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陈云的故乡,陈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多次到上海,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本市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陈云的思想和生平,从中选项50篇论文,内容涉及陈云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和陈云不同时期在上海的活动这些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必将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云思想与生平研究(上海市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海是陈云的故乡,陈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多次到上海,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本市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陈云的思想和生平,从中选项50篇论文,内容涉及陈云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和陈云不同时期在上海的活动这些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必将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录 论陈云哲学思维方法的鲜明特色及其时代意义 商孝才 001 试论陈云的调查研究思想及其方法 张忆军 徐学通 012 “领导的艺术在于了解群众心理”——陈云群众观研究 鲁家峰 020 陈云:实事求是的楷模 周纪良 032 论陈云的问题意识 宋进 王玲 039 独特的决策思想:理I生、程序、调适 陈尤文 046 陈云关于群众观点的理论和实践 陈挥 054 浅析陈云哲学思想的实践与应用 占雪根 065 陈云的决策思想与实践论析 王芳 胡光 073 陈云决策思想探析 王刚 082 论陈云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工作方法 毛黎娟 090 陈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贡献 朱敏彦 099 陈云经济思想方法论初探 董瑞华 108 论陈云的经济哲学思想 金邦秋 117 经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学习陈云经济思想的一点体会 蔡冯玲 129 试析陈云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述——对其历史地位和理论内涵的思考 钟祥财 138 从建国后三次经济调整看陈云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示 严爱云 147 论陈云在主管经济工作中的重要贡献杨雪芳 陈祥元 15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陈云解决就业问题的思想在上海的实践 袁志平 166 论陈云建国初期经济思想的历史启迪 李占才 176 论陈云经济思想对宝钢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黄金平 张励186 陈云农业经济发展观探析齐卫平 陈勇194 学习陈云经济思想,加深理解和认真贯彻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孙仲彝 203 从陈云四次青浦调查看其“三农”思想 王卫红 210 建国初期陈云练塘调查探索改造私营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李蕊珍 220 论陈云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 年士萍 229 陈云党建思想的哲学底蕴 杨子萍 239 坚定信念遵守党纪——学习陈云党建思想 周雨明 249 陈云论共产党员先进性 汤学恒 255 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宝贵经验 袁秉达 264 试论陈云的学习之道 赵建平 273 论陈云党内民主思想 滕振军 284 陈云论党的群众工作 杜学峰 295 陈云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莘小龙 302 保证支部实现核心的堡垒的作用——陈云关于支部建设的重要思想 张明楚 310 论陈云的从严治党思想与实践 朱春林 319 “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从保持党员先进性要求看陈云的学习观 陈松青 326 “质量重于数量”——陈云对共产党员素质建设的探索 乐基伟 338 陈云与青浦中共青浦区委 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 344 陈云在商务印书馆时期的革命活动 崔桂林 354 陈云与中央特科 叶兰莲 366 陈云颂红军——学习《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体会 季鸿生 375 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我党战略转变中的贡献 李亮 383 “共产党员的模范”——学习陈云对烈士革命精神的论述 王菊如 391 陈云改善民生思想述论 曹月柱 401 论陈云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 杨庭武 408 陈云的人格风范 应豫 414 试述陈云题词中的人文精神 巢伟民 424 陈云与新中国地方志事业 朱敏彦 梅森 陈旭 439 陈云在上海研究综述 刘启芳 448 后记 459 试读章节 三、“交换、比较、反复" 陈云倡导“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三句语,为什么还提出“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呢?这是由事物本身的矛盾运动决定的。“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讲的是辩证法,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也可以说,“三句话”和“六个字”是配套的,是不可分割的。 “交换”,是要求全面地看问题。陈云在1978年12月之前多次提出:“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比较正确呢?”他说,我的体会是“全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1990年1月24日,他又将事先题写的条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赠送给浙江省委领导同志。在这里把“全面”二字改为“交换”。可见,他讲的“交换”,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全面”地看问题。1962年2月,他曾用茶杯作例子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他还说,我们打仗、医生治病、研究工作和决定政策,弄清情况的办法之一,是“多和别人交换意见”。这样做,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陈云多次讲,我们党在工作中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毛泽东说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个万岁”,就是这个意思。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没有人监督我们,长期“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末工作就会出毛病”。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不听反面意见,一边倒,一定要失败。可见,“交换”的思维方法,就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进而达到较全面地认识事物。 “比较”,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的基本方法。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真理与错误、善与恶、美与丑这些相对立的东西,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那么,怎样才能识别清楚这些不同的东西呢?怎样才能找出不同事物的特殊矛盾呢?陈云认为,基本的方法是“比较”,就是把一个事物同它的上下、左右、前后、正反进行比较。“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进行过比较的。这是‘试金石’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决定取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采用这种方法,把敌我之间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得出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正确论断。陈云还说:“毛主席为了说明新民主主义,就把它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比较,加以区别,这样就不含混了。”依据这一科学思路,早在1973年6月,陈云就提出,当代资本主义有很多新变化,“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他希望我们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理由。我们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他提出这些可贵的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还有,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他就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了比较研究,明确提出“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到了1982年,他又进一步论证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就像“笼子和鸟的关系一样”。他认为,搞活经济和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没有计划和宏观调控,不能没有法律法规。发展市场经济“总得有个笼子”,这个“笼子”就是“计划和宏观调控”,就是“法律法规”,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是如此。我们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强化这一点,进而使市场经济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发展。陈云把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比喻为“笼子和鸟”的关系,不仅生动、形象、恰当,而且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为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研究而得出的。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运用“比较”方法。在当代,我们把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以及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研究,就会深刻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陈云要求我们党政领导同志,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决定计划,要把各种方案拿来比较,不但要和现在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外国作比较。这样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判断得更准确。 “反复”,是要求决策问题要反复思考。陈云希望我们领导同志,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最好过一个时候再看看,然后再作出决定。这是说,当我们把各种问题、各种方案作了比较研究以后,也不要马上决定问题,还要进行反复考虑。陈云说,我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决定的,而是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听不同意见。“毛主席自己就假定过许多反对的意见,别人不推翻,自己来推翻,推翻了再来。”这样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更加正确,这是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之道。毛泽东晚年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就方法论而言,也正是由于他匆忙决策,听不进不同意见的结果。历史证明,任何一级组织,如果允许不同意见存在,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反之,如果一个人说了算,一言堂,一边倒,势必犯错误。因为,客观事物无论是从广度上看,还是在深度上来看,都是很复杂的。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人们对它的认识决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 由此可见,陈云的“交换、比较、反复”这六个字是有机统一体,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观点,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基本途径。P6-9 后记 2005年6月13日是陈云诞辰100周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陈云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要求,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社联等单位于6月上旬联合召开上海市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上海是陈云的故乡,陈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多次到上海,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本市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陈云的思想和生平,热情缅怀陈云对中国和上海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积极撰写文章,以此作为对陈云最好的纪念。截至5月12日,市社联、市党史研究系统、市党校系统共提交陈云思想和生平的论文97篇,内容涉及陈云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党建思想和陈云不同时期在上海的活动。市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选,从中评出50篇质量比较好的论文,编辑出版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文集。这些论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作者中有老专家老学者,有中青年理论工作者,有领导干部,有工作在基层的同志。其中,有5篇入选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深入研究陈云的思想和生平,必将对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进上海率先实现现代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同志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热情关心和支持;本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同志的悉心指导。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校的负责同志和有关同志对论文集的出版做了前期工作。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市委宣传部理论处莫建备、刘世军、李明灿、范小平等。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编者 2005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