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师堂丛录/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公武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鲁迅全集》,于1994年7月4日在新华书店置一套1991年版,而于之前曾零散购置一些单行本或《全集》中的几卷。前年于报刊上得悉又出新的修订本,并于去年在数家书店见到新版。曾建议文联购置,作为时常学习与研究的必备本,以提高文艺创作素养,但未果。去年多次至连江路书市邮政书店见此新版,包装颇具鲜明,深红布袋,前后面以篆刻设计图案,尤见古典雅致。12月18日往购书,再见于书架顶层,始终摆放且上了灰尘,竟无人过问。真是时过境迁,鲁迅于当今之景况,令人感叹!由此,即决定买下,并与店经理说,给留着,下次来买。

今日下午乘空到书店置归,每册一一翻阅,细读了首卷与注释。虽谓新版和重加修订,但某些注释条目依然带有“左”的味道,从中可见习惯势力之强劲与顽固。有的却释错了,如吴昌硕乃首任西泠印社社长,而非印社创办者。作为国家重点与精品工程,经数代人努力,几经修订出版,还有差错,岂能说无错不成书吗?也许,这就是当今出版物一种“亮点”。

晚阅《顾亭林诗集汇注》《梅尧臣》前言,王序写的有新意,对顾之两面性述说的给人思考封建时代文人普遍所具有的一种反差性格和相背处事立身现象。唯此二书系二十多年前之旧版重印,字迹粘糊不清,而小字几乎难以辨清笔画。但却于版权页改为新一版,如今为经济利益,花样翻新,受害者乃是消费者。(2006年1月5日)

二、今晨特寒冷,七点起床。八点车来驱往左海,与永强联系约同游旧书市。各摊位基本如常,与往日一样,摊摊相接,零散杂乱,旧书、小人书、盗版书、各种证件、契约及字画等混杂叫卖,约近五十摊。摊主大多老面孔,本地与外来的已平分秋色。所卖书大部分为本地收到的,外省流入较少。书的来源,大量的为一些单位(院校)近年将图书室(馆)、资料室收藏书籍清除,或单位关停、并转、搬迁而将藏书全部卖掉,还有一小部分则从私人或废品中收来。由此可见近些年来机关、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对内设的图书资料室正逐渐衰弱(萎缩),也不再为在职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精神食粮,而造成这种原因根本问题在于人们对读书兴趣淡化,阅读书籍形不成氛围。今日无好书,未能令人眼亮心动、情绪高亢。与永强走了一大圈,仅得《1950年中国经济论文选》第六辑,以2元人手。于另一摊买《丁香花下》《容易用错的字和词》《李秀成的故事》,以5元付之。返家后,提笔于各书作了题记。

1.《1950年中国经济论文选》晨寒,约永强晤于左海书市。书摊无中意之籍可置。见此书,以2元收之,惜仅此一辑。作为解放初所施行的经济政策及对以后经济发展的影响,皆可寻得蛛丝马迹。

2.《李秀成的故事》由此书可窥政治于历史人物评价之实用主义及违背史实之史观。

3.《容易用错的字和词》此为“文革”版,品相尚佳,故购归。(2006年1月6日)

三、晨六点起床,即洗漱后用餐,7点50分乘车驶往左海书肆,8点整到。已半年多未来此,因无好书人眼,故不爱来。今年初始,萌欲而至,或有必得之书。环视几十家书摊,皆无可买旧书。于一地摊见有山东1954年版三册近代史小读物(太平天国、鸦片战争等)及复旦大学工农班藏书印的契可夫译著,叫价20元,还10元不卖,即作罢。再往专卖古籍某人摊位,见有巾箱本道光版《康熙字典》,稍有损,翻看后未动买心,就不问价了。另一摊叫卖“文革”版二十四史,每册10元,最低8元,此亦高价。永强来,同到某古籍店,架上颇多旧书与古籍。店主拿出光绪八年四川尊经书院刻版《说文解字句读》,品相近八成,喊价2500元。又取出《东莱博议》,光绪版,四册,要价300元,以200元买下。(2008年1月12日)

四、晨8点,晴空暖阳,倍觉心神爽朗,驱车至左海书市。环览地摊旧书,无可收置。于一摊位上见有20世纪50~60年代所出二册书,即购下。一为安徽新民歌选《唱得长江水倒流》,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一为《内部发行图书目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

《唱得长江水倒流》是大跃进时代产物,从用字用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一不反映那年代人们单纯无邪的心底,为大跃进而手舞足蹈,热情冲天,编造虚话。如“晚归星送我,早起我送星,问我为的啥,亩产十万斤。卫星一颗又一颗,丰收捷报比星多,小田增产千把担,大田增产万把箩。”书中《前言》断定:“这个声势浩大的新民歌运动,已在诗歌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一页。”未免言之过早,历史证明不但这些新民歌无法流传,而且早被忘得一干二净。人为的造作,背离真实,违心的声调都难以传之久远。

《内部发行图书目录》为窄32开本,仅12页。封面右上角标记“注意保密”四字。第一页印有没有标题的文字,说明印发此书的意图:

随着国际形势东风压倒西风,日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国际问题中的出版物日益为各界读者所关心,为了在这方面做一些服务工作,我们除对外出版公开发行的书刊外,也出版某些正面材料以及背景材料和反面材料,供各级领导同志参考,作内部发行。现将截止至196()年第一季度出版的内容发行图书(第二类部分)编印书目,欢迎选购,欢迎批评。P1-5

目录

上辑 翰墨流芳

 师堂买书杂记五则

 《一明百清轩古籍存目》序

 翰墨流芳

 ——读书、为人与书品

 长歌怀旧游

 ——福州古旧书店屐痕

 京城访顾廷龙先生

 墨兵千万尽驱使

 ——答《海峡通讯》问

 收藏古籍版本对话

 ——答《市场嘹望》记者问

 藏书是学问,更是做学问的知识基础

 越走越近的“上图展览”

 人生唯有读书好

 ——经典阅读与苏州文化传统

中辑 前序后跋

 《福州美术家作品集》序

 《尴尬集》序

 《图说闽侯文物》序

 《福州篆刻作品集》序

 《老三届》序

 《朱子家训篆刻集》序

 《雁斋书事录》序

 《榕城治学记》序

 《潘主兰先生年谱》序

 《江芝林篆刻选》序

 《吴昌钢诗书画印》序

 东魏天平四年乞伏锐造像记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跋

 明版《史记评林》残册跋

 赠雁斋十五部旧书目并跋

下辑 题记书艺

 读《蟑媵》手稿札记

 先君所读诸书记

 陈衍、金天羽致王真书札注释

 《章太炎书信集·与汤国梨》部分书札校勘正误表

 林则徐的书法艺术

 潘主兰先生书法之历史地位

序言

吾师林公武先生,号“师堂”。师堂者,师法古文字学名家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号鼎堂)之谓也。先生治学志趣于此可得管见。

先生富藏书。不仅藏有“一明百清”等数量颇丰的明清刻本,王元化先生为之题署“一明百清轩”;也藏有近现代以来各种中外典籍。2005年著名学者傅璇琮、徐雁主编“书林清话文库”丛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先生著述的《夜趣斋读书录》便是其中一种。读先生书,知先生藏书旨在“弘扬书籍文化,传承学术薪火”。

先生善治学。先生自谓:“我藏书是为读书,为读书而置书。故所藏之书,基本属于所涉及的研究门类,即侧重于中国史学、古典文学、版本目录、语言文字、书画印艺术和福州文化类,旁及西方名著。,’先生幼承庭训,先太师琴秋公。“深喜读书,好诗文。节衣缩食,购书万卷。”先生幼时,琴秋公“以古诗词授读”,先生耳濡目染,对中国古典情有独钟,对乾嘉朴学心向往之。但先生“读书不分门类,不囿成见,不树门户,古今中外,均多涉及,每读一书,常用朱绿黑三色蝇头小楷题记或眉批。”读先生书,可知先生之言良是。

先生精书艺。方其幼时,先太师以书法篆刻教授先生,先生始终将书法篆刻作为“读书的一门必修课”,认为治中国古文字、古典文学、版本目录,不能不学点书法。先生不仅擅长书艺评论,更以书法篆刻名家,是西泠印社理事。先生晚近隶书苍劲而不失浑厚温润之境,此亦好读书善治学浸染之故也。

先生性方正。在世风日下士气萎靡之际,先生不为尘俗所动,荣休之后,独守书斋,论道谈艺,笔耕不辍。近年先生屡屡应邀讲学于江南名校,谆谆教诲四方子弟读书写字应‘‘字如其学,学如其人,明理笃行,操守气节,人品为上”,其立身行事,足为我辈后生典范。

先生情诚挚。不仅热心于提携好问学好书艺的后生小子,更情系乡邦文献的保护和传承。十余年前先生主编《二十世纪福卅1名人墨迹》一书,亲自撰写八十一位入选名人小传和六千余字前言,《前言》被上海《文汇读书报》全文刊载。王元化先生、王世襄先生高度评价是书并为之题签,钱仲联先生亦为此书欣然题诗。近年,先生又发覆出近世福建著名学者陈衍、郑孝胥、王寿昌等所著信函诗文,并撰有《福建历代书学简述》、《林则徐的书法艺术》等。读先生文,足见先生传承乡邦文献学术薪火的勇毅和担当。

先生幼承庭训,壮年转益多师,交游于丁吉甫、潘主兰、顾廷龙、王元化、王世襄、邓云乡等诸前辈名家,气象格局于此可见一斑。潘主兰先生画兰花赠先生并题跋云:“公武性孝友,嗜读古今书,能写好文章,今之君子也。”

余生也晚,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忝列先生门墙,多年来幸得先生时时耳提面命。今先生命末学为《师堂丛录》序,末学不胜惶恐之至。先生之文具在,岂待末学序者?末学又岂敢序先生之文?顾师命难违,勉为其难。承先生命,附言于此,以志愿学之诚。

内容推荐

林公武编写的《师堂丛录》一书以读书为主题,围绕读书与藏书、读书与成才、读书与艺术、读书与著述、读书与人品诸多话题,说古言今,讲述作者于读书所益、所得、所趣。

编辑推荐

《收藏古籍版本对话——答<市场嘹望>记者问》、《藏书是学问,更是做学问的知识基础》、《越走越近的“上图展览”》、《人生唯有读书好——经典阅读与苏州文化传统》、《<福州美术家作品集>序》、《<尴尬集>序》、《<图说闽侯文物>序》、《<福州篆刻作品集>序》、《<老三届>序》、《<朱子家训篆刻集>序》、《<雁斋书事录>序》、《<榕城治学记>序》、《<潘主兰先生年谱>序》、《<江芝林篆刻选>序》……《师堂丛录》一书以读书为主题,讲述作者林公武于读书所益、所得、所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