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理解全球化--国际移民国际包容度与国家认同感研究/上海研究院智库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龚顺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化是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从积极融入走向参与引领全球化的新阶段。但全球化相关议题在我国社会学中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相关研究滞后于中国融入、参与引领全球化的社会进程。本书基于国内、国际数据,从国际移民、国际包容度和国家认同感三个角度来认识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中国需要怎样的全球化的问题。 作者简介 龚顺,日本东北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分层与流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兴趣包括全球化、社会分层与流动和青年社会学等;在Demograph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International Migration和《青年研究》等具有影响力的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国际移民 第一章 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回顾 第二章 欧洲和日本移民的同化模式对其经济地位的影响 第三章 在日中国人社会资本作用的探究 第四章 在日移民受歧视经历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二篇 国际包容度 第五章 国际包容度研究的理论回顾 第六章 中国大学生群体对美国、日本、俄罗斯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 日本历史上国际移民规模对当前国际包容度的长期影响 第三篇 国家认同 第八章 国家认同研究的理论回顾 第九章 后疫情时代中国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研究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群体能够在自给自足 的封闭状态下生存和发展时 ,各个不相关联的群体尽可 以各是其是,各美其美,各 不相干。但是,在人类总体 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群体相 互隔绝的状态已一去不复返 了。群体间的接触、交流以 至融合已是历史的必然。 (费孝通,2019:302) 一 从“全球化”现状谈起 全球化(Globalization) 是当今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 势之一,也是世界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根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的定义,全球 化指的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 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 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 传播带来的各国经济相互依 赖性的增强,主要包括贸易 和国际往来、资本与投资的 流动、人口流动以及知识的 传播四个方面。全球化以经 济全球化为中心,经济全球 化的载体为跨国公司。贸易 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促进了 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和合理配置,形成了更加高 效的产业链。 关于全球化的成因,亚 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 出了基础性理论,即市场经 济的强大扩张性。亚当·斯 密认为,人类具有追求财富 的本性和交换的本能,市场 规模的扩大是人类实现财富 积累和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依 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 劳动分工的专业化。而这种 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会突破国 家界限,实现全球市场一体 化(金碚,2016)。对于 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卡尔 ·马克思也曾进行过深刻阐 述。在《资本论》中,马克 思指出,资本为了获得尽可 能多的生产要素以及更加广 阔的消费市场,力求“摧毁 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 ,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市场” (《资本论》第三卷, 2004:499)。在马克思看 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是 资产阶级对生产力,从而对 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进 行不断革命的结果,通过挖 掉古老的民族工业基础,将 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变为 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 全球化思想源远流长, 实践历史悠久。公元前2世 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 、新疆,到中亚、西亚,并 连接地中海各地区的“丝绸 之路”,为古代东西方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 要贡献。15世纪末,来自欧 洲的探索者意外地发现了美 洲新大陆,将东西方连接了 起来,西方国家凭借巧取豪 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 建立起殖民扩张的全球化经 济体系。 而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 ,即非强权占领、殖民扩张 和冷战色彩的全球化,始于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 与苏联冷战结束后,两大阵 营对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各 国相互依存大幅增强。 1994年,在摩洛哥举行的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 会议,决定成立具有全球性 的世界贸易组织,次年,世 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成立 。全球化快速发展,越来越 多的国家从中获益。与此同 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 在新的领域以新的形式加速 推进,把各国经济和各国人 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商品、资本、信息、人才等 在全球更加广泛地频繁流动 (张宇燕,2019)。 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 大繁荣和人员大流动。数据 显示,1990年至2019年, 全球贸易占GDP的比重从 38.6%增长至58.2%,全球 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2% 增加至29.5%,全球进口占 GDP的比重从19.4%增长至 28.8%(见图0-1)。 此外,经济全球化浪潮 也带动了劳动力要素的全球 化流动。数据显示,1990 年,全球约有1.5亿国际移 民实现了跨国移动,占全球 总人口的2.9%;至2015年 ,国际移民规模超过2.4亿 人,占全球总人口的3.4% (见图0-2)。 然而,经济全球化并非 一帆风顺,反经济全球化思 潮周期性出现。特别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 “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 2016年,以英国脱欧等为 标志,逆经济全球化思潮在 西方国家已呈泛滥之势,经 济全球化发展遭遇巨大阻力 。逆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 化过程中问题的反映,其中 利益分配不均与贫富差距较 大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 经济全球化加剧国际两极分 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 早发优势积累了雄厚的经济 、政治、科技、军事力量, 掌握着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 主导权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 制定权,并用这种权力为其 在全球化发展中谋利,限制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结果 是,经济全球化越发展,南 北差距越大,世界经济发展 越不平衡,一些经济技术条 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被边 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 化造成某些国家国内两极分 化。经济全球化为富裕阶层 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与就业机 会,使其“赢家通吃”,更加 富有;而对于劳动阶层和中 下阶层的民众而言,经济全 球化伴随的劳动力转移会使 其丧失工作机会,提高生活 成本。 …… 从国家认同理论视角来 看,美国政治学家罗纳德· 英格尔哈特提出的“后物质 主义价值观理论”最具代表 性。英格尔哈特结合马斯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