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
学一门语言重在“模仿”和“坚持”。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阅读多样化的趣味文章、朗读地道的英语材料,不断进行听力、英汉互译练习等,是能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
这套《北美民俗文化阅读》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以六本的超强阵容,即《圣诞节与圣诞老人》、《民间故事与传说》、《民间节日》、《家庭习俗》、《民间风俗》、《当代都市传奇》来回馈读者。本系列书探讨了北美大陆上民俗文化的众多方面。每册由精选的对应主题的文章组成,每篇文章包括英文原文、中文译文、注释三部分。英语译文力求信、达、雅,注释以英语原文中的生词为主。
本书为其中一册《民间节日》,书中给我们讲:冬天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和光明节;晚冬的节日,比如情人节;春天的仪式,比如复活节和亚洲的新年;夏天的节日,比如独立日;秋天的特殊节日,比如万圣节前夕和鬼节;表示感谢的节日,比如感恩节和住棚节。
特殊的日子是欢乐与团聚的时刻,也是庆祝生命更深层意义的机会。它们把我们与地球的周期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衡量时间的流逝。最重要的是,它们深深地植根于民间传统。
《民间节日》一书给我们讲:冬天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和光明节;晚冬的节日,比如情人节;春天的仪式,比如复活节和亚洲的新年;夏天的节日,比如独立日;秋天的特殊节日,比如万圣节前夕和鬼节;表示感谢的节日,比如感恩节和住棚节。
节日和假期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它们提醒我们自己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信仰的是什么。当我们走过时间的周期,民间节日赐予我们l力量。
INTRODUCTl0N
1 Circles in Time:Marking Life's Seasons
时间的周期:标示出生命的季节
2 Festivals of Light and Giving:Winter Holidays
光明与给予的节日:冬天的节假日
3 signs of New Life:Late Winter Celebrations
新生命的迹象:晚冬时节的庆典
4 Resurrection Celebrations:Spring Rites
复苏的庆贺:春天的典礼
5 Those Lazy,Hazy Days of Summer:Celebrations of Love and Freedom
那些懒惰、朦胧的夏日:对爱和自由的庆祝
6 Glimpses of Another World:Halloween and 0ther Celebrations of the Supernatural
另一个世界的惊鸿一瞥:万圣节前夕和其他庆祝超自然物的节日
7 Harvest Home:Feasts of Gratitude
收获节祝宴:感恩的盛典
8 A Three-Strand Spiral:Celebrating thePast,the Community,and the Spiritual World
三股合一的螺旋:庆祝历史、社区和精神世界
我儿子小时候,有人给了他一套彩色磁铁,这套磁铁包括了一星期中的每一天。每天早上加布都会问我这新的一天叫什么名字。他刚好是从星期天开始问的,于是我从他那包磁铁里找出星期天这个词。加布把它吸在冰箱外面,为这一天被赋予了恰当的名字而感到满意。
第二天早上他做了同样的事情,第三天也是,直到最后冰箱门上弯弯曲曲地排了一长串单词: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到了第八天,我没有为他长长的星期名单增加新的磁铁,而是重新指向了星期天。
我儿子皱起了眉头,对于我坚持重新来一遍感到费解。他刚刚掌握了时间的概念,明白了每一天都是单独的时间单元并且拥有自己的名字。现在,在他想来就像是我又生了一个小孩,却坚持继续使用加布这个名字。他可能认为我是黔驴技穷了;我敢肯定我们能一起找到另一个与前7个一样能让他理解的名字——比如星期紫,或者星期小猫可能是他最喜欢的名字。
我和加布坐在地板上,盯着冰箱,我们都在思考。过了一会儿,我想出了个主意。我把那长排的磁铁摆成了一个圆圈。
加布对这个新的布置研究了一会儿。然后他点了点头。“日子不是沿着直线走的”,他说道,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你为什么不早点儿说?“日子是沿着圆圈走的。” P11-12
传说故事、笑话、小提琴曲、棉被、快步舞曲、抓子游戏、圣徒日游行、蛇形栅栏、万圣节服装,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之处?乍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但是所有这些人类的创造形式都属于我们文化生活和经验中的一部分,我们有时称之为“民俗”。
“民俗”指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老百姓把这种传统作为生活和文化架构中的一部分来学习和继承。民俗可以是以口头形式传播的,就像我们在朋友那儿听到的都市传奇故事,讲述者会向我们保证那确实是发生在他们堂兄的一个朋友身上的真事;也可以是我们无意间从街上学到的曲调或舞步,或是用已有的材料做出可使用或用来欣赏的东西的方式,就像姨妈缝制的棉被。我们通常已经了解了一些民俗知识,然而却不能确切地意识到是从哪里、又是怎样得到它们的。
尽管我们可以认为“民俗”这个词指的是来自干很久以前或从很远的地方流传而来的文化传统,而事实上,我们是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利用和享受的。它常常是普普通通的,但由于其独特性,我们往往会记住并珍视它。民俗是我们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共享的文化,我们通过这种共享来确立自己的身份特征。我们第一个与他人共享的就是家庭的特征,而家庭习俗——如共享的饭菜、祈祷和歌曲——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归属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学会了从属于其他的社会群体。我们的身份特征可以是种族的、宗教的、职业的、区域性的或兼而有之,因为没有人只具有一种文化特征。然而无论如何,各色各样的文化传统都是这些特征赖以生存并得以壮大发展的支柱。我们置身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并与邻人共同分享。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与相识的人之间的关联,然而这种关联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直属的生活范围。实际上,这种关联是以某种方式将我们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民俗所具有的特点将我们与他人区分开来,例如某种舞步可能是非裔美洲人所特有的,某个故事是属于都市风格的,某首赞美诗是新教徒们吟唱的,某种烹调方法是法国移民的后裔发明的。民俗可以识别出我们,同时它也是我们彼此介绍的最佳方式之一。我们通过品尝他们的食品来了解北美大陆上新的种族群体,我们也可以从其他社会群体中汲取音乐的灵感。故事、歌曲以及形象化的图案在不同群体间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使所有人受益。因而民俗既是身份的特征、特殊群体的特殊标记,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货币,通过与我们群体范围之外的人共享而实现它的价值。
民俗通常是人们在不拘形式的情形下学到的。有人,在某个地方,教会了我们那首跳绳的歌谣,然而我们可能记不起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也不可能是从某本老师布置课后要读的书里看到的。在我们的世界中有正规知识的领域,然而民俗的领域却是通过共享和模仿,而不是通过正规学习来获得的。我们可以中规中矩地研习它—这正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但是它天然的舞台却是在生活中非正式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模式中。
并非所有的文化都属于民俗的范畴。古典音乐、艺术雕刻或长篇名著属于高层次的艺术形式,它们可能包含民俗的成分,但其本身并不是民俗的一部分。流行音乐或艺术可能基于民俗的主题和传统,但它们面对的是比民间音乐和艺术更为广泛和多样化的群体。然而,即便在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领域里,民俗也一直不断地在边缘地带崭露头角。电子邮件不是民俗的一种——但电子邮件里的笑脸却是;大学足球不是民俗的一种——但我们在体育场中掀起的阵阵人浪却是。
本系列书探讨了北美大陆上民俗文化的众多方面。民俗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元素,人们或者已经拥有,或者在平时的交往中会轻易地碰到。通过对生活中民俗文化各个方面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充分地品味民俗文化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