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怎样改革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新的财税体制,是我国整体改革系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对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系统、深刻的剖析,以指导改革实践。
本书研究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全文除前言外,共分五个部分。 前言简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从深层次上看,都与现行财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紧密相关。因此,本书旨在探讨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无偿分配关系。它具有分配、调节和监督职能。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特点。因此,它不仅成为国家取得稳定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家用以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通过财政税收工具的综合运用,可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几经改革,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逐步形成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对财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存在诸多弊端,财政税收也随之陷入困境。财政体制的弊端和财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把一般社会公共财政收支与资产所有权财政收支混为一体;把经常性财政收支与建设性财政收支混为一体;把中央财政收支与地方财政收支混为一体;财政收支总量失衡、结构失调,经济活动的财政效益不佳;财政分配体制和政策设计偏差,导致财力过于分散;财权与事权相脱节,财权与财力相脱节;财政潜伏着深层隐患;在财政运行机制上,出现了许多紊乱现象。我国现行税制也存在许多弊端:税制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所得税偏高;企业所得税制不合理;增值税制不完善;内外企业流转税制不统一;税收征管体制太落后;税源没有建立在成长经济主体上,征税成本太高;税收调控的范围和程度不够;税收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洋为中用”,借鉴西方财税体制和政策的精华。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财税工具和财税体制必然具有市场化的特征。当前我国应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借鉴和实行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推行和完善税利分流制度;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等,逐步形成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的自我制衡机制。在税制改革上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既能与国际税收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为辅的新的复合税制体系。
前言
第一章 我国财政税收的本质及职能
我国财政的本质及职能
我国税收的本质及职能
第二章 我国财税体制的演变
建国初期
“一五”期间
“大跃进”时期
20世纪60年代
十年动乱时期
1978年以来
第三章 我国现行财税体制的弊端和财税的困境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的弊端
第四章 “洋为中用”,借鉴西方财税体制和政策的精华
西方国家现行的财税体制及其特点
西方财政宏观调控的理论、政策及其实践
第五章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税体制
市场经济的财税工具和财税体制的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框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税制框架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