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禽部鸟类今释》(作者杨岚)对古代记录鸟类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主要形态鉴别特征等都将进行诠释;对一些濒危物种的致危原因也进行评价、分析。相信《本草纲目禽部鸟类今释》的出版会对我国鸟类学发展史、野生鸟类保护以及中医药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禽部鸟类今释》(作者杨岚)根据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刘衡如校),所列的“《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水禽类23种;第四十八卷禽之二,原禽类23种;第四十九卷禽之三,林禽类17种,禽之四,山禽类13种”的‘集解’和‘释名’栏目,对其所描记每一种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地理分布等情况,参考现代有关的鸟类志及古籍等文献资料,查阅《辞海》和字典等工具书,对所记录的每一种类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尽力准确地判别与现代鸟类的分类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相符的种类。分析研究结果,共诠释‘集解’76个条目,涉及现代鸟类157种,隶属37科,18目。扫描了《本草纲目(校点本第四册)》禽部附图,并配有相应的鸟类彩色照片,图文并茂。本书探讨了《本草纲目》禽部的记载对中国鸟类学发展的贡献;明代至今,400多年以来,我国鸟类物种中文名称的变迁;鸟类分布型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气候环境的变化对鸟类物种分布的影响等;并阐析了古人对鸟类的错误记述及迷信的传说,普及现代科学知识,传承中华文化。
《本草纲目禽部鸟类今释》可供鸟类学、中医中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及有兴趣探讨中国古代鸟类学发展史的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