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拉提·哈木扎著的《脱列府的终极迁徙》既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脱列府的终极迁徙/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夏木拉提·哈木扎 |
出版社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夏木拉提·哈木扎著的《脱列府的终极迁徙》既体现了新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夏木拉提·哈木扎著的《脱列府的终极迁徙》是一篇历史小说,写了阿勒泰脱列家族的第一任脱列,从大清皇帝手中接过“镇国公”的封印后,到1949年的迁徙史。小说以宏大的背景将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显现其中,是一部具有历史性、传奇性、可读性强的小说。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当阿勒泰脱列家族的第一任脱列,从大清高宗皇帝手中接过“镇国公”的封印回到卡尔巴山,站在山巅眺望雀跃欢呼的父老乡亲们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这个爵位和拥有的统治权会代代相传,直到永远。显然,远处隐约可见的阿尔泰山和咆哮奔流的额尔齐斯河也和着这里人群的欢呼,不断回荡着“万岁”的口号,似乎还在说“我作证,脱列家族的爵位将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殊不知,“永远”是相对的,像历代伟人都不能预知的那样,山河也无力明白“永远”是有限的,更无力为“永远”作证的,它只能留下一些人类活动的痕迹而已。 对于前人而言,即便是认识到了事物“有限”的真理,也无法准确预知事物的下限。这不,自在卡尔巴山绕山顶三圈向安拉乞求祷告,并得到父老乡亲们祝福的那一刻起,已整整一百六十四个春秋了,也就是到了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了。这天清晨,有一队密密麻麻的驼队正沿着博格达山脚向西移动。他们不是别人,正是那时的镇国公家族世袭脱列,现今的郡王府的迁徙队伍。也许,他们的先辈们的灵魂已经预见到了他们的嫡传家族的下限不是可以以世纪或以年或月来记了,而是仅仅还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了。 走在队伍中间的是本世纪初名震阿尔泰山一带,且闻名于东方大国的脱列家族女当家哈都万夫人。 博格达山的大小雪峰就像吃饱喝足后稳坐在座墩上的白色大鹰一样凛凛威武,使人敬畏。今天,哈都万夫人越看越觉得这些山峰与自己过去所见到过的山峰不一样,从东到西连绵不断的巍峨山脉像一头横卧在地心上,向四处洒着乳汁的巨鲸。而它北面的准噶尔盆地和南面的吐鲁番盆地就像两条贪得无厌的巨龙在不断地吮吸着它的乳汁。源于雪峰胸前的无数河流如缀在白色山拱上的银铃串,山脚却恰似自己的蓝色裙子,向下延伸的河流似裙摆上的装饰花纹。 夫人带领脱列家族要向何处迁去?恐怕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自古以来,究竟有多少征战的队伍和迁徙的驼队曾经路过这里,只有博格达峰才能回答。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博格达山峰就像阴阳两面坡下的无数交错小路所织成的大网中间的一个白色大结。 这个大结从诞生之日起,就曾目睹了网格中人类的无数次征战杀戮和迁徙,今天也漫不经心地目送着这只由一个武装轻骑队护卫的迁徙队伍。 还未改变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的脱列府与他们祖辈们相比,尚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另一方面,虽说他们与祖辈们一样骑着马,牵着骆驼,驮着毡房,但他们挎着最新式的武器。队伍中有着哈萨克有史以来就固有的游牧特色服饰的人,也有着现代军装的人。 队伍中人们的着装打扮有着鲜明的不同时代差异,而且脱列府如今的名号也是新旧制掺合在一起的,就说“脱列”这个词本身就具有“贵族”、“统治者”的含义,又是哈萨克一个部落的名称。传说中的这个部落的家谱与其他各部落的家谱相比有些离谱,甚至把他们说成是外来民族,追本溯源他们也是组成现今哈萨克民族的一个部落。据说历史上脱列部落的祖先们攻下克普卡克王国城池后,曾经用熔化的铅水封过克普卡克苏力坦的嘴。如今试图将脱列部落排除在哈萨克民族之外的人犯下的真是这种该封其口的罪。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脱列部落不仅是数世纪以来哈萨克族的一个普通部落,而且是使哈萨克成为一个独立民族过程中起到过主导作用的一个部落。我们知道,在公元一四五六年从乌兹别克汗国独立出来将“哈萨克”之名传向世界各地的柯列依苏力坦和加尼别克苏力坦(柯列依苏力坦和加尼别克苏力坦都是哈萨克族独立建国时期的创世人)正是脱列人。而且从那个时代起就确立了脱列部落在哈萨克民族各部落中的世袭统治地位。“无脱列不成部落,无山丘不成大地”之说就是明证。 迁徙的队伍在博格达山下缓缓地移动着。哈都万夫人骑着高大的白唇黑马行进在队伍中央,她与众不同的穿着打扮十分耀眼。她全身服饰和胯下的鞍具,或带有金银饰物或镶有金银,特别是那件黄金丝绣花的白布套头盖巾的下摆像一个金灿灿金盘,遮在她前胸,盖头上缀着的银铃和鲜艳的丝穗点缀的白布盖头像博格达雪峰那样格外抢眼。 夫人不仅穿着华贵,而且她宽大的前额,高高的眼眶,圆圆的脸盘,棱角分明的鼻子显得是那样的朗目舒眉。她那双圆又大的眼睛像幼驼的双目那样炯炯有神,丝毫看不出她已是知天命的人了。一米八五的高大身躯和宽大的双肩与健壮的体形十分和谐,使人一见生叹,脱列的传人,就是与众不同啊!虽然不是所有的脱列人都有这样的身材,但造物主对这位名门望族的世袭传人却毫不吝啬地把所有女人的美貌和与众不同的身材都赐给了她。从最早的柯列依苏力坦和加尼别克苏力坦至后来的库库岱,到如今,虽然有过很多杰出的夫人,但真正执掌脱列府大权,管理社会事务的夫人只有她一人。世袭脱列在近代四分五裂已分属不同国度,而且其他各国的脱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也许谁也不曾料到如今这个唯一的还具有世袭地位的脱列家族的地位也将要从这位夫人手中失去,她也将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脱列家族女性掌门人。 P1-3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