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合适?而孩子们又该怎样支配那些零用钱?您需要将哪些理论与实践上的理财知识教给您的孩子?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您应当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哪些心理,又应该如何公正地评价他们呢?您该如何为您的孩子建立正确的、负责任的偿贷与消费观念呢?您到底应该给您的孩子多少零用钱才合适呢,而他们又该怎样支配那些从您那里得到的零用钱呢?孩子需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吗?您需要将哪些理论与实践上的理财知识教给您的孩子?您又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呢?
《教您的孩子学理财》由芭芭拉·凯特尔-吕美尔所著,将一步一步地指导您教导孩子有意识、负责任地对待他们手中的零用钱,进而帮助他们养成有益终身的理财好习惯。
虽然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中都会学习到如何换算货币的各种面值,但是如何正确理解我们所拥有货币的价值,如何自食其力,如何合理地分配手中的钱,如何理智地消费,如何有技巧地省钱以及如何聪明地投资,诸如此类问题,再优秀的数学老师也不会教给我们的孩子。关于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孩子们最初是从家长们的言传身教与他们自己或多或少的痛苦教训中总结得来。但是,怎样才能科学地教会您的孩子正确处理手中的财产,让他们在理财这件事上少走弯路呢?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您应当特别注意孩子们的哪些心理,又应该如何公正地评价他们呢?您该如何为您的孩子建立正确的、负责任的偿贷与消费观念呢?您到底应该给您的孩子多少零用钱才合适呢,而他们又该怎样支配那些从您那里得到的零用钱呢?孩子需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吗?您需要将哪些理论与实践上的理财知识教给您的孩子?您又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让这些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呢?
《教您的孩子学理财》由芭芭拉·凯特尔-吕美尔所著,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教您的孩子学理财》作者——经济学家芭芭拉·凯特尔-吕美尔——将上述问题的答案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向您——亲爱的家长读者们——逐一道来。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凯特尔-吕美尔女士还针对不同的情况为您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与案例分析、检查清单与采访实录。若您能通读《教您的孩子学理财》,那么最终您将能得到一个为您与您的孩子量身订制的、全面细致的实用指南。这份指南会一步一步地指导您如何教导孩子有意识地、负责任地对待他们手中的钱,并辅以日常的实践练习,进而帮助他们养成理智理财的好习惯。
第一章 在什么情况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德国青少年及家庭财政负债状况的统计数字与成因分析
关于钱这个问题,孩子们应该了解哪些方面的事情呢?
第二章 如此这般,让孩子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
孩子从他们的榜样——家长的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
布伦特·凯赛尔总结的对待金钱的八种态度
理财教育的局限性
自觉理财教育四步走
第三章 关于孩子与零用钱的问答
给孩子零用钱是家长的义务吗?
给孩子多少零用钱才算适宜?
孩子该如何支配他们的零用钱?
当零用钱不够用的时候,孩子们该怎么做?
第四章 孩子们如何才能在“消费”这个花花世界里不迷失自己
消费教育与理财教育之间的异同与关联
今天的孩子们手中都有多少钱?他们用这些钱都做些什么?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孩子们到底可以用他们的钱做什么?
第五章 孩子该如何理解劳动付出与金钱报酬之间的关系
您的孩子可以从哪些行业开始尝试独立工作赚钱?
法律条文中对“适合孩子的”零工的规定
您的孩子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可以获得一份合法的兼职工作
第六章 您的孩子应该掌握哪些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
让关于金钱的公开讨论在您的家庭中成为常见的现象
为您的孩子解释最基本的金融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联
有关储蓄与投资的基础知识
个人投资小百科:正确投资的必备知识
银行储蓄计划(也叫做:个人储蓄、成长储蓄、有奖储蓄以及红利储蓄)
在德国,所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信贷公司,均无负债记录,而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德国的未成年人不得独自与银行签订贷款或者分期付款合同。但是,在14~24岁的青年人群体中仍有8%的人有至少一种其他形式的负债,而这些欠款的数额则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偿还能力。在这些有负债记录的年轻人中,又有大约35%的人欠债总数甚至超过1000欧元,还有25%的人欠债总额较低,保持在100欧元以下。
在年轻人所有这些形式的欠款中,绝大多数(大约50%)属于从他们的父母、朋友、亲戚处获得的借款。在18岁以上的年轻人中还存在着银行贷款(大约18%)与分期付款(大约20%)两种负债形式。不过总体来说,超过18岁的年轻人身负重债的还是极个别现象。然而这种负债状况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的越来越严重。
这里要说明的是:贷款这种经济行为本身并非坏事。恰恰相反,没有贷款行为的发生,社会经济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公司若是没有贷款在项目前期为它们提供经济支持,那么它们就只能向其他第三方资金持有者借贷更多的钱以确保计划中的项目能得以实现,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在当今社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贷款也是一种相当普及的经济行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以一次性付清的方式为自己买一栋房子或者一套单元房。要买房的人就会去银行,为自己申请一份按揭贷款。
贷款为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这种经济行为对我们来说已经变得习以为常。我们在商场买衣服时就跟在家装商店买整体厨房时一样刷信用卡,我们通过汽车银行的贷款为我们的私家车支付一切费用,甚至用即时贷款方式来负担我们度假所需的费用。
事实上,银行为普通消费者所提供的贷款形式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因为其最基本的规则是建立在“先消费,再偿付”的基础之上的。那些被借出的钱款并不是为了创造新的社会经济价值或者为了个人养老建造不动产而被消费的,恰恰相反,是为了那些反正会不断贬值的事物。我们贷款购买某种商品,几个月以后,我们却还在为那个几个月以前购买的商品不断地偿付欠款,而我们手中的这样物品早已几经折旧不再具有它的实际价值了。更糟糕的情况是用贷款支付某次度假旅行的费用——要是有谁真的这样做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在这次度假旅行结束一年之后还在不停地为其偿付欠款,而在这次度假中所获得的乐趣,估计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在实际生活中,上述情况已经涉及了幼小的孩子们。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自己在银行贷款,而是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他们的家庭。这是多么大的悲剧啊!这样看来,现在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事实上已经早在几十年前就处于酝酿之中了:几百万的美国工薪阶层用一张小小的信用卡贷款购买按揭房,而房价却大大地超过了他们实际的偿付能力。今天,这些人只能露宿街头,他们当年用贷款所购买的房子变得空空荡荡、积满灰尘。还有很多公司也在这场泡沫经济中宣告倒闭,甚至世界知名的银行也落得以破产告终。那些在这次泡沫经济中幸存下来的银行则对放贷这一行为变得小心翼翼,不过他们的这种行为在今天被看做是“过于谨慎”而被诟病。
“用钱有道”是指:人们能在长时间内合理支配自己的收入,不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具体来说就是:他们没有长年束缚自己的、必须按时偿付的银行贷款;他们能用每月正常的收人生活,不会有某些过分奢侈的享受。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可笑的老生常谈,但是,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这一点却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今天的德国,大约有300~400万的家庭都背负着“不可能偿清的债务”。这就意味着这些家庭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过着人不敷出的生活。造成这样困窘经济状况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最根本的原因首先要数高失业率,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自然而然也没有收入(大约29%)。再有就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比如分居、离异或者配偶的死亡(大约14%);还有慢性疾病、事故造成的伤害或者一些奢侈的爱好所造成的家庭财政紧张(大约9.8%);当然,持家无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消费者协会所作的统计数据来看至少有8.6%的家庭处于这样的状况)。
通常情况下,这类负债累累的人群在他们的经济状况变得人不敷出之前就已经接近捉襟见肘的边缘,所以他们不可能通过省吃俭用来还清所欠的银行贷款。有鉴于此,银行的客户中心必须时常警示贷款部,阻止其所做出的草率贷款决定,并提醒缺乏投资常识的消费者谨慎贷款。
P3-5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让人费心思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才能更多地、更有效地帮助我们最亲爱的孩子;我们也不断地尝试将我们通过自身经历所习得的社会行为规范尽可能多地传授给我们最亲爱的孩子。比如: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应该使用餐具而非用手抓;在吃东西与喝水的时候要尽量不发出声音;要及时地说“谢谢”和“对不起”;要时常问候朋友及亲人;必须每天刷牙和洗脚;在学校里应该勤奋地学习;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以理服人……当然,还要教给孩子们如何正确地理财。慢着,您也认为这确实是必要的吗?
鉴于您现在正把这本书拿在手上,所以我猜您对上文所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一定和我一样是肯定的。其实,家长们费尽心机、劳心劳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无非是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生活能力的、行为处事得体的人;希望他们能尽量地施展他们的才华,使他们的个人兴趣能发展成让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希望他们能不受他人掌控并且自如地支配自己的人生,或许有一天,他们还将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然而,没有钱,却是什么都做不成的。作为等价交换的媒介,钱既能将人们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换算成价值,也能提供人们实现参与普通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同时,钱还是能使人们所拥有的财富保值的一种方式。通过钱这种媒介,人们可以使其财富得到积累,可以抵御很多生活变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可以长期保有他们已经获得的财富。无论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什么样的目标,决定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把什么定义为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我们都必须负担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而这些消费需要的恰恰是钱这个东西。当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能由自己支配的钱时,我们便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实现目标的条件。
是的,您想的没错!钱本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钱不能变成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但是,为了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再将其合理分配。以上这些道理也是我们的孩子必须懂得的。问题是,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正如您亲身经历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以及这样那样的指南数不胜数——从科学地哺乳到如何正确地让孩子摄取营养;从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独自入睡、按时休息到家长该如何在孩子面前坚持原则;从如何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手脑协调性到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的功课;从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到如何度过叛逆的青春期,五花八门。但是,到底该怎样教导孩子理智理财呢?这方面的指南书籍真是少之又少。
这本书的目的正是于此,我们既想填补这项在教育孩子指南书籍中空缺的内容,又想向家长们展示,如何将有意识的指导与无意识的言传身教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理财的好习惯。书中会为您逐一解释在这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中您与您的孩子所要共同经历的每一步,以及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家长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允许孩子向他人以及各种信贷机构借贷的金钱数额。为了能使书中的指导更加具有科学性,我曾咨询过许多专业人士,他们中有心理学家、青少年教育家、高级银行经理、律师;为了增加本书的实用性,我还与许多家长朋友们做过多次长谈,听取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理财的经验;当然还有我自己多年来育儿的心得。所有这些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我都想在这本小册子中与您共同分享。
我认为,教育孩子合理理财这件事情与让孩子全面摄取营养以及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所以家长们应该与对待这两件事情一样,在培养孩子理财习惯这件事情上多多思考,将其变成家庭中一个可以公开探讨的话题,全家人一起努力。当然,对于怎样实现这一点,我也会在这本书中详细向您介绍。
我真诚地希望,在使用这本实用的小册子的同时,您也能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