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编著者IGM世界经营研究院。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奢侈品购物网ideeli三年成长了400倍;Tatacopy没有向顾客收一分钱却有大把钞票入账;TopCoder招聘到了世界顶尖程序员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为世界客户提供了最优的软件开发服务;Zynga两年用户就突破了1亿;Flipswap卖二手手机,4年内成长18倍,销售额近1个亿;全世界的游戏玩家就只认“罗技”鼠标;生产清洁用品的花王在经济萧条期的生意反而更火;世界名牌无一不用YKK拉链;连日本赌博公司Maruhan招聘的时候东京大学的毕业生都抢着去应聘。
以上都是各国各行业凭借小小的经营创意,从无名的小企业成长为本国甚至是全球顶尖大企业的公司。《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就是专门介绍使这些企业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创意的一本书。书中的案例由亚洲最大的高管人才培训机构——IGM世界经营研究院搜集、整理,是其给高管人员在MBA、EMBA培训时使用的内部训练课程。
《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编著者IGM世界经营研究院。
经济学认为,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是拥有超级生产力或者创造性的经营方式。
《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是亚洲最大的CEO和高管专业培训机构,IGM世界经营研究院内部培训使用的创意训练培训课程。
这些案例来自欧、美、日、韩等国的领头企业,这些企业各出奇招,在各自的行业内或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市场,或以最持久的实力保持着优势。
《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通过这60个案例介绍了国际上中小企业“发迹”成为顶尖企业关键环节的创意。这些创意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经营技术、最新潮的成功经验,它们既有销售领域的,也有生产、技术、管理领域的,大多数是目前中国市场中还没有出现的做法。比如,在饱和的市场中,如何找到或开创空白;在夕阳产业里,如何赋予产品新价值,使之成为朝阳产业;只是转变一下销售的某个环节,就能促使人们疯狂购买,等等。
《我能让你的销量翻倍》对想要扩张市场份额,但是没有太多资本、也没有背景的中小企业主管,以及面对饱和的市场想要开辟新局面的企业管理者尤为适用。
导论:商业改革的创意 001
Paradox! 创意方法 1 解决不可调和的矛盾即可主宰市场
矛盾心理:想低价买名牌VS名牌贵才叫名牌 002
两只兔子:像经营快餐那样经营西餐厅 005
诉求与现实:购买私人飞机,没钱也可以? 009
产品幻想:保持高温但不会烧坏衣服的熨斗 011
改邪归正:需要天才VS可用的人才在哪里? 013
相反课题:短期业绩VS长远发展之间的高超平衡 016
S
uperman! 创意方法 2 解决别人不想做的事
苦恼:不用为特殊日子买高价衣服烦恼!我们借给你 020
懒惰:点击一下,想看的电影就会送到家 024
矛盾:不用卖车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专车 026
厌烦:像游戏一样学习,效果增100倍 029
等待:占据快递市场70%份额的公司有什么招? 031
麻烦:只解决一个麻烦就能征服一个市场 034
Hunt! 创意方法 3 创造新价值的人,在红海中找到蓝海
弱势群体:所有快递员都是听觉残障人士——“奇迹快递” 038
新潮流:先用新媒体者得天下 041
全民拥护:令奥巴马放不下、可口可乐垂涎的饮料Honest Tea 045
红海中的蓝海:美国最牛出租车公司开拓的新领域 049
网上没有的:网上卖眼镜一夜爆富的穷大学生 052
顾客的不便:生产手机饰品的企业有多赚钱? 055
新空白:TV收费市场上获利的NDS 058
女人的钱:为什么越贵的指甲油反而越畅销? 061
食品产品的命根:美国第一酸奶生产企业做了什么? 064
Break! 创意方法 4 对习以为常的东西提出质疑
偏见:经济萧条期,做什么反而最赚钱? 068
常识:低收益领域也能创造高收益 073
错觉:傍定业界大款 076
捡漏:4年收益增长30倍的某演艺公司 079
森林:爱迪生发明的不是灯泡,是电网 082
曲线:把广告做成演出 085
惯性:企业也要打造自己的“特别部队” 089
比赛:向社会问创意、摆点子擂台的思科 091
乌托邦:伊那食品工业的“年轮经营观” 094
动员:皮克斯动画工作室13年大获成功的秘决 099
随机:只要有好点子,谁都可以当领导 103
Redefine! 创意方法 5 将过时的再定义为超时代的
发现价值:重新定义核心产品的价值而重生的漫威漫画 108
核心技术:富士胶片制作化妆品?转型的成功典范 111
形象代言:从蓝莓到郑亨敦,40岁三立面包的华丽变身 115
概念化价值:世界名牌都在用的拉链 118
价值桥梁:免费经济的二次盈利模式 122
颠覆形象:柏青哥不是赌博,是娱乐 125
彻底重建:本地化占领中国大陆市场 129
回收垃圾:销售二手手机,4年成长18倍 132
异域移植:创意也可以入股公司 135
Date! 创意方法 6 和未知的世界的对接
传统与网络:社交商务网站上没有卖不出去的商品 138
从里到外:裸装红酒的大卖 141
跨领域:年销售额500亿的巧克力企业转向另一个竞争市场 144
大公司的专属物:年销售额13亿美元的软件商 147
从理性到感性:占领世界广告市场的并购高手阳狮集团 150
另一个时空:30年后,人们怎么工作? 153
战略的中心轴:通用电气屹立百年不倒的密码 156
Pick one! 创意方法 7 抓住最重要的一点
奢侈:世界级奢侈品生产商的独家策略 162
专用:极限运动人士专用耳机 165
限量:苹果专属限量版全球唯此一家售 168
极简:最畅销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实用的 173
唯一:培养消费者只使用自己品牌的洁癖 176
Cut off! 创意方法 8 果断删除不需要的,减少妨碍因素
没兴趣:我们的健身中心只有塑造S曲线的器械 180
没需要:世界级酒店没有衣橱和西餐厅? 183
不舍本:60多年致力于打造一种品质 187
不必要:打折超市阿尔迪的高利润来自哪里? 191
不强迫:让顾客成为企业的粉丝 194
无泡沫:“裸包红酒”砍掉价格泡沫后,前景将会怎样? 197
不浪费:三星派千名职员到一个小企业学习什么? 200
美国有家电脑动画企业通过《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美食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等充满独特素材和奇妙点子的作品俘获了全世界观众。
这家公司就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它在过去10年内推出的所有产品均在创意战场——好莱坞大获成功,被评为“地球上最有创意的企业”。
更厉害的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所有的创意都是内部职员想出来的,成立至今,他们没有在外面购买过一次点子或故事。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不断产生创意的呢?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cEO埃德温·卡特穆尔曾表示,能够让小点子逐渐成长起来的“创造性组织”就是秘密。他说的创造性组织是什么?
大多数电影制作公司会专门设立开发创意的部门,但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没有这种部门和职位的限制,只要是工作室的员工,谁都可以提出点子,而且不管是谁,只要有好点子,就可以组织动画开发小组,创作作品。
公司内还设立了皮克斯大学,职员们可以在110多个课程中任意选择学习大学的专业科目,课程包括素描、水彩画、雕刻、电脑、编程、演技、动画等。公司的会计可以学习雕刻工艺,编程专家也可以学习表演,员工们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了视野,没有局限在自己的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涉及不同专业。
皮克斯大学还是公司内各部门、各职位的职员聚集在一起互相了解业务、自由交流的平台。20多人的班级里既有管理人员,也有照明、技术人员、开发人员、厨师、警卫等人员。职员在这里对各自的课题和点子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公司不遗余力地支持皮克斯大学开展课程,一周至少有4个小时的课程,并且这些课程还被算进了员工的工作时间。
此外,公司还有“每日例会”制度,每个员工在这个会议上都会将其工作过程介绍给其他同事,然后就此展开讨论。参会者会从不同角度讨论作品、交流意见,这样会激发出很多点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完善自己所负责项目的方法。埃德温·卡特穆尔也会参加会议,并常常发表自己的意见。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一部动画需要4。5年时间,在这么长
的时间内既需要完善当前的点子,又要谋求企业的发展,不能靠一两位“天才”,而是需要一个“创造性组织”。创建一个创造性组织的秘诀非常简单:将权限下放给大家,进行教育,努力营造意见共享和协力合作的氛围。
皮克斯动画工厂的前身是1986年史蒂夫·乔布斯收购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后成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2006年,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成为其子公司的一员。皮克斯已经获得七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荣誉。
皮克斯的动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设计独特、性格丰满,这与其公司文化密不可分。从《海底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等影片的花絮中可以体验到整个公司那轻松活泼的气氛,正是这种气氛使皮克斯的动画,从故事选材、脚本创作,直至人物刻画、技术制作,都充满了创意。
皮克斯的巨大成功,得益于约翰·拉塞特自始至终贯彻的
“故事”“角色”“世界”三个维度都必须完美的要求。
P99-P101
我就职于世界经营研究院,所以经常能接触到很多国内外企业的经营案例。我们写一份讲义或报道常常要熬几个晚上去搜集案例,搜集的过程往往非常辛苦,但最终能用到的却非常少。这些案例都非常好,就这么白白废弃掉太可惜了,所以我想肯定有人想了解相关信息,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专门介绍下这些案例就好了。这时候正好《韩国经济报》邀请我给《lGM经营笔记》专栏写连载文章,要求每个月定期给他们提供1~2个企业案例。
就这样5年过去了,专栏介绍的企业已有100多个。刚开始我以为只要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整理就可以了,但是连载了几个月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一共有两个人负责这项工作,我负责统稿,另一个人负责搜集资料,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需要重新搜集整理资料,所以我们一直在赶时间。另外,公信力是经济日报的生命,所以我们还总因为担心资料出错而战战兢兢。实际上,确实出现过这种错误,有一次我们弄错了某个企业的销售额,第二天光为了矫正那个错误我们就忙得一团糟。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很多鼓励,有些读者给我们发邮件说学到了很多新的创意点子,有些读者认为连载的案例非常有意思,还有一些企业对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对韩国来说虽比较生疏,却能够开阔他们眼界的案例,表示感谢。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期待过的意外的回报。
现在连载的内容可以制作成一本书了。报社创办该专栏最初的指导原则是:尽可能搜集其他媒体没有报道的案例,并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大众介绍其成功秘诀。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这一原则的实践情况,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可借鉴的信息。 我们介绍的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竞争对手没想到的创意,有让消费者自愿打开钱包消费的创意性思维改革。
通过创意改革,不管是在夕阳产业的红海领域,还是在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的较量中,这些企业都获得了成功。即使同行业有大企业在经营,竞争对手非常多,进入夕阳产业的红海领域,也可以通过创意获得成功,例如战胜麦当劳的“进进出出”汉堡店、改变旧书店概念的BOOKOFP。
企业的创意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只有真正了解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获得胜利,尤其是能解读消费者隐藏在内心的隐性需求的企业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这就是把顾客转变成粉丝的Jncase设计公司以及俘获5万名领带~族的“黑袜子网站”的成功秘诀。
能与消费者沟通不是成功的全部,每个企业都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头羊位置,但这也是最不安全的位置,瞬间排位颠倒的情况屡见不鲜。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变化,寻找另~个创意点。但是,企业不管推出多么具有创新性的点子,从实行的那~刻起,这个点子就会变成下一个需要被创意改革的对象。联邦快递和花王掌控市场数十年的秘诀就在于领先业务的创意,但他们也不例外。
也就是创新且具生产力的思维改革需要通过了解消费者心理来改变当前的观念,而且需要不断追求变革的时候才能实现,这就是创意。
本书中介绍的创意并不是这些企业获得成功的唯一秘诀,因为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只通过某~种单纯的因素而获得成功。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CEO的领导能力、事业规模以及运气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左右企业的成功与否。笔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很担心这~点,但笔者同时相信读者们不会只看树木不见森怀,所以才鼓足勇气写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凝结了很多人的心血,IGM的研究员们是头等功臣。为了这本书,他们不断寻找成功企业案例,分析这些企业的成功秘诀,还进行了彻底的验证,他们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此外我还要感谢尹喜静室长以及李静敏、李和燕、尹慧仁、安胜斌、吴志英、崔慧丽、郑玄真、齐敏静、文郑华、朱莉·金、金胜爱、李高云、尹京赫研究员,还有编辑这本书的金美珍部长和组员们。最后感谢《韩国经济报》给我安排了绝佳的版面。
另外,还有很多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没有被发现,我们还要发掘更多通过创意改革获得成功的企业案例,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加努力,为出版这本书的第2部、第3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