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进行解释,以及不断解释才能产生丰富的色彩、意义和方向!
诗人北岛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的行走范同就是他的世界。”毋庸置疑,谁都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更宽广和丰富一些。那么,你常出去走了吗?
本书是《生活解释学书系》系列之一的《旅途告诉》分册,告诉你旅途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旅途告诉/生活解释学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振军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生活需要进行解释,以及不断解释才能产生丰富的色彩、意义和方向! 诗人北岛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的行走范同就是他的世界。”毋庸置疑,谁都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更宽广和丰富一些。那么,你常出去走了吗? 本书是《生活解释学书系》系列之一的《旅途告诉》分册,告诉你旅途的故事…… 内容推荐 诗人北岛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人的行走范同就是他的世界。”毋庸置疑,谁都希望自己的世界能够更宽广和丰富一些。那么,你常出去走了吗?当然,旅游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风尚,但是你尝试过去审视一下这件事了吗?比如:上路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怎样的准备?在路上会有一些什么?我们倡导要常去那“人性和知识飘香的地方”。其实,关于旅途还有更深刻的内容,正如李白诗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本书是《生活解释学书系》系列之一的《旅途告诉》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都市漫游者》、《纽约的文化生活》、《报告同志们:中央商务区》、《冬季到台北逛书店》等随笔作品。 目录 Part 1 上路之前 旅行·阅读 旅行丛话 在地图上旅行 报告同志们之一: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类型 报告同志们之二:西方古代的旅游文化类型 Part 2 在路上 旅行和艳遇 王奕,在旅途中“洗脑” 住进“儿子与情人”旅馆 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Part 3 都市漫游 都市漫游者 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三城记 台北这个城市的好 河畔聚会 纽约的文化生活 报告同志们:中央商务区 Part 4 知识打尖 带一卷诗词上路:行旅十题 Part 5 知识和人性飘香的地方 大英博物馆点滴 雾里的剑桥 冬季到台北逛书店 Part 6 其他乡愁一、二、三、四 三毛信札: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日 直指生命的源头 古镇:衰败与沦亡 一生要去的51个地方 试读章节 在我们的生命中,因为灾难,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失去许多美好的东西,包括我们的青春。能够补偿失去的一切,在我的经验里只有两种方式:旅行和阅读——甚至能够加倍补偿,旅行过的人、热爱阅读的人才会知道。 旅者为中国文化走出一条活路。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为了某种稳定的心理,基本上是不鼓励人们远行的。翻开中国历史,走得比较远的,一是远征的军人,一是走在丝路上的商人,还有写边塞诗的诗人,以及我们所钦佩的僧人。这四种人里,对于远行描述较多的是诗人,然而诗人多数没有走远,“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很多诗人远行的尽头。关于商人远行的描述不多。而军人是受命远行,不是主观意愿,况且中国的地理位置,周边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犹如铜墙铁壁,外面的世界已是烽火连天我们都还不知道!大山的阻隔,使我们的军队多半也没有走远。真正走很远的路的是僧人,如玄奘、法显,是真正地远行,他们在传播佛教理念的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生命感悟,辽阔的空间给予他们那开阔的精神巨大的支撑。 然而总的来看,中国的文化里还是“走”得太少!也因此,如李白、陆游这些文化旅行者的身影格外使我感兴趣。譬如他们当年是用什么方式旅行?我只能从他们的作品里揣想。李白的诗里常出现“轻舟”,多半是坐船吧!陆游有名句:“此身合是诗冬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必是骑驴。至于顾炎武,“常把《汉书》挂牛角”,我知道他是骑牛旅行的。不要小看了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他们慢慢地走,却为太沉闷、太稳固的中国文化走出了一条活路!透过他们的诗,使万千读者知道山河之大,了悟生命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从这条活路里、从我自身的体验,我要号召大家走出去!旅行,对整个文化来说是充分必要的,对个人的生命来说也是充分必要的。旅行,扩大生命的空间幅度,而在这过程中,慢慢会明白,我们以前所遭受的各种邪恶、灾难,都是小空间的思维造成的。你会突然发现,那些邪恶是可以摆脱的。透过远行,我有能力摆脱,还能带领我的读者,甚至带领更多的人摆脱! 旅行使我们摆脱生活中的伪坐标。 要提高生命的质量,一定要旅行。旅行的第一个价值:它能使我们摆脱虚假。我们一生当中有很长的时间是生活在虚假的伪坐标当中。那些看起来似乎很重要的东西,其实是虚假的坐标,控制着我们一段段的生命,极难摆脱。譬如大学生活里,两个同学的口角之争,能使人非常地愤怒,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毕业之后将会发现,那让我们愤怒好几个月、让我们非常难过或者花很多时间来证明自己正确的种种过程,都是不重要的。而大学生活还算是愉快的,再想想有多少人的自杀、在生命边缘的徘徊,都因为那虚假的伪坐标! 我当年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一职时,就是发现自己已经有了那样的假坐标了。人在其中,不易察觉,人人都在为一些没价值的事情而愤怒,而奋斗,而激动。时间很快就过去,今天的记忆明天已消失,人生无常,匆匆忙忙,我们要关注的是生命的品位,生命的质量。唯有离开,让我们摆脱那些假坐标。但我们不可能完全离开原有的生活、安身的城市,那么,旅行就是一种拯救。旅行带着我们离开过于狭隘的专业坐标和过于狭隘的人生坐标。远方在吸引着我,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都在吸引着我。我从远行的过程中摆脱了各种各样的坐标,看清了过去许许多多坐标是多么的荒唐!我把各种新的目光、新的思维、新的感悟,用我的文笔表达出来,和许多读者产生共鸣。 旅行不仅把我们带离虚假,且使我们离开邪恶。邪恶的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小空间拘逻辑,人们在极小的空间里争斗、称王,生命惴惴不安,极端害怕,于是产生了有我没你小空间式的思维,邪恶于是诞生。而它的呈现状态却是受到大空间的传播,这是现代灾难的重要特征。怎么办呢?我想惟有让善跑得比恶更快、更远,才能抵制邪恶,难怪许多宗教旅行家走得非常远。 摆脱虚假的邪恶,摆脱小坐标,扩大生命的空间,我想这是我们一生重要的追求。以旅行叩问生命,扩大关爱。 一定要旅行的第二个理由:它帮助我们体验生命。 在旅行的过程中,面对长天大地和渺小的躯体之间,我们忍不住叩问:来到这世上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询问很难出现在自己的书房、客厅里,但往往总能在旅行过程中闪现。不断询问自己生命的价值、自己生命与大地的关系,这对一个文化思考者来说是必要的,我认为没有经过这种深刻询问的人,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还可以,从事文学却是不足的。 我在《阳关雪》这篇文章里写下这样的句子:“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伟大与渺小的区别,在天地之问有另一番照会,这种生命的感悟,只有在旅行中才会产生,可能在沙溅可能在海边,可能在草原,也可能在大街上,但这大街对你而言非常陌生。三毛的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文学工作者,就需要这最彻底的流浪情结。 旅行的第三个价值:扩大关爱。 当你走过了很多地方以后,那些地方就与你有了联系,你的心、关怀的范围不知不觉间已扩大了。世界之大,关爱程度最深的,就是你足迹到达过的地方。有时,在电视上看到战火,是我旅行过的地方时,我觉得那是与我生命相关的议题。年轻的一代,要用我们的脚步走更多的地方,寻找更多的关爱点,使我们的关爱不再空洞。 把休闲旅游变得深刻。 但如何使我们的旅行更深刻、更有价值、更有文化意义?我从经验里归纳了三个方式。 第一,在被动旅行中寻找主动。 这要学学古代的贬官。他们本来是被动地流放,可是走着走着,却有了新的收获。苏东坡就是最好的写照,他被贬时难过的程度很深,但是时间不长,因为吸引他的东西太多了,他很容易把自己被动的旅行变成主动的旅行。 我们的旅行也常常是被动的,在商务、学术考察中,仍可以寻找我们的关爱点。比如最近有航班延误的新闻,有些旅客非常愤怒,这当然值得原谅,但这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会想:延误时我可以写什么文章,又或者我去考察哪些危险的地方,坐着吉普车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那也不需要发牢骚,那都是题材,都是感情的油墨啊!如果能把被动的状况化为主动旅游的优点,哪怕是在不愉快的地方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仍然可以变成主动的旅游。自古那些贬官谪臣已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P3-7 序言 其实,说旅行是件有点麻烦的事。 麻烦首先在于这个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被多方面阐释。《尔雅‘释宫》云:“旅,途也。”旅行其实就是出去走走、玩玩。所谓更多的含义和阐释,顺理成章也是最深刻之一种,是将旅行作人生的解读,李白有首诗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者就像来去匆匆的过路行人,死者仿佛投向归宿之地的归客。天地犹如一间迎送过客的旅社;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悲叹!这应当是关于人生最本质的一种阐释了。 不过,我不知道普通人是否都需要扛这么沉重的问题。世上有两种人最容易得到幸福:一种是什么都想通了的人;另一种是不想得过多的人。想想柴米油盐,完后就想想怎么找一些有益身心的乐子,并享受这些乐子,旅行应当是其中之一种上佳的方式。 关于旅行,诗人北岛的一句话我觉得最是受用:“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以前有一首歌里好像有这么一句歌词: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多出去走走,你的世界会更宽广一些,生活的色彩会更丰富一些。至于“常把《汉书》挂牛角”,“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自然是大好,不过我想,普通人并不都需要负这样的使命的。余秋雨所谓“深刻的旅行,加上质佳的阅读”也值得追求——总之,上路时,在行囊里放几本好书是应该的。 最后,我想,也别忘了这样一句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有一种旅行叫纸上的旅行。其实,有的时候,《王阁序》比王阁要美,《岳阳楼记》比岳阳楼要美。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能去的地方到底有限,因此可以通过书来延伸自己的世界和驰骋自己的审美,我辈书生寒士者于此最是受用。 写讫,又读到木心先生的一篇文章《带根的流浪人》,文前录米兰·昆德拉讲的一个故事: 有个捷克人,申请移民签证,官员问: “你打算到哪里去?” “哪儿都行。” 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 “自己挑吧!” 他看了看,慢慢转了转,对官员道: “你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觉得有趣,也觉得无奈,就录下了。 书评(媒体评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北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