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慕云,这是一个对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的名字,如今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历史转折时刻和某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忆起一些旧人旧事,特别是那些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怀旧,更重要的是知新前行。“梨园外纪”刊于《申报》之“游艺界”专栏,始于1939年5月3日,止于1940年1月7日,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京剧界的人和事,有时涉及一些与戏剧有关的政坛人物,也间或论及上海戏剧界的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梨园外纪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徐慕云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慕云,这是一个对一般读者来说已经相当陌生的名字,如今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某些历史转折时刻和某种文化氛围中,人们往往会忆起一些旧人旧事,特别是那些发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不仅仅是为了温故怀旧,更重要的是知新前行。“梨园外纪”刊于《申报》之“游艺界”专栏,始于1939年5月3日,止于1940年1月7日,主要集中于民国初年京剧界的人和事,有时涉及一些与戏剧有关的政坛人物,也间或论及上海戏剧界的情况。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了20世纪初期活跃于京剧舞台的京剧名伶生活和艺术活动,他们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当时的社会兴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以一系列的生动图景,成为中国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目录 序/沈达人 梨园撷英 伶界大王谭鑫培之聪明过人处 张荣奎老当益壮 贯大元擅演《永安宫》、《汉阳院》等老戏 冠绝一时之《长坂坡》带《汉津口》 《青石山》之八个马童 南方之琴鼓圣手 红豆馆主文武昆乱无所不能 一出表扬民族英雄的戏剧 点缀新年令节的几出戏 梨园往事 义伶罗葵舫生前两事足述 余叔岩不愿出演的最大原因 电影公司宜请尚和玉摄制影片 金少山北上后大红的原因 三刘之孝义节 贵俊卿尚在人间耶 罗百岁临危犹作趣语 刘赶三二驴送丧 杨小楼亦崇拜李春来 南北各存一供奉 北平票界中两位呆公子 某王爷演搭桌戏之趣闻 自作聪明反倒弄出笑话 忆刘鸿声之暴卒 梨园风雨 家庭多故,菊朋几步大头后尘遁入空门 因言菊朋的红想起贯大元的潦倒 卧云居士的匿迹与李多奎的扬名 金嗓子坏了 孙毓堃、侯喜瑞染上嗜好太可惜了 伶人与鸦片 王克琴与张勋离合之经过 军阀残杀优伶的残暴行为 徐碧云触犯梨园白虎之忌 梨园掌故 旦角所用之长包头创始于梅巧玲氏 马连良《临潼山》之方靠旗 《战太平》的华云是花云之误 坤伶打炮不宜唱《玉堂春》 老生老旦之嘎调 大轴戏前休息十分钟的意义 剃头与拔毛为伶人两大苦事 《乌龙院》剧中的金银问题 二十万公帑造就高材生十人 员外、贝勒、候补道 梨园戏馆 老伶工凭能耐吃饭新艺人靠捧场赚钱 今昔邀角之不同 “戏忙子”与“吃飞的” 新建戏馆有开门破台诸迷信 上海宜创一昆秦皮黄合演之剧院 民国后伶人身价抬高的原因 几位银行界的捧角家 试读章节 一出表扬民族英雄的戏剧 中国戏剧总是以娱乐性质的占多数,提倡旧道德如忠孝节义者固亦不少,但是表扬民族英雄而堪称为国防戏剧的却就微乎其微了。昆曲中有一出《宁武关》,一名《满门忠烈》,这出戏倒的确合乎上述两个条件。无如剧词高深,曲高和寡,现在之昆剧已呈日渐式微,不绝如缕的状态,反不如历史较浅的皮黄能普及全国,备受各级民众的热烈欢迎。是故空有如此佳剧,复能适合近代之思想潮流,然而湮没无闻,已渐为世人所遗忘,未免太觉可惜。倘爱好剧曲者不积极加以提倡,吾恐不数年间,将有佳作失传,曲散广陵之叹。所以现在特把该剧剧情缕述于后,借以促起国人之注意,剧作家如能改编为皮黄,使文武兼全之靠把须生演之,预料必可激发今日之人心,且获得观众之热烈赞许。 明代末叶,宦官专政,政治窳败,崇祯虽非亡国之君,无如朝政已坏到不堪收拾的地步,奸邪蒙蔽君上,重征暴敛,流寇四起,清兵乘隙于外,闯王扰乱于内,纵有思宗之贤明,然大势已去,无可挽回,满朝文武,只太监王承恩与大将李国桢赤心为国,继袁崇焕之后,以身殉难。 至于外任藩镇战绩最著,殉节最惨者,当以宁武关守将周遇吉最为壮烈,“按遇吉乃明锦州卫人,少有勇力,善射。崇祯中,与清兵战,又讨逐流贼,皆有功,累官至山西总兵官,李白成陷太原,遇吉固守代州,杀贼无算,力竭城陷,死之,赠太保,谥忠武。”以上系周之传略,剧作家根据周氏满门殉难的事实,遂编为“宁武关))一剧,共分对刀、步战、爬城、拜恳、别母:乱箭诸折。剧中除主角周遇吉外,余如周母(老旦)、周夫人(旦)、老家将(末)、一只虎(净)、李闯王(净)、李洪吉(小生)都在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况是剧乃表演壮烈之故实,凡饰剧中人者,不但须能唱,而且还得’能作,至于遇吉、一只虎之武功、步伐、枪刀花尤须熟练、边式始能为全剧生色。关于对刀、步战诸场多注意于生角靠把武功等之表现,迨演至代州失陷,遇吉拟返归宁武,拜别老母,然后再与贼兵决一死战,以身许国,剧情至此,始渐紧张,而感人最深者,亦正在别母与乱箭两场也。遇吉以战败之余,满面征尘,甲胄不整,惟思老母年迈,若睹面后骤闻失地败归之讯,必将使白发老亲惊骇焦虑,故周于入府时乃故作镇静消闲之状,以叩见萱堂,孰料步进中厅之后,忽见红烛高烧,老母与夫人、公子方共坐一席,饮酒称觞,家庭团聚正欢,独缺己一席也。 俄而忽思及今乃老母寿诞之日,只以国难方殷,为国而忘家,竟不知今日何日矣。一念及此,殊觉惶悚万状,急忙拜倒尘埃。此时周母并不悉代州业经失陷,犹以遇吉专为拜寿而来,故合家自太夫人以下莫不欣喜逾恒,较之周未来时更形欢跃。席面独遇吉一人苦在心头,不敢明言,自思眼见闯兵入代后,必乘胜进攻宁武,此时全家欢聚一堂,少刻闯兵一到,必尽作断头之鬼,一念及此,不觉热泪夺眶而出。太夫人何等贤明,此时天下饥荒,贼兵四起,闯兵进攻,亦早有所闻,际兹战事方酣,遇吉负有守土之责者,焉能于此时抽身来此,初睹其满面征尘,坐立不宁之状,已颇有怀疑之意。今忽见其低头沉思,热泪交流,心中已揣知大半,因遽问遇吉日:“代州怎样失守,还不从实禀明。”遇吉见老母业经识破,遂即跪述与闯兵交战经过,并谓闯子洪基被擒,闯弟一只虎被砍折一臂,闯众被杀者不计其数,无如闯兵过众,外援不至,以致孤城难保,今拟回府拜别老母,图最后之一面,然后奋力死战,作报国之计耳。周母闻言,不但未作无知村妇之悲啼,且含笑抚慰遇吉道:“老身苦志周门,教子成名,原冀儿能矢忠报国,今日之事,正符夙愿,况我寿至古稀,不为夭折,汝能报国,我当先死以坚儿志。”说罢,即起身进入后堂。此时只夫人幼子在侧,恩爱夫妻,固难割舍,而父子之情,亦不忍永别,讵奈贼兵已迩,杀声震天,于是遇吉乃不得不以毅然之手段,逼询夫人日:“我为国死,不知汝能为我守节否?”时当封建时代,夫人又中年貌美,自亦无怪周有此问,但夫人亦深明大义者,今为坚定周之信心起见,乃竞拔其佩剑,自刎夫前,公子见慈母被逼惨死,遂亦碰壁而亡。遇吉方在悲妻伤子,忽见后院火光烛天,原来老夫人入内更衣后,急命家将搬运柴草,围绕后堂,并坚嘱点火焚房,己则端坐室中,静等一死,老家将以身受主人三世厚恩,不忍目睹主母死难惨状,遂亦投身烈焰中殉主而亡。迨遇吉赶至,已莫可施救,自思老母妻子俱已惨死,当然无可挂念,因向火光中叩拜祝祷,而后折至前厅,聚集家将及城内敢死之士,一齐杀出城来。此时人人抱必死之心,个个怀报国之志,以一当百,杀死闯兵,不计其数,但卒以众寡悬殊,闯兵矢石如雨,均集周身,故终至力竭气尽,死于乱箭之下。总计忠孝节义四字,乃为周氏合家占全,故该剧又名《满门忠烈》者,亦就事实而言也。 P22-24 序言 序 沈达人 徐慕云先生是20世纪中叶蜚声戏剧领域的戏曲史论研究家、剧评家、戏曲教育家、京剧艺术资料收藏家。原名徐长廙。1900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系清末光绪年间拔贡。受家庭熏陶,先生自幼酷爱文学、书法,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攻读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相继供职于《商报》、《大公报》,任副刊编辑,后又担任百代、高亭、大中华等唱片公司收录部主任,负责京剧和地方戏唱片的选录工作。1933年,受聘为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北平市政府文艺专员,1935年因母逝辞职丁忧。抗日战争爆发,先生在上海坚持民族气节,多次拒绝褚民谊邀请,坚决不为日伪工作。1938年以后,历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务长、中华国剧学校校长,培养了关正明、程正泰、王正屏、黄正勤、张美娟、顾正秋、孙正阳、李松年、钟松碧、沈松丽等一批著名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生应中南文化部邀请,由上海移居武汉,与高百岁等筹建中南戏曲学校(后改名武汉戏曲学校),出任教务主任。同年,先生主动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清末以来一千多张戏单、三百多张老唱片,以及一些名演员的书画手迹捐献给国家,为中国戏曲文化建设做出了无私的奉献。1966年,武汉戏曲学校停办,先生虽届高龄,仍孜孜于戏曲著述,直至1974年逝世。此外,先生还创作、改编了京剧《赵氏孤儿》、《黑旗刘》、《脱靴辨奸》等历史故事剧。 先生自幼习闻家乡戏曲,在读大学期间即开始钻研京剧,后又师事陈彦衡,探讨谭鑫培演唱艺术,造诣深厚。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对戏曲的了解和钻研日深,又在与一些京剧、地方戏名伶的交往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先后编写戏曲论著多种。最早问世者为先生主编的《梨园影事》,1928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初版;后因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经与胞弟徐筱汀共同修订、补充,1933年改由华东印刷公司再版。1938年,先生主编的《中国戏剧史》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77年台湾世界书局重印了此书。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此书作为“蓬莱阁丛书”之一再次出版,同时上海书店也将此书收录于“民国丛书”,足见其影响深远。躲斋先生在“蓬莱阁丛书”《中国戏剧史》“导读”中指出:《中国戏剧史》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备的戏剧史,叙述了起自周秦时代的优伶,迄于民国以来的“花部”和话剧。其次,它还非常重视戏剧的演出实践,从表演着眼,以专章详述角色、唱腔、场面、后台等等,成为其一大特色。它又从横的方面,撰述了秦腔、昆曲、越剧、话剧等十一种各地各类的戏剧史。 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先生在《申报》发表了《故都宫闱梨园秘史》159篇,对京剧艺人的观念、行事、艺术均有述评,一些篇章有一定史料价值,成为梨园的趣闻轶事。先生于1924年至1940年,还在《戏剧月刊》、《半月戏剧》、《十日戏剧》、《剧学月刊》、《文化建设》、《梨花杂志》诸刊物发表戏剧评论文章多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笔耕不辍,与黄家衡合著的《京剧字韵》,195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京剧唱念的阴阳平仄、五音四呼、尖团清浊及所用韵辙,并附京剧常用字汇表。1960年,先生所撰《京剧杂谈》由北京宝文堂书店出版。其中第一部分介绍了京剧各行当的流派,第二部分杂谈京剧唱腔、字韵、韵白、脸谱、化装与靠旗、翎子、髯口、水袖的功用,是一部知识性读物。1970年以后,先生在高龄、重病的情况下,仍用四年多时间写成《京剧音韵字汇》一书,于197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长江文艺》编辑部内部出版,为发扬中华戏剧文化贡献了毕生精力。 徐慕云先生的《梨园外纪》,是继《故都宫闱梨园秘史》以后,在《申报》发表的又一部有关戏曲历史的著作。从1939年5月至1940年7月,连载204篇。全文记述了若干京剧名伶的生活和艺事活动,以对表演艺术的记述和评价为主干,也传播了一些京剧的知识。比如先生指出,嘎调有难易之分,《战太平》、《目连救母》中的二黄嘎调需使一长腔,较之《探母》中的“叫小番”要难得多。而且嘎调有软、硬之分,嘎调、半嘎调之分。这就增加了读者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再如先生谈到金少山与钱宝森同台演出《捉放曹》、《空城计》、《法门寺》时,正值钱宝森倒嗓未复元,金少山就绝不用嗓子啃对方,而是压低调门,让钱宝森得彩后,才偶尔要个好。有一次《龙凤呈祥》演出前,金少山还热心地在后台忙着给龚云甫送饭。声誉越高,架子越低,更不十分重视金钱。金少山为人虽有缺点,但在从艺的这些方面还是给后辈戏曲演员提供了可以学习的先例。 作者对表演艺术的记述,以褒扬为主,但也有比较和批评。比如认为贵俊卿学谭鑫培独有心得,袍带戏《盗宗卷》、《群英会》、《王佐断臂》百看不厌;《卖马耍锏》得谭鑫培琴师孙佐臣传授,更是老谭后的独一人。又如说红豆馆主溥西园学王楞仙功力很深,再从黄润甫学曹操戏,生、净、丑、末无所不能。而且文、武、昆、乱样样精到,全本《宁武关》远胜余叔岩、言菊朋、瑞德宝三人。作者还指出,所谓徐碧云犯梨园白虎之忌是妄诞的传说,徐碧云的失败、潦倒全在自己不思上进;原本容貌一般,唱青衣已属勉强;吸食鸦片,更是自毁面目;行为不检点,被罚苦力,尤为观众所鄙视。对1939年余叔岩违约,未到沪上某堂会出演的原因,作者的判断尤有知人之明。以为虽有无需以演剧维持生计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在于钱金福、王长林等老搭档物故,余叔岩为维护已获盛名,故而不愿草率登台。通过这样深层的心理分析,呈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严肃、认真态度。在以上种种记述之中,包含着对艺术精粗美丑的鉴别,以及伶人从艺的一些经验教训,颇值得后学者去把握体悟。 此外,全书以活泼、清新的文字娓娓而谈,让读者手难释卷,而无阅读疲劳之感。同时,所记述的京剧伶人生活和艺事活动,又以一系列生动图景,成为近代京剧发展历史的形象映照。 三联书店此次重新整理出版这部徐慕云先生早年的著作,对于帮助后人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界一些名人的艺术造诣、成名经过、为人处世的态度、社会舆论以及鲜为人知的轶事有所裨益。 徐慕云先生之女徐玉华为《梨园外纪》专著出版,嘱我作序。考虑到徐慕云先生的戏曲著述活动主要在20世纪的30年代到40年代,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读者已经了解不多,故而对先生的生平和著述做了如上介绍。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