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刚美人行--动力沟通之综合篇/动力沟通理论方法与实践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动力沟通作为新诞生的本土化心理学流派,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于初学者,并不易把握动力沟通的理论,杨忠、孙海洋、王文忠编著的《金刚美人行--动力沟通之综合篇/动力沟通理论方法与实践丛书》专著于解释动力沟通的基本理论脉络。第一章介绍了动力沟通的内涵,外延和基本的理论特点,并且探讨了动力沟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第二章介绍了动力沟通理论的六个抓手,并且叙述了在生活中如何体验和运用这六个抓手的过程;第三章介绍的动力沟通独创的金刚石结构和美人技术,方便读者真正的理解动力沟通的核心概念;第四、五、六章则重点介绍了动力沟通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包括理性与感性,主体间性,以及动力沟通的语言观,这些概念丰富发展了动力沟通的内涵和外延;第七章介绍了动力沟通对社会万象的一个基本观点,体现了动力沟通理论的普适性;第八章是动通人对动力沟通如何发展的重要讨论,表明了动通人对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看法,第九章介绍了动通人的独特品质,展现了动通人的精神风貌;第十章则介绍了动力沟通如何应用发展的情况。

内容推荐

杨忠、孙海洋、王文忠编著的《金刚美人行--动力沟通之综合篇/动力沟通理论方法与实践丛书》系统介绍了动力沟通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包括金刚结构、美人技术、觉察和呈现、植入与扰动等内容,阐述了理性与感性、语言与行动等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还对社会现象、流行概念提出了动力沟通版的解释。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基本了解动力沟通的概念。动力沟通应用范围比较广,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本书通俗易懂,为了解动力沟通提供了基本窗口。

本书适合党政干部、教师、企业职工、大学生,以及对心理学和人生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单元 根基与发展

 1.1 吃饱饭之后干什么?

 1.2 动力沟通的做法、边界和原则

 1.3 话题与事件

 1.4 心灵:客体、主体、主体间性

 1.5 关于动力沟通理论建设的思考

 1.6 动力沟通理论及适用范围

 1.7 在合作中谋发展

 1.8 以立体和生命为特征的动力沟通

 1.9 翻云覆雨的沟通

 1.10 享受沟通

 1.11 动力沟通的四个坐标轴

 1.12 马克思与劳动

第二单元 金刚石与美人技术

 2.1 自我金刚、沟通金刚和语言金刚

 2.2 金刚美人自和谐—对动通五大技术的体验和思考

 2.3 对美人系列五大技术的体会

 2.4 用自我金刚结构分析语言和感情

 2.5 三个金刚结构的体验历程

 2.6 美人技术里的五彩金刚

 2.7 美人技术自我训练随感

 2.8 从唯识论的八识看自我金刚结构

 2.9 语言的维度与三维模型

 2.10 四个阶梯

 2.11 跳出三界外,做自己的情人

第三单元 感性与理性

 3.1 理性与感性

 3.2 二论感性与理性

 3.3 三论理性与感性

 3.4 四论理性与感性

 3.5 理性、感性与直觉

 3.6 我的理性是个爱吵闹的小孩

 3.7 一分为二但争取不二

第四单元 觉察与呈现

 4.1 觉察与呈现:动力沟通的六个抓手

 4.2 如何鉴别和帮助自我封闭者

 4.3 吃瓜惹的风波

 4.4 左右为难,该如何沟通?

 4.5 买早餐的争执:好为人师

 4.6 回家的路上思绪翻飞

 4.7 《清净道论》与动力沟通

第五单元 语言、扰动与植入

 5.1 语言的威力使得语言成了问题

 5.2 洞穴之喻与堂下之阴

 5.3 论食言而肥

 5.4 论“动力沟通”的语言艺术

 5.5 语言的攻击、防御和影响力

 5.6 好使的工具

 5.7 无利不起早

 5.8 控制与影响

 5.9 契约与默契

 5.10 黑暗中的光束

 5.11 语言与情绪

 5.12 惊涛骇浪的语言

 5.13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语言

 5.14 一元钱到哪里去了?

第六单元 工具、坏人和团队

 6.1 论人的工具性

 6.2 坏人宣言

 6.3 我们是坏人?!

 6.4 两道风景

 6.5 人活着图个啥?

 6.6 分分合合

 6.7 团队中的我

 6.8 后知后觉的坏人

 6.9 动通服务中的七个常见问题

 6.10 玩转三个金刚石

 6.11 动通人的心智行为模式

 6.12 剑

第七单元 动通与社会万象

 7.1 动力沟通与政治

 7.2 社会结构:力本位、钱本位与官本位

 7.3 人的三杆子

 7.4 国事、天下事,如何关心

 7.5 一个不当的说法

第八单元 名词新解

 8.1 当下不是现在

 8.2 什么是成功

 8.3 什么是失败

 8.4 什么是快乐

 8.5 什么是痛苦

 8.6 “老师”这个称呼

 8.7 少见多怪

 8.8 井底之蛙

 8.9 苦

第九单元 动力沟通的体验与传播

 9.1 为动力沟通谱曲

 9.2 一位动力沟通师的思考

 9.3 动力沟通的追随者

 9.4 “扰动”,引发人的思考

 9.5 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

 9.6 一个奇特的特训营

 9.7 不靠谱的特训营

 9.8 迈进动通之门

 9.9 学生眼中的王老师和动力沟通

 9.10 认识你自己:德阳动力沟通讲座

 9.11 我们都活在理念的世界里

第十单元 寓言与故事

 10.1 盲人的雨伞

 10.2 老和尚背女人过河新解

 10.3 从几个小故事看人心

 10.4 粪坑的故事

 10.5 福泽与祸根

 10.6 粗糙的动力沟通

 10.7 连环套

 10.8 放屁的故事

 10.9 老木匠

 10.10 扳道工

 10.11 老农夫与哲学家

 10.12 当劫匪不小心劫持了心理学家

后记

试读章节

1.1 吃饱饭之后干什么?

目前,动通人主要在中国。中国人,已经基本上吃饱了饭,开始迈步进入小康社会。吃饱饭之后干什么?有人琢磨健身,有人琢磨豪宅,有人琢磨旅游,甚至有人琢磨游艇和飞机。动通人,则在琢磨一场全民参与的群众性健心运动。这样的活动,只能在吃饱饭之后进行,也必须在吃饱饭之后,为什么这么说呢?

1.1.1 建设心灵的前提是吃饱饭

孔子、孟子,都是吃饱饭才去教书、提倡文化和品德建设的。有一次,孔子被围在一个地方断了粮,孑L子的弟子子路就开始责备老师了。

我们都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之士陶渊明,有一次遇到荒年,自己也去一个地主家讨饭,而且在饭桌上写诗助兴,说下一辈子要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来报答这个地主的一饭之恩。

所以,古人的说法“君子谋道不谋食”,严格说来是有问题的。可能是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 “君子”饿死的可能性不高,所以不用谋食也可以专心谋道;一般老百姓,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必须把“食”放在第一位,必须先谋了食,让自己和家人活下来,才能谋道。所以,古人说的谋道,是少数人的谋道,对老百姓,则往往有轻视之嫌,如古人也曾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1.2 吃饱饭之后,吃饭已不是第一需要

很多人吃饱饭之后,仍然把吃饭作为第一需要。例如,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仍然说孩子要好好学习,以便将来能有个吃饭的本领。可见,吃饭在现在孩子的眼里,很多时候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君不见很多长辈追着孩子喂饭的场景吗),父母这样的“为稻粱谋”的说法,是把学习与负担联系起来,结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当吃饭在中国已经基本不成问题时,动力沟通于2012年12月24日诞生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动力沟通,开始打破人们对饭碗的过度担心,解放思想,发展自己的潜能,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并为社会产生价值。

1.1.3 吃饱饭之后,金钱开始设计各种圈套诱惑你

财富都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有钱的人,如何积累更多的财富呢?必须要有更多的人为有钱有势的人劳动、创造财富。

但是,人们都吃饱了饭,如果心态自由的话,金钱的吸引力就小了,人们就都自己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了,那么有钱的人积累更多财富的意愿,实现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于是,各种“劝人进取”的成功学出现了,别墅、旅游、私人飞机、名牌服装等,好像成了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没有这些“必需品”,你就是个失败者。或者,必须要开公司,当老板,而且要在股票市场上市。所以,有句玩笑话说,一个开小肉铺的老板,如果不梦想着在纳斯达克上市,就是失败。

很多人放下了自己宝贵的闲暇,放弃了宝贵的发挥自己创造力和自由意志的闲暇,为争取更多的金钱,为取得这些“必需品”,而努力奋斗,拼命为金钱服务。

动通人,在这时,就是要撕开这些“幸福必需品”的“画皮”,揭示它们忽悠人的真相,它们就是金钱吸引人为钱卖命的诱饵!

抛开这些诱饵,回归平静的心态,过简单质朴的生活,你将更富足、更健康、更有创造性!这时,如果你有一个团队,坚持过自己简单质朴和高创造性的生活,财富可能就会跟着你走!

1.1.4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中国人是以家庭为根本原型的。在家庭中,每个人从根本上都是平等的,都是面向生命繁衍、面向未来并服务于未来的。

当然,家庭中也有败家子,也有昏庸的家长,但是总体上来讲,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基本保持和谐,从而子子孙孙地延续下去。不间断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也证明了这种家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中国人是重视感觉和身体的。中国人自然、舒心、养生的生活方式都是围绕身体和感觉展开的。理性、知识和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是服务身体和感觉的。因此,科学体系没有发展起来。西方人,由于重视理性和概念(如上帝),所以,理性、概念作为一个独立体系而发展起来,科学技术自然也发展起来了。

从1840年开始,重视理性的西方人,带着坚船利炮来到中国,把中国人给打懵了,也打醒了。亡国灭种的危险,时时刻刻悬挂在中国人的心头。

觉醒了的中国人,危机中的中国人,开始了重视概念、重视知识、重视科学,基于中国人坚韧的家庭观,基于中国人丰富的感受性,科学、技术快速地被中国人掌握,因此,两弹一星,重工业基础,在勤劳的中国人手中诞生了。同时,中国人利用科学,快速地进入了小康时代,进入了西方列强不可随便掠夺的时代。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所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动力沟通,以金刚石和家庭作为人的基本意象,重视身体和感觉,强调让理性作为感觉和身体的秘书和仆人,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密切结合的产物!它的美人技术、康德技术、马克思技术、孔子技术和呼吸技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结合的产物。

P2-4

序言

近期重读动力沟通的文章,真是应了那句话,“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所会意,便欣然忘食”。食虽没忘,但着实高兴了一会儿。动力沟通是什么?动力沟通,是企图解决人们在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以及团队之间的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个人成长、人际和谐和团体协作的一种实用理论和技术。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差异和矛盾,利用差异和矛盾。一般的沟通和交流,愿意回避差异、忽略差异。动力沟通见差异就兴起,抓之而利用。

人在特定时期的所作所为,肯定是自己那个时期心态的呈现,如有不适应人群和社会的地方,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自责只会影响自己的前进进程而于事无补,放弃自责,想办法帮助自己,偶有自责,则感谢自己发现自己自责了什么,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去掉自责,就是去掉了个人进步的最大敌人。即时、系统、动态地觉察自己,即时、清晰、适当地呈现自己,就是让自己进入快速前进的车道。因此,动力沟通的自我沟通技巧,我的理解就是:打开各种感觉器官,觉察自己和环境,并在内心深处接纳自己。

动力沟通的人际沟通就是在接触中,从行为上关心对方的身体,不伤害对方的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和声誉,多表达自己的感觉,少进行评判和说教,因为要想准确地评判和描述别人是非常困难的,要么成自说白话,要么话不投机半句多,或崩盘而各奔东西。努力表达自己在场的感受,尽管有时候表达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准确,但最大限度地去掉了评判和说教,对方若感受到了尊重,自然提高了沟通的效果。

团体合作中的沟通是干事过程中的沟通,或者是组织内部的沟通。动力沟通在这类沟通中,提出“看劳动成果,看劳动态度,看行为轨迹,尽量忽视和减少语言在团体沟通中的负面作用”。团队建设重实效,让那些期望只通过语言获得好处的人失望或消失,这样,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会大增。

动力沟通到哪里都能落地,其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团体沟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动力沟通就是汇集古今中外智慧于一体,在现实生活中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实用理论和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升。

动力沟通的效果在于:自我沟通舒畅,让自己更充实;人际沟通顺畅,让同伴更轻松;团体沟通流畅,让团队更高效,从而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以上是我在编这本书时的体会,与各位读者分享,望各位不吝赐教。

后记

动力沟通是一场群众性的健心运动,也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集体参与的理论构建运动。

动力沟通,只能诞生在衣食无忧的小康时代和联系便捷、结构扁平的互联网时代或信息时代,同时,它也只能由一个不受权钱名色诱惑的团队来集体创造和实践。

1.动力沟通的特色与理论根源

动力沟通的特色就是三个金刚结构(自我金刚、语言金刚和沟通金刚)以及美人技术。动力沟通的理论根源,就是融合了孔子开创的儒学传统、佛教之后的陆王心学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动力沟通的特点是生态化、生活化和中国本土化!它既重视结构,又重视现场,是一个面向一线心理服务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主要用来指导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三方面的实践。

2.动力沟通的具体作法

以人际关系为支点,以感受性和觉察力为杠杆,以语言为斧子,砍掉思想上的障碍和束缚,然后团队自由、自在、自主地撬动资源,保证团队可持续发展。

3.动力沟通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复兴,世界人民大团结!

4.动力沟通团队的具体做法

1)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获得自己发展的基本保障。

2)记录、梳理、分享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的心得体会,灵光点点,聚沙成塔。

3)合作创造,在完成本职工作、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适当从事一些收费经营活动,或者与一些经营机构合作,从事一些盈利活动,让团队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取得双丰收。

以上的文字,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动通老编辑、动力沟通的倡导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忠研究员关于动力沟通开展的一段反思。

在整理编辑本书的过程中,笔者对上述文字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因此作为后记放在这里,与诸位读者朋友分享。期待您的反馈、参与、创造和奉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