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龄化背景中“五保养老”的现实与研究进路/1
一 在老龄化背景下审视“五保养老”问题/2
(一)五保养老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4
(二)五保老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脆弱性群体/5
(三)五保养老保障的现状:进步与隐忧并存/9
(四)“善养”“善终”:五保养老保障的基本目标/12
二 中国五保养老保障的研究脉络与趋势/18
(一)五保养老三种方式的研究/19
(二)五保养老困境及其原因的研究/22
(三)一致与争议:对五保养老保障出路的研究/24
(四)评价与展望:未来五保养老研究的视角/27
三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30
(一)实证研究方法/30
(二)制度分析法/31
(三)比较分析法/33
四 本书的基本框架/34
五 本书的创新点/40
(一)构建了五保老人“社会资本网络”分析框架/40
(二)形成了五保老人生存的“权利图谱”/40
(三)提出了五保养老工作“综合治理”的政策模式/41
第二章 中国五保养老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方向/43
一 古代同类群体的保障及启示/44
(一)古代对“老弱群体”保障的思想及启示/45
(二)古代对“老弱群体”保障的实践及启示/49
二 中国五保养老制度的变革及其关系解构/59
(一)制度变革谱系中的关系解构/59
(二)中国五保供养制度的两次变革/61
(三)五保制度变革谱系中的关系解构/67
三 和谐社会中五保养老的法制保证与制度方向/77
(一)为五保老人的权利保障提供法制保证/77
(二)以保障五保老人的自由发展为方向/78
(三)绽续推进“创新性”与“内卷化”变革/79
第三章 现状考察:五保老人的生存脆弱性与保障差异性/81
一 五保供养制度对五保老人实施社会保护的成果/8 l
(一)供养数量有所增加/81
(二)集中供养率有所提高/82
(三)供养资金得以保证/83
(四)生活质量有所提高/84
(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84
(六)出现了新的供养思路/85
二 五保老人的生存现状分析:“长株潭”调查/86
(一)调查样本简介/87
(二)调查结论(I):五保老人的生存具有脆弱性/93
(三)调查结论(Ⅱ):五保老人的社会发展权受到漠视/104
(四)调查结论(Ⅲ):五保老人的保障具有差别性/109
(五)调查结论(Ⅳ):五保老人最忧虑的事情是吃住和医疗/112
第四章 致因分析:五保老人的“脆弱性”特质何以形成/115
一 五保老人社会地位被“边缘化”/116
二 五保老人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本/119
(一)紧密粘连型社会资本处于下降状态/122
(二)桥接型社会资本处于缺失状态/123
(三)链接型社会资本处于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124
三 五保老人利益诉求被“静音化”/126
(一)五保老人缺乏组织化利益表达的渠道/126
(二)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公共传播空间/129
第五章 集中供养模式的适用性分析:来自浙江与广西的经验与启示/133
一 浙江省五保养老工作的改革与启示/134
(一)浙江省入院供养老人的生存状况:以绍兴市为例/134
(二)浙江省五保养老改革的经验剖析/142
二 经济是否是解决五保养老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广西“五保村”的创新与启示/153
(一)广西五保村内老人的生存现状: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154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保村的特点与效果/159
(三)广西五保村集中供养模式的启示/162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为五保老人构建有效的社会资本网络/171
一 社会资本在五保养老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71
(一)政府在五保老人的社会资本网络中发挥龙头作用/171
(二)社会力量在老人的社会资本网络中发挥积极作用/176
(三)五保老人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扩展社会资本网络/177
二 五保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与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可能/179
(一)医疗救济与精神心理供养是五保老人最担心的问题/179
(二)社会力量可以部分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180
三 投资社会资本:做好五保养老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181
(一)一个原则:对五保老人实施权利保护与权利扩充/18l
(二)对策组合:为五保养老投资社会资本的路径分析/190
第七章 结语/209
一 关于五保养老保障问题暂时的学术节点与续点/209
二 期待“五保老人”这个词汇成为历史术语/211
(一)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水平低”与“碎片化”的问题/211
(二)未来改革方向:构建一元整合、重点关照的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213
参考文献/215
一 中文文献/215
二 英文文献/228
附录(一)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1994年)/233
附录(二)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6年)/239
附录(三) 部分调查日记/245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