后在日本
人监视下,被编入调查班,专门协助收集遗散在港九各地
的书籍和资料。利用此机会,爸爸与其他同事一道,先后
收集到一大批失散的重要资料和书籍,主要的有:圣约瑟
书院、民生书院、英国俱乐部、邮政局、西环海旁总督部
等机构的资料,英国医学会及其他部门的书籍、杂志。另
外还有私人藏书,如英籍教授斐德生先生的藏书,当时日
军总督部主张焚毁或卖掉,经爸爸力争,坚持全部搬回冯
平山图书馆再决定如何处理,使该批图书终于得以保留。
他又在一九四四年日军企图强占罗原觉先生的藏书时,极
力予以制止,使日军无法得逞。在得到保存的资料中还有
医务总监的文件、生死注册处的纪录簿册和高等法院的文
件等重要档案资料。这使香港市政管理工作,在日本投降
后得以尽早恢复正常。为此,他曾获英皇颁授的O·B·E勋
衔。
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的生活、工作环境都非常困难
,但爸爸仍极力为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工作作出不懈
努力,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均设法搜集。如一九四
二年为购人《万有文库》第二集,曾多方奔走筹集资金;
当时图书馆内曾发现白蚁为害,他就极力与日方交涉,力
促日方给予有效处理。凡此种种,均为完好保存图书馆原
有书籍和其他资料作出了贡献。
对此,诗人柳亚子也有诗句提及:
凤辉台上陈君葆,羝乳海滨苏子卿。
大节临危能不夺,斯文未丧慰平生。
萧何劫后收图籍,阮籍墟头证性情。
更喜谢庭才咏絮,老夫眼为凤鸾鸣。
爸爸不但热心教育工作,更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及活动
,他曾执掌报刊编辑工作,担任过《新生日报》社长职务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常参与当时在香港的中国知名
文化界人士的活动,郭沫若、柳亚子、茅盾……常在我们
家中聚会,畅论天下大势和商议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发
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爱国事务活动,
从五十年代起,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
委员,并任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他曾受聘任广
州暨南大学和香港爱国学校的校董,为促进新中国教育事
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一九五一年,他率领香港
有志青年回国参观同;一九五五年,他陪同港大英籍教授
到北京访问;一九五六年,他获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
两次接见。
爸爸亦非常关心香港社会,积极参与香港社会活动,
曾任香港华人革新协会顾问、副主席、主席等职,与其他
爱国同仁一道,为推动香港的爱国团结事业和改善居民福
利作出应有贡献。
一九六三年他在港创办了英文杂志《世界文摘》
(CLOBAL DIGEST),积极宣传新中国的方针政策,让全
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新中国。
爸爸过去长期担任冯平山图书馆馆长之职,他不但积
极投身本职工作,做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自己也
常常采购和收藏中外古今书籍,作为学习研究之用。爸爸
的藏书楼名为“水云楼藏书楼”,藏书最多时达一万多册
。他平时节衣缩食,把大部分收入作为购买书籍之用,而
且他更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对书本的学习和钻研中,做到
“手不释卷”。爸爸除了努力读书之外,更勤于写作,生
前创作了数十万字《水云楼诗草》,其他方面的文字也写
下不少。可见爸爸对于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的文化是多么
热爱!
爸爸毕生对于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所作出的努力
,及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爱国爱民的热忱,将永远留在我
们心中!
陈云玉
一九九四年十月于香港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录见诸报纸杂志、手稿及其他一些载体的文章。
本书大致按主题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篇,分别是:《时评》《北游纪实》《十载观成散记》《谈艺论学》《友朋忆旧》《琐谈杂感》。这五篇里,除了《时评》《北游纪实》《十载观成散记》相对主题比较明确外,《谈艺论学》《友朋忆旧》《琐谈杂感》则只能根据文章主题进行大致的分篇,容或有措置不甚妥当之处。同一篇内,按发表时问或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有明确时间的排前,时间不明确者排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