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林主编的《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双色图文)》是一本轻松阅读的古代道教历史的简史。一问一答之间,轻松掌握古代道教常识。本书分九个方面的内容,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将道教发展史、道教宗派、道教经典、道教的神仙信仰、斋醮仪式、方术、洞天福地以及道教与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民俗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详细罗列、汇集在一编,直观呈现,配以精美插图。为学习道教知识的通俗读本和了解道教文化的便捷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双色图文)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周国林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国林主编的《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双色图文)》是一本轻松阅读的古代道教历史的简史。一问一答之间,轻松掌握古代道教常识。本书分九个方面的内容,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将道教发展史、道教宗派、道教经典、道教的神仙信仰、斋醮仪式、方术、洞天福地以及道教与古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民俗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详细罗列、汇集在一编,直观呈现,配以精美插图。为学习道教知识的通俗读本和了解道教文化的便捷途径。 内容推荐 《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双色图文)》是学习道教知识的通俗读本,是了解道教文化的便捷途径。 书中有趣的问答,精心选配的图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直观的道教史概貌。 作者周国林还原了一些道教史上长期被误读的人物、事件的真实面貌,为读者整理出了一本清晰正确的古代道教常识。 《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双色图文)》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目录 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鬼神信仰与道教 《山海经》中的“不死之山”和“不死之国” 《老子》的长生久视与《庄子》的神仙 秦皇汉武的求仙故事 谶纬神学与道教 佛教对道教的产生有影响吗? 丹王魏伯阳的传说 张天师与五斗米道 张角与太平道 魏晋道教与神仙方术 王羲之、嵇康与神仙道教 孙恩“长生人”暴动 寇谦之与北天师道 陆修静与《三洞经目》 陶弘景与《真灵位业图》 唐朝为何尊崇道教? 唐玄宗为何迷恋道教? 道教重玄学 钟吕金丹道 武则天为何贬道? 北宋皇帝的崇道闹剧 陈抟、张伯端与内丹学说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丘处机“一言止杀” 净明道与“忠孝神仙” 朱元璋与铁冠道人 明成祖为何崇道? 张三丰与武当派 明清时期正一派是如何衰落的? 明清时期全真教的衰落和中兴 明清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晚清民国时期的全真教和正一道 道教大师陈撄宁 道教丛书的增补和编纂 二、道教宗派 方仙道 黄老道 五斗米道 太平道 李家道 上清派 灵宝派 楼观道 三山符箓 茅山宗 皂宗 龙虎宗 丹鼎派 符箓派 重玄学派 东华派 正一道 玄教 真大道 太一道 全真道 遇仙派 南无派 随山派 龙门派 嵛山派 华山派 清静派 南北宗 南五祖 北五祖 净明道 武当道 神霄派 清微派 中派 丹法东派 丹法西派 三、道教经典 《道德经》——道教的最高经典 历代皇帝注解《道德经》都与道教有关吗? 《南华真经》 四子真经 《阴符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道教的金科玉律 《抱朴子内篇》 《上清大洞真经》与《上清经》 养生宝典《黄庭经》 《度人经》和《灵宝经》是一回事吗? 《三皇文》 《清静经》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藏”的由来与演变 从《三洞琼纲》到金元《道藏》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 《藏外道书》和《敦煌道藏》 何谓《道藏》三洞、四辅、十二类? 《玉皇经》 《心印妙经》 《太上感应篇》 《重阳全真集》 《重阳立教十五论》 《长春真人西游记》 四、道教的神仙信仰 道教中地位最尊的神仙是谁? 四天帝是谁? 六御是指哪些神灵?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吗? 道教中的男仙领袖是谁? 北斗星有妈妈吗? 为什么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李白和太白金星有什么关系? 玄武大帝为什么改称真武大帝? 三官大帝是谁? 八仙代表什么? 民间冥界的最高主宰是谁? 碧霞元君为什么又叫泰山娘娘? 道教冥界的最高神灵是谁? 谁是万能之神? 谁是道教中的“韦陀”? 四大元帅是谁? 道教里的时间之神 六丁六甲是谁? 三茅真君是谁? 为什么太岁头上不能动土? 风伯雨师是谁? 雷公电母的神职是什么? 谁掌管着士人的功名禄位? 寿星为什么有个大脑门? 彭祖真的活了八百多岁? 谁是女寿仙? 财神知多少 刘海蟾怎么变成刘海戏蟾的? 门神有哪些? 灶王爷是管什么的? 谁是村社的守护神? 谁是冥界的地方官? 救助妇女难产之神 道教里的正义女神 为什么要送瘟神? 药王是谁? 谁是航海保护神? 为什么道观中也供奉观音菩萨? 五、道教的斋醮科仪 道教斋醮科仪的由来 道教科仪的分类 老君想尔戒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从三皈依戒、五戒到八戒 三坛大戒 律和戒有什么区别? 九等斋十二法 三箓七品 科仪坛场的设立 斋坛科仪的核心人物:高功、监斋、都讲 科仪法服 科仪法器 科仪供品 灯仪 化坛 卷帘 金钟玉磬 步罡踏斗 礼拜 礼三师 投龙简 道教科仪中使用的语言文字 经颂、步虚、青词 旋绕散花 章奏、表申、关牒、榜文 进表 施食 解冤释结 六、道教方术 道教的“方术” 史籍中记载的第一位方士——苌弘 战国时期著名的方士——邹衍 何谓辟谷? 服气辟谷真的可以长生吗? 何谓“服药辟谷”? “服食”是怎样一回事? 服水可以治病吗? 何谓服食五牙法? 何谓“导引”? 如何“行气”? 道教的呼吸调息功法有哪些? 房中术与养生有何关系? “存想”是怎么一回事? 何谓“外丹”? 炼丹过程中“丹炉”、“抽汞器”这些 工具是如何使用的? 何谓“内丹”? 炼丹名家葛洪 茅山道士陶弘景 药王孙思邈 道教的五术是什么? 道教的五术之山 道教的五术之医 道教的五术之命 道教的五术之相 道教的五术之卜 符箓是什么? 何谓“咒术”? 符箓咒语可以治病吗? 何谓“堪舆”? “堪舆”道具有哪些? 道教的“济度”是指什么? 道教的守一法术 道教的祓除术 道教的厌胜术 道教桃木符咒有哪些说法? 《红楼梦》中的“厌胜”术 道教的厌殃祝由法术 秦始皇求仙之事 王莽成仙殒身 唐宋皇帝与道教方术 “签”是怎么一回事? 求签的过程 道教有哪些禁忌? 道教法师的手势与法术 道士为何要守庚申? 解梦书是如何解梦的? 唐代的一宗奇梦 你了解测字术吗? 测字的祖师爷谢石 扶乩与道教经书有什么关系? 导引按摩术具有健身的功效吗? 何谓黄白术? 何谓“内视”? 如何行“禹步”? 何谓“雷法”? 何谓尸解? 七、道教的洞天福地 何谓道教的洞天福地? 为什么昆仑山被称为中国第一神山? 道教的东方仙境在哪里? 东岳泰山有哪些道教神仙? 道教的第三洞天——南岳衡山 轩辕黄帝会群仙的地方在哪里? 宗教建筑奇观悬空寺位于何处? 天下峻极中岳庙 茅山道士是怎么一回事? 道教南宗的祖庭在哪里? 涤人心灵的名山——大涤山 东南奇秀——武夷山 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在哪里? 樟树药帮的祖山在哪里? 海上第一名山——崂山 愚公的故乡在哪里? 武当拳的发源地是哪里? 岭南第一山——罗浮山 道教的发源地在哪里? 云南道教的发祥地在哪里? 道教的天下第一福地在哪里? 何谓西来第一山? 江南小武当在哪里? 道教圣地鹤鸣山 九宫山是怎么得名的? 登完金华山的三百六十五级石阶真的 可以心想事成吗? 道教的露天博物馆——三清山 庐山上为何会“道释同尊”? 洞庭湖中的神仙洞府 太上老君是在哪里得道成仙的? 长寿仙山在哪里? 汉朝皇帝的陵园——邙山 凤凰喜欢的地方——鸣凤山 海上仙都——太姥山 北武当——天桂山 李白诗中神奇的“天姥山”在哪里? 第二洞天委羽山是怎么得名的? 五峰山是怎么得名的? “仙都”、“鼎湖”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 “岱南奇观”位何处? 广州为何称为羊城? 云台山为何被称为人间仙境? 真武山为何又称小武当? 火神祝融居住的地方在哪里? 八、道教与艺术、民俗 八仙过海的故事 《封神演义》中的神魔 道教与志怪传奇小说 炼丹诗与咒语诗 游仙诗 神仙诗 步虚词 青词 神仙道化剧 神仙词牌 道教声乐 道教器乐及其乐器 正一道音乐 全真道音乐 《玉音法事》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全真正韵》 寇谦之与道教音乐 唐玄宗与《霓裳羽衣曲》 神乐署与乐舞生 泰山岱庙和碧霞元君祠 华山的道教建筑 终南山楼观台与重阳宫 龙虎山天师府 西山万寿宫 青城山建筑 崂山太清宫 武当紫霄宫 罗浮山冲虚观 葛岭抱朴道观 太清宫与老子祠 北京白云观 山西永乐宫 天津天后宫 茅山九霄万福宫 娲皇宫 何谓长春观“三绝”? 八仙宫里哪八仙? 安国药王庙奉祀的是哪位神医? 何谓子孙庙、子孙丛林与十方丛林? 画圣吴道子 何谓中元节? 何谓燕九节? 何谓灶王信仰? 何谓财神信仰? 关羽为何又称关圣帝君? 城隍神与土地公有何关系? 为何要烤柏林火? 为何出海不能七男一女一船坐? 九、道教与科学技术 李约瑟为何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 古代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物理”一词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的自然哲学思想 道教的科学思想 道教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道教的堪舆术与古代地理科学 道教的技术发明成就 占验术与古代数学思想 《数术记遗》对传统数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道教中“农道合修”思想与中国古代 农业科技 《五岳真形图》的成就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成就 道教的建筑艺术 道教的医学成就 道教的古代化学思想 道教神仙方术中的科学思想 道教中的生态学思想 葛洪与中国传统医药学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金丹术炼丹作金 的方法和步骤 道教内丹学的源流 道教内丹修炼程序 《周易参同契》中的丹术 火药的发明与道教炼丹术的关系 朱思本的地理学成就 赵友钦的实验物理学思想 道教的北斗星信仰 陶弘景的医学成就 孙思邈的医学成就 张志和与光学研究 李淳风的天文历法成就 天元术 《化书》及其物理学思想 《谷神篇》与道教宇宙论思想 《太平经》中的医学养生思想 五石散 上古的巫医俞跗 《黄庭经》中的脏象理论 五斗米道以“治病却祸为务” 为什么说“十道九医”? “杏林春暖”的董奉 鲍姑——中国第一位女针灸学家 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 《刘涓子鬼遗方》——最早的痈疽症专著 《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导引法” 正骨专书《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 道医崔嘉彦的西原脉学理论 高濂《遵生八笺》中的养生功法 辟谷术与现代断食疗法 斋醮、祭祀、祈祷与心理疗法 道书中有哪些辟谷服药方? 道教如何存思治病? 道教如何导引治病? 何谓六字气治病? 道教中常用的按摩法 道教的药方 试读章节 为什么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五斗星君是道教敬奉的五位尊神,是星宿崇拜的人神化,为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和中斗星君的合称。在远古对星辰的崇拜中,就有群星朝北斗之说。南斗和北斗是天体中实有的星宿,其他三斗是道教中五方五行理论虚设而存在的。五斗都和护命延寿有关。道经称,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东斗主冥,西斗记名,中斗大魁,总监众灵。世人如果礼斗朝真,便可消灾解厄,增福延年。有关“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三国时魏国有个叫管辂的,是个术士,最会相面。一天,他见到颜超,一看他的脸上“主夭亡”,知道将不久于人世。颜超这时刚十九岁,其父一听很着急,忙叫管辂想办法。管辂对颜超说:“你回家后赶紧准备一坛好酒,一盘烧鹿肉。卯日那天,你到刈麦地南头的大桑树下,那里有两个人下围棋。你千万别说一句话,只管给他们斟酒添肉。如果问你话,你也不要开口。照我说的做,你就有救了。”颜超依言而往,果然看见有二个人在桑树下下棋。颜超只管斟酒添肉。那二人一边下棋,一边饮酒吃肉。酒过数巡,北边那人忽然发现了颜超,叱声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颜超忙跪下,也不说话,只是磕头。这二人商量说:“刚才吃了他的酒肉,怎么也得帮个忙。”南边的那个人拿了一份文书看了看,颜超的寿命只有十九岁,取笔一拐,对颜超说:“让你活到九十岁。”颜超大喜,向这二人磕头谢恩。回到家中,管辂对他说:“北边坐的那个人是北斗,南边坐的那个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道教吸收这一说法,将南斗变为司命主寿的星君。 李白和太白金星有什么关系? 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太白即金星,亦名启明、长庚、明星,后神格化成为道教神仙。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天上的金星称为太白,又叫它太白星。因为它是太阳系中第二颗接近太阳、又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所以人们很容易对它发生兴趣。古时,以金星辰见于东方谓“启明”,夕位于西方曰“长庚”,《诗经》上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太白星被人们神格化后,成为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很大。现今人们对他的认识就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其形象变化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手中持一柄光净柔软的拂尘,入道修远,神格清高,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太白金星的传奇故事,可见他的人气之旺。 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好道学剑,嗜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仙”。 P118-120 何谓道教的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即神仙所居之名山胜境。“洞”或解释为“通”,传说仙人好山居,以期可通达上天。“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居此可羽化登极,修成天仙。“福地”则意谓得福之地,居此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道书所列福地,多为地仙、真人所主宰,是次于洞天一级的仙境。 相传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道功圆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在先民的基础上,道教教祖张道陵的《二十四治图》正式为神仙确定了住处。他认为修道者为了修道成仙,就必须考察住处的路、门、山、水及各种地脉,并结合易学、阴阳八卦的原理和二十四个节气统筹考虑。根据这些原则,他选择了二十四个地方,称为二十四治,这就是洞天福地的雏形。 后来,二十四治的概念逐步扩大,到了唐朝,道士司马承祯在对全国范围内的洞天福地进行统计后,发现已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他据此写出《天地宫符图》,不仅正式提出“洞天福地”这个名词,还确定了洞天福地的数量、名称及其具体地址,对每一个洞天或福地都做了地理学上的详细描述,一直被道教沿用至今。 按照道教观点,天、地、水乃至于人皆一气所分,仙境也是“结气所成”,彼此相互感通,构成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但因气质清浊之异,仙境上下有别。根据这一理论,不仅天上有仙境,地上海中也有仙境;不仅地上海中有仙山,天上亦有仙山。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或兼有山水。除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的名山五岳皆包括在洞天之内。 P263-264 道教如何导引治病? 道书中所说导引治病法,一般要和闭气、咽津、行气等方法结合起来。如“龙行气法”:面向光线好的方向仰卧,用手按摩,从腹部一直到按到脚部,手拉着脚向下十二下,闭气十二次,这样可以治疗脚麻痹和腰脊痛。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中也有关于用导引治疗五脏疾病的方法,例如: 肺脏病:正坐,两手拄地,缩身屈脊,向上举三次,能去肺中风邪积劳;或反拳挝击脊上,左右各三五次,能去胸臆间风毒。 心脏病:正坐,两手握拳,用力向左右各击六次;或一手按腕,一手向下拓空;或两手相叉,以足踏手中五六次,能去心胸间风邪诸疾。 肝脏病:正坐,两手相迭,用力按大腿下,次缓缓向左右转身,各三五次;或正坐,两手相叉,掌心向外,双臂向胸部来回三五次,能去肝中风邪毒气。 行脏病:正坐,伸两手至两耳际,向外扩胸三五次;或手背向胸,向左右抛射三五次;或两足向左右各踏十数次,能去肾腰膀胱间诸风邪。 何谓六字气治病? 六字气是道书中所说的最重要的吐纳治病法,最早见于南朝梁陶弘景所辑的《养性延命录》。该书引《仙经》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皆须对症施治。” 隋代天台高僧智大法师在其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说:“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这种方法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他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道教中常用的按摩法 道教继承古代医用按摩术,作为养生的方法之一,常与导引、咽津、服气、存思等方法一起使用。《养性廷命录》、《真浩》等道书中记载的常用按摩方法主要有: 晨起。两掌摩擦至发热,熨眼三次,次以指按内外四眼角,或摩手指头令热,用以熨目,使人目明。摩掌令热,从上至下摩面多遍,面部凹处皆一一摩到,能去邪气、平皱纹,可令人面色红润。 摩掌令热,遍摩全身,从上至卜,令人胜风寒,夜眠之前,以两手指揩摩身体,名为“干浴”,辟风邪。 以手指反复按两耳左右,可令人耳聪鼻通。 按天庭法:晨、午平坐,咽津二十七口,以手按天庭(两眉间骨凹处)、山源、华庭(两眉下骨凹处)各二十七下,以觉微痛为度,按毕微咒,久行令人彻视。 晨起,以两手叉两耳,上下热按之二十七,可令人耳不聋。 晨起梳头千梳,去头风,可令人发不白。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通,随有津液咽之。 晨起,引两鬓发,举七次,总提发,向上用力拔七次,可令人血气通、发不白。 P439-44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