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同尘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尔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是许多多。洛镇的艺术家。洛镇在洛州的南面,洛水的北面,是一个荒凉偏远的小镇。我看过10本中国地图,其中9本地图上都没有标出洛镇的位置,只有1本地图上有洛镇的名字,但是这两个字看上去很小,小得像一只蚂蚁。在古代就不是这个样子了。那时候洛镇是整个洛州的中心,洛水就从洛镇穿城而过,商旅往来,水草茂盛,妓女们唱歌,男人们赋诗,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觉得琴棋书画比吃饭还要紧。只可惜爆发了战乱。战乱过后,洛镇衰败。现在只剩下一段古城墙,残垣断壁,满目萧条,放眼望去,昔日的繁华早已如过眼烟云。更主要的是,在那场战火之中,洛镇的艺术家们都死了。此后洛镇就没有出现过艺术家。几百年来一直如此。因此算起来我是唯一的一位活着的艺术家。我也是唯一一位晓得洛镇为什么没有艺术家的人。想起这一点,我感到很自豪。当然,在洛镇做一个艺术家需要勇气。因为现在的洛镇早已不是古代的那个洛镇。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比那段古城墙还要孤独。但是我不怕。总有一天,我会出人头地,成为人人景仰的艺术家。我已到不惑之年,但是这不算晚。艺术的寿命比人的一生要长得多。作为一个艺术家,就算我从现在开始也还是来得及。有个画螃蟹的艺术家你晓得的,他40岁的时候还是个木匠,有一天他梦见自己手拿着画笔画螃蟹,醒来之后他果然就会画螃蟹了;他画的螃蟹比商店里卖的要贵很多。他一下子就名满天下,富可敌国。艺术就是这个样子的:艺术家画出的任何东西都比实际的那些东西要贵,因为画出来之后,那些东西就比原来的东西要好了。

我从小就天赋异禀,心怀鸿鹄之志。我经常坐在古城墙脚下,想象古代时候,洛镇曾经的繁华。我想象自己就是那时候的一位艺术家,长袖飘飘,容貌俊美,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穿过洛镇的城门,洛镇的人们早就期盼着我的到来,无论王宫权贵还是庶民百姓,看见我之后,都在引颈而待,神色里充满了敬仰之情。人人都在渴望得到我的一幅作品,因为我的画会让洛镇的人们蓬荜生辉,是比美酒、夜宴和美人更好的享受。洛镇那时候有身材美妙、知书达理的女人,他们因为仰慕我的声名,从贴满窗花的窗户里向我暗送秋波,随时准备为我脱衣解带。我沉迷于这种想象,经常在古城墙边坐上一整天。我还以树枝为画笔,以地面为宣纸,画出一幅又一幅画出来。没有人教我怎么绘画,但是我画的山水鸟兽、苍松翠柏却都很是精妙。这就是我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能够想得出来,洛镇的人们对于我的行为很惊奇。他们都觉得我的精神有问题。我在古城墙脚下遐想和画画的时候,他们会说,许多多着魔了,他这么神神道道的样子,一定是被鬼魂勾走了魂魄。其实他们如何懂得我心里的念头?他们只忙于农活、买卖、家长里短、生儿育女,根本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他们觉得我疯癫,我反过来也觉得他们的精神有问题。我经常感觉到我和他们完全不同,就像是使用了不同的语言一样。

而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从有一天我观看《问道图》的时候开始的。当时我产生了一种极为奇特的感觉,虽然时隔多年,至今还让我印象深刻。《问道图》是我的祖先留下来的一幅画。关于这幅画的来历,我在后面会向你讲述。《问道图》不晓得是何朝何代的作品,但是至少也有300年之久了。因为放眼望去,这副画到处都是皲裂的纹路、水浸的圈痕、经年的烟碱,以及厚重的尘灰。题款标识印章都已模糊不清。倒是《问道图》几个字还很清晰,就像是是刀削木刻的一般。画面上的景物已经漫漶不清,本是一个长衣书生向一个长须道士问路。但是他们只剩下大体的轮廓,面目表情已经十分模糊,他们被层层的尘灰、多年的烟碱、雨水的渍痕所包围,看起来就像是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站立于山腰,周围是群山和树木,那山苍茫空阔,那树枯瘦纷乱,充满了旷远肃杀之气。

P1-3

后记

我很早就有这样的愿望:写一部关于艺术家题材的小说。艺术家处于欲望漩涡的中心,但又常常被喧哗的声色疏离。他们制造潮流,引领消费,却又是时代的敌人。他们既安静又轻浮,寂寞又敏锐,他们既与日常生活对抗,又是自我舞台上孤独的舞者。大多数艺术家最终成为扑向火焰的飞蛾。只有少部分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很奇怪,这并未影响到他们飞翔的渴望。

2008年冬,本土开始申报重点文艺项目。我填写了项目申请书。其中包含一个数千字的作品梗概。我虚构了一个画家大体的生活状况。不久项目通过评审。我得到一笔两万元的资金。原本计划尽快开始写作,但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小说里主要有四个角色:一个画家,一个电影导演,一个开了画廊的女商人,一个曾经是画家和歌手的年轻女人。手头已经有相当多的资料,但此时忽然觉得不够。写小说不能泛泛而谈,不能只写那些读者知道的部分。要对涉及到的行当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小说里最后出现的揭裱情节。揭裱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神奇的技艺。现在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但揭裱是小说里必需的情节,这就需要写作者了解这种神秘、复杂技艺的源流、工艺过程,以及江湖掌故与秘闻。再比如关于电影导演的知识。我在大学开设电影课,有差不多一万张DVD和蓝光碟片,是本埠收藏电影最多的人,周围也有很多导演行业的朋友。但是就一部小说而言,这些资源也许只能解决常规的问题,还需要有更深入专门的知识:一部电影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涉及到哪些复杂、不稳定的因素,一个导演的光鲜形象背后,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他与拍摄团队之间,有哪些愉快的或者痛苦的纠缠。我在不同的书店、网站、旧书摊搜购资料。凡书法绘画、古玩鉴赏、历代法帖,到导演编剧、新浪潮电影史、导演传记访谈等等,能见到的全部搜罗到手,有数百本之多。写小说当然不是为了卖弄这些生僻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未必在作品里用得到。但我知道西方的许多小说家都需要这么做,他们小说里的建筑、酒吧、某个文明的遗址,以及街道上的门牌号码往往是真实的,出现在这些地方的人物与故事却是虚构的。虚拟与想象往往需要基于人类学、社会学或者生物学的真实。中国文学的传统也一样。小说家讲述某地某事的传奇,读者经常会以为他讲述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实际上是小说家的叙述花招。这也许正是古典笔记小说的魅力。

此后我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田野采风。我主要到过的地方有:甘肃的主要地州城市,西宁、银川、西安、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成都、广州、天津、武汉、南昌等等。凡一千公里以内的路程驾车,一千公里以远则乘坐火车。驾车里程达两万余公里。每到一地,主要的日程是,观摩当地的书画市场,走访某些书画家,在城隍或者古玩街观察书画家的创作与交流活动。  我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书画家数量庞大,店铺林立,蔚为大观。我在其中逗留的时间最多,也为我需要的知识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样本。小说中主要人物的雏形就来自故乡,关于乡村现实的载体也主要发端于此。有一个故乡的好友,现在已是当地最好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给我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书画知识和江湖秘闻。然后我发现,通常所见的关于书画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描述非常不可靠,完全是大而化之、自我臆想的通俗剧。

2010年2月正式开始写作。到2012年8月,我开始改为手写(之前在电脑上写了约18万字)。其时刚从北戴河中国作协疗养院回来,手指关节突然僵硬肿大,不明病因,让我意识到健康的躯体有多么重要,决定按期在黄河边暴走,同时决定废弃电脑,恢复手写。表面上看来,身体不适与汉语手写并无因果关系,但实际上可能有某种神秘的关联。比如小说中的书画家们都是以手工方式在证明作品的唯一,在表达拒绝复制的欲望。身体的痛楚也许让我对技术与机器丧失了信任。

写作的时间并不完整,有时候完全中断。要应对日常生活里出现的各种麻烦。这些麻烦形成了困扰。有一些属于世俗的欢愉,我既痛恨它们,又喜欢它们。还得停下来写另外一些短小的篇章,它们能带来较高的报酬、短期内的赞美和名声。还有那些喧闹、热烈的宴会和沙龙,人们盛装出行,谈论你喜欢的事物和欲望,让你充满了暧昧幽暗的期待。你还要时时面对那些质疑你的写作的人。他们会说,你写作有什么意义?文学是如此萧条,世界又这般缤纷,你这样缓慢地去写一部小说,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我也不关心人们的提问。怀疑本身就是生活的常态。你选择了这一部分,就需要放弃另一部分。即使在产生了困惑的时刻,我仍然保持了强烈的写作欲望。那些展开的故事等待着你,你必须面对它们。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实际上写作并不教人痛苦,相反是愉悦的。故事或者语言里建设了盛大、自由的王国。比现实更丰盈饱满。叙述者创造并操纵它们,是富有俊美的王。所以我不喜欢那些倾诉写作痛苦的人。有时候很可能是世俗的欲念太多。他不能保持安静,不能接受写作带来的寂寞。他只是虚妄地热爱声名和赞美,他热爱骏马,渴望占有却不愿意自己去经营牧场。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个故事。时代里的故事既丰富又奢靡,个体的写作者又如何能够对抗群体的经验和讲述。但可以有不同的讲述方式。普通的故事可以让它起伏摇曳,可以有新的、不为人注意的入口。可以表达更深沉、持久的感伤与崇高,也许才是小说家真正需要面对的。对于越来越聪明的读者来说,猜到小说的结局并不困难,如何建构过程并引向结局才更有挑战力。

2015年1月,小说第一稿约40万字写完。终于有了前所未有的愉快与解脱。我的学生们帮我完成了手稿誊抄工作。2015年4月起,开始修改、增删第一稿,到8月份,改定成第二稿。前不久又对小说的第三、第五、第八章做了修改,算是第三稿。至此,小说的写作算是正式结束。

显然,缓慢的写作带来了好处。小说共计十一章。在写作的过程中,先后有第一、第二、第七、第十章分别在文学期刊以独立中篇的形式发表。其中第二章引起了一家影视公司的注意,与我正式洽谈过两次,想据此改编为一部电视剧;因其改编计划听上去过于狗血,我婉转谢绝了关于版权转让和参与编剧的意向。主人公之一许多多的故事从整部小说中析出,组成一部十五万字的长篇,取名《卖画记》,刊登在2016年《江南》杂志的第一期。我写作后记的时刻,正好看到杂志出刊。《江南》杂志是当下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文学期刊。这是我个人写作中的大事件。文学界当然知道其中的意义:只有极少数的小说家,在出版作品之前,其作品能够在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同时发表。

同样,对我来说,这是我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我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又体验了如此多的愉悦、感伤和困惑,又遭遇了如此多的浪漫和痛苦,完全可以使我的人生丰盈而美好。

我也感谢很多帮助、鼓励我的人们。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的亲人们。我把这部小说献给你们,并送上我真诚的祝福。

是为后记。

2016.1.4 兰州

目录

第一章 许多多

第二章 刘小美

第三章 许百川

第四章 许多多

第五章 许百川

第六章 许多多

第七章 许百川

第八章 朵焉

第九章 许多多

第十章 刘小美

第十一章 许百川

后记

内容推荐

小说《同尘》讲述了两位艺术家追求艺术理想的历程,以及由此遭遇的爱情和生活冲突。艺术家处于欲望漩涡的中心,但又常常被喧哗的声色疏离。他们制造潮流,引领消费,却又是时代的敌人。他们既安静又轻浮,寂寞又敏锐,他们既与日常生活对抗,又是自我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他们挣扎,沉沦,感伤,浪漫,是欲望的飞蛾,却保持了飞舞的渴望。实力派作家尔雅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文学佳构。以极为优雅和魅惑的汉语,讲述艺术界惊心动魄的欲望奇观。

作家试图表达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乡村与城市,以及梦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冲突、纠结和和解主题,也同时书写爱情的孤独与救赎。

编辑推荐

尔雅著的长篇小说《同尘》为现实主义题材,主要讲述两位艺术家追求艺术理想的历程,以及由此遭遇的爱情和生活冲突。主人公之一许多多是一位乡村画家,携带一幅家传古画,一路行走于书画江湖,梦想取得世俗生活的成功,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另一位主人公许百川是一位在影视界有影响的独立电影导演,期待拍摄更具有艺术品格的电影作品,他以许多多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卖画记》。在他们各自的生活中,还有两位女性,刘小美是一个从乡村出发,在城市打拼的书画商人;朵焉是现代城市里的画家和歌手,只追求完美爱情。她们分别与两位男性主人公产生复杂的爱情联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