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英)肯·格林//萨莉·兰德尔斯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了产业生态学内涵;通过对产业生态学及创新研究两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探讨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促进;介绍了一系列资源生产力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产业生态学研究的辅助工具;结合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实例,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本书旨在为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研究架起一座桥梁,呼吁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在两个学科之间开展合作。

内容推荐

该书从基础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等方面解析了产业生态学的内涵,通过对产业生态学及创新研究两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探讨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促进;介绍了一系列资源生产力评估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产业生态学研究的辅助工具;结合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实例,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

该书可以为我国产业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可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产业管理等领域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目录

图录

表录

撰稿人简介

第一部分 前言

 1 创新研究和产业生态学的学科交叉

  1.1 发展中的交叉学科

  1.2 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1.3 创新研究的相关理论

  1.4 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学科交叉的相关理论

  1.5 本书结构及各章简介

  1.6 产业生态学和创新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脉络

 2 产业生态学简介

  2.1 前言

  2.2 产业生态学的定义

  2.3 产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2.4 产业生态学策略:重建产业系统

  2.5 卡伦堡产业共生园

  2.6 产业生态学的范畴

第二部分 产业生态学技术及案例

 3 区域产业生态学和资源生产力:模拟和基准制定的新方法

  3.1 前言

  3.2 背景

  3.3 资源生产力框架

  3.4 资源生产力模型

  3.5 资源生产力与创新体系

 4 英国的产业共生

  4.1 前言

  4.2 产业共生计划——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性的创新方法

  4.3 发展产业共生的决定性因素及相关机构的作用

  4.4 英国的产业共生计划

  4.5 构建产业共生网络的步骤

  4.6 产业环境的相关因素

  4.7 相关政策和法律条款

  4.8 区域管理机构

  4.9 亨伯地区产业共生计划(HISP)

  4.10 墨济河岸产业共生计∕BIS)

  4.11 讨论

  4.12 产业共生网络的可持续性

  4.13 国家产业共生项目的重要性

 5 产业生态学:发展中国家一个新的规划平台

  5.1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5.2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5.3 产业生态学——一个新的规划平台

  5.4 产业生态学的区域视野

  5.5 案例研究综述

  5.6 如何实施产业生态学

  5.7 环境规划者的责任

  5.8 商业企业的责任

  5.9 公共部门的责任

  5.10 结论

第三部分 创新系统:产业转型和变革

 6 食品消费和生产系统的转变:以冷冻豌豆为例

  6.1 前言

  6.2 食品产业的转型

  6.3 给豌豆一个机会

  6.4 结论

 7 可持续性技术与建筑业:对法规、管理和公司网络的评估

  7.1 前言

  7.2 可持续性技术、政府及企业间关系在建筑业中的作用

  7.3 可持续性创新与管理:以绝热材料为例

  7.4 可持续性创新与制度因素:以主动式太阳能加热为例

  7.5 可持续性创新与公司间的关系

  7.6 结论

 8 垃圾焚烧的能源利用:来自中国的经验

  8.1 前言

  8.2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产生

  8.3 中国解决城市生活垃圾(MSW)问题的进展

  8.4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

  8.5 1988年后初期垃圾焚烧生能(WIE)技术的应用情况:高成本、高质量方案

  8.6 将至1999年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情况:低成本、低质量策略

  8.7 1999年以后垃圾焚烧生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公众及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支持的方案

  8.8 WIE在中国的应用——实现垃圾处理和燃料供应的双重目标

  8.9 中国WIE市场的细分及其创新意义

  8.10 结论

第四部分 消费和中介机构

 9 产业消费和创新

9.1 前言

9.2 消费理论回顾

9.3 产业消费

9.4 产业消费:是单一事件还是组合行为?

9.5 产业消费:复合和过程驱动的特点

9.6 产业消费的惯例、实践和能力

9.7 结论

 10 消费:实践理论的视角

10.1 消费本体论

10.2 实践理论序言:差异和日常消费

10.3 实践理论

10.4 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10.5 实践(及消费)如何转变?

10.6 一个历史案例——废弃物行动

10.7 一个当代案例——淋浴

10.8 消费实践理论对于产业生态学的意义

 11 绿色(生态化)中介

11.1 前言

11.2 基础设施结构变化:中介的出现

11.3 中介的多样性和作用

11.4 中介空间

11.5 思考:生态性中介

第五部分 管理和价值观

 12 产业生态学再设计及个体价值观转变:社会生态学展望

12.1 前言

12.2 个人经历:从科学技术到心理学及其他领域

12.3 生态再设计先驱、革新者典范——P.A.YEOMANS

12.4 结论

 13 产业生态学的社会生态性和政治生态性

13.1 前言

13.2 “管理”的重要性

13.3 管理面临的挑战

13.4 公司管理的竞争模式

13.5 管理和社会变革

13.6 制造业的管理和政治关系

13.7 制造业和管理的新模式:咨询路线

第六部分 结语

 14 产业生态学与创新空间:新兴的主题

14.1 前言

14.2 隐喻的有效性

14.3 层面和多尺度问题

14.4 知识、信息和“信息失灵”

14.5 代理机构与代理主体的作用

14.6 结论:未来的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