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家长的习惯和态度影响孩子的一生!
蒋岭编著的《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举动、言语,追根溯源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本书按照身体、学习、生活、交往、心理、能力为主题,共分6辑,每辑由10个小故事组成。每则小故事后是“家长视点”和“教师手记”,分别站在两种不同的身份角度去分析小学生小故事出现的成因,有的是以叙述形式来阐述,有的是以条目形式来呈现,关键是能真正地体现出“家长”和“教师”的身份分析,方便指导家长和教师更直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写给小学生家长的60个人生忠告) |
分类 | |
作者 | 蒋岭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家长的习惯和态度影响孩子的一生! 蒋岭编著的《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举动、言语,追根溯源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本书按照身体、学习、生活、交往、心理、能力为主题,共分6辑,每辑由10个小故事组成。每则小故事后是“家长视点”和“教师手记”,分别站在两种不同的身份角度去分析小学生小故事出现的成因,有的是以叙述形式来阐述,有的是以条目形式来呈现,关键是能真正地体现出“家长”和“教师”的身份分析,方便指导家长和教师更直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 内容推荐 蒋岭编著的《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为亲子、家庭教育类图书。《陪孩子一起走过小学》按照身体、学习、生活、交往、心理、能力为主题,共分6辑。每篇文章分别站在家长和教师的角度来展示、分析了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可操作性,以方便指导家长和教师更直接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对小学生家长如何了解孩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目录 第一辑 生理篇 1.“牙齿有洞,需要修补” 2.睡小床好处多 3.“不舒服”背后的真相 4.“我的肚子为什么总是疼” 5.多接触自然,养成“阳光心态” 6.自信来源于体育锻炼 7.将自己的“活力”释放出来 8.健康卫生,快乐生活 9.我酷,我潇洒 10.定位“角色”,克服“害羞” 第二辑 学习篇 11.每天阅读半小时 12.飞来语言,思维活跃的闪光点 13.“我为自己而学习!” 14.让“计划”入心入脑 15.每日贴“星”,激励作用大 16.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 17.改掉“毛糙”,让自己静心 18.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 19.合理安排双休日 20.“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第三辑 生活篇 21.“我的压岁钱,我做主” 22.适度表扬,树立自信 23.正确表达心思 24.“等一会!” 25.少些“干吗”,多些“自主” 26.住奶奶家时需提前“约法三章” 27.三人故事会,快乐又智慧 28.今日事,今日毕 29.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0.奖励“钱”到底对不对 第四辑 交往篇 31.参加聚会的“潜规则” 32.“换座位了!” 3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4.疑人不交,沟通交友 35.“我怎么不受欢迎呢?” 36.“怎么受伤的总是我?” 37.敬他人就是敬自己 38.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39.如何面对好朋友的缺点 40.与人为善,培养谦和的好品质 第五辑 心理篇 41.“种子”、“宝石”,寄托了美好的希望 4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43.与“忘了”作斗争 44.学问学问,勤学好问 45.尊重孩子的选择 4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47.备好“应急预案” 48.撕撕撕,撕出来的性格缺失 49.不气馁,不放弃 50.“尽心”做善事 第六辑 能力篇 51.开足“情动力”,挖掘潜力 52.拼装机械宠物,动手又动脑 5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4.亲身实践出真知 55.知不足然后改 56.睁开“慧眼”,学会观察 57.抛弃随随便便,改掉“陋习” 58.独自上学意志坚 59.选择“锻炼”,选择自我 60.吹拉弹唱,让生活更丰富 试读章节 “牙齿有洞,需要修补” 小康由于牙齿疼痛,造成了许多不便。孩子的妈妈带他去口腔医院进行治疗。潘医生看了后给小康说了许多有关牙齿护理的知识,而且告诉他:牙齿已经形成蛀牙,有一个小洞要补,先做清洗护理工作,过两天再修补。 两天后,我带小康走进医院大门。还没有到医生处,小康就紧张地不愿意进去,还时不时地问我:“修补牙齿疼吗?”我告诉他修补牙齿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一点都不疼。他听了我的一席话后,拉着我的手进入潘医生的诊室。环顾四周,每位医生的诊室是用屏幕隔开的,类似于写字楼里的区域划分。年轻的潘医生正在工作着,见到小康,忙说:“哦!小康来了!” 潘医生亲切地与小康交谈着,为的是减轻孩子的畏惧心理。“把嘴巴张开,我要取出里面的棉球了!”小康已经在潘医生的诱导下坐在了治疗椅上。潘医生已经给他做了简单的先期清理。 小康张大了嘴巴,潘医生用镊子轻轻地夹出了牙缝中填充的棉球。潘医生拿起清洗器具,伸向小康嘴里牙齿的患处,只听见“吱吱吱”的声响,细流在清洗着小康的蛀牙。潘医生此时又与小康交谈起来:“下面我要给你再冲洗一下牙齿,你害怕吗?” 小康摇了摇头。当“吱吱吱”声又响起时,小康突然叫了一声,原来潘医生准备做的是清理蛀牙中的坏处,可能清洗水的强压碰到了小康牙齿上的破处。小康眼泪汪汪的,不再愿意配合了。 “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我鼓励着。潘医生对我说:“算了!他可能已经感到疼痛了,下面他不会再配合了!我做简单的处理,过一个星期再来做吧!”她转身对小康说:“你星期天来吗?”小康犹豫了一会儿,但牙疼的经历让他实在受不了,最终他还是点头表示同意。 “真不错!下次来哦,一定要来哦!到那时候一点都不痛了。” 星期天一晃儿到了。这次是小康主动催促着我带他去了潘医生处。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小康再也没有表现出害怕的迹象,积极地配合着潘医生的治疗。 修补好蛀牙后,小康显得非常轻松,还轻轻地将上下牙齿咬合着,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家长视点 每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理上渐渐有了一丝的变化。因为是“成长”,因为是未曾“遭遇”过,孩子们对生理变化引起的现象缺乏经验,所以心理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慌张、害怕。牙齿换牙、生成蛀牙等等都是每位孩子生理发展过程中所要经历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要正确地告诉孩子一些生理常识。小康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牙齿的相关知识,为的是让自己的内心“镇定”。他内心里想早日去医生那里,尽快地了解到牙齿的病因,尽早地解除自己内心的“慌张”。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生理常识,他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己的“恐惧”,积极地去应对。家长可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适时地告知即将出现的一些生理变化及应对策略,让他们做好“心理防备”。 小学中年级时期(三、四年级)属于人体发育的平稳期;到了高年级(五、六年级),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身体的外在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们心理情绪的波动,偶尔也会生成烦躁等慌乱的举止。此时此刻,家长应与孩子一道应对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鼓励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慢慢“长大”的迹象,告知他们这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以“平常心”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师手记 家长与自己的孩子相处在一起,许多时候看不到他们每日(每年)的变化状态,自然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情绪的变化。小学阶段,孩子们经历三个年龄段: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每个年龄段孩子们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作为家长,事先要了解每个阶段孩子的所需,不能盲目、武断地给孩子的行为、言语下结论,要常常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他们可能会遇到的身体上的一些变化,生理上出现的一些现象。等到生理上有变化时,孩子们因为有了提前的“自然输入”,就生成了“免疫力”,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成长过程中“经验”比“知识”重要。教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多地关注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实际上,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是对来自外界“压力”“挫折”等方面的处理方法。“有病”需及时治疗,不能拖,否则,小病会变成大病,最终不能治疗。P3-5 序言 1 孩子在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关注中长大了,我为他高兴!那一幕幕成长过程的历历画面依稀可辨: 孩子的妈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出生那天傍晚,天开始飘起鹅毛大雪。安顿好母子俩之后,我站在医院的窗台上,看着洁净的雪花飘了一夜,快乐充溢着我的心扉。孩子熟睡时的姿态是那么得安详,我常亲吻着孩子胖乎乎的小脚丫,他欢乐地咯咯笑。 孩子牙牙学语了,时刻都睁大着好奇的眼睛张望四周。每天,我都会带着孩子出门去转一转,接触了自然,他也就有了纯天然的品行。 上了幼儿园后,孩子的言语、行为都会带给我们新奇。从那一刻,我开始记录他每日的点点滴滴。将来当我们老了,回忆起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那是多么的温馨呀!作为父母,我们从小一直呵护着孩子,希望他能掌握更多的本领,希望他多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将来有一个好的未来。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教育有时会走形:对孩子有打骂、责备的现象。孩子小小的心田上也留下了爸爸、妈妈对他的“不好”,但那些都是作为年轻父母“不当疼爱”的教育。 上了小学,我依旧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享受着他给我们一家带来的欢乐。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仍有出言不逊地责备孩子的时刻,甚至还有极为凶恶的举止。让我们汗颜的是孩子没有颓废,而是一步步笑着走了过来。对于父母教育行为上的一些过错,孩子也总能理解,而且还说:“那是为了我好!”孩子真的长大了,知道了父母的心思,知道了父母的想法。 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双重身份让自己时常思考着自己的家庭中粗暴的教育行为,也时常总结自己学校的教育行为。 2 孩子终究要长大成人的,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们,懂得他们也是有尊严的个体。你瞧我的孩子: 出门时,他总是能够“保护”妈妈了,虽然做得还不够,但他做了。某天与妈妈一起出门喝喜酒,电话中还告诉我“会照顾好妈妈,绝对不会闹矛盾的”,多好的孩子呀! 虽然孩子的字迹还不是很工整,我也常常指出他的不足,唠唠叨叨的话语常常重复。他没有放弃,仍旧每日练字,尽自己努力做好。 我总是为了孩子的学业,习惯性地唉声叹气。这时,他劝我“会好的,不要生气”。多好呀!他都已经会规劝我,这是他处理、化解矛盾的能力。 孩子偶然也会生气、发小脾气、做古怪的行为、说言不由衷的话语、跑出家门不归……事后,他都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多好呀!能正确地面对错误、挫折与不足,这是他有明辨是非的思维。 我想让大家都知道,我为拥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整天都想着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因为他爱这些祖辈;理解家人对他的爱,不厌其烦地与爸爸、妈妈唠唠叨叨,也不厌其烦地听爸爸、妈妈的唠叨;知道对朋友好,虽然有时与别人产生疙疙瘩瘩的现象,但还总去找那些有过矛盾、摩擦的小伙伴寻求陕乐;知道对老师的尊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厌恨世间的人、事、物,即使作为毕业生的时候,仍旧整天充满天真、快乐的心情,似乎“玩”比什么都重要。 每次看到孩子在摆弄着电器,摆弄着喜欢的音箱、播放器、电脑、电子仪器……并且创造性地、衍生出许多我们都不知道的新功能时,我为他自豪; 当他每日坐在床上看书不想睡觉,千呼万唤才安然睡觉时,我们内心虽不快,但也为他喜欢阅读而感到欣慰; 当他不会跳绳,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跳绳;不会玩滑板,在我们的帮助下,不但会玩了,还玩出了许多新花样,并且教会了许多人,做了小小的师傅时,我们为他感到快乐…… 3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在孩子的小学成长过程中,我有许多话要说: 孩子每走的一步都是踏入新的学习历程,面对的都是新的学习环境,也是对未来人生一次次新的尝试。习惯、目标、态度,这三者在他的学业过程中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内心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而内心的强大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积累,不断地去展示,自我获得。 每个人都是强大的个体,只有自己树立坚定的目标,并且为了目标不断地去奋进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强大”,正如我们常常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说得那样: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付出了努力、汗水,我们才能获得掌声与鲜花。 家长朋友们,与孩子一道生活,一道前进吧!家庭、学校是孩子们大展身手的地盘,未来有他们施展才华的领地。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会精彩,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4 一个可爱活泼的孩子,一个疑问多多的孩子一小康。与他嬉戏的时候,我向他学到了许多纯真的、无与伦比的快乐,享受到了真正的愉悦。 本书的前期内容是无意而为的,主要是记载小康的成长故事。日积月累之中,本书形成了今天这样丰富的内容。本书的撰写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感谢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老师,没有她一直的激励,便不可一如既往地写作;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邓诗霞老师以及杨伯斌老师,在他们的关怀下,系列文章在《福建教师》杂志上以“教师父亲教儿子”专栏连载,使我能感受撰稿的快乐;感谢郄亚威、王宏义老师,他们一直给予我点拨。 感谢我的妻儿,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我有幸福的生活,有生活的乐趣,有写作的素材。这些内容是我们共有的财富、共同的甜蜜回忆。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献给我可爱阳光、潇洒帅气的小康! 蒋岭于江南小镇 2012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什么是成长?对家长来说,成长就是努力使孩子在小学阶段拥有一份富足的童年回忆;什么是教育?对老师来说,教育就是因材施教。蒋岭老师既是家长又是老师,他以“双重身份”的眼光为我们展示、分析了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现象,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可操作性,对小学生家长如何了解孩子起到了借鉴作用。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曾维惠(重庆市) 这是一本故事书。蒋老师站在父亲的角度,享受着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故事娓娓道来,平实无华。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康,一位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父亲和一个和睦、幸福、温馨的家庭,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书。书中的小故事折射出的大道理和人生感悟,值得我们深思,这正是蒋老师爱生活、爱家庭、爱工作的最好体现。 ——基础教育教研员 李斩棘(河南省) 家庭教育的首要技巧应是一门微妙的人文艺术。因此,衡量父母是否优秀的最主要标准,应是他的人文素养。作为一个父亲,蒋岭老师既有源于生活的实际经验,又有敏锐的感觉、洞察力,这样才更多地挖掘、激发了孩子身上不可思议的成长潜力。 ——学校一线教师 彭峰(江苏省) 父爱如山。本书作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他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范例,我看到一位父亲对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的关注;字里行间,我更读出了父亲对孩子的那份厚重的爱,让我们这些年轻家长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学生家长 尤佳佳(江苏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