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虚荣心作祟。有的孩子觉得打架的人很“帅气”,很有男子汉气概。如果打赢了,可以成为同龄的其他男孩甚至女孩的崇拜对象,可以享受这份“荣誉感”,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争风吃醋心理。有的男孩是为女孩打架,他们在学校里“爱”上了某个女孩,如果这时有其他男孩追求了这个女孩,或者与这个女孩有通书信、送花等行为,那么,这也会成为他们打架的一个诱因。或者有的男孩为了吸引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注意,让女孩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威风”,是英雄一般的人物,他也会通过“打架”来向女孩证明这些。
第四,耳濡目染的影响。当今社会,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十分发达,在这些媒体上到处充斥着用打架来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受体内激素的影响,孩子对这些节目的接受力极强,如此一来,孩子就可能会以打架这种方式作为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
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也特别强,一些影视作品中的打架情节,他很快就能学会。当然,父母也会给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孩子犯错误以后,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是一顿暴打,在这种“棍棒教育”的耳濡目染下,有的孩子就产生了打架等暴力倾向。专家支招
建议一:发现孩子打架以后,不妨先弄清原因
孩子打架的原因有很多,父母要懂得客观对待。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批评孩子,在孩子并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就会觉得很冤枉、很委屈,从而导致沟通无法进行。所以在孩子打架以后,父母首先要听听孩子的解释,争取不冤枉、不错怪孩子,避免父母的误解和冤枉成为孩子继续打架的诱因。
案例
周冲的妈妈突然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周冲和班里同学打架,让她把孩子领回去。接到电话之后的妈妈突然间有些蒙了:一向不惹事的儿子怎么会和同学打架呢?她赶紧去学校把孩子带回家。一路上妈妈没有问话,周冲也没有说话。
回家以后,妈妈眉头紧锁地坐着,周冲手足无措地站在妈妈的对面。“我就想不通了,你为什么要打架啊?你都多大了,该不该打架还要我教你吗?”妈妈很生气地说。周冲的嘴动了几下,但是并没有发出声音来。“你哑巴啦!”妈妈大声地喊道。周冲被妈妈的一声大喊吓了一跳。“我没错!反正我没错!”周冲回应着妈妈的喊声。妈妈突然站了起来,冲到儿子面前扬起手就要打儿子。周冲拦住了妈妈就要打下来的手,用力地推着妈妈,嘴里不住地喊着:“他就是该打!我要打死他!他才是野种,我不是!”妈妈听到了儿子的话,心突然一痛。她用力地按住儿子还在推自己的胳膊:“你说什么?儿子,你打他是因为这个吗?”儿子哭着说:“是,他说我是野种。”妈妈心疼地接过儿子,并且说:“对不起,儿子,妈妈错怪你了。但是你也不能打架啊!你把人家打伤了怎么办?你可能毁了人家一辈子啊!”“谁让他骂我是野种了?他就是该打!”儿子还有些愤愤地说。妈妈对儿子说:“他骂你是不对,但是你因此而打人就更不对了。儿子,你是男子汉了,得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明天和人家道歉!”“他怎么不道歉呢?他先骂我的!”周冲对妈妈说。“他道歉你就向人家道歉吗?”妈妈问。“他道歉我就道歉。谁爱打架啊,弄得浑身脏兮兮的。”儿子回答说。
第二天妈妈带着周冲去了学校,在双方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孩子都为自己的行为向对方道了歉,并且握手言和。后来,两个人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类似案例中的这种情况。孩子因为别人一句侮辱自己的话或者侮辱与自己有关的人的话,就和其打起来。
P36-P37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表现尤为明显,这和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有着密切关系。在青春期,激素使人体发生了变化,激素通过影响大脑神经元引起主管情感、决策等大脑区域的变化,从而引起大脑结构的重塑。这就是青春期“行为异常”的秘密。
生理的发育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但这一时期,孩子心理上的成熟却远远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孩子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强烈要求别人把他看做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当孩子来看待,他就会厌烦,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虽然在看待问题时有其独立性、批判性,但往往会出现偏激、片面甚至极端化现象,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荷尔蒙的作用激发了孩子突破束缚、寻求自我的渴望,而来自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父母的过分期望、学业压力过大、社会不良现象的浸染等,都会加剧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特别是孩子在第三个叛逆期——青春叛逆期到来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已经不满足于老师和家长的说教,他想实现自我,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当这种思想和行为不被家长和社会认可时,他就会采取一些非理智的行为表示反抗,比如逃学、沉迷网络、离家出走等。
叛逆心理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心理态度。“叛逆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会导致青少年多疑、偏执、冷漠、生活萎靡等。
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孩子有意为之。可以说,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孩子长大成人所必经的一环。他在躁动中寻找一种叫做独立的东西,他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得到。所以他在一天天地寻找,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但让孩子真正长大的并不是他们找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个寻找的过程。而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使孩子走错了路。
本书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正视了这部分孩子的存在以及他的受教育权利。我们提出,叛逆孩子的挑衅行为是天性使然,是身心急剧变化或压力作用的结果,对于孩子的叛逆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训斥,应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
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书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案例,并且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家长、孩子、学校教师和家庭教育咨询人员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是叛逆孩子的家长不可不读的佳作。
叛逆总要回归理智,冲动过后便是成熟。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用理解、宽容和浓浓的亲情,守护叛逆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理的发育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孩子心理上的成熟却远远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性格逆反”不是错,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由金仓编著的《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成功家教直通车》主要讲解了了孩子为什么会叛逆、理解叛逆的孩子、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给予孩子家庭的温暖、减少学校叛逆行为等。
由金仓编著的《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成功家教直通车》是由于认识到孩子性格“叛逆”,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视了这部分孩子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提出“叛逆”孩子的行为是身心急剧变化或压力作用的结果,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训斥,应科学有效地引导孩子。书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案例,并且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家长、孩子和家庭教育咨询人员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