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书生气/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宋置武学

宋仁宗时,宋军事上的积弱局面已经形成。为了改变军事人才缺乏的局面,庆历三年(1043)五月,宋廷设置武学。但是,这一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因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不久即行废罢。宋神宗即位之后,把建立军校培训体制,加速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当作强兵的重要措施付诸实践,决心扭转积弱局面。

熙宁五年(1072)五月,宋神宗下令设置武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正规的军官学校,对武学的管理、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当时的武学由兵部主管,由枢密院选调有军事才能的优秀文武官员任教授,学生来源于未授职的使臣、荫补的官将子弟及有一定军事知识的平民,经测试合格者,取得入学资格。武学的课程有军事理论、军事历史和军事学术等,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员的实际带兵和指挥作战能力。学制3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官职。至于不合格者,留校继续学习,来年再试。武学还要求学员树立忠君思想。同年闰七月,宋神宗再次下诏,进一步明确了武学分上舍、内舍、外舍三级培训体制。初人学者为外舍生,每年春秋各试一次,步、骑射能达到标准,10道兵法释义题能正确回答5道,并写出一篇军事论文者,晋升为内舍生,内舍生成绩达到优等者,再晋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才能出众者,经枢密院严格审查,情况属实后,可以提前毕业,授予官职。

宋神宗时武学所开创的军事教育体制,到南宋时进一步健全,‘并普及到地方,明、清两代都继承了这一体制。

庆历新政开始

宋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等上书陈述10件大事,主张推行新政。

宋仁宗提拔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执掌朝政后,经常询问他们使天下太平的策略。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与富弼联名上书“条陈十事”,认为目前必须加以解决。这10件大事为:1、明黜陟。宋朝对官僚实行磨勘制度,论资排辈,许多官僚昏庸无能。范仲淹建议按实际的功、善、才、行考核官吏,干练勤政的予以升迁,否则予以罢黜;2、抑侥幸。宋代官僚实行恩荫之制,大官僚的子孙无论贤愚均可通过恩荫作官,范仲淹建议减少恩荫人数,延长恩荫时间,缩少恩荫范围,并对恩荫作官者进行严格考核,否则不能人仕;3、精贡举。改革科举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考场纪律,成绩优异者才能做官;4、择官长。鉴于地方政治混乱,地方知州、县令昏庸,范仲淹建议凡是知县、县令都须由上级官僚保举,并增加保举官员的人数,如果被保举的官僚才能有限或犯了错误,保举者相应受到惩罚;5、均公田。由于官僚人数增加,一些官员任满一届后,很长时间才能再次上任,在此期间没有俸禄,只好借贷度日,等到下次上任后,便大肆勒索。范仲淹建议改进职田法,规定地方官员按等级给予一定数量的职田。这样可以使官吏上任后更清正廉洁6、厚农桑。范仲淹主张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事业,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保护全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达到富国的目的;7、修武备。宋朝养兵百万,大多驻守京师。宋夏战争爆发后,禁军多抽调到西北地区,京师防务空虚,范仲淹建议召募京师附近5万强壮青年为兵,这些士兵大多数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季节进行军事训练,这是强兵和节省财政开支的最有效办法;8、减徭役。范仲淹主张省并一些不必要的州、县,以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同时减少县衙中的役人,使他们回到农业中去,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9、覃恩信。君主应尽量减少赏赐,以免耗费国家大量钱财,而仪式也须减少;10、重命令。各级官僚应该按照国家法律办事,不得贪赃枉法,不得法外用刑。宋仁宗完全接受了范仲淹等的建议,并将其中一些建议制订成法律条文,责成有关部门执行,并将这些条文在全国公开颁布。这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诬蔑范仲淹与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结为朋党。庆历五年(1045)初,范、富、韩、欧阳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又几个月便宣告夭折。

范仲淹上书言事

庆历三年(1043)五月,由于灾异现象屡次出现,范仲淹上书建议君臣勤修政事,并提出了6条具体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灾异现象屡屡出现,朝廷内外大臣必须同心同德,共度难关;朝廷派遣使臣前往全国各地,审理各种刑事案件,减轻刑罚;全国各州县长官对当地贫苦百姓进行统计,一些实在生存不下去的老百姓应由官府予以救济;凡在宋夏战争中伤亡的将士之家,国家应予以适当抚恤;边境之民被西夏军队掳掠者一律由政府负责用钱将他们赎回;各地官府不得强行督催百姓因贫穷而拖欠国家的赋税,等等。范仲淹认为倘若朝野上下下大力气解决了上述问题,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范仲淹庆历兴学

从庆历三年(1043)起,范仲淹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范仲淹认为,首先要恢复制科,重视教育,以选用人才;其次改革常科考试,主张以运筹天下之大略为主,以诗词文赋来考核生员;他还主张“敦教育”,即恢复州郡的学校之制、大兴官学。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范仲淹一是重视寒俊,广开仕途,对官僚子弟不学无术而坐享荫恩十分不满。二是重视实学,斥贬浮伪。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将教育改革主张上书皇上,揭开了庆历兴学的序幕。措施主要有:一、皇上下诏令州县兴学,规定士必须在官学学习一定时间才能应考;二、振兴太学。以拥护新政的著名学者孙夏、石介主持,采用胡瑗的苏湖教法,且设立四门学,允许中小庶族地主子弟入学;j三、改革科举考试方法。范仲淹的庆历兴学随着他的庆历新政的失败而告夭折,但是其成就和影响却很大。

首先,庆历兴学之诏为地方办学提供了合法凭据,普遍激发起地方办学的热潮,州县办学盛况空前,即使新政失败后,还有许多新政人士继续创办地方学校。其次,庆历兴学对太学、国子学的整顿和改进,开创了中央官学的空前盛况。再次,庆历兴学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反对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影响了一代士风,开创了北宋教育领域乃至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变革时代。

此外,范仲淹庆历兴学提倡经济实学,力图把学校教育、科举取士和经世治国三者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科举为手段、社会需要为最终目的的新型教育体制,这个目的虽未实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完全附属于科举的局面,加强了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科举制本身的挑战,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范祥改革盐法

宋朝政府从庆历二年(1042)开始,采用范宗杰的建议,对解盐采取官府垄断专卖的制度,由政府征发老百姓运盐。由于路途遥远,损耗颇为严重,商人大多勾结官吏,虚估人中货物,耗费大量官盐。范祥是邰州三水人(今陕西旬邑县),了解官盐通商与官卖的利弊。他认为应改变官盐运销办法,国家可由此节省财政支出数百万贯。庆历四年(1044)二月,范祥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上呈朝廷,得到恩准。朝廷于庆历八年(1048)十月正式下诏开始改革盐法。本月,范祥被任命为陕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兼任制置解盐使,变两池交引法和官卖法,行钞盐法,一切通商。其方法为按盐场产量定其发钞数量,统一斤重,书印钞面。令商人在边郡折博务缴纳现钱买盐钞,至解池按钞取盐贩卖。并在京师设置都盐院置库储盐,平准盐价,盐贵则卖,盐贱则买;同时允许商人凭钞到都盐院提取现金,以保证钞值的稳定及商人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官盐得以畅销。P2-6

目录

宋置武学

庆历新政开始

范仲淹上书言事

范仲淹庆历兴学

范祥改革盐法

刘沪经营水洛城

欧阳修领导北宋诗文革新

欧阳修作《朋党论》

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宋金石学创立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欧希范五脏图》成

杨岐系临济宗昌大

禅宗语录、灯录大量出现

王安石主张“文章合用世”

汉学向宋学转化

毕升发明泥活字

中国象棋定型

西夏巫术盛行

西夏行宋历

柳永撰写长调

范伸淹去世

晏殊作《珠玉词》

宋赐西夏《大藏经》

定县开元寺塔建成

佛宫寺释迦塔建成

吕昌明编潮候图

越南反宋

曾巩追随欧阳修

包拯权知开封府

王安石上万言书

修凿灵渠

欧阳修弹劾包拯

宋纸钱流行

泉州洛阳桥建成

李觏著《富国策》

宋设立校正医书局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

苏轼书画独辟蹊径

当阳铁塔铸成

灵岩寺泥塑成

宋仁宗卒·宋英宗即位

蔡襄近世第一

宋贡举三年一次

苏轼开拓宋词·“豪放派”词风出现

王安石与司马光就理财问题争论

任用王安石颁行均输、青苗及水利诸法

宋臣反对变法

苏轼反对变法

文同画竹

张紫阳精研内丹

二程标扬理学

宋神宗强兵

王安石倡新学

北宋文人画崛起

罗汉像广泛出现

王霸义利之辩展开

贾宪创形三角法

宋’恢复武举

弓箭社出现

工尺谱发展

王安石兴学

宋裁减僧侣

宋整顿江西盐法

李公麟白描

右文说出现

米芾画烟雨

王诜学李成而自成一派

宋改革科举制度

王韶上《平戎策》

新法引起争论王安石罢相

周敦颐创濂学

宋省并厢兵

宋改革募役法

沈括上三仪等

宋实行方田均税法

宋立太学三舍法·改革学制

广州城墙开始建筑

宋辽划分边界

吕惠卿创手实法

宋颁行市易法

宋颁行《三经新义》

王韶破吐蕃

宋设置医学

宋修撰两朝史

邵雍创立先天象数学论

张载建立完整宇宙论

宋煤炭广泛使用

乌台诗案爆发

宋元丰朝改革官制

曾巩论宋财政

正定隆兴寺成为北方巨刹

秦观著《蚕学》

宋设立熟药所

《养老奉亲书》注重老年医学

宋神宗去世·变法失败

宋讨西夏

宋夏永乐城大战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帝国书生气(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 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帝国书生气(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帝国书生气》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8: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