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雄所著的《闽台戏剧与当代》文章共编为三辑,实际上可分为七类,第一,是关于闽台戏剧的综合论述,体现为首篇《论闽南戏剧文化圈》;第二,是评述当代中国戏剧发展趋势的若干长短不一的文章,目的是衬托出闽台戏剧存在和发展的大背景;第三类,是对新时期以来福建省新剧目的评论,涉及梨园戏、歌仔戏、高甲戏、傀儡戏等不同剧种;第四类,是有关两岸歌仔戏交流和比较研究的文章;第五类,是有关木偶艺术的理论、书评和剧评;第六类,是评论梨园戏老前辈吴捷秋、庄长江先生著作的短文;第七类,是探索戏剧人类学的阶段性成果,共有五篇论文。全书的核心是闽台戏剧,而“当代”是指她所处的大环境和相关的理论问题。
论闽南戏剧文化圈(代序)
第一辑 当代戏剧生态
当代戏曲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写在“七艺节”之后
都市戏剧与民众的“共聚性”
精品剧目求索录
舞台艺术创新的几种策略
历史剧的体裁与真实性问题
台湾戏剧三题
歌仔戏及其文化生态
“咸水腔”歌仔戏及其生存之道
第二辑 闽台戏剧时评
现代戏创作的新突破——评《父与子》、《野草情》和《开往海南岛》
《节妇吟》的当代意识
《陈仲子》与戏剧的哲理性
别开生面的《大河谣》
梨园精品《董生与李氏》
关于《董生与李氏》的札记
动人心魄的《潘葛投鼎》
《玉珠串》的喜剧艺术
现实主义的胜利:评新编历史剧《沧海争流——郑成功与施琅的心灵对话》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言——评梨园戏新编历史剧《乐羊子》
读《乐羊子》
残酷的真实
蚂蚁与革命——评厦门歌舞剧院的《雁叫长空》
跨文化,还是“忘我”文化?——从京剧《中国公主杜兰朵》与谢克纳版《奥瑞斯提亚》谈起
大众化与精致化——台湾歌仔戏的两种发展趋势
试探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中的十个问题
将歌仔戏研究发展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陈三五娘》邵江海改编本研究
歌仔戏艺术的新境界——评新编现代戏《邵江海》
从《邵江海》看歌仔戏的创新与厦门的使命
木偶艺术论纲
叶明生《福建傀儡戏史论》序
《钦差大臣》:从话剧到木偶戏
从泉州木偶剧团成功访俄谈起
古城泉州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
博大精深的《梨园戏艺术史论》
来自泉南的启示——《泉州戏班》序
关于振兴福建戏剧的几点想法
让戏剧走进大学课堂——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实习归来有感
第三辑 戏剧人类学散论
艺术与宗教的“复婚之子”
目连戏中的小戏
戏剧人类学刍议
男芭蕾、男旦、“女形”的性别与美学问题
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