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改变的过程,不管是任何人、任何年龄,都要成长、进步。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读书、思考和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本书是作者长期生活、读书、思考以及担任大学教师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生感悟,分为自我改变,在生活中改变,在工作中改变,在学习中改变四章。具体包括为人处事,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许多方面,每一小部分内容既独立成篇又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内容思想深刻,可读性强,作者思路清晰,善于总结,能从小事情悟出大道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改变(遇见更好的自己)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杨航征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改变的过程,不管是任何人、任何年龄,都要成长、进步。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自身读书、思考和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生活中,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本书是作者长期生活、读书、思考以及担任大学教师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生感悟,分为自我改变,在生活中改变,在工作中改变,在学习中改变四章。具体包括为人处事,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许多方面,每一小部分内容既独立成篇又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内容思想深刻,可读性强,作者思路清晰,善于总结,能从小事情悟出大道理。 目录 第一章 学思践悟——认知改变格局 1.知识不等于文化 2.静下心来读书 3.怎样才能有好运气? 4.挨批越多,成长越快 5.高人指点,大开眼界 第二章 能言善行——情商改变境遇 1.一句话,一辈子 2.吃水不忘挖井人 3.你伤害过别人吗? 4.你做过违法的事情吗? 5.开会是一门学问 6.让勤快的好人富起来 7.小餐馆也能做成大生意 第三章 积极思维——视角改变心态 1.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吗? 2.兼听则明 3.心想才能事成 4.换个角度看问题 5.自信的人生最美丽 6.焦虑不是一种病 7.既不心存侥幸,也不妄自菲薄 第四章 人际穿行——细节改变生活 1.正确对待他人的看法 2.如何了解一个人? 3.你信任别人吗? 4.你对他人有偏见吗? 5.你给别人点赞吗? 6.婚姻怎样才能更和谐? 7.你尊重孩子吗? 第五章 用心做事—一今天改变未来 1.竞争真的很激烈吗?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认真做事 4.你可以做得更好 5.现在就开始改变 6.一起成长 序言 从2012年开始,我先后 应一些单位邀请,做了近百 场讲座,许多听众在讲座结 束后向我反馈自己的感受: 一位从部队转业后从事行政 管理工作的同事,再次见到 我时说她开始读书了;一位 高校艺术学院的中年女教师 ,听了我的讲座后说她的价 值观改变了;还有一位教育 局的工作人员说他听后收获 很大,称我为他的人生导师 。 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 不成熟的想法竟然可以如此 影响他人,这让我非常感动 ,也非常高兴。一位同事问 我,能不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你讲的内容?一开始我觉得 很难做到,后来灵机一动, 如果把讲的内容写出来,不 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了吗 ?虽然有了想法,但一直没 能动笔。直到2020年春节 ,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 响需要在家封闭,我终于下 决心开始写作。我的思维是 发散性的,想到一个话题就 写一篇,就这样过了三个月 时间,直到写到30多篇的时 候,疫情趋于平稳,我也就 停下笔来,然后用了十个月 的时间修改。 我想了很长时间,经过 反复思考才决定以《改变》 作为书名。为什么叫《改变 》?一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 的爆发改变了全世界,改变 了每一个人,而且这种改变 可能还会长期持续下去。二 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 了变化,这必然会引起许多 方面的改变。比如,随着物 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 们会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 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这就需要人们相应地改变为 人处事的方式。当人们为吃 穿发愁的时候,各方面考虑 的是一味地做加法,把幸福 解读为“有”,有车、有房、 有钱、有权。当物质生活得 到一定程度满足之后,就需 要适当做减法,人们对幸福 的解读会改为“无”,无忧、 无虑、无病、无灾。大家慢 慢会发现:有,多半是给别 人看的;无,才是你自己的 。 “与时俱进”是我始终牢 记并一直践行的。不与时俱 进,个人与社会无法合拍, 与他人也很难沟通,甚至会 影响生存和发展。要想做到 与时俱进,就要及时更新观 念、坚持学习提高。我本科 读的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留 校工作两年后又到另一个城 市学习法学专业,后来又读 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自己 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我深深 体会到,每一次经历都是一 笔宝贵的财富,每一次遇见 都有一个小小的惊喜。一点 一滴地积累,也会使我慢慢 地改变,不断地成长。我始 终觉得,坚持学习、不断进 步的人,未来的机会一定会 更多。 改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绝大部分人都渴望改变。 因为有追求,因为不满意, 所以想改变。有的人希望自 己变得更坚强,有的人希望 自己变得更富有,有的人希 望自己变得更漂亮。每个人 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 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改变别人和改变自己, 是两大难题。托尔斯泰曾说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 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 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 其实,许多人常常不相信人 会改变,尤其是认为别人很 难改变。人们常说,“江山 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 个意思。 但事实上,人是可以改 变的,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 变化,每一个人都会不同程 度受到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 ,并且也在不断学习进步。 即使是性格,其实也可以改 变,只是改变起来比较难。 说“本性难移”,并不是说固 有的性格根本改变不了,而 是说改变起来比较困难。 要改变生活,关键是要 改变自己。当我们自己开始 改变时,一切都会改变。只 有不断地成长,才能改变自 己的现状,在改变中成长, 在成长中改变。改变,永远 不怕晚,坚持就一定会有收 获。 改变自己不易,改变别 人更难。但是许多人却希望 改变别人。生活中之所以出 现这样那样的纷争或不愉快 ,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总想 改变别人,让别人成为自己 想要的样子,或者希望别人 做出改变。比如一些夫妻, 他们之所以关系紧张,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自己不想改变 ,指望对方改变,并且不理 解对方为什么不改变。 有这样一种说法:“改变 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 病。”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 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 ,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 有控制欲很强的人。”在婚 姻生活中,一方试图成为家 庭的权威,试图控制对方、 改造对方,希望对方按照自 己的想法和要求做事,常常 效果不好。另一方即使表面 顺从,往往也是忍气吞声, 时间长了要么情绪压抑,要 么随时爆发。不管怎样,都 会严重破坏婚姻的和谐与幸 福。 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 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许 多无奈,总有一些事情让人 无能为力。许多时候问题都 清楚,可解决起来如同老虎 吃天,无从下口。如果心存 侥幸试图改变,往往注定是 徒劳的。聪明的做法是改变 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 当你改变不了别人时, 可行的办法就是先改变自己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自己先做出改变时 ,就会发现他人也在随之改 变。就像照镜子,你对着镜 子微笑,镜子也会对你微笑 。 如果一味安于现状,不 想改变、不 导语 本书中既有平凡人的感动,也有名人成功的启示。分析深刻,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员工,不管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读了,都会大有收获,要么深有同感,要么茅塞顿开,有的内容读者可以直接借鉴用于工作、生活,不断提高自己。 精彩页 1.知识不等于文化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中,知识和文化总是备受推崇,两者之间也常常被画上等号。然而近几年,有一种说法,叫“有知识、没文化”。说的是有的人学历很高,读了很多书,受了多年教育,可言谈举止却总有点叫人“不得劲”的地方,于是一言以蔽之,“他还是个博士,却一点没文化。”如果有人谈到一个他瞧不起的人,有时也用一种很轻蔑的口气说:“这个人没文化。”当有的人表现出基本知识缺乏,说话没有章法,做事简单粗暴,不讲社会公德时,人们也会说他没文化。比如,某省一个作家协会会员,在一档电视节目里面没有回答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一句,就被网友调侃为没文化。但到底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文化,倒很少有人去细究。在这里,我不想辨析知识和文化的具体含义,只想谈谈我对“有知识、没文化”的理解。 知识和文化不能画等号 知识和文化是不能画等号的,在某种意义上,知识是文化的基础。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从正面阐释,有的从反面理解。著名学者张岱年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四个要点,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和天人协调。也就是说文化塑造的是一个完整的、有健全人格的人,是一个注重自身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有理性的人,而不是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称得上有文化。在有些学者看来,现代人的没有文化、野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匆忙,二是贪婪,三是麻木,四是虚假。比如,现在许多人感觉每天非常繁忙,来去匆匆,没有时间静下来喝喝茶、聊聊天、发发呆。有人认为之所以匆忙,是因为内在的空虚,没有灵魂,所以忙于外部的事务,想用此来填补和掩盖空虚。在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里,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有些人厌弃一切“无用”之事,只做所谓“有用”的事,也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而有文化的人,除了关注“有用”之事,也在关注“无用”的事,比如读书。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想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内心更宁静一些,而不再焦躁烦恼。 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备,而文化是一种素质和积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填写各种表格时,有一个栏目是“文化程度”,一般人填的都是学历,比如高中、大学等。现在的表格中,已很少见文化程度一栏,而由学历或最高学历取而代之。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学历和文化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一些学历高的人不见得文化素养也高。作家梁晓声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知识仅是文化里的冰山一角,知识不能代表文化,是否有文化也不取决于知识的多寡。比如一个教授即使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如果缺乏个人修养,也会显得没有文化。文化应该比知识更高一个层次,就像人们常说某某是“文化人”,而不说他是“知识人”。 当然,在现代社会,受过高层次教育的人一般比接受教育时间短的人文化素质高一些。比如,人们常说,某某一看就上过大学。我想,这里说的是文化而不是知识。因为我们不能从一个人的外观相貌看出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当然,上过大学的不见得有文化,没有上过大学的,也不见得就没有文化。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虽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读书很多,阅历丰富,很有思想。可以说,知识是我们谋生的工具,而文化则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有的人把现在这个时代称为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已经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成为获得利益的重要途径,因而许多人偏重于知识的汲取和积累,却忽视了文化的养成,从而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移。比如,有的人唯利是图、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文化是知识的底蕴,可以让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使一个人的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我接触过的一位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曾经说,要成为一个设计人员容易,但要成为建筑大师却很难。要成为一名建筑大师仅仅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除了日积月累的丰富阅历,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因为建筑本身与文化密切相关。 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