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内部总是有矛盾?为什么服务总是不到位?为什么工作教过了还是做不好?关键在于:团队!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如何让团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拥有最大的战斗力,这是所有企业的共同希望。本书由一个最协调团队的成员自述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美国企业如何建设团队,如何强化团队战斗力,员工如何在团队中自我晋升!
1 稀奇的晋升拦路虎/1
2 加班之夜的“团队课”/7
3 团队合作就是一场攀岩比赛/13
4 “鱼和鱼竿”的启示/19
5 发现并欣赏“敌人”的长处/25
6 嫩苗更需要呵护/31
7 团队,让“战争”走开/37
8 特殊的办公室和不一般的停车场/43
9 你信任搀扶自己的人吗?/49
10 又一次遭遇“滑铁卢”/55
11 我与总裁的亲密接触/61
12 在接电话中体现负责精神/69
13 将“节约”进行到底/75
14 诚信,不容置疑/81
15 一个人的肥胖,也关系到整个团队/87
16 团队中的“长木版”和“短木版”/93
17 尽情挥洒个性——团队不是大锅饭/99
18 团队是恒星,必须围绕它去运行/105
19 TG人的神经和我们不一样/111
20 “无私”的TG人/117
21 永远不要抛开你的队友/123
22 不是“他们”、“你们”和“我”,而是“我们”/129
23 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135
24 既要敢于放权,又要学会授权/141
25 同等对待,就是抹杀杰出者的贡献/149
26 制定规则的人,就是第一个执行的人/155
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61
28 利用内部竞争,激发团队活力/167
29 在细节上体现凝聚力/173
30 小企业也要有团队概念/179
31 旁观者与当局者/187
32 感悟美国人的“单纯”/193
33 警惕“明星员工”带来的危机/199
34 用双管齐下来提升团队的士气/207
35 把人才推举到适合的位置上/213
团队合作,有时会意味着这样一件事情:10人团队的总产出大于9人团队的总产出。但团队成员的个体产出却在下降。这种情况虽然可以美其名日为团队合作。但事实上,这样的合作。永远不会达成“1+1>2”的结果。甚至于可能发生“1+1<1”的情况。
实际上,团队合作的最大特色是:团队成员在才能上应该是互补的,在共同完成目标任务时必须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在流程中发挥作用,才能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比如,森林狼队的攀岩状态就可以归结于第一种情况。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尽力了,但他们之间也不过是简单的帮助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因为他们并没有成功地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优势,反而使他们的脚步被每一个成员的劣势绊住了。这样一来,他们尽管最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但却输给了将协同合作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我们。
杰出的团队竞争力来自于良好的合作氛围.而良好的合作氛围则来自于团队成员特长的合理配置。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最佳的协同效应,创造最好的绩效。
我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随之提出了一个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那么,作为个人,怎样才能在团队协作模式中发挥最大价值呢?”
戴蒙狡猾地笑着说:“那就是下堂课的内容了,下堂课我会讲一下‘团队成员如何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的内容。敬请期待吧!”说着,戴蒙还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让我忍俊不禁。 戴蒙的故弄玄虚加大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我对下一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切的期待。P17
企业领导者很挠头,我们也很挠头。
为什么?为什么企业内部总是有矛盾?为什么服务总是不到位?为什么工作教过了还是做不好?
我们为企业提供的咨询服务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深入地探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团队、服务、培训,这是我始终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直到我们想到这套书,才似乎想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什么样的书呢?学习的书,向先进企业学习的书,让员工自己、自愿地向先进企业学习的书。
我们想到了美国企业,我们的企业不管是规模、历史、还是经验,与美国的企业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的服务理念、团队建设和培训模式……我们这样说绝不是在“褒美贬中”,我们的姿态是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们的目的是快速缩短与他们的距离,甚至尽快赶超他们。
我们将美国企业的成功经验用第一人称——“我”的亲身感受表现给读者,不但把对美国企业的经验研究融入其中,而且采访了很多在美国企业工作过的员工、经理人,他们把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无私地奉献给我们。在此,我们也衷心地对他们表示谢意。
希望这种创作方法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能有一些收获。
书中的观点仅代表了我们作者对美国团队、培训、服务的理解,诚恳地希望读者、专家对书中的不足提出建议,我们将不胜感谢并努力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