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海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山梨县立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大学任教。主要侧重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汉语教学研究。出版专著四部,合作出版教材、词典等七部,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大科研课题等多项。曾获北京大学科研优秀奖。专著《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语言的常态现象和异态现象 1 语言形式的常态和异态 2 异态现象的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异态结构探究(一):离合词 1 考察范围及离合词的确定 2 利用语料库考察离合词的异态特征 3 离合词的标记性 4 离合词离析的低频性 5 离合词离析形式的主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异态结构探究(二):“涉及”与“涉及到” 1 引言 2 利用语料库考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3 “涉及”与“涉及到”的关涉成分 4 “涉及”与“涉及到”的关涉距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态句式探究(一):“X比N还N” 1 引言 2 “X比N还N”句式中的隐喻和转喻 3 “X比N还N”的构式特征 4 “X比N还N”句式中名词“N”的准入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异态句式探究(二):述宾类无主隐现句 1 引言 2 述宾类无主隐现句的特征 3 述宾类无主隐现句的功能及其形成 4 述宾类无主隐现句的可逆性 5 述宾类无主隐现句与名词性非主谓句 6 形式与功能的互动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异态句式探究(三):现代汉语新型“被字结构” 1 引言 2 基于语料的新型“被字结构”分析 3 新型“被字结构”与一般“被字结构” 4 新型“被字结构”的形成机制 5 新型“被字结构”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尝试挖掘语言中的异态形式,试图建立语言的异态范畴,以丰富语言学理论。 这本书可以视为《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的续篇,研究理念和思路具有一贯性,本书主要在词法、句法、篇章等层面对汉语的异态形式进行了探索,也沿用了《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的一些成果和表述。 内容推荐 本书在大量语料分析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等层面探讨了语言中的常态现象和异态现象,如汉语词汇层面的离合词现象、词汇语义叠加现象.句法篇章层面的“X比N还N”句式、述宾类无主隐现句、新型“被字结构”等句式。语言的常态形式是最可以脱离语境的语言形式,它一般出现频率高,标记度低。异态形式一般表现为形式上的标记性、使用上的低频性和功能上的主观性。 本书试图通过对汉语的一系列典型异态形式的考察,发掘语言异态形式范畴。异态范畴的建立,对丰富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学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