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玉转世下凡尘
故事要从女娲补天的时候说起了。女娲来到大荒山的无稽崖,炼出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大石,每块石头的高度和面积都一样。女娲用这些石头修补天空,直到天恢复了原样。这时,正好用掉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剩下一块石头没用上,被丢弃在青埂峰下。
这块石头自经修炼之后,通了灵性,看别的石头都去补天了,自己没那个本事去,它又是惭愧又是郁闷,想起这事就哭。
有一天,石头又在唉声叹气时,远处来了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他们来到青埂峰下,便在那石头旁边席地而坐,高谈阔论。石头听他们说到那红尘之中种种富贵繁华,不由得动了凡心,便开口对和尚、道士说:“大师,刚才二位谈到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弟子听了心里实在向往。看您二位相貌不凡,一定是好心的神仙,能不能也带弟子到那红尘中去,享一享那温柔富贵?要是能去,弟子永远忘不了你们的大恩!”
两位仙师听了这话,不由笑说:“那红尘中虽然有些快活事,但毕竟不能永远享受。何况‘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总让人难以满足。再说了,就算是快活事,也可能乐极生悲,到头来总是一场美梦一场空,倒不如不去呢!”
石头哪里听得进去,只是一个劲儿地苦苦哀求。到后来,两位仙师只好叹息说:“这也是命数啊,既然如此,我们就带你去享受享受,但若是不得意了,你可别后悔啊!”
石头说:“自然,自然。”
和尚又说:“虽说你通了灵性,但毕竟质地粗陋,垫脚还行,却算不得稀奇了。要不我帮你变化一番,将来从凡尘中回来时再变回原样,怎么样?”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和尚便念咒施法,将这块大石变成一枚扇坠大小的鲜明莹洁的美玉。和尚手中托着它笑说:“看样子也是个宝物了,但还没有实在的好处。我再给你刻几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奇宝才好。然后,我就带你去那昌明隆盛的国家、诗礼簪缨的家族、花柳繁华的世界、温柔富贵的地方。”
石头高兴得不能自已,问:“刻什么字啊?带弟子去哪里呢?”
和尚笑说:“你先别问了,以后自然就明白了。”
说着,和尚便将石头放在袖中,和道士飘然而去。
这事传到天庭里,一株绛(jiang)珠仙草听了也想跟着去。它本来生在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那时石头天天用甘露浇灌它,因此它才能活这么久。因为得天地之精华,它通了灵性,脱去草木外形,化成一个女孩子的模样,终日在离恨天游荡,饿了就吃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海水。想到自己从未报答石头的灌溉之恩,她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听说石头下凡,她便也跟着下凡,想用自己一辈子的眼泪来还他,也算是感谢他了。
于是,凡间从此便多了几个多情的人。
石头降生在京城世家荣国府中,父亲叫贾政,母亲是王夫人。一出生,口中就衔着一块晶莹美玉,上面还刻着“通灵宝玉”等字样,便被唤为“宝玉”。家人都说稀奇,尤其是他的祖母史太君,爱他如珍宝一般。
他父亲却不喜欢他,因为抓周时,宝玉什么都不取,只抓些脂粉钗环来玩,因此被父亲看成未来的酒色之徒。说来也奇怪,宝玉从小就喜欢女孩,他说:“女孩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我见了女孩就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这些话传出去,人人都说他将来肯定是色鬼了,只有祖母把他当做命根子。
至于绛珠仙草,她却降生在姑苏兰台寺大夫林如海家里,母亲叫贾敏,正是贾政之妹。她乳名“黛玉”,又没有兄弟姐妹,因此被父母当儿子一样教养,读书识字,十分聪明。 博闻馆
《红楼梦》书名知多少
古往今来,任何一本书都没有《红楼梦》奇怪,它竟然拥有很多个书名!
《红楼梦》最初有五个书名,即《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通过这部小说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评论家脂砚斋的一系列批语,可以知道,脂砚斋本人更倾向于叫《石头记》,而且也一直以《石头记》称呼这部小说,这对于后世的红学研究影响巨大,甚至超越了曹雪芹本人确定的《金陵十二钗》的书名。因此,《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古本,不管版本如何繁多,其中差异多大,其书名,几乎都是以这部小说最早的名称《石头记》来命名的。
曹雪芹逝世后,无名氏续写后四十回,程伟元、高鹗进行了整理,以《红楼梦》为书名排版印刷,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因此《红楼梦》这个书名是最广为人知的。
除此之外,后期一些传抄者因为各种原因,还给这部奇书取了更多的名字,如《金玉缘》《大观琐录》《警幻情缘》等。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