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媒体评论) 王彬彬是一个学界的独行侠,做事独来独往, 拒绝拉帮结派;说话快人快语,不愿吞吞吐吐;下 笔行云流水,讨厌诘屈聱牙。 ——丁东,学者 他的专栏《栏杆拍遍》,以对文史的通识能力 ,对材料的考据辨识功夫,以老辣睿智的春秋笔法 和独特文体,令人拍案惊奇。会心乍有得,抚己还 成叹。他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无所不能栏杆拍遍。 他的思想、情怀、认知等,道人所未道。在边缘处 看天下,在风云中论短长。见识与材料在正史之余 又在历史之中,他是当今随笔世界的独特存在、一 大景观。 ——孟繁华,学者、评论家 王彬彬整篇文章的起降,毫无疑问,可谓是纵 横分野的巨阔机场,但他启动飞行器的那个引擎, 却往往是精悍到细微。以这样斜刺过来的、小角度 的来剖解历史,你会轻松地以为,你在读闲情逸事 甚或边边角角乃至街巷八卦,很快你会发现这可不 是小事情,原来这就导致了什么与什么的那一场惊 天之变。他天地互观,左右勾连,内外呼引。 ——鲁敏,作家 目录 自序 陈宝箴的喉骨 陈寅恪对中医的看法 胡适的驻美大使当得怎么样 费城的钟声 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一种内忧 陈立夫羞辱顾颉刚 国共两党与白话文 高晓声:政治巨变中的人生选择 船离开了我: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对纳粹的逃离 “我们世界的根须静卧在他心里”——拉贝对希特勒的想象 导语 1、细致的梳理,缜密的考据,还历史关节以真相 本书结集了作者在《钟山》杂志专栏《栏杆拍遍》上的近年新作,诚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对文史的通识能力,对材料的考据辨识功夫,以老辣睿智的春秋笔法和独特文体,令人拍案惊奇”。作者善于运用回忆录、日记、自传等一手材料,结合年谱、学记、评传等详加对比考证,细致缜密地拨开重重迷雾,努力还以历史真相,并带给读者唯物的思辨。 2、以小角度斜刺中国近现代史,却关乎惊天之变 从陈宝箴的喉骨到陈寅恪对中医的看法,从胡适的驻美大使当得怎么样到陈立夫羞辱顾颉刚的来龙去脉,作者选取名人生平不为人所重视的小角度,斜刺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既牵连起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关系,又呈现出他们荣辱毁誉、成败得失背后的时代风云际会。 3、从新问题剖析国民党历史是非,缕析曲直短长 废除列强不平等条约,阻止党国要员投敌,周旋于美英苏各盟国之间,却最终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渐渐失去民心。作者从新的问题角度剖析了国民党及其领导者的历史是非。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积重难返的旧矛盾,“之乎者也”终将被“白话连篇”打败,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新结集了当代文学史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彬彬近年发表的历史人文散文新作,收录《陈宝箴的喉骨》《陈寅恪对中医的看法》《胡适的美国大使当得怎么样》《费城的钟声》《抗战时期蒋介石的一种内忧》等十篇作品。文章以斜刺而来的小角度剖解历史,在边缘处看天下,在风云中论短长。 王彬彬古今中外天上人间,道人所未道,无所不能栏杆拍遍。所写看似闲情逸事甚或街巷八卦,却关乎惊天之变。他以对文史的通识能力,对材料的考据辨识功夫,以老辣睿智的春秋笔法和独特文体,令人拍案惊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