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你是否也有经常被时间追着跑的经历?总是以焦虑慌张的步调生活?是否为了追求名牌与流行而疲于奔命?时常觉得心情烦躁纷乱? 日本简约生活实践家门仓多仁亚提供了德国籍母亲与外祖父母的生活智慧,写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一书,为大家如何简单认真过好生活提供良方。 德国人随时保持“简单纪律、清爽自然”这一点,不仅运用于生活环境,也延伸到“人”的生活态度。本书内容包括如何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保持生活空间舒适、文件资料的管理术、创造自我风格、培养宁静自在的心境、人际关系的落实等方面,当你懂得认真生活、重视内省的价值观之后,自然能让生活与心灵保持轻松自在。相信借由《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传递的理念,一定能带给你焕然一新的改变。 作者简介 门仓多仁亚,知名料理生活家。1966年生,母亲为德国人、父亲为日本人,生长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于东京、伦敦、香港等地任职。婚后因丈夫留学再度前往伦敦。学习烹饪与糕点制作,进入“蓝带烹饪艺术学校”并取得认证证书。回日本后开设料理教室,目前与日本多家电视台和杂志社合作,介绍德式生活风尚及美食料理。著有《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国》《德国式家居收纳术》《德国式厨房规则》《德国式简单烘焙》《德国式简单料理》等生活类图书。 目录 [推荐序] 是德国, 还是理性的简单生活? 前言 1 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净空头脑 在生活上区分启动和关闭的时刻 早晨, 一天开始之前的例行工作 制定规则 要回信的时间再开启电子邮件 和自己预约 活用玄关处 ◎让生活有规律 2 简化资讯管理的习惯 绝对要分类, 而且立刻分类 制作“待归档文件” 盒 以筛选资讯取代剪贴数据 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 只收集常用的资讯 做一本专属自己的食谱 记录重要的数字密码 把必须管理的事物减到最低 ◎德国谚语 3 保持居家舒适的习惯 家事例行性与工具美化法 有效率的保持清洁法 摆设物品以方便打扫为考虑的原则 宁静的空间 插花简单化 动手裱框的居家布置 家里不要堆放纸箱 以小博大 居家平面设计规划 找寻自己最适用的料理工具 冷冻库的使用方法 喜欢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做 ◎新生活运动 4 创造个人风格的习惯 衣服风格上不迷失 固定风格的服饰在四季的变化 不佩戴饰品 不拘泥化妆品牌 自助餐取用的礼仪 礼貌就是“不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德国人的休闲生活 5 培养宁静心灵的习惯 穿越斑马线不要奔跑 目的性购物 知足 不被广告迷惑 自己收拾善后 动手榨新鲜果汁 户外散步胜过上健身房 ◎外公快乐的老年生活 6 人际交往的习惯 不要说“随便都好” 关于送礼 眼神交会 不用客套 拒绝的艺术 在传统中注入个人风格 制造与父母约会的温馨时光 跨越国界的和睦相处之道 自在做自己 后记 序言 我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 过得既忙碌又慌乱,总是不 断地被时间追着跑。与朋友 见面时,几乎都习惯性先问 候对方:“忙吗?” 在这种生活模式之下, 我开始思考要怎么做,才能 让自己不那么急躁与焦虑, 期待能以适合自己的步调过 生活。 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 单。像我的外婆与妈妈那般 ,将每天必须做的事当作例 行公事去执行,让这些事成 为不经思考就能完成的部分 。至于其他事情,一律抛诸 脑后,不要时时惦记着。 此外,对我而言,最佳 的学习模板是妈妈的国家— —德国。德国人的工作态度 一丝不苟,但他们也相信持 续工作不休息,工作效率必 定变差,因此德国人非常重 视休闲生活。对德国人而言 ,休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 域。未曾听过有人会在周末 工作,更不可能利用周末时 间和客户打高尔夫球。我在 德国旅行时,曾目睹一位友 人在周末收到手机传来的电 子邮件而勃然大怒,因为那 封邮件是从公司传送过来的 。乍听之下,这样的反应或 许让人觉得太极端,但我认 为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明快作 风,正是德国人值得我们效 法的生活态度。 进入社会已经二十三年 了,至今我仍确信,最舒适 的生活应该是不被繁琐事物 所羁绊的简单生活。 不仅如此,心灵与周遭 事物同样必须回归到简单朴 实的状态,我愿在此向读者 介绍我自己如何在这方面下 功夫,身体力行去实践一种 恬静的生活方式。 当读者开始针对目前的 生活进行省思之时,希望本 书能够给您提供一些不同的 观点,也许是养成一种新的 生活习惯,若能对您有所帮 助的话,将是我最大的喜悦 。 导语 摆脱不掉的工作压力、心情焦躁不安,休息却无法喘息,这是你要的生活吗? 看看工作严谨的德国人,如何通过习惯的建立,让日子过得轻松简单,不必忙、乱、烦。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愿这些生活的小确幸能够给你启发,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日本的日德混血女性。篇幅不长,内容读起来也轻快有趣,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为大家如何简单认真过好生活提供良方。 后记 我出生在日本,因为妈 妈是德国人的缘故,家中的 生活习惯属于德国风格。家 里的认知和外界有很大的不 同。另外,因为配合爸爸工 作的关系,我小时候每隔几 年就要变换居住的国家,每 当这个时候,原本我熟悉的 社会认知也得随之改变。爸 爸的宗教信仰是佛教,妈妈 是基督徒(新教),而我结 婚对象的夫家则是信奉神道 教。总之,我的生活被各种 价值观所环绕着。 要适应新的国家或环境 时,总会感到惶恐不安而觉 得疲惫。但我会置身其中, 观察其他人如何应对进退, 或者请别人将自己的心得传 授给我。我经常思考为什么 ?何以如此?我能感觉到这 些不同的社会认知对我产生 的刺激。 聆听他人言谈时保持兴 趣,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事情 。我尽力追求让自己乐在其 中、活在当下,从众多的思 考模式中,慢慢培养出具有 个人风格的习惯。 生活天天有新的变化, 一度定下的规则也会经常与 时俱变。我认为人生的要务 ,是让自己的思想保持柔软 度,能定睛审视形势,以及 寻找舒适自在的生活律动。 最后,我要感谢一直关 心并协助督促本书编写进度 的编辑八木麻里小姐,同时 也感谢摄影师石川美香小姐 的妙手拍摄助我一臂之力, 真的非常感谢她们。靠我一 己之力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感谢温柔守候在我身旁的鹿 儿岛家人们。此外,我也要 向灵感泉源的双亲以及德国 的外公外婆致谢,还有每个 周末陪我一起散步的老公, 真的谢谢你。 书评(媒体评论) 德国人的工作态度一丝 不苟,却也极度重视休闲生 活,始终保有自我的心灵休 憩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最 舒适的生活应该是不被繁琐 事物所羁绊,让心灵与周遭 事物回归简单朴实。这正是 《简单就好,生活可以很德 国》想要与我们分享的事。 看了《简单就好,生活 可以很德国》这本书,才恍 然大悟,我学到的简单纪律 ,其实就是理性文化,德国 只是个理性文化的代名词, 因为德国文明是特别尊崇与 实践理性价值的。《简单就 好,生活可以很德国》这本 书,对于太感性、行为失序 、生活混乱的人而言,是一 本很值得学习的know- how简朴生活方法书。 ——生活美食家韩良露 精彩页 净空头脑 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偶尔会遇上同一时间必须处理许多事的情况。然而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颗脑袋,遇上这种时候总是疲于奔命。一旦需要处理的事情剧增,人就会不自觉地变得急躁,这个时候我会在心中开始对所要进行的事情做一番优先级的排列。 我会随时在桌上摆放一张待办事项的清单,将脑海中计划“必须做”的事形诸文字,再将它们一一列出来。当你一开始动手写,会先将直觉想到的事列出来,但它们的排列并不代表是最佳的优先级。我就是借着每天早晨浏览待办事项清单的时候,逐一考虑哪些事项必须在当天完成、哪些事项等到明天或下礼拜再处理也无妨,然后一一重组排列它们的先后顺序,同时依据这个顺序决定我当天的行程。 当你在脑海中输入“现在必须做的事情”之后,请务必全心全意去处理。以往我经常被堆积如山的待办事项压得喘不过气。举例来说,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证券公司工作,因为要学习的事物实在太多,靠自己钻牛角尖地埋头苦干总嫌不足,迟迟无法独当一面。每天我都会因为烦恼许多事情而唉声叹气,导致我在二十三岁的年龄就罹患十二指肠溃疡。 从这段经历当中,我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同一时间担忧许多事情势必会造成脑容量超载,特别是担忧明天的问题并没有任何益处;担忧明天的事情不仅使我们无法集中精神处理眼前的事,反而浪费时间,徒增负面情绪。 身体和头脑只有一个,因此工作只能逐一完成。依序逐一烦恼,再依次解决就好。眼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工作和不出错,当你明白这层道理之后,持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就能专注于当下了。 在生活上区分启动和关闭的时刻 妈妈是一位职业妇女,昔日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她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每当我暗忖“这会儿不知道她在不在家”而特意去探访她时,总是看见她安静地端坐在椅子上阅读。妈妈的家里到处有坐起来很舒适的椅子,在那些椅子上面肯定会摆着妈妈阅读到一半的书籍。妈妈通常会花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适合当下心情的书籍,这是她心灵的休憩时光。 妈妈阅读的时间是不容许任何声音打扰的。即使我叫妈妈,她也不会回答,即便回答也是说:“现在是妈妈的时间,等一下再说吧!” 妈妈的回复令我印象深刻,另外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我难以忘怀。 当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全家住在兵库县西宫市。每当天气晴朗的周末假期,总能看见家家户户晒棉被的景象。若是连日阴雨绵绵之后,好不容易有天空乍晴的日子也就罢了,然而在德国出生的妈妈还是会很纳闷儿地说:“为什么人们只在周末才晒棉被呢?” 妈妈想表达的是,应该做的事一定要确实做好,做完之后就可以好好休息。我承袭妈妈的思考与行为模式,总会利用丈夫外出的这段时间,把所有该做的家事逐一完成。当丈夫的周末假期来临,便可以从容享受两人的休闲时光。如果遇到夫妻同时得上班,只能利用周末来打扫的情形,就得在周末设定启动和关闭的时间。比如,上午是打扫时间的话,下午就是放松的休闲时刻。好不容易到来的周末,应该好好休息才是。 妈妈不仅重视自己的休憩时光,也非常注重他人的休息时间。平日的晚上七点钟过后和周末假日,她都不会打电话到我家(当然有急事另当别论)。爸爸是日本人,他的个性是随时想到就会打电话,据说妈妈总是劝阻他。妈妈的考虑点是平日为“营业时间”,工作已经够累了,为何还要在人家好不容易能够休息的时间打电话去叨扰呢?夜间与假日是用来休息放松的,不仅是让夫妻培养感情,同时也是家人团聚的私人时间。妈妈认为即使是父女至亲,也要顾虑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 早晨,一天开始之前的例行工作 对我而言,早起是一件苦差事,我最喜欢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需要在六点钟出勤,因此养成我在四点半起床、搭乘大约五点钟出发的首班车通勤的习惯。同时,也造就了我和同业的丈夫、好友们,这二十年来持续过着四点半起床的生活。 通过这个经验,我明白一件事:早起不过是一种习惯。当闹钟响起时,大部分人往往还想继续睡,假如你能在那一刻不假思索、马上掀开棉被奋然起身,并让这个动作成为每天的惯例,久而久之,你的身体自然会按照规律行事。一旦早起成为习惯,夜晚一定也会早早产生睡意,如果再严格一点,能控制在晚间十点钟上床睡觉,就能创造一种良性的生活规律。 早晨的例行工作非常重要。将许多非做不可、希望在晨光中执行的事排入每天的例行工作,就好比洗脸刷牙一样,你可以在过程中完成一连串动作。 若观察德国妇女的话,你会发现每个女性都身体力行她们特有的例行工作。比如,送家人出门之后,转身会顺便把门前的地垫拿起来弹一弹;推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流通后,会顺便去浇浇花等。她们会先做完这些例行工作,再展开一天的生活。P1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