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滥用新型药物引发的恶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所占比例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居高不下。在法庭毒物分析工作中,国内外从业人员反映,毒物分析面临新的挑战,大量的新药、新毒品的出现,增加了毒物分析的难度,很多中毒致死的人生前经过医院的抢救,体内药物成分复杂,为毒物案件的鉴定增加难度。为此,D.K.莫利纳专著的《法医毒物学检验手册》的翻译出版旨在为药物分析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D.K.莫利纳专著的《法医毒物学检验手册》旨在帮助法医专业人士分析常见的毒物学结果。法医毒物学不仅包括对药物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而且包括研究这些药物对死亡所起的作用:是药物导致死亡?是死亡的诱因之一?与死亡没有关系?本书并非要代替彻底的死亡调查和完整的尸检,毕竟毒理学结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解释。对毒理学结果的分析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死亡中毒时间、耐药性以及是否与其他药物共同导致中毒,即使各种药物都处于“治疗浓度”的范围内,药物相互作用而致中毒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本书中涉及的药物浓度来自于文献数据编译,绝大部分来自病例报告。本书对文章的选择是基于科学价值及单一的致死原因或毒性原凶。因此,一些在其他文章中列出的文献并没有在本书中出现。除非附有说明,本书所列出的致死或中毒案例都是单纯的、单一药物的中毒。治疗浓度、无毒浓度通常是依据对健康人口进行药物学实验得出的,有些浓度也反映了由其他原因引起死亡(服用过治疗剂量的药物)的尸检数据。
本书将给出已知的药物半衰期和分布容积,因为这些数据可能有助于分析已得到的结果。庞德尔。提出当分布容积大于3升/千克时会产生明显的死后再分布现象,位点样本比外周血液需要更细致的审查。
《法医毒物学检验手册》包含了常见的毒品、毒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所列项目并非涵盖所有药物,而是如标题所示作为快速查找的依据。本书中几篇深入的毒理学文章可供读者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