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贞观帝后长孙皇后/红颜春秋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正成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无论历史给了长孙皇后多少赞誉,但是,在封建的男权世界里,一个女人无论多么强势和出众,若没有男人的支持,她是不可能名垂青史的。所以,长孙皇后能够成为千古传颂的贤后,唐太宗居功至伟。千百年来,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一直是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的恩爱夫妻。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女,皆为长孙皇后所生或收养。

姜正成主编的《贞观帝后长孙皇后》从长孙室后的家族写起,贯穿了长孙皇后一生的轨迹。嫁入李府、当上秦王妃、参与玄武门兵变、以德服人管理后宫、盛装谏言唐太宗……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穿越千年的爱情传奇。

内容推荐

《贞观帝后长孙皇后》由姜正成主编。

《贞观帝后长孙皇后》简介: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贤后;她是唐太宗心中分量最重的女人;她敢于进谏,匡正夫君执政的偏差;她睿智聪敏,不让家人恃宠而骄;她死后,唐太宗再不封后,因为她是李世民心里的唯一……

长孙皇后虽然因为嫁得好而名载史册,其实,她的娘家也很有声望。长孙氏出于北魏拓跋氏,这个家族的血液里传承着鲜卑皇室贵族高贵的血统,长孙皇后的父亲智勇双全,多次平定边患。长孙皇后继承了长孙家族的睿智与勇敢,跟随丈夫走向历史的前台,成为令无数人敬仰的一代名后……

目录

第一章 长孙家族

 长孙家族

 分化突厥

 平复边患

 兰代宰相

第二章 睿智王妃

 嫁入李家

 婆母窭氏

 红粉博弈

第三章 灭隋兴唐

 李渊起兵

 隋炀帝之死

第四章 宫廷风云

 秦王李世民

 嫔妃离间

 朝令夕改

 建成进谗

第五章 玄武之变

 无路可退

 齐王其人

 玄武之变

 新帝登基

第六章 册封皇后

 进钗立后

 任贤纳谏

 自我定位

 外戚地位

第七章 文才德教

 生死不渝

 千古才女

 撰写《女则》

 佛教遗产

 平衡轴心

第八章 父爱拳拳

 太子李承乾

 魏玉李泰

 幼子李治

 长乐公主

 其他公主

第九章 长孙遗风

 东海徐氏

 书香门第

 出名要趁早

 初入宫闱

 长门怨歌

 千金一笑

 函谷秋风

第十章 名载青史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试读章节

嫁入李家

长孙皇后的名字一直是一个历史的悬案,正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而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

公元609年,五十八岁的一代名将长孙晟因病去世,年方八岁的长孙氏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最初的依靠。长孙晟的尸骨未寒,前妻之子长孙安业就立即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架势,毫无顾虑地将继母和异母弟妹赶出了家门。

这被继子赶出家门的长孙晟夫人高氏,就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和她一起被迫离开将军府的,还有她一双年幼的儿女,也就是未来的大唐宰相长孙无忌和大唐长孙皇后。

幸好,高氏还有不俗的出身、很有名望的娘家,高氏本是北齐的宗室,父亲高敬德是北齐的乐安王,在隋朝当了扬州刺史。在遭遇了继子的无情反目之后,她带着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娘家。

长孙氏跟随母亲在舅舅高士廉的身边生活,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

公元614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在舅舅的一手操办之下,嫁人李府,成为唐国公李渊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的妻子。

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文武双全的丈夫,她的心中满溢着幸福。

然而,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长孙氏结婚之后,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并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悔过之意,他一点也不在乎妹妹在夫家的颜面。

婚后的长孙氏只能以舅舅的家为自己的“娘家”,她每次“归宁”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对舅父多年的养育之恩满怀感激之情。但是,无论舅舅多么疼爱她,都无法弥补没有娘家给长孙氏带来的伤害,在一个盘根错节的贵族大家庭里,年仅十三岁的长孙氏,只能谨言慎行地生活,悉心孝敬公婆。

有一次,初为人妇的长孙氏回到舅舅家,结果出现了一件异常的事,这事被郑重地记进了正史。据说,高士廉有个小妾张氏,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鞯齐备,神采飞扬。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

高士廉急忙请来算卦先生为外甥女占卜,得出的卜辞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这个卜辞似乎预示着长孙氏将来一定会母仪天下。

但是,长孙氏命中的大富大贵,兑现起来并不容易。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越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一个热爱冒险的男人,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丈夫,,她的一生注定会波澜壮阔,从未平静过。

当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夫妻还没有充分享受他们的甜蜜生活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格局已经在发生改变。

这个时候,隋王朝已经迅速走向了终结。大业十一年(615年),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应募勤王并崭露头角。

李世民的军事天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孙氏则尝到了丈夫在外出生入死、命悬一线,作为妻子却只能苦等消息、彻夜难眠的痛苦滋味。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长孙氏也跟随丈夫来到太原。在太原,李世民开始招兵买马,投入了争夺天下的大业之中。

李世民是一个乐于冒险的人,他经常在战斗中充当敢死队的角色。就在当年夏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成为唐军的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路军,与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军并肩作战,一路连克强敌,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刚做父亲的李世民就在对刘武周十万大军的战事中,亲率数千精兵冲在最前面,一昼夜奔袭二百余里,沿途大小战数十合,三日不解甲。

当这支数千人的部队最终在山西介休找到敌方的主力之后,不顾数日奔波饥劳,立即主动攻击,并且在两天内突破了对方的九道防线,歼敌至少一万三千人。而在这样的大捷背后,冲在最前面的李世民却和他的部下们在两天内只分吃了一头羊。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再次率军出征王世充,以五百人对一万人、数十骑对数千骑……李世民对这种孤胆英雄的作战方式乐此不疲,他不但经常率少量轻骑主动挑衅对手,而且还愿意应对百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往往在身陷重围的时候,命令部下先走,自己孤身殿后。

武德四年(621年),在秦王李世民的策划之下,虎牢之战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率领三千五百唐军,战胜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获虏五万余人。做这样男人的妻子、做他孩子的母亲,需要一个女人付出怎样的柔肠寸断的牵挂……

后来李世民登基当上了皇帝,长孙氏成为皇后,母仪天下,但是她并不因此而骄矜,反而更加包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唐太宗对她十分敬重,下朝以后,总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也每每提及家事。

长孙皇后从小饱受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的欺凌,最后被逐出家门,寄人篱下。但是,她却对哥哥从前的过错闭口不提,还按礼制将长孙安业提升为将军。可是,长孙安业自己心中有鬼,觉得妹妹这样对他,背后一定另有名堂。他心里不安,居然谋反叛乱。

事发之后,太宗要对长孙安业处以极刑,长孙皇后闻讯赶到太宗面前,磕头请求丈夫饶长孙安业的性命,她说:“他固然犯下死罪,但是他从前对我不慈爱的事情广为人知,如果现在皇上处死了他,世人就会说皇上是因为我的缘故才杀了他。这样做,对皇上的名声是一大影响,所以求皇上放他一条生路。”

在长孙皇后的恳求之下,李世民放了长孙安业一条生路。但是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长孙皇后的睿智与聪颖,她做事的一切标准,都是为了维护李世民的名誉和影响。

P23-28

序言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结发之妻,十三岁嫁给李世民。武德元年被册封为秦王妃。武德末年,李世民受到兄弟的排挤,长孙氏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嫔妃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

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长孙皇后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谥号文德皇后。

长孙皇后临终前对李世民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她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因为自己的缘故获得太多的恩宠。她深知,这样的恩宠一旦失势,反而会登高跌重。由此可见,长孙皇后是一个有预见性的女政治家。

无论历史给了长孙皇后多少赞誉,但是,在封建的男权世界里,一个女人无论多么强势和出众,若没有男人的支持,她是不可能名垂青史的。所以,长孙皇后能够成为千古传颂的贤后,唐太宗居功至伟。千百年来,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一直是官方和民间双重认可的恩爱夫妻。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女,皆为长孙皇后所生或收养。

本书从长孙室后的家族写起,贯穿了长孙皇后一生的轨迹。嫁入李府、当上秦王妃、参与玄武门兵变、以德服人管理后宫、盛装谏言唐太宗……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穿越千年的爱情传奇。

编者

2013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