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敏著的《家国天下义门陈》的笔墨着重于描写义门陈氏子孙忧天下、爱国家,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的家国情怀和不见利忘义、不因私废公的公正大义,让读者感知亘古不变的“家正天下定”的道理。最让人感慨的是,当义门陈合家大小所坚持的家国道义、民族大义在与执政者理念相碰撞之时,能够牺牲自我利益、主动析家分产奔赴各地分庄重新创业,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尽忠、弘孝、至公、崇义、守廉”的创作主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国天下义门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杰敏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杰敏著的《家国天下义门陈》的笔墨着重于描写义门陈氏子孙忧天下、爱国家,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的家国情怀和不见利忘义、不因私废公的公正大义,让读者感知亘古不变的“家正天下定”的道理。最让人感慨的是,当义门陈合家大小所坚持的家国道义、民族大义在与执政者理念相碰撞之时,能够牺牲自我利益、主动析家分产奔赴各地分庄重新创业,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尽忠、弘孝、至公、崇义、守廉”的创作主旨。 内容推荐 陈杰敏著的《家国天下义门陈》是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小说以江州义门七子中陈义敏(老七)、陈义智(老三)以及陈义智之孙陈文龙等为核心人物来展开,描写一幅3900余口同居共饮的大家族命运多舛,灾难与危险伴随,令人为其命运提心吊胆、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主人公义敏、义智才思敏捷,思想独到,用毕生的精力来建设一个以耕读传家接代、讲求忠孝礼仪、崇尚家国大义的天下望族。 目录 第一章 国破山河在 第二章 男儿国是家 第三章 奈何儿女情 第四章 七子战江州 第五章 将军百战死 第六章 悲声恸残阳 第七章 灵堂改法堂 第八章 魂归一字园 第九章 凡俗的尘念 第十章 义智志难酬 第十一章 感动义门风 第十二章 康戬的良心 第十三章 五子跃龙门 第十四章 义敏痛割爱 第十五章 神秘的道士 第十六章 走进真良家 第十七章 亲情最难舍 第十八章 义举合天心 第十九章 梨鸽藏玄机 第二十章 喜结宝剑缘 第二十一章 携得玉丹归 第二十二章 家有三尺法 第二十三章 百善孝为先 第二十四章 苍天鉴此心 第二十五章 三孝娱高堂 第二十六章 东佳论大道 第二十七章 盛世多君子 第二十八章 轰动的科考 第二十九章 近喜而远忧 第三十章 未雨风满楼 第三十一章 皇帝的心事 第三十二章 包拯的智慧 第三十三章 永远的家国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原来,位于南唐西南方的南汉已被大宋征服,整个南汉土地已纳入了大宋的图版;南唐东南面的吴越国主钱俶见天下大势已归赵宋,便不战而降,交出国印,上表归顺,被宋帝赵匡胤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现在,荆湖、后蜀、南汉、吴越这些与南唐唇齿相依的小国一个个在赵宋的铁蹄下灰飞烟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南唐与赵宋抗衡。此时的南唐国主李煜比谁都明白,要么交出国土向赵匡胤投降,要么就等着被赵匡胤灭国戮族。但是,那毕竟不是一两天的事,赵宋刚刚发起一场剿灭南汉的战争,正要恢复国力,还腾不出时间和力量接着立即攻打南唐。赵宋需要养息,而这也正为南唐如何有效抗衡被灭国的风险提供了运筹的时间。李煜知道,赵宋兵多将广,又经历了无数次沙场血战的锤炼。南唐虽然土地富庶、文气鼎盛、人口众多,亦有长江天险,但南唐没有大战经验,更没有如潘美、曹彬、曹翰、石守信这样身经百战、攻无不克的名将。一旦赵宋楼船东下,饮马长江,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好在还有时间,有时间就能容人想办法。力拼南唐没有优势,那就只能智取了。李煜想出的办法是,一方面好汉不吃眼前亏,向赵宋低头示弱,亲笔给赵匡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并把自己的皇帝大印连同这封书信一起封好,派使臣呈交给赵匡胤,表示愿意主动取消帝号,以国主相称。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名义上取消了帝号,但国家的主权还在自己手中,免得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方面遵循兵者伐谋的古训,使出奇招,派人潜入汴京,刺杀赵匡胤。只要你赵匡胤一死,还不知道你赵宋要乱成什么样子,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伐我南唐。到时候,一边经过几年的精心备武,一边拉拢吴越的钱俶,我南唐就有力量与你赵宋相抗衡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找一个能潜入汴京刺杀赴匡胤的智勇之士呢?就在李煜一筹莫展之时,礼部右侍郎陈忠舜向他推荐了一位奇人,此人乃东林寺的大德高僧法显和尚,俗名刘子如。听说陈忠舜向他推荐的是位和尚,李煜叹了一口气,说:“和尚乃修行劝善之人,怎能干得了杀人的勾当?”陈忠舜说:“不然,国主不妨听微臣慢慢道来。其一,让法显杀一人而挽救我南唐千万百姓免遭兵火之灾,以一人之命换千万条命,不致血洗江南,此乃大义大善也,神必赞之,佛必赏之,正是佛门子弟大修行,大证佛之举,岂止胜造七级浮屠。其二,法显早年与其弟,即现任国子监教授刘子青和我在东佳书院研习经史子集,后因科场失意,遁入东林寺,拜方丈智善为师,钻研东林寺武术秘笈大雁功和道安剑谱,现今的显法既是饱学之士,又是武林高手。国主向来崇佛,于东林寺有恩,现国家有难,东林寺岂能袖手?其三,虽说赵宋与我南唐尚未交恶,然赵宋亡我之心不死,对边关出入岂不严加盘查?而僧道之流乃方外之人,比之他人能让边关守卫放松警惕,更能蒙混过关。加之微臣还听说,赵氏兄弟亦信崇佛教,经常到汴梁名寺听经礼佛。而法显乃我南国得道高僧,容易得到赵氏兄弟青眼。如此一来,岂不比派他人前去行刺更增几分胜算?” 听完陈忠舜的对奏,李煜大喜,连声说:“好!好!爱卿不但饱读诗书,更是足智多谋,真乃我国中之宝啊!”于是便委派陈忠舜将一道密诏火速下到东林寺,偕刘子如马不停蹄赶到京城,听国主李煜面授机宜。 刘子如将自己来到国都的缘由向弟弟刘子青简单陈述完毕,便说:“贤弟呀,愚兄就此与你别过了。只是你我兄弟从此一别,怕是再无相见之日了,故而愚兄还有一番重要的话要叮嘱你。” 此时的刘子青完全明白兄长将面临的是什么。他摇着头哽咽地说:“兄长,去不得,你这一去怕是有去无回啊!” 刘子如抬头一笑,说:“男儿国是家呀!现在国家有难,国主相托,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视国难如等闲!” “兄长啊,那你当初又为何遁入禅林?”刘子青怨道。 “当初愚兄遁入禅林,正是为了参悟救国之禅,今日不正好派上了用场!”刘子如慷慨道。 刘子青抬起饱含热泪的双眼,看着刘子如问:“如此说来,兄长早知国家有今日之难?” “然也。”刘子如说:“早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我就想到了今天。” “那依兄长之见,我南唐国祚可保否?”刘子青低声问道。 “唉!”刘子如重叹一声,接着说:“天下大势,总是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况且自赵匡胤登基以来,先收荆湖,又破后蜀,再平南汉,一路势如破竹,如今的吴越又不战而降,我南唐除了一条长江天险外,再无屏障了,国破家亡,只待时日啊!” “那,那兄长此行之举,岂不是枉送性命,徒劳一场!?”刘子青一脸惶惑地说。 P3-4 后记 2008年,在老大陈新的盅惑下,我完成了长篇小说《陶渊明》的创作,并有幸成为江西省作协的年度重大创作成果。次年春天,老大陈新又对我说:杰敏,我觉得你现在应该静下心来再写一部长篇。我说写什么呢?他说作为义门陈子孙,你就写义门陈。 打那以后,我就开始留心搜集有关义门陈的资料,先后阅读了《义门陈文史续考》(陈月海、陈刚主编)、《义门风韵》(陈文夫主编)、《江州义门陈》(陈邦宁著)、《德安神韵》(方明编著)、《话说德安》(王需民编著)、《我是宋朝人》(史式著)等十余部史料和图书,并隔三岔五地与丁伯刚、陈新、蔡勋、梅曙平、阿郎(陈剑华)等活跃在九江文坛上的兄弟在茶楼里泡几个小时,听这帮兄弟对我创作《义门陈》这部长篇小说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近7年时间的准备,直到2015年11月初,这一创作题材入选“江西省作协长篇小说重点扶持工程”,我才开始动笔。2016年7月底完成了初稿。 特别要感谢的是,德安县纪委认为义门陈的家规文化是很好的党风廉政建设教材,“至公无私、忠孝为本、耕读传家”能使族人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人,怎样为官,如何办事,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我深入德安县体验生活期问,县纪委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期间安排了对义门陈文化颇有研究和建树的刘劲南、邹时福、方明等专家老师们陪同我深入车桥、邹桥、爱民等乡镇进行采访,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照顾。胡新同志帮我进一步强化了“尽忠、弘孝、至公、崇义、守廉”的创作恩摁。 这部小说的面世,还要感谢一些人。 江西省作协驻会副主席江子和图书责编全秋生在我创作期间多次打电话、发微信,了解我的创作情况,鼓励我认真写作;中国银行九江中行前任行长熊试民老兄、省分行人力资源部的黄义辉老总(曾任九江中行行长)和现任行长龚明先生对我皆有知遇之恩。在三位领导身边工作多年,他们一直教我做人、做事和写作的道理,鼓励我阳光写作,善性发言,而且为我创作《归去来兮》和《家国天下义门陈》两部长篇小说给予强力支持;伯刚兄、绪平兄、修平兄、雁飞兄、文丹兄向来对我用心,每每见面总要细问创作过程,总是给我激励、给我力量。 尤其是我的两位恩师、九江市作协前两任主席王一民先生和吴清汀先生,不但在精神上给我鼓励,还在写作方法、技巧特别是在大结构上给我及时地点拨。 感谢两位恩师!感谢所有为我提灯照路的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