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推定电影的年代,却又将它从时间的长河中抽取出来;演员给人物以生命,但与此同时,又因是人物的化身而将人物定格;演员在电影中引导观众,却使后者在虚幻中迷失方向;演员让电影臣服于人类,阻止它成为一门艺术,却又不准它只是一种工业,因为没有哪个演员会在某一天突然放弃了自己的模板而仅剩下形式、观点和使用价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电影远没有将演员消耗殆尽,它只是用新的悖论对之进行充实和丰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电影演员/电影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法)雅克琳娜·纳卡什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演员推定电影的年代,却又将它从时间的长河中抽取出来;演员给人物以生命,但与此同时,又因是人物的化身而将人物定格;演员在电影中引导观众,却使后者在虚幻中迷失方向;演员让电影臣服于人类,阻止它成为一门艺术,却又不准它只是一种工业,因为没有哪个演员会在某一天突然放弃了自己的模板而仅剩下形式、观点和使用价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电影远没有将演员消耗殆尽,它只是用新的悖论对之进行充实和丰富。 内容推荐 演员推定电影的年代,却又将它从时间的长河中抽取出来;演员给人物以生命,但与此同时,又因是人物的化身而将人物定格;演员在电影中引导观众,却使后者在虚幻中迷失方向;演员让电影臣服于人类,阻止它成为一门艺术,却又不准它只是一种工业,因为没有哪个演员会在某一天突然放弃了自己的模板而仅剩下形式、观点和使用价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电影远没有将演员消耗殆尽,它只是用新的悖论对之进行充实和丰富。 目录 第一章 一个演员的诞生 演员,如何摆脱演员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拙劣的演员 电影演员 新职业,新规则 反常的演员 不朽的戏剧 无光晕的演员 一切尽在电影中 演员,非电影所需 消除在场 对演员进行思考 上镜与容貌 对动作的崇拜 在场、危险与混乱 所有的演员都是孩子 第二章 电影理论 一场戏剧革命 演员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耶荷德 电影艺术家一理论家 库里肖夫 格列高里·柯静采夫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爱森斯坦 巴特,布莱希特,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 走向有声 雄辩与节制 身体与声音相遇 向戏剧回归 第三章 演员做什么 玩弄其外表 美与丑 可塑的形式 动作与表情 与模仿之间含混不清的关系 表演与非表演 真做与假装 自然本性 身体,声音,动作 动作的技巧,技术动作 声音 从人体架子到劳顿不堪 舞蹈 演员就是界限 技巧和消失 x形象 最终幻想 第四章 演员,电影导演:艺术家和模特儿 指导演员 行动与阐释 神秘的关系 团体、二重唱和偶像 作为素材的演员 斯登堡 希区柯克 布莱松 帕索里尼 和谐与相遇 “我们的工作始于人的面孔” “家庭”:约翰·卡萨维兹 演员—导演 第五章 演员和人物 人物状态 人物在找寻演员 重新摄制与系列剧 神话的失败 演员—人物 不可避免的充实 能指与所指的结合? 关于某些演员—人物 补角 配角 纪录片演员,“复人物”? 哑角 远非模仿 虚构的保证 “身体原型” 第六章 美国演员 “美国本性” 从德尔萨特到美国戏剧艺术研究院 演自己 注定要发生变化 好莱坞表演的变更 美国化了的演员 表演的衰耗 肉身演员谱系 演员工作室 一种方法 新的身体在场 演员表演的理想形式 不可逆转的进化 第七章 真实的演员,非演员 寻找真实 表演还是生活? 过度真实会破坏真实 非职业演员 新写实主义演员 真实的悖论 真实的身体是会骗人的 儿童演员 顽固的真实 好莱坞的儿童演员 伦理如何指导演员 第八章 演员与分析 批评:爱之说 情感与凝思 无法逆转的进步 演员一作者 一个问题:电影明星 位于电影核心地位的明星 “女性主义研究” “明星研究”的史前史 “明星研究”的发展 文本分析:演员,难觅的文本 不可能的动作符号学 图像的概念 节制的时刻 在建工程 一个跨学科场 美国地带 电影和戏剧 展望 演员关系 向图像的回归 一个动作:《猎人之夜》 结论 参考书目 片名对照 试读章节 电影演员是神秘的,他们体现了表演与电影之间的联系,是想象力天然的媒介。有一个问题是从未被人研究过的,那就是:究竟什么是电影演员? 我身边的人对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都感到吃惊不已。演员不就是电影自鸣得意地表现出来的东西吗?那些电影中的或行动或静止、或沉默或善谈的男人、女人、孩子们,那些被展示出来的面孔、眼神和身体,那些特征清晰可辨的声音,对于我来说就是电影的声音,难道我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吗?难道我对这个职业——为了使幻想尽可能完美,伪装成人们本不存在的状态,过人们本不经历的生活——它的惯例、平台、镜头、光线、排练、策划、行动和剪辑了解得还不够么?一切都使人们认为演员就是电影的全部,他们表达的是令人兴奋、感动或厌恶,却又完全人性化的东西;一切都使人们认为大银幕首先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认出了自己的模样。但是,如此多的确信往往容易引起怀疑。 在欣赏戏剧时,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身体,他们的行动使我们着迷和惊叹,把我们与演绎的空间和时间融为一体。瓦莱尔·诺瓦里纳(Valere Novarina)甚至说过,希望有一天“把他们的身体活生生地交给医生,打开身体,让我们知道当他们表演时体内究竟发生着怎样的事情”。而在电影中,里里外外都没有皮肤和血肉。演员仅仅是一些幻影,是模拟的电子信号,是某些事物在镜头前生活、移动、微笑和哭泣的痕迹,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演员自己的东西;在这些画面中,人并不显得尤其重要,但却仍然指引着我们,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在我看来,这些在大银幕上闪烁的画面完全不是人们活动的印记,而仅仅是许多闪光的瞬间的综合。 总之,对于电影来说演员并不重要,甚至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但他们是最基本的运动中心,也是所有可以被拍摄的中心,甚至当摄影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拍摄时,他们仍然可以被拍摄。但这些演员必须是明星,因为只有明星才意味着财富,才能衬托出奢侈,才能使他身边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黯然失色。 演员并不是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不能将其混淆,特别是当我们还认得这个演员的面孔的时候,因为这张面孔可能承载着过去的生活。另一方面,演员则全力以赴试图成为这个虚构的人物,而非其他任何东西:正如他在电影中演绎的一样,也正如我们第一眼看到他时一样,通过他的穿着、姿态及其所处的背景,他已经成为这个人物,不会错失这次机会,就像他不会错过成为自己一样。 对于这个虚构的物体,我完全无法确认它的单一性:人们总是能分清是演员的原声还是别人的后期配音;每一格的画面总是能把他们分成一些碎片、一条被框线分割的肩膀的曲线、对一个眼神或一个微笑的突然放大、分不同层次变化的镜头,这些镜头通过剪辑联结成一些短暂的结合。我甚至不能确信,这个虚构的物体是唯一的和真实的,也许它是混合而成的:从别处来的某只手或者某只脚的镜头,某个色情或危险场景中的替身。尽管我对某些演员很熟悉,但我仍会对他们在电影中的形象感到无比吃惊,最现实的手法可以使他们在电影中变得更美,可以使他们毫不起眼或者面目全非,可以使他们像恶魔一样,甚至完全掩盖他们在我心中的本来面目,比如:象面人、隐形人和貂皮妇人。 为了让自己安心,我将电影演员等同于他在电视中出现时的形象——比如为自己的片子做宣传或接受某某奖项时——但即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手足无措。电视上出现的桑德里娜·博奈尔(Sandrine Bonnaire)和蔼可亲、高贵、光彩照人,在她身上怎么能找到影片《仪式》(La Ceremonie)中那个野蛮女主人公的身影呢?时光流逝——电影观众不能总是与演员同时代——两个形象间的差异是无法抹杀的,他们之间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是的,生命在逐渐地黯淡无光。应该尝试将影片《盖世枭雄》(Key Largo)中永远年轻的形象附加在满脸皱纹的劳伦·巴尔考(Lauren Bacall)身上,当然,这个过程充溢着淡淡的苦涩。 由于没能在大量流动着的形象中抓住演员身上的某些东西,我将目光投向了照片。照片可以为我呈现不能说固定的、但至少是不动的形象。但我如何相信这些照片呢?正如罗兰·巴特在《神话集》(Mythologies)中谈到阿尔库尔的照片那样,在照相馆拍的照片,人物表情矫揉造作、无时间性,除了将装饰过的、浪漫的、理想的一张张面孔展示给我之外,不能传达任何信息。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一张刊登在《生活》(Life)杂志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是一个无固定职业的摄影师偷拍的,上面的人物是伊丽莎白·泰勒,她与家人在一起,没有化妆。唯独这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浪漫的感觉。总之,演员的照片是从电影中剪辑下来的,就如同从现实生活中剪辑下来一样,它是不动的,是虚构的一个片段,不论我们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在表演。P3-5 序言 期待另一个辉煌的电影年代 我知道台湾远流电影馆丛书和万象电影丛书很是受到内地一些朋友的喜爱,每次碰到内地一些热爱电影文化的读者以及电影界的专业人士,他们总会和我谈起这两套丛书,一方面抱怨其定价如何高昂,让一般人感觉负担太重,另一方面又多么以收藏全套图书为荣。 这两套丛书我都打头阵出了第一本,同时担任其编辑委员和顾问。虽然我觉得一些书的内容水平参差不齐,但仍然为其总体能在内地造成如是回响感到高兴和鼓舞。事实上,这些书的确曾为风起云涌的台湾地区精致电影文化提供坚实的年轻观众后盾。每个电影运动,都有强大的评论和学术力量在支撑它,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到法国新浪潮,到德国新电影,以及中国台湾新电影,无一例外。 电影评论的青黄不接、电影运动的陨落,似乎也和电影文化的渐趋式微息息相关。当年我们策划电影丛书,就是有感于台湾地区电影文化的荒芜,年轻一代在时代的洪流下,芜杂地鲸吞外来消费信息,什么都是现下、快速的经济行为,连娱乐和文化也不例外。整个社会在现代化和外贸的脚步下轰隆轰隆前进,文化、历史、教养、礼仪敬陪末座。年轻人勇于接受西方思潮及炫目的发达国家的文化和习惯,对传统不屑、一顾,对美学、文化等历史积累没空消化。膜拜速成、快捷方式、抄袭、剽窃成了新的英雄成功哲学。当时我曾撰文说:“股票市场,通俗文化,每天每日上演着斯文扫地、尊严丧尽的通俗连续剧。知识分子带着受伤的心情,羞辱又无尽地复习失落感……我们真的要活得如此猥琐蹇促吗?” 所幸曾有那么一批知识分子,真诚而互相鼓励地对抗沉沦的文化倾向。在那个年代,它是一股清流,一种异数。台湾地区电影文化的深耕曾经影响了许多青年,使他们投入这个行业。那时的电影人不以谈美学不谈电影市场为耻,愿意真诚地为电影文化付出;那时的导演不忙着高标自己世界大导演的位置,肯虚心而真心地面对理想。于是远流的电影馆丛书从电影技术到电影历史到电影美学,一本一本地出,而万象除了电影史丛书外,也不畏厚重地端出塔尔科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文德斯这些看似不易消化的艺术大师译作。 台湾地区电影于是有那么一段黄金岁月,出了几部至今看来仍经得起考验的作品,而在文字领域及电影文化的积累上也不曾缺席。然而,历经台湾地区的经济风暴,万象停摆,远流也关了它的电影馆,虽然我在城邦的麦田又重新开启电影馆,但台湾地区新电影已濒于死亡。 令人惊喜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愿意接下这个棒子,继续出版电影馆丛书。这使我非常有信心。除了详尽地规划我们未来在创作者、电影史、电影美学乃至专业技术等方面拓展电影馆丛书广度外,我也为之联系国外最好的作者及译者以进行深度耕耘。我们着重以美学的基本功打底,也会提供大跨度的历史研究,此外,各种在当代电影及电影史上发光发热的个别著作(auteur——导演、编剧、摄影等)我们也将陆续成书。 中国电影文化源远流长,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庆,仅以此系列丛书,献给曾在这条百年路上耕耘过的所有人,期待中国电影进入另一个辉煌的年代。 2004年12月 后记 我敢梦想在遥远的未来,电影模仿会消失,或者至少电影模仿会被专业化,我敢梦想电影质体会绝对主导在时间中仓促形成的形式剧吗? 艾丽·福尔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对摆脱了演员(第七种艺术的可恶的天使)的电影和电影质体提出憧憬的人。电影模仿应该消失;无论在先锋人物的宣言中,还是在对电影本质最早的探寻中,人们都试图将表演填充得满满的。再也不需要演员了;这是大多数审美运动得出的结论,这些运动要么指向造型性,要么指向写实主义;孩子、街道上的男男女女、小动物、人群,所有人都在表演,所有人都能表演。专业人士消失在灯光和盖着织布的滤光器中,脸被包得像木乃伊或完全裸露在外面,身体被夹板夹得扁扁的。至于那些“方法”的传承者们,也因对真实的不断追求而分崩离析,消失在演员一人物混同的涡旋中。最后还有那些电影明星,他们也只能凭借脆弱的图像建筑学谋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员不再是巴拉兹所说的可见的人,而是完完全全不可见的人。 然而,尽管演员在不断地被吸食、折磨、非戏剧化、非典型化、量化(就像被无理地拍下来的残缺的身体一样),他们还在坚持着,抵抗着;残缺的身体需要修补,修补好了以便以另一种方式被选中、挖空、轧制。我们试图揭示的正是这种抵抗,我们还想指出——或许我们的论述过快,也不全面:这一领域中,一切都有待开发——对演员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回顾电影的发展过程、它的历史和它在审美、文化层面上最主要的问题。 演员推定电影的年代,却又将它从时间的长河中抽取出来;演员给人物以生命,但与此同时,又因是人物的化身而将人物定格;演员在电影中引导观众,却使后者在虚幻中迷失方向;演员让电影臣服于人类,阻止它成为一门艺术,却又不准它只是一种工业,因为没有哪个演员会在某一天突然放弃了自己的模板而仅剩下形式、观点和使用价值。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电影远没有将演员消耗殆尽,它只是用新的悖论对之进行充实和丰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