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一生痛骂洋人却见重于洋人,名满西洋。
王钰编著的《傲世的怪杰——辜鸿铭》以知性、诗化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风格,在介绍人物经历同时,穿插点到为止的客观评述;抓住每个人物自身特点,由此及彼,展现辜鸿铭大师的独有风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傲世的怪杰(辜鸿铭)/传世励志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辜鸿铭,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一生痛骂洋人却见重于洋人,名满西洋。 王钰编著的《傲世的怪杰——辜鸿铭》以知性、诗化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风格,在介绍人物经历同时,穿插点到为止的客观评述;抓住每个人物自身特点,由此及彼,展现辜鸿铭大师的独有风范。 内容推荐 王钰编著的《傲世的怪杰——辜鸿铭》一书,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辜鸿铭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接受的儒学传统教育、海外留学时接受的外来思想及在大学任职期间的成就和贡献等。语言平实、脉络清晰,是一本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传记类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天南地北漂泊客 1.南洋落骄子 2.少年逢名师 3.心中常念国 4.旅学遍西洋 第二章 斗转星移终还乡 1.他乡遇知音 2.非“中式”不娶 3.纳妾出高论 4.风流在人知 第三章 一入幕府二十载 1.壮志遇明公 3.幕府多面手 4.汉滨读易者 5.东南互保时 第四章 辛丑风云等闲过 1.智说瓦德西 2.各怀心腹事 3.慧眼识沉疴 4.千秋家国梦 5.尘埃终落定 第五章 桃李春风一杯酒 1. 末路出新政 2.育人以兴国 3.三寸不烂舌 4.随行入帝都 5.督办浚浦局 第六章 王气翻覆国有殇 1.入驻外务部 2.三朝老臣心 3.终得榜上名 4.日落紫禁城 5. 念前朝旧梦 6.学者型遗老 第七章 却寻醉处重徘徊 1.五国银行团 2.纸笔论天下 3.战争与出路 4.庆死办堂会 5.王朝旧梦还 6.绕眼云烟散 第八章 天下谁人不知君 1.旧都逍遥客 2.远方文友情 3.“招风”怪老头 4.东方遇西方 5.年轻造访者 6.与巨匠相交 第九章 江湖夜雨十年灯 1.冬烘上讲台 2.北大独行侠 3.论战活靶子 4.文斗胡适之 5.江湖混双脚 6.冬烘下讲台 第十章 菊残犹有傲霜枝 1.得召见手谕 2.面圣沐天恩 3.帝王市井中 4.寄梦海东隅 5.终老屋檐下 试读章节 1.南洋有骄子 百年烟雨化一梦,百年沧桑造一人,英雄固有出处,名家自有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以己为世界之中心,对于其它地域便按照方位起个代称,如“东洋”,“南洋”,“西洋”,用于不必细说时的泛泛一指。如此说者方便,听者了然,只求明白大致方位,不去深究具体国别。 东洋与西洋先不细说,只说南洋。东南亚大小诸国都可称为南洋,马来半岛自在其中,它的西北侧是盛产橡胶的槟榔屿。此地有处牛汝莪橡胶园,与其他橡胶园并无半分差别,同马来半岛的其他角落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难耐的酷热中煎熬。 此时是清咸丰七年闰五月甘七日,公元1857年7月18日。热带的酷夏,哪怕是一动不动,都会汗如雨下。若有妇人在此时分娩,实在是件痛苦不堪的事。而牛汝莪橡胶园内,一名金发碧眼的洋孕妇就在经历着这种双重痛苦。女人的丈夫是这个橡胶园的总管家,名叫辜紫云。 辜家原本并不姓辜,而是姓陈,世代靠打渔为生,居住在福建厦门同安。由于祖辈中一个叫陈敦源的人酒后重伤他人惹祸上身,为逃官府通缉而急中生智,携带家眷漂洋过海,落户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 当时的槟榔屿人烟稀少,倒是藏身的绝佳地点,只是荒凉到连耕地都要自行开垦。好在地广人稀,没有竞争,又无人管束,勤劳的辜家祖辈自助开荒,意外地成了开辟这里的华人先驱,而后备受敬仰。但是,事隔多年后,陈敦源仍对当年自己的过错记忆犹新,痛悔万分,为示悔意,便改姓为“辜”,以此警世后人这背井离乡之苦。 及至这位洋孕妇在分娩的剧痛中煎熬时,这个曾经需要自行垦荒的小岛早已成为繁华闹市,被英国人占据为自己的殖民地了。因此,即使贵为开荒先驱,辜家祖辈也不得不常年与那些后来居上的殖民者打交道。值得庆幸的是,辜紫云的祖父颇受殖民者的信赖,甚至还得了个“行政首脑”的称号。 也许是槟榔屿风水甚好,或是祖辈开荒有道,轮到辜紫云的父辈一代时,辜家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辜安平、辜国材和辜龙池——辜紫云的父辈三人。辜安平儿时便被送回祖国学习传统文化,后因学识渊博而获取功名,在林则徐手下为官,后来尊朝廷派遣定居台湾。 辜国材和辜龙池子承父业,继续在政治领域与殖民者保持着往来,因辜国材外交能力卓越,后随从英国人登陆新加坡,成为了先登新加坡的中国引领者,辜家再次做了先驱。辜龙池则仍在政府任职,由于佳绩显著而被提升为拿督勋衔。与父辈相比,辜紫云不喜政治,与世无争,但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因为不曾从政,所以找了一个安逸平稳的工作谋求发展。 彼时,他在英商布朗的橡胶园工作,由于精通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与客户交流得心应手,再加上勤恳负责,态度认真,深得布朗的信任,也与布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辜紫云正在分娩的妻子则是正宗的西洋人,会说葡萄牙语和英语。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妻子夹杂着西洋话的呻吟声渐渐消退下去时,辜紫云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继而拿出家谱,按照传统的谱序,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名下、长子辜鸿德的后面,添上了一个此时还未闻于世的名字——辜鸿铭。 无子女的布朗夫妇非常喜爱辜鸿铭,便收他为义子,辜紫云欣然应允了。年幼的辜鸿铭并不清楚,自己将通过这副“西洋镜”看到何等模样的世界。 年少时,辜鸿铭与哥哥常被爱国情怀深厚的父亲带到祖先牌位前,毕恭毕敬跪地接受灌输:“虽然我们身处他乡,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遥远的地方有我们的祖国。” 由于年龄问题,辜鸿铭自然无法将国与家理解得如父亲般透彻,但他自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发现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种的唇齿和舌头会制造出千差万别的答案。从父亲嘴里冒出来的,是东方的思维与逻辑,而从母亲和布朗先生嘴里冒出来的则是西洋那一套。 对于少年辜鸿铭而言,东西两种文化就像是两个神秘的洞穴,不去一探究竟就太遗憾了。虽然他的父亲是根正苗红的中国人,但他最先探索到的,却是西洋文化的瑰丽洞穴。 1867年,布朗夫妇考虑返回苏格兰,并与辜紫云商量是否可以带辜鸿铭一起走,言下之意为:我们夫妻俩决定回英国去,对我们而言这里的生活已经有些乏味了,何况又已多年未回去了。希望你们能答应两件事,一是帮忙照料橡胶园,二是让鸿铭跟我们走。 闻言,辜紫云十分欣喜。他虽然深爱自己的祖国,但同时也知道英国是文明、发达的象征,便欣然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一切谈妥,年方十岁的辜鸿铭便准备随义父布朗先生远赴英国,开始漂泊四方的一生。 按照清朝纪年,此时正当清同治六年。曾经的天朝上国早已满目疮痍,“万园之园”圆明园也付之一炬,从北京城上空飘向了锦绣河山各处。种种苦难,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追溯,都要究到英国人头上。而辜鸿铭要去的地方,正是英国。值得一提的是,此后十年间,伊藤博文和严复也陆续来到了英国。彼时,强盛的英国就像《西游记》中的西天,吸引着无数的有识之士不辞艰辛前去取经。 临行前,辜紫云让辜鸿铭拜倒在祖先牌位前,虔诚焚香礼敬,并告诫他: “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还指着他脑后的辫子,说:“有两件事我要叮嘱你,第一,你不可信耶稣教。第二,你不可剪辫子。” 辜鸿铭似懂非懂,却牢记于心。 一路巨轮滚滚,浪花飞溅。漫漫旅途的终点,是与那个沉闷燥热、带着原始气息的南洋小岛迥然不同的发达国度,日不落帝国——英国。这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牌帝国,几乎浓缩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当时,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即4-5亿人,都是隶属于大英帝国的子民。英国的本土和它的殖民地,占去了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约有3000万平方公里。从英伦三岛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每个时区均有英国领土。当时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大英帝国全球地图时,还用红色将帝国的殖民地标出,庞大帝国的势力几乎破纸而出。 公元1867年,辜鸿铭随布朗夫妇来到布朗先生的故乡,苏格兰故都爱丁堡这座古老的都市。 爱丁堡位于英伦三岛的苏格兰,曾是苏格兰王国的首都。这里人才辈出,曾有哲学家休谟,小说家司各特,经济学的鼻租亚当斯密,小说家柯南道尔等等著名人士。不同于一般的英国城市建在河川流域,爱丁堡坐落在几座小山丘环绕的丘陵上。中心是一座有城堡的山岩,有陡峭的断崖,有万丈深谷,周围的山岗分布着点点或碧或蓝的湖沼,各式古老建筑物配合着山岗的起伏,创造了自然与人工合成的绝妙胜景。 人们常喜欢称爱丁堡为“北方的雅典”,因为它与希腊的雅典城外观很相似。从城里眺望苍翠的卡尔顿山,可看到帕特农神庙式的多柱式石头建筑物,这原是为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死难的苏格兰人而建,后因金钱不足,而只建了廊柱,更易使人联想到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年少的辜鸿铭在惊叹于西洋城市瑰丽莫测的同时,迈上了他的求学之路。 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爱丁堡之于辜鸿铭,便是人生的第一层楼,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中,不断地向上攀登,是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使命。 P1-5 序言 民国时,有三条特立独行的辫子,分别留在一武二文三个人脑后。 其中的武夫,辫帅张勋于1923年病逝,一文人王国维于1927年自沉,另一文人的辫子,便成了精神层面上,已亡清帝国的最后一根。 辫子的主人,便是本书的主角——不世出的人中怪杰辜鸿铭,清末民初学术界最具喜剧色彩、最受争议的大师级人物。 当时的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是学遍西洋、精通9国语言、获赠1 3个博士学位、名满欧美的国学大师,能将《论语》《中庸》译为英文和德文;是以英文讲儒学、穿古服教洋诗的北大怪教授;亦是坚定不移的复辟论者、冥顽不化的前清遗老、至死不渝的保皇派。 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李大钊曾言:“愚以为中国二干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林语堂称:“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文化巨擘吴宓亦赞曰:“辜氏乃中国在世界唯一之宣传员。” 然而,陈独秀却斥他为“顽固” “老古董”,受新思想影响主人无不认为他是冥顽不化的老怪物。 辜鸿铭一生东西漂泊,走南闯北: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身历列强入侵,王朝颠覆,民国动荡,军阀混战,几番浮沉起落,却不减豁达从容。 入张之洞幕,受皇恩为官,参与张勋复辟,后为北大教授。 他生平不惧权贵,不畏列强,最爱骂人。上至当权者下至西洋人,无一不遭他唇枪舌剑的戳刺,一言一句直指人心,在百年后的当世,仍有振聋发聩之感。 慈禧做寿时他狂言“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正当权,他敢称其为“贱种”;袁世凯病逝,全国举哀三日,他却请来戏班大唱堂会。 他风流狂狷,怪癖甚多,酷爱女人小脚,鼓吹纳妾制度,自己“以身作则”,妻妾相伴,不亦乐乎。 要说辜鸿铭生平之最爱,还数中华文化。他东南西北辗转一生,无时不忘自己是个“文化斗士”。晚年漂洋东渡日本,纵然步履虚浮、满头霜发,仍为“中国梦”奔走呼喊,自命为“老大中华未了一个代表”,终生“忠于中国之文明”。 他一生痛骂洋人却见重于洋人,名满西洋,与泰戈尔齐名;一生维护中华文化却见怪于国人,被视为怪物,如今知其名者寥寥无几。反观当下,文化缺失,国民几乎“精神破产”,一腔赤诚热衷于数干载灿烂文明的怪杰如辜氏,倒让人颇为怀念。 生于离乱之世,面带喜剧脸谱,头拖三尺长辫,奔呼中华文明。顽固也好,守旧也罢,是耶?非耶?辜鸿铭是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