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盛世/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汉文帝诏举贤良

汉文帝二年(前178)十一月,文帝诏令天下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士。

贤良方正即指品行德操出众之人。文帝认为,君主的职责在于养育管理百姓,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在于皇帝一人,皇帝如不能治理好百姓并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那就是很大的过失。因此下诏让天下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人,以广开直言之路,发现和补救皇帝在治理国家中的过失。汉朝举贤良方正以此为开端。一般认为,作为选用官吏的中国古代察举制度始于文帝二年的诏令。到武帝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此后两汉诸帝大多颁行过类似的诏令。文帝通过此一诏令,搜罗了一大批民间人才。作为汉朝补充官员队伍的途径之一。这一措施在其推行的休生养息、稳定社会、发展生产的政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郡守开始使用符节

汉文帝二年(前178)九月,汉朝郡守开始使用符节。

符节为符和节的统称,是古代传达命令、调兵遣将、出入关卡时及出使者所持的凭证。多以金属制成,也有的由玉石、竹木制成。汉文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始让郡守使用铜虎符、竹使符。符即虎符,是铜虎符的简称,因为以铜制作,另外又形似猛虎,因而得名。符长6寸,原为完整虎形,顺脊背梁部一分为二,右半部留朝廷,左半部与郡国。虎符专供发兵使用,如果朝廷要调拨郡国之兵,就向郡国出符,合符才可发兵。节是信物,为号令赏罚之节。多以竹制成,长约七八尺(汉l尺约合现今7寸),节上装饰旄牛尾,尾由牦牛县按年进贡,所饰牦尾共3重,颜色常有变更。开始时为红色,汉武帝时为防止太子假传命令调兵遣将,于是在第一座上加饰黄旄,以示区别。由于节为信物,有节则显示权重,无节则权轻,因此汉朝时人们重节。

汉文帝时让郡守使用符节有助于社会稳定,对阻止诸王列侯等拥兵自重有重要作用。

贾谊作《吊屈原赋》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二十余,为博士,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贬谪中,他仍不忘国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33岁。所著文章58篇,刘向编为《新书》。

贾谊是汉初著名的辞赋家,作品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显示了从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

赋本是诵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苟卿《赋》篇第一次以“赋”名篇,汉人沿袭其义,凡辞赋都称为“赋”。汉初骚体的楚辞逐渐变化,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故贾谊的赋兼有屈原、苟卿二家体制。

《吊屈原赋》是贾谊谪往长沙时所作。它借凭吊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赋中感叹道:“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鳇鲸兮,固将制于蝼蚁。”作者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却遭到保守官僚的排挤,政治抱负无法施展,遂以其抑郁不平之气倾注在赋中,虽痛逝者,实以自悼。刘勰评之为“辞清而理哀”。由于贾谊在此赋中引屈原为同调,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又对屈、贾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合传,因而后人往往将贾、屈并列,称为“屈贾”。

《鹏鸟赋》是谪居长沙时所作。它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同时也流露出齐生死、等祸福的消极思想。

贾谊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出从骚体赋过渡到汉赋的端倪。

作为文学家,贾谊最著名的还是他的政论散文,他的《过秦》、《大政》及《陈政事疏》等名篇世代相传,荫泽后人,对唐宋古文的写作有相当的影响。汉文帝休生养息

汉文帝即位后积极推行休生养息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文帝二年(前178)正月,贾谊上疏论积贮,认为国库充实百姓便知礼节,衣食丰足百姓就知荣辱,当务之急就是劝民归农,发展生产,使天下各食其力,主张从事工商末业和游食之民都应转到农业生产上来。积贮是天下的大事,只要粮食充实而财富有余,就什么事都好办。并认为国库充实,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社会也得以稳定。文帝认为说得很对,于是下诏天下以农业为天下之本。此外为鼓励农业生产,文帝还诏赐天下,减征田租,即为三十税一。另一方面,文帝积极废除苛令,元年(前179)十二月,下令废除收孥相坐律,即废除秦父母、妻子、同党连坐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第二年五月又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认为由于国家法律有诽谤妖言之罪,因而使臣下不敢尽隋而言,皇帝也就无法发现自己的过失,因此废除此法,以利下情上达。五年(前175)四月,文帝不顾大臣反对,下诏废除盗铸钱令,同意可由民间自行铸造。然而,由于新铸钱和已铸钱大小、轻重、质量不一,而同在市场上流通,不但造成交易不便,而且更增加了币制的混乱,因此,这一措施效果不明显。十三年(前167)五月,文帝又下诏废除肉刑法,进一步缓和了社会矛盾。文帝通过废除苛令和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而日使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从而使汉朝渐渐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富裕景象。贾谊最早提出“法钱”概念

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多次上书陈述政见,反对汉高祖和汉文帝实行的任民铸钱政策,主张由国家统一铸造铜钱,禁止私人钱币。

他指出,由于商贾利用铜钱名义价值和铸造成本之间的差别铸币获利,导致币值与物价长期波动,流通界非常混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垄断币材铜和货币铸造权,推行禁铜政策,消除私铸的根源,减少犯罪活动,安定社会经济秩序,并驱使采铜铸币者重返农田,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贯彻重农抑商政策。他还针对货币流通20多年来陷于紊乱的局面,顺应了新兴封建地主经济体系在货币流通方面的客观要求,最早提出了“法钱”概念,以实现封建国家货币制度的统一和稳定。“法钱”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重量和成色的铜钱。中央政府应“立法钱”,建立统一的本位货币,使流通界只有良币,奸币绝迹,人民在使用货币时互不相疑。这样就可以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平稳物价,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抗击匈奴的军事力量,巩固封建国家的法制。贾谊提出“法钱”概念和“立法钱”的要求,并把货币问题和生产、交换、富国、强兵等问题联系起来,既符合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利益,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为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P3-6

目录

汉文帝诏举贤良

郡守开始使用符节

贾谊作《吊屈原赋》

汉文帝休生养息

贾谊最早提出“法钱”概念

淳于意录“诊籍”

中国饮食方式确立

漆器工艺统一发展

鎏金开始盛行

《尔雅》成书

晁错论贵粟

汉文帝除肉刑·改革刑制

汉文帝除秘祝

新桓平族诛

选士制度鼎盛

复与匈奴和亲

通裁深衣定型

世界最早行星运动记录

马王堆汉墓帛画

西汉地图保存至今

马王堆汉墓零器喊又代漆工艺水平

马王堆汉墓医书

周亚夫屯军细柳

汉文帝去世

汉景帝即位

石门十三品暨摩崖刻石大观

汉代“气”的思想定型

晁错被杀·七国叛乱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诏谳疑狱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

毛公传毛诗学

蜀太守文翁最早兴办地方官学

“苍鹰”郅都任中尉

李广智退匈奴

孔壁遗书出土

黄老之学昌盛

汉景帝死·汉武帝立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中国开始使用年号

《大戴礼记》编成

《公羊传》立于官学

淮南王门客编《淮南子》

枚乘作《七发》

窦太后贬抑儒臣

长信宫灯代表汉工艺的高峰

淮南王刘安献书

马邑之谋功败垂成

张骞初使西域

蹴鞠复盛

东方朔谏修上林苑

西汉漆画艺术更趋成熟

汉置五经博士

汉武帝独尊儒术

汉武帝诛杀灌夫

汉通西南夷

李少君见武帝·方士开始兴盛

汉武帝重编京师诸军·改革中央军队

汉武帝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兴修水利

汉武帝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以限制诸侯王

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

马蹄铁发明

汉武帝设博士弟子员

卫青任大将军屡败匈奴

汉政府卖爵

张骞通西南夷

淮南、衡山王谋反失败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

霍去病击匈奴·浑邪王降汉

中国官学形成

汉乐府建立

鼓吹乐和相和歌兴起

瓠子连年决口汉武帝亲临治河

牵牛织女塑像

汉发明井渠施工法

环首刀出现刀成为主要格斗兵器

铁铠取代皮甲

漠北大战·汉匈自此无大战

汉武帝大兴水利

张骞再使西域

置均输官于郡国·铸三官钱

乌孙使者至长安西域始通

李广自杀

司马相如病逝

桑弘羊推行均输和平准

置酒泉、武威郡

实行官营盐铁·算缗钱

汉军平定西南夷

汉征四方

把握农时脉搏的“二十四节气”定犁

落下闳参与改革历法

汉军俘南越王建德、相吕嘉·南越亡

汉武帝巡行天下封于泰山

朱买臣诬杀张汤

太宛良马入中国·中西交流密切

桑弘羊赐爵

丝绸之路形成

汉代与伊朗的文化沟通

海上丝绸之路开创

中山靖王刘胜以大量珍宝入葬

朝鲜降汉

司马迁开始撰《史记》

汉代家具变化

刺史监察制度设立

汉与乌孙和亲

中国年节逐渐形成

汉改用太初历

中国发明犁壁

汉改正朔、易服色

李广利伐大宛

苏武使匈奴

董仲舒病逝

汉崇尚五帝太一

汉武帝建造建章宫

俗乐舞兴起

百戏流行

李陵降匈奴

司马迁受宫刑

汉武帝作沉命法

巫蛊祸起

司马迁著成《史记》

《史记·河渠书》总结水利史

李广利降匈奴

卫太子自杀

《天官书》确定中国的天官体系

汉武帝首倡榷酒酤

汉律基本定形

汉帝国加强边疆建设

汉武帝刘彻祀神求仙

汉武帝颁轮台罪己诏

盐铁会议

汉武帝托孤

燕王及桑弘羊谋反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大汉盛世(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 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大汉盛世(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大汉盛世》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