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专为广大青少年读者量身定做的主题出版系列读物,旨在让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面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朱卫著张量主编的《平型关战役风云/历史不能忘记系列》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的经过,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转变,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在华北、西北的战略部署,红军改编及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平型关战役风云/历史不能忘记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朱卫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专为广大青少年读者量身定做的主题出版系列读物,旨在让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面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朱卫著张量主编的《平型关战役风云/历史不能忘记系列》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的经过,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转变,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在华北、西北的战略部署,红军改编及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等内容。 内容推荐 朱卫著张量主编的《平型关战役风云/历史不能忘记系列》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尊重史实,凭借事实说话,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客观地披露和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以及发动经过、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献身于抗战的民族英烈等。其中,一些材料和观点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目录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引言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 国民党政府内外政策的转变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国民党对内政策的转变 蒋介石从对日妥协到对抗 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 唇枪舌剑 互探底细 风云突变改方针 谈判搁浅危机生 蒋介石逼张、杨“剿共”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停止内战 国共两党恢复谈判 相遇西子湖畔与庐山谈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卢沟桥的枪炮声 中华民族的呼声 妄想强盗发善心 和平美梦的破灭 国共第二次庐山会谈 国民党的战略部署 国民政府的战区划分及防御部署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王阎锡山 改编出征迎顽敌 洛川会议 以茶代酒送将士饯行“美酒”壮行色 战略部署的更改 十里埋伏迎日寇 阎锡山的平型关策划 林彪部署“十里埋伏” 平型关下伏击战 骄横日军钻“口袋” 掐头断尾分割中间 老爷庙高地争夺战 腰站阻击战 军长蒙头睡懒觉 贻误战机放敌寇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团结抗日的意志不可违,将检验着中国的一切政治力量;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蒋介石面对全国上下发动起来的抗日爱国运动,犹如四面楚歌,究竟何去何从,不得不三思而行了。 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红军,认为到达陕北的红军不过5000余人,已是“山穷水尽”“日暮途穷”,对他已构不成什么威胁了;认为《八一宣言》只不过是共产党向他“认输”“乞降”。因此,他决定在不放弃军事围剿的同时,不妨试试用某种方法加以政治解决,也可以平息国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蒋介石还认为,要改善同共产党的关系,就必须同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中苏关系改善了,一方面可以对日形成强大压力,来牵制日本对华政策;一方面让苏联影响共产党的政策。于是,蒋介石以大力发展中苏友好关系为契机,开始了内外政策的改弦更张。他首先施放出三只试探性气球,以观苏联的态度。 其一,早在1934年夏,蒋介石派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蒋廷黻带一个非正式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蒋廷黻在莫斯科呆了近半年,访问了有关人士,举行座谈会,代表蒋介石对过去中东路事件表示遗憾,希望改善中苏友好关系,并希望缔结条约来巩固两国关系。苏方对此表示理解。 其二,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回国述职后返苏时,蒋介石派梅兰芳率艺术团同往苏联访问演出。艺术团在驻苏使馆为苏联高级官员演出,以后每晚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中国的古典艺术轰动了莫斯科。国民党政府向莫斯科列宁图书馆赠送了2000多册中国古典文献;在南京成立了中苏文化友好协会,由国民党要员担任主席、名誉主席;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向苏提出,希望在新疆开辟中苏交通,苏联对此作出积极响应。不久,中方修建了从西安经兰州、乌鲁木齐、伊宁到达苏联边境的公路。 其三,1935年秋,蒋介石在南京会见苏联驻华使馆人员,表示希望签订中苏秘密军事协定,并暗示他将和中国共产党和解,共同抗日。苏联为自己的利益计,不愿刺激日本,只同意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欢迎国民党同共产党和解。 这三个试探气球放出后,均收到满意效果。为了急于发展中苏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磋商订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及进一步沟通与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联系,国民党采取了更加重要的步骤。这就是陈立夫、张冲的秘密访苏。 陈立夫、张冲都是蒋介石的老乡,在国民党中央任要职。张冲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蒋介石一直靠他来斡旋国共两党关系,解决一些棘手、机密事务。陈立夫、张冲于1935年12月启程。临行前,蒋介石特意召见他们,面授机宜,并要求他们行动机密,保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陈立夫化名李融清,张冲化名江某,乘一条德国邮船从上海起程。同行的还有驻德大使程天放一行,除程天放外,无人知晓他们的使命。邮船航行十余日后到达马赛。陈、张改乘火车到柏林隐居,待命赴苏。由于德国法西斯狂热甚嚣尘上,各国特务云集,蒋介石认为他们久居柏林会走漏风声,指示他们先到欧洲几国走走。于是,陈、张先后游历了法国、瑞士、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 P10-11 序言 抗日战争,这是个历史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话题。 说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爆发距今毕竟已有62年。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日两国正面向未来,致力于建设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至于有关反映抗日战争的文章和书籍,60多年来则更是难计其数。 说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则是由于:其一,抗日战争毕竟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中最残酷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最坚决并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争。这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造成了3500万中国人的伤亡,造成了1000亿美元的直接财产损失,使千百万中国人流离失所。这么一场空前的民族大灾难,无论如何不应该也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其二,抗日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许多血的教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尽管有一时的强弱之别,然而玩火者必自焚,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受人欺辱,只有国家富足强盛,才能人民安居乐业……所有这些,都将犹如警钟长鸣,时时警示着世人。其三,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中华儿女在这场民族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作为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时间再久远,都将永久地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在和平的年代里,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其四,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渐渐成为历史,年青的一代只能从历史书籍、从教科书中去了解这场战争的真相了。也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时地挑起事端,他们或在教科书问题上大做文章,或在日军侵华史实上黑白颠倒,企图篡改历史,误导后人。历史霎时间似乎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为此,要不要把这场战争的本来面貌告诉世人特别是年青的一代,显然成了摆在每一个史学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约请了长期从事抗日战争问题研究、占有大量客观资料的专家学者,历时数载,撰写了这套“历史不能忘记”丛书。丛书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尊重史实,凭借事实说话,分《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日军细菌战》《中国空军抗战》《中国海军抗战》《中国抗日远征军》《抗日英烈民族魂》《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纪实》《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华北抗日》《华东抗日》《华南抗日》《抗战中的延安》共19个分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客观地披露和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以及发动经过、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献身于抗战的民族英烈等。其中,一些材料和观点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日本的一位首相曾经说过:“我们无论怎样健忘,也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作为一种民族灾难,抗日战争过后的今天,无论是挑起这场战争的加害国还是遭受侵略的被害国,惟有正视史实,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防止悲剧再度发生。而再现历史真相又是问题的逻辑前提。我想,这恐怕正是撰写和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所在吧。 作为抗日战争的亲身经历者,我愿意把这套丛书推荐给需要了解和应当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