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晓书选编的《鼓励比批评更给力》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让青少年读者从一篇篇美文中体悟深刻的生活道理,坚强自我的内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鼓励比批评更给力/青少年成长寄语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战晓书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战晓书选编的《鼓励比批评更给力》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让青少年读者从一篇篇美文中体悟深刻的生活道理,坚强自我的内心。 内容推荐 战晓书选编的《鼓励比批评更给力》涵盖:莫以“权术”待学生、莫在得失之间徘徊、钱币的两面、在赞扬中成长、宽容是一种爱、善待批评、批评的善后、人生的第一个约定、谁也无法优雅的黑、知悔等内容。《鼓励比批评更给力》是“青少年成长寄语丛书”之一。 目录 莫以“权术”待学生 莫在得失之间徘徊 钱币的两面 在赞扬中成长 宽容是一种爱 善待批评 批评的善后 人生的第一个约定 谁也无法优雅的黑 知悔 到底谁有问题? 良心赋予的自由 沟通改变命运 别再挑剔 微笑里的愤怒 为何总是让孩子抢跑 学会尊重别人 切勿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真实、善良与必要 看透不说透,不是好朋友 批评是一种处世之道 素质教育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 走出“教子成材”的误区 让人生站起来:一个瘫痪男儿的教学梦、旷世情 教孩子学会生存 行善,从小事做起 帮助孩子建立友谊的方法 你能行 诚信与能力的较量 心中的“鞭子” 如何修补受伤的友谊 妹妹博士后的成材真谛:“成人”是第一位 远离恭维 莫使同情变伤害 我在人生的转弯处 宽听老人言 做错之后 如何对待他人的批评? 做人不能“死要面子” 觉悟就是见我心 你是第一名 鼓励万岁 为你多活三五年 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人生是张AB面的唱片 卢安克的梦想航班 记忆 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史哲 咬不断的心弦 试读章节 莫在得失之间徘徊 就常情而言,人们在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大都喜不自胜,得色溢于言表;而在失去一些利益的时候,自然会沮丧懊恼,心中愤愤不平,失意流露于外。这说的是一般人。也有志向高远者,他们在生活中能“不以物喜,不能己悲”,意志极强,并不把个人的得失记在心上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是那些对人生有较深理解的大智大勇之人。 从情理上讲,任何人都不会一下子达到能在得失之间心平气和、冷静以待,可是,作为生活中的人,如果能面对得失,不断地警戒自己,要想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也未必不能。不过,生活中如果把一个人推到必须对得失作出抉择的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对生活要求不高的人,他们就会在选择得时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时他们在认真思考:这种得,会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这种得,是不是会束缚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因有所得而失去自由,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举步维艰,使自己的人格受损。古代的陶渊明是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为十三年)之后才悟出:官场是污浊的、肮脏的,他置身其中总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于是,他产生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强烈愿望,他顿悟后高唱“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有了这一番大彻大悟,他毅然决然辞官还乡,他在得与失之间徘徊了许久,一旦大彻大悟,便感觉到无比轻松,因而,他在《归去来兮辞》中描述归来的情状时说“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这种得意和轻松,千百年来,令多少人“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为什么人们会对陶渊明如此厚爱,连同他所热爱的菊花,都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美好事物呢?如果追究其中的原因,便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弃官还乡,是超越了得失的一种精神境界。他在得与失的徘徊中,终于战胜了自己。他的弃官还乡,从一个方面看是失去了养家糊口的凭借;从另一方面看,他在精神上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什么东西都难以取代的。可以说,陶渊明的“失”,实际是一种为获得心灵放飞的“得”,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好像不可理解,只有那些经历过人生苦难的人,在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才会对陶渊明的做法深解其然。因为在人生中,要能做到心灵的放飞,要想不被世俗所束缚,是一件极难得的事情。正因为难得,故而可贵。 还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年轻时也曾有过出仕做官的强烈愿望,但在天宝年间,他做了朝廷的翰林供奉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供皇帝逗乐取笑的高级侍从。这种尴尬难堪的地位,李白是难以忍受的。这样的所谓“得”,在一些人的眼里,也许是令人陶醉的,可对于生性高傲的李白来说,可谓奇耻大辱。因而,在他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之后,便离开了他曾十分醉心的所谓朝廷。于是,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明志。这是李白在得与失之间徘徊之后作出的明智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一点,李白一生豪放,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因而,他的人格精神便放射出了动人的光彩。 当然,我们不是说在生活中一定要像陶渊明、李白那样,都一味的只是放弃。而是意在说明在人生中,当你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抉择的权利,那么,你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你能在得失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被世俗所淹没。 然而,可悲的是,许多人在生活中计较太多,只要一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是锱铢必较、棍棍见血。也有人为了一己之私,置社会公德于度外。追名逐利之徒,个人利益至上,不顾一切地为个人攫取利益,他们的所得当然不少。可是一旦被人们识破,身败名裂,成为不齿于人类的败类,那些所得,不但不能给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反倒成了他们不可逃脱历史审判的罪证。他们为了得,失去的除了所得之外,还失去了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得失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一般的原则是: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在每种得的后面,都可能潜藏着失,只是那些短视的人,一见眼前利益,便看不见背后的隐患而已;而每种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一般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作深人分析,只看到是一种失,便避之唯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在得失之间徘徊的人们啊,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清醒的决定。 (田永明)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