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著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大胆地采用叙事诗和戏剧的形式,用娴熟的笔法和丰富的联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摘取十四个璀璨如星辰的历史瞬间,使十四名历史人物的光华,栩栩如生地跃于世人面前。在这里,你会见证慷慨激昂的《马赛曲》的诞生,会感受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期盼与焦灼,会读到歌德晚年最负盛名的悲歌,会看到人类征服南极的义无反顾与悲壮,会感叹西塞罗在面对独裁统治时的无可奈何…… 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在这里,你只需通过茨威格的文字,感受不同时代和地区中那些群星闪耀的时刻,让这些璀璨星辰的光辉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路。 目录 第一章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装备好一艘船 躲在木箱里的人 危险的升迁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不朽的瞬间 黄金与珍珠 神明很少保佑…… 毁灭 第二章 征服拜占庭 危在旦夕 和解的弥撒 战争开始 城墙和大炮 再次寄予希望 战舰翻山越岭 欧洲,救命啊! 总攻前夕 圣索菲亚教堂里的最后一次弥撒 一座被忘却的城门——凯尔卡门 十字架倒下了 第三章 亨德尔的复活 第四章 一夜天才 第五章 滑铁卢的一分钟 格鲁希 卡右的夜里 滑铁卢的上午 格鲁希的错误 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滑铁卢的下午 决战 回到平凡之中 第六章 玛丽恩巴德的悲歌 第七章 黄金国的发现 一个厌倦欧洲生活的人 进军加利福尼亚 新黑尔维喜阿 带来厄运的一铁铲 淘金热 诉讼 结局 第八章 英雄的瞬间 第九章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新的节律 筹备 初航 失败 再次失败 第三次航行 一片欢呼 沉重的十字架 六年沉寂 第十章 逃向苍天 前言 尾声中的主要人物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十一章 南极之争 争夺地球 斯科特 南极世界 向南极点进发 南极点 1月16日 遇难 临死前的书信 回音 第十二章 封闭的列车 住在修鞋匠家里的人 实现…… ……和失望 取道德国:是否可行? 协定 封闭的列车 炮弹击中 第十三章 西塞罗 第十四章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序言 没有哪一位艺术家可以在他一天24小时里从不 间断地做艺术家;他所获得的重大且恒久的成就往 往出自那鲜有的灵光一闪的瞬间。历史亦是如此, 我们时常感叹它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与演员, 然而它也不是一位永动的造物者。即使歌德虔诚地 将历史誉为“上帝的神奇工坊”,但在这个工坊中 也上演着不计其数的微不足道的、平淡无奇的小事 。即使在这里,也如同在艺术与生活中一样,那些 崇高而又难忘的时刻只是凤毛麟角。历史仿佛是一 位编年史家,漠然而执着地把一段又一段历史彼此 相连,如同一环扣一环串联而成的千年悠久的巨链 ,因为一切激动人心的事情都需要时间的准备,一 切重要的事件都需要经历过程。一位天才的诞生, 需要一个民族的泱泱百万之众,历经千百万无谓流 逝的光阴之后,真正的历史性的人类闪耀时刻才会 显现。 然而,假若艺术上一旦有一位天才出现,那他 将会长存于世,历久弥新;世界上一旦有这般世界 性的时刻出现,便能决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 进程。就像整个大气层的电流都聚集在避雷针的尖 端,不可胜数的事件都被压缩进光阴的瞬息之间。 这些恰逢其时先后发生或同时进行的事件都浓缩于 无与伦比的一刻,这一刻决定了一切:一个是或一 个否,一刻太早或一刻太迟,使其变为世世代代都 无可挽回的一个时刻,它决定了个人、民族甚至全 人类的命运进程。 这种戏剧性地凝聚起来且关乎命运的瞬间,常 常发生在独有的一天、独有的一个时刻,甚至独有 的一分钟。即使它在个人的一生和历史的历程中如 昙花一现,但这些瞬间确有逾越时间之上的决定性 。在此,我将从变化万千的时代与地点中来追忆那 些群星璀璨的瞬间。我之所以称这些时刻为群星, 因为它们仿若永恒的闪亮的星星,照耀着顷刻间的 夜空。我无意通过自己的创造去淡墨或重彩故事内 在与外在的真谛。因为历史把那些崇高的时刻雕琢 得无可指摘,无须佐助。它像诗人与剧作家一样真 挚地创作,任何作家都无法超越它。
导语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该书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 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精彩页 装备好一艘船 当哥伦布从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旅第一次归来时,凯旋的队伍在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熙攘拥挤的街道上,向众人展示着不计其数的稀世珍宝、迄今为止无人知晓的红种人、从未见过的珍禽异兽——五彩斑斓呱呱乱叫的鹦鹉、笨拙的貘,此外还有引人瞩目的植物与水果——不久之后适应了欧洲的土壤并在这里生根发芽的玉米、烟草和椰子。所有这些新鲜事物都让欢呼的人群惊叹不已,然而,国王与王后以及他们的谋士关切的却是一些小盒子和小篮子,因为那里面装着最令他们心动的东西——金子。 哥伦布从新印度带回来的金子并不多,只不过是他从土著人那里换来的或者偷来的装饰品、一些小金锭和零散的金币,有些东西最多算得上金粉而已——所有的战利品加起来顶多能铸造几百枚威尼斯古金币。然而,哥伦布是一位天才的幻想家,正如他依旧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的航海之旅正确地驶向了印度,他偏执地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事情,认真地沉浸在自己的航海热情中,而且大言不惭地宣称,这仅仅是他第一次带回来的样品。据他们得到的可靠消息,在那些新的岛屿上有着无法估量的金矿,这种贵金属就潜藏在薄薄的地层下面,甚至有些完全裸露在地表,只需用普通的铁铲轻轻一挖就能得到。可是,要想到达那些国王们用黄金的杯子饮酒喝水、黄金比西班牙的铅还不值钱的黄金国,就得往更南边走。这位对黄金贪得无厌的国王出神地听着关于他的新黄金国的描述,丝毫没有质疑哥伦布的种种谎言,因为当时尚未有人得知他的无知与一向爱吹牛的习惯。于是,第二次航行的船队即刻装备完毕,而且这次不再需要招徕与征募船员。这一新发现的讯息——那个仅用手便能挖得到黄金的黄金国,令整个西班牙为之沸腾:成百上千的人蜂拥而至,都想远航到那黄金之国去。 然而,这人流是怎样的一股污泥浊水啊!如今,贪欲将它从所有城市、乡镇、小村落冲了出来。不仅有那些想把自己的纹盾完全镀上黄金的名门望族、胆略非凡的冒险家和勇敢的士兵,而且西班牙所有的污秽与渣滓也都涌人巴罗斯和加的斯。烙有金印的窃贼、拦路抢劫的盗贼、瘪三扒手——他们都想到黄金国去寻找一份收益颇丰的手艺;还有为了逃脱债主的负债人,为了摆脱爱吵嘴的妻子的丈夫,所有这些穷困潦倒、亡命天涯的人,这些作奸犯科和被法警追捕的案犯,都来报名加入这支远航队。这是一群疯狂的乌合之众,他们决定到那里大显身手,一夜暴富,为此他们愿意去干任何的暴力行为与坏事。哥伦布虚妄的谎言更是令他们想人非非,以为在那个地方只要用铁锨一挖就能看到一大堆闪亮的黄金。移民者中一些富有的人甚至还随身带着仆人和牲口,以便可以立即将这些贵金属大批运走。那些没能加人探险之旅的人不得不另寻出路;那些狂妄的冒险家们不再去争取国王的应允,而是动手自己装备船只,他们期盼着赶紧到达那里,去夺取黄金、黄金、黄金。如此一来,西班牙一下子就摆脱了不安分的无赖和最危险的狂徒。 伊斯帕尼奥拉岛(后来被称为圣多明各或海地)的总督惊恐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一拥而入这座由他管辖的岛屿。一年又一年,船只运来新的货物,也带来越来越多的狂野不羁的家伙。然而,同样感到失望的还有这些新来的人,因为街上根本没有随处可见的黄金,当地不幸的土著人早已被那些金发野兽洗劫一空,从他们身上再也榨不出一点黄金了。于是,这群乌合之众只好无所事事,四处游荡,抢劫闹事,使倒霉的印第安人惶惶不可终日,也使总督忐忑不安。总督想尽了办法,试图打发这帮家伙去开垦新地,为此给他们分派土地和牲畜,甚至还慷慨地给他们“会说话的牲口”,即给他们每人60名到70名印第安人当奴隶,但一切都是徒劳。无论是出身名门的贵族骑士,还是昔日的拦路盗贼,都对经营农场缺乏兴趣。他们远渡重洋,不是为了来种植小麦和饲养家畜;因此,他们并不在乎播种与收获,而是只顾着去欺辱折磨不幸的印第安人——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们几乎把当地的土著人灭族——或在下流赌窟中消磨光阴。没过多久,这类人中的绝大多数都负债累累,以致他们不得不变卖自己的财物,直至大衣、帽子、最后一件衬衫,最终被商人和高利贷者扼住咽喉。 据说,这个岛上受人敬重的法学家马丁·费尔南德斯·德·恩西索“学士”于1510年装备好了一艘船,准备带着新的人马去支援陆地上自己的那块殖民地,这对于所有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失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欢欣鼓舞的好消息。两位如雷贯耳的冒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和迭戈·德·尼古萨从国王费迪南德那里获得了在巴拿马海峡附近和委内瑞拉沿岸建立殖民地的特权,并草率地将其命名为“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就这样,这位懂法学却对世界不了解的恩西索被这个响亮的名字迷住了,被那些痴言妄语冲昏了头,于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投到了那块殖民地上。但是,从这块在乌拉巴海湾的圣塞瓦斯蒂安新建起的殖民地上没有送来一块黄金,而只有刺耳的求援声。殖民者中的一半人在同土著人的战斗中丧命,另一半人则在饥饿中毙命。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