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编著的《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研究》通过历史的实证考察,洞悉了银行监管权边界变动趋势和规律,为我国银行监管实践提供指导。本书对银行监管权纵向边界的讨论和研究,是立足于解决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主要是讨论中国银监会监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与银行业协会自治权之间的边界问题。本书在银行监管权横向边界方面,作者紧扣监管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实践中最具争议的问题: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监管权、与证监会监管权、与金融国有资本出资人相关权力以及与地方金融办监管权力边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研究》内容介绍:银行监管是门艺术。艺术之道在于平衡,而平衡之关键则在于确定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一方面,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银行监管权对商业银行的限制与商业银行本身发展创新的矛盾,既能保持银行主体的创新发展活力,又能防范银行自身特殊性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在监管与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度,一直以来是银行监管中的两难选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界定银行监管权与银行市场主体权利的边界,这也是增进银行监管权理性化程度和有效性的前提。另一方面,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综合化的发展,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又不仅限于一个监管部门。由此,在不同监管部门的监管权力之间划分出各自权力的界域,无疑是防止重复监管和空白监管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这不仅直接决定了权力主体在监管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标示着监管的科学性和法治化水平。熊伟编著的《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研究》试图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全文分为五章,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章分析银行监管权边界的基本理论问题。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前提,银行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同样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这是银行监管权存在的前提条件。本书采用具有逻辑上内在联系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强制理论和法律不完备性理论论证银行监管权存在的正当性。进一步,利用监管俘虏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监管辩证理论论证银行监管权边界的应然性。
第二章展开银行监管权比较考察。选取了美国、英国、欧盟以及俄罗斯和韩国的银行监管实践进行历史考察,从中探求银行监管权边界的松紧变化。美英两国代表了不同的监管体系。美英和欧盟是目前国际金融业最为成熟的地区。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其银行监管的立法改革最为充分,出台的监管政策最具代表性,改革步伐迈得最大,充分反映了后危机时代下国际社会银行监管改革的最新趋势。而俄罗斯和韩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其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三章研究银行监管权的纵向边界问题。主要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作为考察对象。分为两节,第一节重点分析银行监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边界。银行的趋风险性使得自身市场业务极易影响其他市场主体权益甚至公共利益的情况,因此,有银行必然有银行监管权的约束。结合《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对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进行分析。在常态下,银行监管权对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对其市场准入、重大经营决策、高级管理人员选择、经营范围以及资产收益自由处分限制等方面。而在非常态下,银行监管权主要涉及对商业银行违反审慎规则要求下的限制和对已不再具备继续生存能力的商业银行进行市场退出处理的限制两个方面。由于监管成本的存在,银行监管权对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限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制约。监管过度、监管不足与边界的合理度没有必然关系。本书认为,银行监管权的合理边界应该是在确保追求相对静态的监管目标时不损害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动态效率的区间波动。从监管目标选择、金融安全考量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三方面提出了确定边界合理度的标准。第二节重点分析银行监管权与银行业协会自治权的边界问题。银行业协会自治的合理性在于利益之维护、中介作用之发挥、资源约束与成本节约之需要。本书认为,自治权具有“公私混合”的特征,更适合界定为一种私权力。契约让权、法律授权以及委托授权是自治权的三大来源。本书提出了自治权失灵理论,论证银行监管权干预银行业协会自治权的正当性,并对银行监管权与自治权相遇后的状态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银行业协会现状分析认为,“先天不足”是银行监管权与银行业协会自治权边界模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边界完善的四个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权的行使是维护银行业自治权边界的前提;银行监管权介入银行业协会自治权边界的触发机制应以穷尽内部救济原则为判断标准;银行监管权介入自治权边界的广度应受有限监督原则的制约;银行监管权在具体干涉自治权时必须将比例原则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第四章主要研究银行监管权的横向边界问题。银行监管权横向边界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本书选取银监会监管权与人民银行、证监会、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以及地方金融办相关权力的边界作为研究对象。本书认为,在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上各种银行监管权的配置模式孰优孰劣仍有争论,人民银行保留部分监管权有其合理性。银监会与人民银行在行使监管权时存在监管权错位、监管权重叠和监管权协调不足等问题。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角度对后危机时代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监管权边界进行了设计。在银监会与证监会对上市银行监管权边界问题上,银监会与证监会监管权存在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措施不当以及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上市银行新的风险特点及组合、业务发展方向,在边界的完善上从并表监管的视角人手展开。本书认为,银行监管权与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权力存在边界冲突的原因在于我国出资人的特殊身份而扮演“出资人与监管者”的双重角色。财政部直接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与银监会作为行业监管者之间存在角色错位的问题,在出资人选择方面给予排除,汇金模式是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在与地方金融办监管权的边界问题上,分析了目前银监会派出机构与地方金融办存在职责不明的情况,从理顺分工和合作关系以及建立“大统一、小分权”的分层管理体制两方面构建两者权力边界。
第五章分析优化银行监管权边界的监管治理问题。不管是纵向边界还是横向边界,都是银监会在行使监管权过程中与外部市场主体或权力部门所发生的关系,而监管主体的监管治理对银行监管权的纵横向边界的完善至关重要。对监管治理的三个主要要素——独立性、透明度、问责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相关规定,对银监会的独立性、透明度、问责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0.导论
0.1 研究背景
0.2 文献回顾
0.3 基本研究范畴界定
0.4 研究目的与方法
O.4.1 研究目的
O.4.2 研究方法
0.5 本书论证结构
1.银行监管权边界的基本问题
1.1 概念厘定的逻辑起点:银行监管权
1.1.1 银行监管权的本源追溯
1.1.2 银行监管权的性质
1.2 银行监管权存在的前提:市场失灵
1.2.1 市场失灵
1.2.2 银行市场的失灵问题
1.3 银行监管权正当性的相关理论
1.3.1 公共利益理论
1.3.2 公共强制理论
1.3.3 法律不完备性理论
1. 3. 4 小结
1.4 银行监管权边界应然性的理论阐释
1.4.1 监管俘虏理论
1.4.2 公共选择理论
1.4.3 监管辩证理论
1.4.4 小结
2.银行监管权边界比较研究
2.1 美国银行监管权边界考察
2.1.1 基本不受管制的自由竞争时期
2.1.2 安全优先的严格管制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2.1.3 效率优先的放松管制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2.1.4 功能监管框架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5 美国银行监管权边界结构性缺陷分析
2.1.6 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监管权边界新动向
2.2 英国银行监管权边界考察
2.2.1 行业自律式监管阶段(1979年之前)
2.2.2 自律监管与立法监管相结合的分业监管体制(1979-1997年)
2. 2.3 混业监管模式(1997年以后)
2.2.4 后危机时代英国银行监管权边界新动向
2.3 欧盟银行监管权边界考察
2. 3.1 莱姆法路西框架前的银行监管
2.3.2 莱姆法路西框架下的银行监管
2.3.3 后危机时代欧盟银行监管权边界新动向
2.4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监管权边界考察
2.4. 1 俄罗斯
2.4.2 韩国
2.5 比较考察结论
3.银行监管权的纵向边界
3.1 银行监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的边界
3.1.1 银行监管权纵向边界确定的必要性
3. 1.2 《公司法》与《商业银行法》下的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
3.1.3 常态下银行监管权对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之限制
3.1.4 非常态下银行监管权对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之限制
3.1.5 银行监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边界的成本约束分析
3.1.6 银行监管权与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边界的标准
3.2 银行监管权与行业协会自治权的边界
3.2.1 银行业协会自治的界定
3.2.2 银行业协会自治的合理性分析
3.2.3 银行业协会自治权性质
3.2.4 银行业协会自治权的来源
3.2.5 银行业协会自治权的内容
3.2.6 银行监管权干预银行业协会自治权的正当性:自治权失灵
3. 2. 7 我国银行监管权与银行业协会自治权边界问题分析
3.2.8 我国银行监管权与银行业协会自治权边界的完善
4.银行监管权的横向边界
4.1 银行监管权横向边界确定的必要性
4.2 银监会与人民银行监管权的边界
4.2.1 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监管权的统分之争
4.2. 2 银行监管权配置模式考察
4.2.3 银监会与人民银行权力配置分析
4.2.4 边界的构建: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确立
4.3 银监会与证监会对上市银行监管权的边界
4.3.1 上市银行的特征
4.3.2 银监会与证监会对上市银行监管权配置分析
4.3. 3 边界的确立:基于并表监管体制的完善
4.4 银监会监管权与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权力的边界
4.4.1 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及其代表的法律性质
4.4.2 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能模式考察
4.4.3 财政部直接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出资人监管权与行业监管权的错配
4.4.4 边界的厘定:基于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能模式的选择
4.5 银监会监管权与地方金融监管权的边界
4. 5.1 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基本状况
4.5.2 地方金融办的职能权限
4.5.3 边界的划分:基于地方金融办的职能定位
5.优化银行监管权边界的监管治理
5.1 监管独立性
5.1. 1 独立性的含义
5. 1.2 独立性的基本要素
5.1.3 银监会独立性评估和建议
5.2 监管透明度
5.2.1 透明度的含义和要素
5.2.2 银监会透明度评估
5.2. 3 提升监管透明度的关键因素
5.3 监管问责性
5.3.1 问责性的含义与要素
5.3.2 银监会问责性评估
5.3.3 改进监管问责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