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宋朝宰相赵普曾言可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论语》中所讲的“做事先做人”的人生道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准则,对于从小受其影响的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读经典。
吴顺鸣编著的《论语的智慧(做事先做人)》共分八章,从个人修养、学习、交友、说话、做事、处世、为人等各个方面,将《论语》中180余条原文按照我们所拟定的章节分门别类挑选出来再归纳到一起,对于每段《论语》原文,我们都在精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这段话的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另外我们还为每段话配上了一段能与原文互相印证的古今中外名人做事、处世的小故事,更有利于读者对《论语》的理解。
《论语》与西方的《圣经》有着类似的地位,它是中国人的智慧源泉,其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许多朴素的人生观点都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
在中国,许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孔子给人们留下的做人与成事之道是多方面的,可以讲是智慧之库,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无穷的智慧,也许正是孔子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论语》中的许多话语都已成为格言而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联合国总部大堂的标语。
《论语的智慧(做事先做人)》将《论语》的闪光点摘录总结,以“做事先做人”的思想为核心,总结出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并围绕着其进行深度解读,其中并配以经典案例,让读者深刻理解《论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让读者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学习《论语》的智慧,做一个聪慧理智的人,用自己感悟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的智慧(做事先做人)》由吴顺鸣编著。
“思无邪”本来是《诗经·鲁颂·□》里的一句。《□》是一首赞美马的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本指健壮的马拉着车,走在正直的大路上。孔子之所以引而伸之,其用意也并非仅仅为了概括《诗经》。《诗经》所载三百余篇诗歌中,内容十分庞杂,有的写忠臣孝子,有的写男女恋情,但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赞美人世间的真、善、美,讥讽世间的假、恶、丑。推而广之,人生道路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归根于人的真性情,只要守住心德,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那都将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美国希尔顿酒店是一家品牌享誉全球的极为豪华的酒店。在希尔顿酒店下榻,历来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世界各国政要在进行各种外交活动的时候,下榻希尔顿饭店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希尔顿酒店虽然创立于1907年,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渐渐成为酒店业的高端品牌,而使它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的是一位名叫乔治·波特的酒店经理。
乔治·波特年轻时只是一名小城市里一家普通旅馆的服务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乔治·波特正在值夜班,当时有一对老夫妇冒雨前来投宿。乔治-波特非常抱歉地对询问房间的老先生说:“不好意思,今天有一个在这里开会的团体已经把我们的房间都住满了。”说罢他看了看外面漆黑的雨夜,想了想,又对老夫妇说道:“我可以把你们二位介绍到我们的连锁店去,可这样势必又会让你们重新回到风雨中。不如这样,反正我也要值班,你们如果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睡一晚,那里虽不是豪华套间,但也干净整洁。”老先生很爽快地接受了乔治·波特的建议。第二天一早,老先生来服务台结账,当时乔治·波特还没有下班,他对老先生说道:“我不能收您的钱,因为那不是客房,希望你们昨晚睡得安稳。”听完他的话,老先生赞叹道:“好样的,小伙子。我想你应该是每个老板都梦寐以求的员工,或许应该为你专门建一座大酒店。”
几年之后,乔治·波特收到了那位老先生给他寄来的一封信。老先生在信中回忆了那晚的经历,而且还在信中附上往返机票,邀请乔治·波特去纽约一游。
几天后,乔治·波特在纽约曼哈顿繁华的大街上见到了当年的那位老先生。老先生带着他来到第五街和第三十四街的交叉口,指着矗立在路口边的一座崭新的大厦对他说:“这是我为你盖的一家新酒店,希望你能替我经营。”
乔治·波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惊讶地问道:“您是谁?您是在开玩笑吗?”老先生笑着说:“我就是威廉·阿斯特,这当然不是玩笑,我早就说过,你是所有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
威廉·阿斯特是美国有名的酒店业大亨,乔治·波特在被任命为酒店经理后不久,阿斯特家族的产业被酒店业的后起之秀希尔顿家族收购,乔治·波特从那时起也正式开始为希尔顿家族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希尔顿酒店渐渐成为品位与格调的象征,成了上流社会的代名词而蜚声国际。
乔治·波特的成功固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正是由于他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天性,才能在这种幸运到来的时候牢牢地抓住。而此后他更是由这种秉性出发,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品牌。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思无邪”的重要性。
提高修养是个漫长的过程
儒家有“知易行难”之说。意思是说,懂得道理往往很简单,而要去做却往往很难。儒家不否认人的欲望,但是当欲望与“义”相违背的时候,就必须要克制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义”。行事符合“义”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地以“仁、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儒家修行的难点所在。
儒家虽说“知易行难”,但并不是主张空谈而不去践行。相反,纵观《论语》,孔子无时无刻不在教导弟子们要知难而进,做人生的强者。《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张是孔子晚年时收的弟子,名叫颛孙师。孔子在回答他关于为政之道的提问时再次展现了充满智慧的微言大义。孔子所说的“居之无倦”既指居位又指居心。他告诫子张,安守自己心中仁爱的性情不可倦怠,行事则处处忠于这样的初衷,这便是做事之道。儒家的做事与做人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居之不倦”自然可想而知。
300年前,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在那次战争中,直布罗陀要塞被英国控制,由于地处险要,易守难攻,英军只派数量不多的士兵把守。
一天夜里,要塞司令骑上马去巡视要塞中的各个炮台。这是他每天晚上的工作,也是军队的纪律,目的是检查出军队在防守上可能出现的漏洞。
当司令来到要塞内的一座炮台前时,发现正在站岗的哨兵笔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这可是个特殊情况。往常,每当司令巡视炮台的时候,站岗的哨兵都会举起手中的步枪向司令致意敬礼。然而这次他已经走到哨兵面前,这名哨兵竟然只是看着他,并不举枪敬礼。
司令很生气,不禁大声斥责哨兵说:“你难道不认识我吗?为什么不遵守纪律?”
哨兵大声回答说:“我当然认识您,司令。但是在几分钟之前,西班牙人袭击了我们的炮台。敌人的进攻虽然已经被打退,但我右手的两个手指也被子弹打断了,我现在已经不能把枪举起来了。” 司令闻言大惊,连忙跳下马走到哨兵跟前仔细查看,只见那名哨兵的手上鲜血淋漓,鲜血顺着他手上扶着的步枪已经流了一地。司令见状关切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去包扎一下?”
P11-12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儒家经典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部。在汉语中,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短句就直接来源于《论语》,像“欲速则不达”“是可忍孰不可忍”“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这说明《论语》在中国拥有人数众多的读者群,它的影响遍及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标志。
《论语》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它的内容与其他儒家经典相比,比较通俗易懂,而且它的文体也主要以语录的形式表现,许多内容还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这就更加显得《论语》平易可亲。
当前,阅读《论语》在中华大地上重新成为了一种时尚,这种现象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从更高的角度看,更应该把这种现象看作世界范围内“人性”思想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失衡现象的一种自发的纠正。因为《论语》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华人圈也受到人们的推崇。全世界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读过这部著作之后,也都为这部书中闪耀的人性光辉和高尚美德所深深折服。《论语》曾被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部著作”之一,孔子本人也被评选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位名人”之一。
美国人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这部书中,对排名第五的孔子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学说只强调个人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从以这种哲学思想来保证国内的和平繁荣而论,中国无疑是地球上被治理得最好的一个地区。”
然而《论语》毕竟是诞生于2500年前的一部著作,它穿越了如此久远的岁月来到今天,它所蕴含的智慧光芒,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到底还有多少适用性和正确性呢?对现代读者来说,又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和吸收《论语》中所蕴藏的人生哲理呢?
《论语》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我们有责任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个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本民族文化支撑的民族,也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最为独特的一支,五千年来,它从未中断过。
中华文化曾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历史上,在东亚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圈,其文化价值观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如今,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正在重振往日雄风。我们的复兴之路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上的复兴则更加重要,因为它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无法替代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曾经作为孩子们的课本被广为传颂,本身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阅读传统。即使没有阅读过《论语》的人,也难免会受它的影响。因为《论语》中的文化内涵早已化作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了。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论语》所施加的影响。
重读《论语》,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引导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虽然无比深邃宽广,但更能为我们所接受。现在,我们推出了《做事先做人:论语的智慧》这本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读者准确地把握《论语》的精髓,领悟《论语》的智慧,实为现代读者阅读《论语》的理想读物。
本书共分八章,从个人修养、学习、交友、说话、做事、处世、为人等各个方面,将《论语》中180余条原文按照我们所拟定的章节分门别类挑选出来再归纳到一起,对于每段《论语》原文,我们都在精研的基础上又介绍了这段话的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另外我们还为每段话配上了一段能与原文互相印证的古今中外名人做事、处世的小故事,更有利于读者对《论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