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玲编著的《沉迷与抵抗(新媒体环境下的迷反迷与文化生产)》并不简单地将迷与反迷当作两种狂热的群体组织形式和冲动型的受众,而是将其作为媒介信息及媒介环境下具有主动性的两种媒介身份。所以本书重点从群体价值观、符号互动方式的差异人手,并结合新媒体情境及典型的新媒体事件进行分析。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催生了更为复杂的迷现象,迷与反迷群体处在不断地形成与消解的流动过程之中。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互动媒介特质有利于迷与反迷的生成,它本身也成为媒介迷的对象。例如苹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强有力的吸引和忠诚,就可以视为迷文化带来的巨大商业、文化和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反苹果迷的随之而生,可以视为对科技崇拜和品牌狂热现象的一种反驳。Twitter、Facebook、微博等社交媒体,是迷和反迷群体生产的重要空间,对它们的过度使用,也导致了社交媒体沉迷。
作者方玲玲以传播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对迷文化进行理论梳理的同时,将迷的行为特征与群体关系置于新媒体环境中,深入研究不同的媒体空间中迷文化的丰富层次以及迷产品的多元性。《沉迷与抵抗(新媒体环境下的迷反迷与文化生产)》着重关注迷和反迷行为的互动关系,探讨迷、反迷的沉迷与抵抗式的消费行为对媒介内容生产与形式变革产生的文化推动力。
第一章 “迷”何以成“迷”?
第一节 媒介更迭与随之而生的迷
第二节 迷的研究取向
第三节 关于迷的一些争议与关注
第二章 “迷”:身份中的情感、性别与政治
第一节 迷的身份与行为
第二节 迷的自我认同与群体归属
第三节 迷的层级与政治
第三章 “反迷”的抵抗:新型受众的媒介行为与文化功能
第一节 反迷的行为表现与特征
第二节 反迷的身份与群体观念
第三节 反迷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第四章 “迷”的消费、生产与新媒介空问
第一节 迷的消费与生产可能性
第二节 明星生产与迷群消费:功夫电影中的观察
第三节 亚文化迷与反迷在新媒介空间中的表现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与“迷”文化的未来
第一节 社交互动情境与迷文化
第二节 群体“智慧”:大数据与迷的媒介生产推动力
第三节 新媒体空间与迷文化的社会沟通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