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虚实三国
分类
作者 胡斌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三国归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本书将带您一探三国虚实,剖析三国人物,可歌可泣;领略三国文化,原汁原味;顿悟三国谋略,亦狂亦喜;感受三国风云,如痴如醉……

内容推荐

三顾茅庐真亦假。貂禅本是吕布妻,空城设计是人家。三气周瑜史无据,魏延反骨诸葛嫁。过五关又斩六将,关羽事迹谁人加。

三国风流。群雄逐鹿,韬略武勇,叱咤风云。刀光剑影里,看各路英豪粉墨登场;云谲波诡中,令众多史家谁究虚实?

目录

引言:虚虚实实话三国

政治斗争漩涡中的莽汉——吕布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吕布的武勇

连环计:吕布与貂蝉

虚构的丁原义子

三姓家奴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没落的贵族——袁绍

时代与家族 

山东盟主 

智取冀州 

鹰扬河朔 

官渡之战 

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可爱与可恶之间——曹操

“赘阉遗丑”与“汉相曹参之后”

奸雄本色:曹操的武略

英雄本色:曹操的文治

从“帝魏寇蜀”到“尊刘贬曹” 

曹操的民怨

“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必将篡位”的奸臣 

“吾其为周文王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一波三折的形象演变

“仁君”与“枭雄”——刘备

平民崛起为帝王 

“大仁大义”

长厚而似伪

道德与权术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诸葛亮

贤相:两朝开济老臣心 

作为军师的诸葛亮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赳赳武夫到煌煌武圣——关羽

国之干城

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义绝”之“忠义” 

“义绝”之“仁义”

大意失荆州与败走麦城

神化的关羽

走向神坛之路

欢乐英雄——张飞

万人之敌“猛张飞”

民间创造的角色

世之虎臣,国士之风

江东猛虎——孙坚

刚毅武烈,讨贼先锋

寒门将种

沦为陪衬的一镇诸侯

玉玺与孙坚之死

身后功业与声名

从“大智”到“大愚”——鲁肃

力促孙刘联盟的战略家

“借荆州”的真相与是非

“榻上对”与联刘抗曹

英雄本色与艺术形象

试读章节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温侯吕布虽然称得上是大名鼎鼎,但从总体上来看,他并不是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就篇幅言,全书120回,却只有短短17回涉及到他的事迹。就时间论,吕布活跃于东汉末年,正是三国鼎立成型之前的酝酿阶段。吕布并没有参加过魏、蜀、吴三国之间的争斗——他早在《三国演义》尚未完全展开的第19回便离开了历史舞台。

照理说,在《三国演义》所涉及到的上千人物中,这样一个时间跨度不长、描写笔墨不多的早期人物并没有理由让读者牢牢地记住。但是事实上却不如此,长期以来,吕布一直为广大的读者所称道,连以他为题材的各类戏曲也在舞台上盛演不衰。

吕布之所以能获此“殊荣”,自然是《三国演义》作者精心结撰的功劳。他虽然只是遵照史书《三国志》的记载而稍加点染,从而完成了这一人物的创造。但是,在这取舍、点染之中,《三国演义》的作者充分地显示出他卓越的艺术创造能力,将一个历史人物精心塑造成了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人,出生于北方的并州,为“五原郡九原人”,五原郡大体在今内蒙古中部,《辞海》里明确地将吕布家乡指定为今天的包头市。他出身贫寒,从小膂力过人,善于骑射。后来,吕布投奔并州刺史丁原(《三国演义》中误作荆州刺史),被任命为骑都尉。由于作战勇猛,弓马娴熟,他被人誉为“飞将”。不久,丁原任命吕布作主簿,非常信任他。

汉灵帝刘宏死后,大将军何进召外将带兵入京,丁原领兵到达京师洛阳,被任命为执金吾,掌握了京城的兵权。何进被宦官杀死之后,同受何进之召带兵入京的董卓力图全面控制东汉朝廷大权,与先期入京的丁原发生冲突。董卓用厚利引诱丁原的心腹吕布,吕布贪财好利,倒向董卓,杀死故主丁原,助纣为虐。在他的帮助下,董卓吞并丁原手下兵马,独掌大权,他废少帝,立献帝,将皇帝变成自己的傀儡。

吕布在董卓手下也非常受重用。他先被任命骑都尉,后又升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也知道自己独揽朝纲,横行无忌,树敌太多,所以他对吕布十分信任,誓为父子,把他当做自己的贴身护卫。但是董卓性情偏急,吕布有过小不如意,董卓就将护身的小戟扔过去刺他,幸亏吕布身手敏捷,躲过了。吕布只好委曲求全,对董卓多方解释,董卓也就没再理会这件事,但吕布内心里对董卓已有怨恨之意。再加上吕布看家护院,与董卓的贴身侍妾有了私情,心中也惴惴不安,生怕被董卓发现。这些事情凑到一起,使得他对董卓产生了离心力。

吕布曾将自己的情绪在司徒王允面前表露过,而王允正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除掉董卓,于是,他们便联络吕布为内应。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诛杀董卓成功后,王允任命立有大功的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进封为温侯。董卓部郭汜等率领凉州兵马进犯长安,吕布战败,逃离长安奔关东。出城前,吕布去保护王允,要求同他一起离开京城,但王允坚决不从,被杀。

吕布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他先投奔袁术,袁术不喜欢吕布,认为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便没有接纳他。他转而北向去投袁绍,帮助袁绍在常山击败张燕精兵万余人。吕布英勇善战,袁绍内心里也防备得很紧。吕布察觉到袁绍的意图,便想办法离开了袁绍,袁绍还曾派人暗杀吕布,但没有成功。吕布投奔张杨,也是危机重重。

后来,陈留太守张邈叛离曹操,与部下陈宫等迎吕布为兖州牧,屯驻濮阳,占据了兖州大部分地方。不久,曹操率军来攻,相持两年,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刘备无路可走,只好反过来投奔吕布,吕布收留了刘备,许其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自号徐州牧。袁术曾派纪灵带三万大军进攻刘备,刘向吕布求救,吕出面调停,上演了一场“辕门射戟”的好戏,双方罢兵。P1-2

序言

引言:虚虚实实话三国

三国的历史与故事向来都是很能引起许多人的想象与兴趣的。且不说妇幼皆;知的《三国演义》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鲜明活泼的人物形象,即便是向来被称为“良史”的《三国志》,也是波谲云诡,趣味横生,每每令人难以释卷。因为三国时期本身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斗智斗勇,在历史舞台上抛洒着热血与才情。

三国史事与人物本身即饶有趣味,富有激情,再加上陈寿所著《三国志》以及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了许多杂书的材料,揭了不少英雄的“隐私”,所以这个时代就成了民间传说与文人演义的绝好题目。唐代即有说三国故事的;到了宋代,“说话”(讲故事)的风气更发达,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后期东京城里的“说话”,共有许多科,其中“说三分”(即讲三国)是一种独立科目,不属于“讲史”一科,已成为一种专科了。南宋金元时期,南方的平话,北方的院本,都有许多三国的历史故事。至元明之际罗贯中搜集民间三国故事,加以附会整理,撰成《三国演义》,三国故事遂最终系统化。其后说三国者,多以此为本,《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故事,就逐渐取代《三国志》所记载的三国史事,而成为构建人们有关三国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架与素材了。

平心而论,以《三国演义》为核心的三国故事系统是以陈寿《三国志》所记三国史事为蓝本的。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所叙的事情,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但正因为实多虚少,人们才不免信虚者为实。而《三国演义》既为小说家言,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不免充分发挥了历代作者的想象力,力图把故事写得越实越好。但是,故事情节是越来越具体,看上去更“实在”了,但距历史事实却不免越来越远了。三国故事里讲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讲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这种把复杂多样的历史人物简单地区分为“好人”与“坏人”的脸谱化做法,也造成了更多的“虚”。

但是,三国故事的“虚”里面也有不少“实”的成分。其实,《三国志》所记也并不一定都是“实”的,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就揭示出许多陈寿的不实之处。而《三国演义》据裴注所引诸书加以演绎揣测,有些地方很可能是比《三国志》所记更切近历史事实的。因此,不能因为《三国志》是史书,就断其所记必为“实”;也不能因为《三国演义》为小说,就断其与《三国志》所记不合处必为“虚”。这样,三国故事与三国史事之间就呈现出虚实相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虚实难辨的情形。

今人论三国,除专门史家外,多以三国故事为基本素材,其中实者固多,虚者也不少。哪一部分较接近于历史事实,哪一部分属于虚构?其中的人物形象距离其本来面目究竟有多远?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距?这些问题,正是本书力图尝试着回答的问题。然而,三国故事的虚实难以辨别,且层次、事类繁多,不能具考;本书也不以考据为主旨,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三国重要人物为纲,系以相关事类,重点辨析三国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虚”与“实”;所论人物,则以三国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真实的人物形象相差甚巨者为限,对二者相差不甚大的,则不予讨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0: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