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图文全彩)/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歌舞说唱传熠煌,书画印篆有痴狂。

华夏为号,炎黄为旗。书法绘画,舞蹈戏剧。博大精深,璀璨瑰丽。

各领时代风骚,展现刚柔并济的艺术风采。

张僧繇画龙破壁的妙手、韩娥余音绕梁的歌声、杨贵妃曼妙的舞姿……

中华五千年艺术蕴涵东方美学精髓,让国人自豪,让世界艳羡。

内容推荐

穿越时光,行走在艺术的廊柱间,墨香在鼻尖流转,清韵在耳边萦绕,满眼的绝世之作,使人仿佛看到大师们高大的身影和深邃的眸子。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之《中国历代艺术画廊》以青少年的阅读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记史的单一模式,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中国艺术。系统地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古代艺术得到了详实的了解。同时,编者选配的近300幅涵盖面广阔的图片,更加方便读者理解作品。

目录

书法

 钟体:巧趣精细,殆同机神

 《平复帖》: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宝

 魏碑:笔力雄健,拙朴天成

 欧体: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虞世南:刚柔并重,骨力道劲

 褚遂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

 孙过庭:书论双绝

 李阳冰:阳冰独步,仓颉后身

 颜真卿:点如坠石,画如夏云

 柳公权:骨力矫健,气脉流贯

 张旭:挥毫落纸如云烟

 怀素: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苏轼:酒酣放浪,意忘工拙

 米芾: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文徵明:温润秀劲,稳重老成

 祝允明:性功须并重,超然出神采

 黄道周:刚劲有力,雄健奔放

 王铎:怪诞奇卓,气势磅礴

 傅山:清初第一写家

 邓石如:清代碑学巨擘

绘画

 彩陶纹画

 战国帛画

 汉代壁画

 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

 张僧繇:点睛之笔动寰宇

 展子虔:天生纵任,亡所祖述

 王维: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阎立本:神采如生的人物画

 吴道子:落笔雄劲、敷粉简淡

 关仝:笔简气壮,景广意长

 敦煌壁画:神性中的世俗美

 张萱和周防:仕女画的集大成者

 边鸾:精于设色,浓艳如生的花乌画

 顾闳中及其《韩熙载夜宴图卷》

 赵佶及其花鸟画

 张择端及其《清明上河图》

 梁楷:不拘法度,放浪形骸

 文同:墨竹大师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王圭

 李公麟: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

 赵孟 :元代画坛冠冕

 倪瓒:牙签曜目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黄公望:简淡洗炼山水风

 沈周:吴门画派创始人

 仇英:神采飞动,精丽艳逸

 唐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徐渭: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陈洪绶:一代版画宗师

 董其昌:晚明画坛宗主

 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

 髡残:奥境奇辟,缅邈幽深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恽寿平:为花传神

 郑板桥:买尽青山当画屏

 扬州八怪:泼墨写意,抒发性灵

 海上画派:揭开现代中国画序幕

 岭南画派:大处落墨,形神兼备

 任伯年:丰姿多彩,新颖生动

 吴昌硕:浑厚苍劲,真趣盎然

 张大千: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

 齐白石: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

音乐

 《诗经》:古乐歌词

 曾侯乙墓编钟:气势磅波的大型乐器

 李延年:西汉宫廷音乐家

 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

 嵇康:七弦琴上说寂寥

 梅花三弄:凌霜傲雪之韵

 苏祗婆:音乐理论家

 秦王破阵乐:豪迈苍凉的大曲

 霓裳羽衣曲:声韵华贵的大曲

 恬淡虚静的佛教音乐

 瓦市勾栏与说唱音乐

 曲子词:豪放婉约并秀

 潇湘水云:云水苍茫,声入九嶷

 海青拿天鹅:惊心动魄的琵琶曲

 十面埋伏:雄浑壮武琵琶曲

 散曲:元代俗谣俚曲

 明代民歌和小曲

中国舞蹈

 神秘的原始乐舞

 华丽的“百戏”歌舞

 千姿百态的魏晋舞风

 像风一样的胡旋舞

 矫健豪放的胡腾舞

 唐代的健舞与软舞

 映日浴风的踏歌

 宋代的“队舞”和“舞队”

 盛况空前的百戏

中国戏剧

 充满搏斗气息的角抵戏

 “滑稽”参军戏

 唐代歌舞戏

 宋代杂剧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与《窦娥冤》

 王实甫与《西厢记》

 汤显祖与《牡丹亭》

 李玉与苏州派戏曲

 洪异与《长生殿》

 孔尚任与《桃花扇》

 京剧:中华国粹

 豫剧:大众化的戏剧

曲艺

 弹词:但许兰闺消永昼,岂教少女动春思

 弦子书:西韵悲秋书可听

 京韵大鼓:唱中有说,说中有唱

 梅花大鼓:悲如秋声,脆如落珠

 马街书会

古代雕塑

 商周雕塑:青铜时代的壮歌

 秦俑:气势磅礴的阵容

 霍去病墓石雕:庄重雄浑的史诗

 麦积山石窟:东方雕塑陈列馆

 云冈石窟:飞翔和微笑的世界

 龙门石窟:神秘华丽的佛界

 南朝陵墓石刻:倾听风雨的神兽

 昭陵六骏:凝注在石上的辉煌

 乾陵:初唐时期的雕刻总汇

 明十三陵:帝陵的杰出代表

试读章节

钟繇(153~230年)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一说许昌)人。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钟繇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钟繇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相传钟繇自小就长相不凡,聪慧过人,他曾经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多加注意。结果没走几里,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到水里,差点淹死。钟繇的叔父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认为钟繇将来必会成就一番事业,便对其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众望,学习十分刻苦,最终成为书坛一代宗师。

汉末,董卓作乱,钟繇随同曹操平定叛乱有功,被曹氏倚为心腹。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及时送往曹营一千余匹马,为曹操大破袁军起到了一定作用。钟繇在曹魏政权官声很隆,后来位至太傅。魏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魏明帝曹睿亲穿孝衣凭吊,谥号“成候”。

钟繇在书法上冠盖古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能够钻研前人的成就,他曾经学书于曹喜、刘德昇、蔡邕等当世名家。同时,他的悟性极好,钻研书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钟繇对书法的热诚近乎癫狂,相传他曾在韦诞的座位上发现了大名士蔡邕的练笔秘诀,便请求韦诞给自己,但因该书甚为珍贵,韦诞坚决不肯外借。尽管钟繇苦苦请求,仍然遭到拒绝。情急之下,钟繇捶胸顿足,击打自己的胸口,以致伤痕累累,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尽管如此,韦诞仍心如钢铁,不肯借书。曹操得知此事,命人立即急救,钟繇才不至于丧命。钟繇对韦诞的藏书耿耿干怀,但人家不借,他也无奈。后来,韦氏去世,钟繇掘其坟而得其书,终于以偿所愿,由此可见钟繇对书法的痴迷。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氏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后人将其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为“胡肥钟瘦”,又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的正楷书法独步当世,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其《荐季直表》被后世称为“神品”,元代陆行直称赞此表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泰山北斗,其书法理论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书苑菁华》对他论书的话做了记载:“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他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认为书法艺术中存在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由此可见,钟氏不但勤于实践,而且在理论上也对后世影响深远。P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生于一个世代显臣的家庭,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东吴的名将。陆机曾经担任过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因“八王之乱”而死,被夷三族。

世称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他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尤其擅长文学批评,20岁时便创作《文赋》,这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批评性质的文学专论,系统的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审美表达、作品形态、作品风格进行研究。

此外,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刚劲质朴,对书法的发展影响很大。

《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此帖共9行84字,乍看此帖,书法起笔大多圆浑,竖、撇往往斜侧出锋;字体左高右低,既无蚕头凤尾,也无银钩虿尾之状,然而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笔划使转自如,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线条短小丰腴,笔划简练朴实,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那样连绵不断,但也不完全独立,笔意紧紧相连,上下呼应贯通。《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之作,其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书的笔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融合了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P2-4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深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树立起一座座艺术高峰,形成了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座巨型山脉。中国古代艺术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骨力内敛的书法、优美和谐的音乐、气韵生动的绘画,无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对生命的感悟。中国艺术执著于宇宙与生命合而为一的境界,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心灵感觉和个性色彩,重意境、向内化,表现手法写意,在世界艺术殿堂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中国古代艺术卓有成就,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精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滋润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怀。书法是中国诸艺术门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书法家凭借汉字字形结构,运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墨和纸张,营造出无比美妙的姿态风神。他们书写的笔划铁钩银画、仪态万方、力透纸背,这些笔触渗透了对艺术的哲学化体验,蕴含着充沛的骨力和流动的美感。可以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纸上的舞蹈。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把书法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体现:“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竞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中国古代艺术中另一重要的文化元素是音乐。乐声袅袅,舞姿翩翩,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在中国流行久远。乐和舞在其起源之初曾经密不可分,随着诗歌的兴起,乐和舞又与诗结合在一起。从远古迄于隋唐,歌舞一直是表演艺术的主流。隋唐以降,诗、乐、舞相互影响而后提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表演艺术,并发展成一门璀璨夺目的艺术:戏剧。

中国古代艺术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一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开始制作石珠、骨附一类的装饰品。他们不仅掌握了打磨、钻孔的技术,而且在新石器后期,还学会了制作彩陶。在出土的半坡彩陶上,绘制着狗、鱼、蛙、鸟等形象,马家窑彩陶则以几何文饰为主。这些创作行为一方面开了中华雕塑的先河,另一方面,也成了绘画艺术的滥觞。

中国古代艺术犹如大海,浩瀚而深邃,本书以青少年的阅读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记史的单一模式,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中国艺术。系统地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古代艺术得到了详实的了解。同时,编者选配的近300幅涵盖面广阔的图片,更加方便读者理解作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