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因为它不是虚构,它仅是真实的记录。本书为“唯美主义文本系列”中的一本,刻记着作者三十年来的心灵随想,全书分为“行走笔记”、“写书人语”、“望海手记”、“问答小记”、“友人和书”等六辑。该书文字流畅,并附有精美图片,令人赏心悦目,实在是一本美不胜收的好书。
一个人面对时代生活必有声音,而散文就承载了这发声。生命如何经历,怎样蜿蜒曲折、悸动和感激,都在这些文字中了。所以当一个人于几十年之后再次抚摸从前的篇章,也就等于抚摸自己的历史。本书里的文字都是作者心灵的刻记。该书为“唯美主义文本系列”中的一本,阅读本书,我们可见散文的雅致与清纯。
天上的果园
我是死者的小学老师,他过去的班主任。我觉得有责任在这里说几句。L的同学讲了,L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说得不错,我可以作证。L大部分学校生活是我亲眼看着过来的,因为他才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他是个什么孩子,在座的可能有的不知道,我就是说给那些没见过这个孩子的人。他十三周岁,比同龄孩子要高一点,皮肤白细,头发乌黑乌黑,长了一对大双眼,水灵灵的。他聪明过人,会讲很多故事;他的自尊心很强;当他做了错事,就会深深地自责,以后再也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他乐于助人,爱劳动,常常是第一个打扫教室的同学……他走过那片灌木丛中的小路时,常采来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给我。我一直不知怎样感谢他才好。我说你不要为我采这些鲜花了,不要了,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采这么多……他走在大街上,所有人见了都会看他,没有一个人会忽略他。他长得太好了……也许我不该说这些,也许你们不愿听。我是想告诉你们:他从内心到外表都是绝对不平凡的一个孩子!他聪明过人又漂亮,那么纯洁那么天真——也许就因为他太完美了,这个世界才挽留不住。我常常这样想,这个孩子因为太好了,所以就留不下他……也许我们这儿太糟了,我们不配养活这么好的孩子!请原谅,我这是心里话。我开始难过得不行,可后来终于挺过来——因为我想明白了:他不该是我们人世间的孩子,他走了,到天上的苹果园里去了……
P123-P124
屈指算来,我发表作品的时间至今已有三十年了。这么长的一个时段,以篇目论,写得最多的是散文。
我一直认为,散文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因为它不是虚构,它仅是真实的记录。所以有时候,我会特别看重自己的这一部分文字。
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清代以前,诗与散文是高贵的文体,而小说还算不上。士大夫们不作小说。只是很久以后,小说作为一种吸纳力极强的文体,自身发生了蜕变和再造,这才有所改观。但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够包容诗与散文,有了它们的特质,于是不再等而下之。
可见散文的雅致与清纯。
三十年里我一直把散文当成心灵的刻记。一个人面对时代生活必有声音,而散文就承载了这发声。生命如何经历,怎样蜿蜒曲折、悸动和感激,都在这些文字中了。所以当一个人于几十年之后再次抚摸从前的篇章,也就等于抚摸自己的历史。
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将这些繁复琐碎的篇目整理和顺,依次编排。这一次终于有机会这样做了,并加了一点源出文字的图片,从而使记录和说明进一步清晰起来。
这些散文一直编下去,会有许多卷。于是它们让我珍惜的同时又有许多不安,因为这等于将自己的稚嫩和浮浅都罗列出来。但我不能一一擦掉昨天。
生活仍在继续,这些文字还在继续。我知道自己在目击,在幻想,在追忆,在言说,在感激和痛苦,在化为一行行文字。
2005年2月16日于万松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