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介绍了近视这一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方法。全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讲解了什么是近视,以及近视的分类、成因、预防及眼部保健;第二篇讲解了近视后的儿童科学控制近视进一步发展的方法、成年近视者的眼部保养及防护注意事项,以及挑选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技巧;第三篇系统介绍了近视眼手术的分类及其区别,通过详尽的理论与临床病例分析力图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近视手术与前沿技术等相关知识。 本书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眼科知识点的解读,辅以大量与近视相关的临床与实用案例,通过对常见眼科急诊病例的生动分析,充分帮助读者理解近视科普知识并掌握科学应对近视的医学方法。 本书既可作为近视人群眼部保健的科普读物,亦可供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家长了解孩子成长期眼保健相关知识,还可供相关学校和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何彦,眼科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副研究员,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眼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获眼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专攻角膜病、角膜移植、干眼及其他眼表疾病,美国密歇根大学Kellogg眼科中心及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眼科访问学者。亚洲角膜病协会、美国眼科协会会员,获亚洲角膜病协会参天优秀奖学金、世界眼科大会旅行基金等多项奖励。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湖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知乎眼科话题优秀回答者(知乎ID:芋头眼科研究所),关注者超12万人,从事眼科科普宣传工作近十年,眼科科普讲座网络收听人数超10万人。 目录 第一篇 扫盲篇——你真的认识近视吗? 【开篇导言】 为什么越来越多眼镜宝宝? 第一章 认识近视 【眼科急诊室】 视力忽高忽低是怎么了? 第一节 近视和屈光不正的区别是什么?你真的近视吗? 第二节 近视都有哪些分类? 第三节 假性近视是什么?会发展为真性近视吗? 第四节 每个近视的人都会先远视吗? 第五节 散光是什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散光? 第六节 弱视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 【科普加油站】 哪个国家最重视近视的防控? 第二章 近视的成因 【眼科急诊室】 小小年纪,高度近视 第一节 近视真的会遗传吗? 第二节 我们如何通过眼睛这部精密的“照相机”感受世界 第三节 揪出生活中导致近视的“真凶” 第四节 孩子成绩差,可能是眼睛的错 第五节 看不了“3D 电影”也是一种眼科疾病吗? 【科普加油站】 “近视基因”哪家强? 第三章 近视的预防和眼睛的保健 【眼科急诊室】 眼睛也会晒伤吗? 第一节 孩子如何科学预防近视? 第二节 成年人怎样合理保护眼睛? 第三节 预防近视方法大辟谣 第四节 眼科最常见的疾病科普 【科普加油站】 中国对世界眼科界的最大贡献——沙眼病原体的发现和攻克 第二篇 治疗篇——近视了应该怎么办? 【开篇导言】 近视可以彻底治好吗? 第四章 儿童如何科学控制近视发展? 【眼科急诊室】 “神药”阿托品的副作用 第一节 如何建立儿童眼睛发育档案 第二节 儿童防控近视的“三驾马车” 【科普加油站】 为什么孩子总爱揉眼睛? 第五章 成年人与近视作战全攻略 【眼科急诊室】 文眼线的错 第一节 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或者逆转近视? 第二节 近视者日常保养小贴士 第三节 如何提防近视那些讨厌的并发症? 【科普加油站】 近视者生孩子容易视网膜脱离是谣言吗? 第六章 选择一副合适的眼镜:“框架”与“隐形”大不同 【眼科急诊室】 打羽毛球的惊吓 第一节 如何选择验配地点和验光师? 第二节 框架眼镜的选择技巧和原则 第三节 镜片的选择有哪些坑? 第四节 软性隐形眼镜如何选? 第五节 如何保养和护理隐形眼镜? 第六节 框架眼镜与隐形眼镜的优缺点 【科普加油站】 雪中送炭的隐形眼镜 第三篇 技术篇——该不该做近视手术? 【开篇导言】 近视手术的纠结 【眼科急诊室】 做完近视眼手术后为什么视力还下降了? 第七章 近视激光手术安全吗?可以做吗? 第一节 各种角膜激光手术都是怎么完成的? 第二节 不同激光近视手术的优缺点 第三节 具体应该选哪种激光近视手术方式? 第八章 晶体植入ICL是什么? 第一节 晶体植入ICL手术怎么做? 第二节 ICL和激光手术有什么不同? 第九章 近视手术如何选择? 第十章 未来有哪些新的近视手术技术? 【科普加油站】 近视激光手术的前世今生 参考文献 附录 序言 如果近视也算一种疾病 的话,那么全球人口中至 少有1/6的人群都是该病的 患者。 我国现有的近视总人数 超过6亿,据2018年全国 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儿童 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青少年超高近视 比例甚至导致军事、航空 航天及消防安全等领域出 现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那么近视到底算不算一 种疾病呢? 严格来说,近视是一种 视物的状态,而不是一种 疾病。因为光线折射问题 ,我们眼睛的视网膜无法 清晰地看清远处的事物, 就像照相机没有调好焦距 而拍出模糊的照片一样, 但在看近物时却清楚无碍 。如果你喜欢这种“朦胧之 美”,近视的状态就像给眼 前的世界打上了一层柔和 的“马赛克”。 近视的外在表现是看不 清楚远处的东西,而绝大 部分近视的内在成因是眼 球变得太长,眼球越长, 近视度数越高,出现视网 膜脱离、玻璃体浑浊、白 内障等疾病的危险性会大 大增高。近视本身并不会 致盲,但与近视相关的并 发症是可能致盲的,并且 近视后无论是戴框架眼镜 还是隐形眼镜,甚至是通 过近视矫正手术,也无法 改变眼球变长的状态,更 不会降低并发症致盲的风 险。医学上通常把600度以 上的近视划入“高度近视”的 范畴,我国就是一个典型 的高度近视高发的国家。 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 力损伤,甚至失明。据调 查,高度近视是目前我国 继白内障之后的 第二大致盲原因。 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 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 2.7%,预计到2050年, 1/10的世界人口都将罹患“ 高度近视”。我国的情况更 不乐观,青少年的“高度近 视”患病率为6.69%~ 38.4%,并且高度近视呈 现出非常明显的年轻化趋 势。 近视的发展和学习强度 、用眼时间密切相关,所 以我们通常会看到“学霸”都 戴着厚厚的镜片。红学家 周汝昌先生晚年有一张照 片,90岁高龄的他戴着厚 酒瓶底式的镜片,拿着放 大镜,鼻尖凑着稿纸,令 笔者敬佩的同时也油然而 生一种责任感——科学应 对近视问题已刻不容缓, 更多与近视相关的知识应 该被广泛普及。 大家首先要树立一个观 念——近视,尤其是高度 近视,是可防可控的。近 视到底应该怎么防、怎么 控呢?哪些防控方法最为 有效?防控近视从什么时 候开始最科学?已经出现 了相关并发症又该怎么办 ?近视后是应该选择框架 眼镜还是隐形眼镜?手术 可以根治近视吗?这些问 题在本书中,您都能找到 答案。 为加深读者对近视的理 解,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本书通过大 量的实践案例及门诊病例 ,力图解决生活中近视者 会遇到的各种烦恼,通过 对各种病例的详细解读, 让读者获得在眼科门诊无 法详细了解的眼科科普知 识。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笔 者在旅日访学期间所撰写 ,京都宁静明媚的春光和 庄严肃穆的古寺神社为本 书奠定了明快又严谨的基 调——书中所选案例贴近 生活,如与朋友谈心般轻 松自在,但涉及相关理论 时又十分严谨,字斟句酌 。感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 院眼科李筠萍教授及魏欣 教授的逐字审阅,并且无 私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感谢笔者婆婆曾亚丽女 士作为第一位读者认真审 读全文,为增加全书的可 读性提出宝贵建议;感谢 研究生封佳宁、陈力瑞同 学的认真校对; 感谢笔者 的父母、爱人和儿子,你 们的付出与默契配合让我 得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兼顾 事业与爱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 了大量国内外眼科学及近 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 谨对这些值得尊敬的专家 、学者和老师表示深深的 感谢。近视的研究日新月 异,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及读 者批评指正。 何彦 2020年11月30日 导语 为加深读者对近视的理解,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及门诊病例,力图解决生活中近视者会遇到的各种烦恼,通过对各种病例的详细解读,让读者获得在眼科门诊无法详细了解的眼科科普知识。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笔者在旅日访学期间所撰写,京都宁静明媚的春光和庄严肃穆的古寺神社为本书奠定了明快又严谨的基调——书中所选案例贴近生活,如与朋友谈心般轻松自在,但涉及相关理论时又十分严谨,字斟句酌。感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李筠萍教授及魏欣教授的逐字审阅,并且无私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感谢笔者婆婆曾亚丽女士作为第一位读者认真审读全文,为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提出宝贵建议;感谢研究生封佳宁、陈力瑞同学的认真校对; 感谢笔者的父母、爱人和儿子,你们的付出与默契配合让我得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兼顾事业与爱好。 精彩页 第一篇 扫盲篇——你真的认识近视吗? 开篇导言 为什么越来越多眼镜宝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早地戴上了眼镜。 我国在1980年进行了视力普查,当时的小学生视力不良比例为14%,中学生的为23%。30年过去了,20lO年国家教育部公布小学生视力不良比例为40.9%,初中生的为67.3%,高中生的甚至达79.2%。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会抽查了全国近5000所幼儿园及中小学,囊括了一百余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及青少年,结果更加不容乐观: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的近视率为36.0%,初中生的近视率为71.6%,高中生的近视率为81.O%。 看上去小学生的近视率似乎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我们再来看看下列这组数据:小学阶段一年级的近视率是15.7%,而到六年级却猛增为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64.9%的近视率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这说明现在超过半数的孩子在小学就会变成“小眼镜”,剩下的孩子里有一大半在中学也无法逃脱近视的命运。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近视的原因一直是全世界眼视光医生及科学家想要突破的难题。近视不单单是一种结果,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持续的状态。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和眼科医生在世界各地研究近视及其发病机制.得出的最大共识是——近视太复杂了,其成因、影响因素、发病率在不同区域和人群中变异太大。各种实验室的理论和假说都没有办法完全解释它的多样性。如近视的发病率,欧洲人和北美人群中的25%患有中轻度近视,非洲人群中的占比是5%,而东亚人群中的占比为80%。又如近视的进展速率,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学者的报道也差异很大,多个针对5~11岁儿童的近视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每年近视进展从18~71度不等,其中较发达地区该年龄段儿童的年平均近视进展度数在60~70度左右。 如果把各国对于近视的研究视为一场比赛,在实验室的近视动物模型及机制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目前落后于欧美国家,但我们也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近视患病率很高、患病人群很多,恰巧对近视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几十年来我们筛查了大量的人群,收集并分析近视者及其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相关数据,这对人类理解“近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我们站在全球科学家和眼科医生的肩膀上,一起来认识“近视”吧。 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