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纲,记述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摒弃宫廷夺权、朝代更迭、农民起义及其他与生产力发展关系不大的政治事件等。本书不仅详述历代文化的具体内容,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两次中西文化大交流。更有新意的是记述了中国文化给世界的影响,这是一般通史中少见的,也是鲜为人知的。对历史评价实事求是,不受个人好恶左右而作出不公正的贬褒。为表明中国现代改革开放是承前启后的伟大工程,特地记述了古代改革开放,即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和明隆庆(1567—1573)张居正的改革开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步天下五千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郑彭年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纲,记述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摒弃宫廷夺权、朝代更迭、农民起义及其他与生产力发展关系不大的政治事件等。本书不仅详述历代文化的具体内容,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两次中西文化大交流。更有新意的是记述了中国文化给世界的影响,这是一般通史中少见的,也是鲜为人知的。对历史评价实事求是,不受个人好恶左右而作出不公正的贬褒。为表明中国现代改革开放是承前启后的伟大工程,特地记述了古代改革开放,即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和明隆庆(1567—1573)张居正的改革开放。 内容推荐 本书古代部分以科学文化为主体,记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和强大兴盛的国力,借以唤起世人注意:中国近代国家的衰弱屈辱是暂时的,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致。当代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业已复兴,国家繁荣富强,并正在步武古代,以期独步天下,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一部 古代文明光辉灿烂 第一章 原始文明的曙光 1.中国原始居民溯源 2.北京猿人文化 3.河套人文化 4.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 5.旧石器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文化 1.彩陶文化(夏族文化,约前5000—前3000年) 2.黑陶文化(商族文化,约前2800—前2300年) 3.几何印陶文化(吴越文化,前4800—公元初) 4.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第三章 青铜器时代科学文化(商代,前1700—前n00年) 1.夏亡商兴 2.青铜器的发达 3.农工商业的发展 4.科学文化 第四章 铁器时代科学文化(两周,约前1100—前256年) 1.封建制国家的建立 2.铁的发明和进步 3.农业的发达 4.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 5.学术思想的繁荣 6.科学文化 第五章 秦汉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前221—后220年) 1.秦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 2.汉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 3.秦汉美术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220—581年) 1.对外发展(关系) 2.佛教传入及其发展 3.中国第一位无神论者范缜 4.科学文化 5.文学艺术 第七章 隋唐五代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581—960年) 1.隋对外发展 2.遣隋使 3.大运河的开凿 4.唐对外发展 5.遣唐使与日本留学生(僧) 6.鉴真东渡 7.第一次中西文化大交流 8.科学文化 第八章 宋元明清前期对外发展和科学文化(960—1840年) 1.国势强盛 2.郑和下西洋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宋明理学 5.学术著作 6.中国古代改革开放 7.瓷器制造业的发达 8.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9.文学与美术 第九章 第二次中西文化大交流 1.天文历学 2.数学物理学 3.地理地图学 4.军事技术 5.医药生理学 6.建筑 7.绘画 8.音乐 9.哲学 第十章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2.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第二部 近代国家衰弱屈辱 第十一章 轰开国门 1.闭关自守 2.制造纠纷和武装挑衅 3.英国侵略政策的确立 4.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5.香港割让与火烧商馆 第十二章 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 2.联军闯入圆明园 3.大肆洗劫 4.无情焚毁 第十三章 助越抗法 1.清政府乞和 2.中法双方撤兵 3.黑旗军回国 4.《中法越南条约》签订 第十四章 台湾割让与反割让 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签订 2.台湾交割 3.台湾民主国成立 4.基隆、台北沦陷 5.刘永福渡海援台 6.黑旗军英勇抗日 7.刘永福內渡与台南沦陷 第十五章 津京喋血 1.京城浩劫 2.趁火打劫与“分而治之” 3.李鸿章北上议和 4.与瓦德西对话 5.《议和大纲草案》出笼 6.善后处理与订约 第三部 现代民族伟大复兴 第十六章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 1.金田村起义 2.北伐与西征 3.内讧与失败 4.两个革命文献永留史册 第十七章 洋务运动未能救国 1.洋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军用工业的创办 3.近代民用企业的创办 4.洋务运动的穷途末路 第十八章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1.公车上书 2.变法纲领的提出 3.变法的具体内容 4.光绪帝之梦 第十九章 辛亥革命尚未成功 1.中华民国成立 2.袁世凯窃取总统大权 3.二次革命又失败 4.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5.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 第二十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 1.中国共产党成立 2.大革命失败 3.三大起义 4.“围剿”与“反围剿” 5.两万五千里长征 6.西安事变 7.日本全面侵略中国 8.中华民族的抗战 9.抗战胜利与重庆谈判 10.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十一章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拨乱反正 3.邓小平论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 5.经济特区的设置 6.经济特区的成功 7.引进利用外资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科教兴国战略 11.上海浦东开发战略 1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缩影:“义乌精神”、“桐乡精神”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民主建设 17.法制建设 18.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概述 19.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原始文明的曙光 1 中国原始居民溯源 中华民族基本上由蒙古人种和马来人种两大血系组成,其中蒙古一支又是大陆血系的骨干,在种族发展史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据学者推论,蒙古人种可能是北京猿人(后述)的嫡系子孙。但他们生养滋息的地区不是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而是在广漠的蒙古大内海周围。从地质上考察,今天的蒙古沙漠和陕北产盐区曾一是太古时代的热带大内海,气候畅快,森林茂密,鱼类兽群丰富,足以养活一个较大的原始人群,这给他们提供了分途发展的前程。解放初期在内蒙沿边的怀来、怀仁、绥德、靖边、榆林、左云、归德堡及内蒙呼纳盟、哲里木盟等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如象、马、牛、鹿、披毛犀等,全是代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初期的热带动物,与“猿成人”的历史年代相当,给蒙古起源说的推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至于蒙古人种从内海分途发展的情况,根据现存的文化遗址,大致可以探索出其移动方向。最早向东南移动的一支,约在五六十万年前居住在河北平原,留下了周口店遗址,后持续发展,演化为渤海系统的商族黑陶文化。其次为向西南移动的一支,约在20万年前居住在鄂尔多斯草原,留下了河套遗址,再经持续发展,演化为陕甘系统的夏族彩陶文化。再次为向北移动的一支,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约在2万年前居住在北满地区,留下了扎赉诺尔顾乡屯遗址,形成了独立发展的东夷系统文化。其后又分一支,从北满向西南移动,约6000年前,居住在内蒙河套地区,留下了赤峰、林西遗址,发展为后来的北狄系统文化。此外还有从夏族分歧转化的西羌文化。以上种种大小血系,统由蒙古人种一脉派生出来,构成中国人种的主要成分,成为今日中华民族的直接祖先。如羌人为回族的祖先,狄人为蒙古族的祖先,夷人为满族的祖先。特别是夏商两族,自新石器时代起就不断接触、斗争和融合,逐步演进为汉人,形成中华民族中主要的骨干。 中华民族另一个主要成分,是马来人种(又称南太平洋系人种)。它的骨骼构造和文化遗存,与蒙古人种有显著的相异,或许是爪哇猿人的嫡系子孙,约在旧石器时代由南太平洋向中国移植。它的一支从越缅边境跨入云南,深入到四川的广汉,形成今日苗、彝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另一支沿东京湾海岸,进入闽粤沿海一带,前锋直抵台湾、琉球和日本,形成今日黎、瑶、高山、“百越”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和自己特殊的贡献,尤其是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大家担负了休戚与共的命运。这条民族纽带越来越紧,绝不容许分割。 2 北京猿人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印度、美索不达米亚)之一,文明古老,历史悠久。依据地下发掘的实物资料,中国历史可上溯到70万—20万年前(属更新世中期)的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在北京周口龙骨山洞穴堆积中发现。他是古猿向人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人型,也是中国历史的真正创始者。 1921年和1923年在龙骨山裂隙堆积中发现两枚人类化石牙齿后,考古者于1927年开始大规模发掘,又发现1枚人的左下恒臼齿。他们对先后发现的3枚牙齿化石进行研究后,命名为“北京中国猿人”。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震动了世界学术界。1937年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周口店发掘工作暂停。已发现的北京猿人全部标本(头盖骨5个、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和147枚牙齿)于1941年在几个美国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考古者在1949年恢复周口店发掘工作,又清理出一段上肱骨和一段胫骨,新发现北京人牙齿5枚、一个下颌骨和一个残破的头盖骨。连同以前发现的材料进行研究,北京猿人化石代表40多个不IN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另外还有10余万件石器材料、用火痕迹和100多种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古人类化石最丰富的一个遗址。北京猿人的主要特征:头盖骨最宽处在左右两耳孔稍上处;头盖骨低平,脑量平均约1043毫升(爪哇人只有900毫升);眉脊粗壮且左右相连,颅顶正中有明显的矢状脊;吻部前伸,缺乏下颌。牙齿比现代人粗大;下肢骨与现代人相似,说明已能直立行走;身高约1.50—1.57米。 从大量动物化石发现中,可知北京猿人已知肉食,且可能食鱼。从多处火烬堆积中,可知有利用火和管制火的能力,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从大量石器中,可知猿人已成为“制造工具的动物”,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第一步。尽管只会利用天然的石块(始石器),但时间一长,终于掌握了打制石器的方法(旧石器),开始了创造世界的记录。 3 河套人文化 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的河套人,是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中间一环,代表着中国大陆上第二阶段的人型,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7万—14万年间。所发现的化石有左上侧门齿一枚,齿的大小与现代人相似,齿冠结构具有原始特征。同时发现脊椎动物化石45种,现多绝灭。1956年又在该地区发现顶骨化石一块和股骨一段。 河套人文化的遗址,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和内蒙都有,可见旧石器中期人类分布更广。当时中国北部气候日趋干燥寒冷,唯有河套一带雨量充沛,较适于人类居住,成为人类迁徙的目标。河套人文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黄土底部砾石层文化,分布于准噶尔河流域、榆林油坊头、吴堡及山西的保德、甘肃的庆阳一带;另一类为黄土层文化,分布于宁夏水洞沟和陕北萨拉乌苏河两岸。前者年代较早,后者约当旧石器中期,而文化遗存较为丰富。 水洞沟的发现以石器为主。萨拉乌苏河的发现以动物化石为主,如长毛犀、长毛象、剑齿虎、驯鹿、水牛、野马、野猪、鸵鸟、水獭等,达45种之多。河套人的石器,在制造技术上已有很大进步,其特点是采用了压削法,加工较精细,锋刃较锐利,并有尖形器、刮削器、雕刻器等多种类型,显示出石器用途上的初步分工。由此可见河套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生产经验上更为丰富和创新。 从遗物推测,河套人已有造火的智能,已知使用原始的骨器。可惜至今仅发现“铲式门齿”一枚,没有遗骸发现。这种“铲式门齿”,在现代蒙古人种中仍然保存,可见其间有一线联系。 P3-5 序言 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拙著《西风东渐——中国改革开放史》。但因病此书只写至解放以前,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未能包括在内,心中不安。后来病情好转便奋发,继续撰写新中国成立后至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以求完整。这样,历时三年,至今才告完成,甚幸。 “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在思想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大原则被确认,彻底改正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历史发展动力”的错误观点。从而旧有中国通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必须重写。然而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且还不能排除在整个中国历史之外。因为这个理论体系与中国历史一脉相承,从历史上可以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依据及其形成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华民族古来就是按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己的特点,创造历史,走一条与西方社会发展相异的道路。因此外国经验未必适用于中国,不能照搬硬套。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个文化宝库中,儒家治国的宝贵经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足够我们应用借鉴。因此,本书古代部分以科学文化为主体,记述了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和强大兴盛的国力,借以唤起世人注意:中国近代国家的衰弱屈辱是暂时的,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致。当代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业已复兴,国家繁荣富强,并正在步武古代,以期独步天下,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作为“新编中国通史”,并非哗众取宠、高傲自矜,有其一定新意: 第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纲,记述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摒弃宫廷夺权、朝代更迭、农民起义及其他与生产力发展关系不大的政治事件等。 第二,把中国杰出的传统文化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世界领先的地位。不仅详述历代文化的具体内容,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两次中西文化大交流。更有新意的是记述了中国文化给世界的影响,这是一般通史中少见的,也是鲜为人知的。 第三,强调文化兴衰与国力强弱、民族存亡成正比例。正因为中华民族(以汉族为骨干)不是生物学上的种族群和政治学上的政治群,而是文化学上的文化群,有坚韧的文化纽带紧紧牵连着,团结在一起,虽几经民族存亡关头,仍屹立不动。 第四,对历史评价实事求是,不受个人好恶左右而作出不公正的贬褒,如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政变、辛亥革命等的记述。 第五,为表明中国现代改革开放是承前启后的伟大工程,特地记述了古代改革开放,即北宋王安石的变法和明隆庆(1567—1573)张居正的改革开放。可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并非一夜之间偶然想出来的,有其历史渊源。 第六,本书现实意义重大。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举世瞩目,令人震惊。它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方历史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已成为过去,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形成。中国复兴全靠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成功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扭转乾坤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壮丽事业,本书最后一章以二十节分别论之。此项当然也是旧有通史未曾涉及的新意吧。 最后笔者觉得,这部意义如此重大的著作竞由一名民间史学家来完成,似乎不太相称,深感惶恐。然而官方研究迄今未见同类著作出版,权且抛砖引玉,领教大方。 桐乡郑彭年谨识 2008年8月3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