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的真义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日)铃木俊隆禅师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万事总是迁变流转,所以没有你可以拥有的物,最重要的是,享受你的生命,而不被万象所愚弄。

本书中,铃木俊隆禅师以每天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好心肠,陈述“禅”的精义。尽管铃木犹如长者般供给学生滋养,但他仍然敦促学者寻找自己的道路。与其强调某一特定的指导和方法,禅师的教诲在于鼓励我们去接触、了知我们的真心,并且完全地表达自己。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铃木俊隆禅师第一本书《禅者的初心》的姊妹篇,内容由铃木禅师晚年最后三年间的三十五篇开示讲稿编辑而成。

铃木俊隆禅师以每天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好心肠,陈述“禅”的精义。尽管铃木犹如长者般供给学生滋养,但他仍然敦促学者寻找自己的道路。与其强调某一特定的指导和方法,禅师的教诲在于鼓励我们去接触、了知我们的真心,并且完全地表达自己。

对于任何想寻求精神圆满与内在平和的人来说,铃木禅师的开示是一份极美妙的礼物。

目录

译者序

绪论

第一部 只管打坐:完全地活在每一刻之中

 心的宁静

 充分地表现自己

 自一切中解脱

 从一百尺的竹竿顶跃下

 改变我们的业力

 享受你的生命

 像一头大象般行走

第二部 从“空”捎来的一封信

 从“空”捎来的一封信

 糙米正好

 如厕的禅道

 照料土壤

 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电影

 回归广大的心怀

 平常心,佛之心

第三部 修禅

 来自内在的支持

 打开你的直觉

 自己找出答案

 对己慈悲

 尊敬万物

 谨持戒律

 纯净之丝,锐利之铁

第四部 并非总如是

 并非总如是

 对实相的直接经验

 真正的专注

 不论我到何处,皆与自己相晤

 一切事物的老板

 真挚的修行

 “一如”——与万物为一

第五部 随处即开悟

 来,那便是觉悟。”

 随处即开悟

 不执著于开悟

 专属于你的教法

 站在大地上

 足够的问题

 日面佛,月面佛

 如蛙之禅坐

英文版编者记

延伸阅读

试读章节

心的宁静

“心的宁静超越了你呼气的尽头,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顺,不试图硬要呼气出去,你就在进入心全然完美的宁静状态。”

“只管打坐”——我们的坐禅,只是做我们自己。当我们不期待任何事,便可以成为自己。这就是我们之道——完完全全地活在每一刻之中。这样的修行能永久持续。

我们说,“每一刻”,但当你真正修行的时候,每一刻显得太长了,因为在那一刻中,你的心已经在追随呼吸的起伏。所以我们说:“即使在一弹指中,亦含有百万个瞬间。”这样我们就能强调那种存在于每一瞬息片刻的感觉,于是你的心非常安静。

因此,每天花一段时间,修习只管打坐,不妄动,不期待任何事,如同你正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一刹那,你体会到那临终一刻之感。在每一次的吸气和呼气间,有不可计数的瞬间,而你的意图是活在每一个瞬间。

首先,练习让出息平稳流畅,然后让入息平稳流畅。心的宁静超越了呼气的尽头,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顺,不试图硬要呼气出去,你就在进入心全然完美的宁静状态。你不再存在。当你这样呼气,自然地,你的吸气会从那里开始。你体内新鲜的血液,从外在带来所有的养分渗透、充满你的全身;你彻彻底底地充电了一番。然后你开始呼气,延展那份清新的感觉到“空”中。因此,一刻接着一刻地,不需努力去做任何事,你持续“只管打坐”。

彻底完全的“只管打坐”也许是困难的,因为当你结跏趺坐时,会有一些来自双腿的疼痛不适之感。但是虽然双腿疼痛,你还是可以从事它;虽然你的修行不够好,还是可以只管打坐。你的呼吸会逐渐消散,你会逐渐消散,泯灭到“空”里。吸气时,毫不费力地,你自然地带着一些颜色或形象,又回到自己。呼气,你渐渐泯灭到“空”中——空无,如同白纸。这便是“只管打坐”。重点在你的出息。与其试着在吸气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不如以呼气时消失到“空”中来取代。

当你在临终一刻修习此一法门,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事实上,你的目标是空性。在你以这种感觉,完完全全地呼气之后,你与万物合一。如果你还活着很自然地,你会再度吸气。“喔,幸或不幸地,我仍然活着!”然后你又开始呼气,消融到空之中。或许,你不知道那是怎样的感受,但有些人知道。某些时刻里,你一定感受过这种感觉。

当你如此修行,会很难轻易地就发怒。若你对吸气,而非呼气,感到兴趣,你会一下子就被激怒。你一直尝试着要生存。几天前我的一个朋友心脏病发作,他当时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呼气,他不能吸气。他说,那真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那一刻,如果他可以像我们这样地修习呼气,把目标针对空性,或许就不会感觉那么糟糕。出息,而非入息,是我们极大的愉悦。当我的朋友不断试着吸气,他以为再也不能吸气了;若他能够平顺、完全地把气吐出去,我想,另一个吸气会自然地随之生起。

观照出息是非常重要的。死亡,比努力求生,更为要紧。当我们总是尽力挣扎着要存活,我们会有麻烦。比起试着要活下去或保持活动,若我们能平静地死亡或消散到空之由——自然而然地,我们会没事。佛陀会护佑我们。因为我们失去了母亲的怀抱,便觉得不再像是她的儿女;然而,消融到空里,感觉上就有如回到母亲的怀抱,仿佛她将会照顾我们。在每一刻,都不要失去“只管打坐”的修行。

许多各个法门的宗教修习,都包含在这一要点中。当人们诵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们皆想要成为阿弥陀佛的子女,那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断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原因。坐禅亦同。倘若我们明白如何修行“只管打坐”,而他们知道如何念诵弥陀名号,那不会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拥有愉悦,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感觉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因为我们准备就绪,随时能消融到“空”里。当我们试着要有所作为,要显得特别,要达成什么目标,便不能真正表达自己。渺小的自我会被表达出来,但宏大的自我本性不会自“空”中显现。从空性中,只有极巨大的本性显露。这是“只管打坐”,知道吗?如果你真的尽力去尝试,它不是那么困难的。

非常感谢各位。

充分地表现自己

“以为表达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为所欲为,毫无顾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不是表达自己。如果你确切地知道该如何做,并且实际去从事它,你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

当你完全地活在每一刻,毫无任何期许,你不知有时间的存在。当你涉入时间的概念——今天,明天,或明年——就会开展“自私的修行”。各式各样的欲望开始淘气地作怪。你也许开始想要剃度,或开始担心下一步将是什么。试着要成为另外一个人,你忘失了修行,也失去了功德。当你忠实于定位或工作,你真实的存在就在当处。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没有任何对时间的概念,你的修行便能持续不断。一刻一刻地,你成为自己。这种修习并不简单,甚至不能在一炷香的禅坐中做到,你需要竭尽心力地修习。然后,你可以扩展此一感觉到每一刻中。最后,能延伸到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里。

P15-19

序言

铃木俊隆禅师二三事

1959年5月,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旧金山机场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五岁了。他曾自言:“当我来到美国时,我没有任何的主意和计划。”然而,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在故乡有一定信众和学生的住持僧侣,要千里迢迢地前来异乡的国度,向金发碧眼的洋人一切重头开始地传法呢?在他的心里,所驱策他的强大动力,既非名且非利,亦非舒适享受,那么,为什么他要胼手胝足地教导这些毫无根柢的外国人:念诵《心经》、打坐经行、戒律,以及禅之道呢?

我们从铃木禅师平生的蛛丝马迹,或许可以推测出一些端倪:在日本时,作为一名地方上的寺院主事者,他有做不完的法师、法事之责任义务——然而,那却不见得是与真实的修行密切相关的。他是一个极为真挚、宽阔的人,经过极为伤痛的人生苦难——一个曾经体会生命之深邃度的人,是渴望与另外的真心深切地共鸣的。六祖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自古以来,有多位超越时空藩篱的伟大心灵,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无有疆界地闪烁着恒久的光辉;他便是其中的一位。

铃木禅师说:“人类的命运,是痛苦。”他亲身经历二次世界大战、世间诸种的悲惨情景,那是由于时空的大环境所致;他亦经过二度丧妻之痛——第一任妻子,因肺结核而必须离开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那等同于绝症);第二任妻子,惨遭疯狂寺僧的砍杀而身亡;他的小女儿,因母亲的意外而精神失常。但是,当我们见到这位谦虚、温和、平实,甚至平凡无奇之长者的微笑和幽默风趣的讲法时,这一切生命的刻痕,丝毫不显。然而,当禅师开示说:“万事总是迁变流转,所以没有你可以拥有的事物。”他所意谓的,实在是从他的肺腑里、血泪中,流出来的结晶啊!

在那嬉皮的年代,铃木禅师却打开他的心,接纳、度化那些邋遢不修边幅,却有着一颗颗炽热求法之心的弟子。另一个从事着同样历史性工作的人,是晚他十年到达西方的邱阳·创巴仁波切(1939~1987)。创巴仁波切和铃木俊隆禅师的相遇,约在1970年左右。之前,铃木禅师已读过创巴仁波切的著作《动中修行》,并对年轻的创巴仁波切深表赞佩。两人一见如故,铃木禅师邀请创巴仁波切至中心演讲;创巴仁波切称铃木为“精神上的导师”,铃木告诉创巴仁波切:“你有如我的儿子。”他们皆离乡背井,历经苦难,却忘记一己的种种艰辛,弘扬佛法于异地之无量众生;虽然年纪、教派上甚有差距,然其修行精神的一脉相传,正如父子。他们的学生互相学习彼此的教法,虽然风格上,两位大师有天渊之别,但是铃木禅师深深了解创巴仁波切,他曾经这样谈到创巴仁波切:“你也许批评他,因为他喝酒像我喝水一样,但那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他完完全全地信赖你。这种伟大的精神,不执著于某些特定的宗教或修行的形式,是人类所真正必需的。”

根据铃木禅师弟子的记述,当禅师圆寂之后,创巴仁波切给予禅中心的弟子开示,他说:“你们失去了一个美好的师父,而我丧失了一个最亲爱的朋友。”然后,创巴仁波切开始不可遏抑地,从他的心底,不停地啜泣着,他哭得这么伤痛,像是要哭出血来。所有在场的禅众都禁不住泪流满面,哽咽不止。

人类的心,没有沟通的界限。“德不孤,必有邻。”千古闪烁的智慧之光,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只有让我们这些无缘得见其景,但闻其声的后人,缅怀追想不已。

禅师的诙谐睿智,妙语如珠,摄受美国弟子无数,他们师徒间的对话,读来有如当代的《禅门骊珠》,会心幽默,又使人莞尔捧腹。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铃木禅师,为什么日本人的茶杯做得这么纤细精致,很容易被大剌剌的美国人打破。禅师回答:“不是它们做得太纤细,而是你不知道如何掌握它。你必须因应情境来调整自己,而非要环境来配合你。”  又有一次,禅师的一个学生觉得非常灰心丧志,因为他所经验到的深刻禅修体验总是一瞥而逝,“有什么用呢?”那名弟子说。

铃木禅师笑了,并回答:“是的,的确无用。所有这些经验是来来去去的,但是,你可以继续你的修行;你会发现,在那些经验的底层之下,还有其他的。”

本书的译成,要深为感谢大卫·查德卫克(David Chadwick),《弯曲的黄瓜——铃木俊隆的生平及禅法》(Crooked Cucumber: The Life and Zen Teaching of Shunryu Suzuki)的作者,铃木禅师的主要弟子之一,由于他的大力帮忙与洽询,我能与铃木俊隆禅师的儿子乙宥联络上,因此能对其家人的汉字名有正确的翻译。同时,他亦慨然应允,让我使用他数本书中的传记资料,作为介绍铃木禅师的主轴文字,他对禅师的虔敬与纪念之心,令我感佩无比。我还要向佛教学著名学者杨曾文教授、禅学者安迪·弗格森(Andy Ferguson)、奥村正博禅师(Shohaku Okumura)、中华佛学研究所的陈秀兰女士、许书训老师,在禅门用语上的建议,以及我的朋友黄盛磷与黑田纪子(Noriko Kuroda),在日文中译上的协助,献上我诚挚的谢忱,由于他们宝贵的意见,使这本书尽可能做到确切无误。更要感谢橡树林出版社主编张嘉芳女士的全副信任和委托。因众缘成就,此书方能顺利完稿,与读者见面。一切尽在不言中。

禅师说:“日面佛,月面佛。”对他而言,人生寿命的长短,或如逾千年的日面佛,抑或一日夜的月面佛,那都已经不是问题。他只是踏实地活在当下、此处,做他自己的主人,与万物为一。

只是这样纯净、承受、温实,却又优游自在、光灿丰足的一生啊——

斯人已往,怀思无尽。

让我们,

只管打坐。

三宝弟子蔡雅琴

二〇〇七年,元旦,纽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