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操/陈舜臣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陈舜臣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操一直被视为历史恶人,其真实形象多被扭曲相传。但是,他与其他在《三国志》中登场的英雄豪杰不同,留下了很多诗文。由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探寻他的人物像。他还是为兵书《孙子》添加注解的学者。

本书避开了过于小说性的描写,而是尽量营造出时代的氛围。融入了佛教的传来途经、西域及其居民等内容。结合史料,重新审视、探索曹操这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历史真相。其中,作者更以历史为背景,在曹操的家庭生活和心绪互动上着墨良多,从而使曹操的形象新奇不凡,精彩连连。

内容推荐

曹操,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他改革东汉恶政,消灭北方雄豪,唯才是举,劝课农桑,在政治、军功、文学上颇多建树的同时,亦有权诈机变、虐残暴强的历史讥评。陈舜臣以其明晰洞彻的历史观,雄浑凝简的笔致,依据其独擅谨严的推理手法,结合史料,重新审视、探索曹操这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历史真相。其中,作者更以历史为背景,在曹操的家庭生活和心绪互动上着墨良多,从而使曹操的形象新奇不凡,精彩连连。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光和元年

第二章 安处亭

第三章 逃亡行

第四章 半年又半年

第五章 动乱前夜

第六章 岁在甲子

第七章 济南之相

第八章 归乡

第九章 西园八校尉

第十章 传国之玺

第十一章 从长安至青州

下卷

第十二章 父之死

第十三章 乱战

第十四章 东山之诗

第十五章 观沧海

第十六章 爱儿夭折

第十七章 赤壁往返

第十八章 志在千里

第十九章 东征西征

第二十章 时过时来

第二十一章超世之杰

后记(陈舜臣)

试读章节

上卷

第一章 光和元年

东汉灵帝熹平七年(178年)三月,改年号为光和。

此年,曹操二十四岁,任顿丘县令。顿丘县乃东郡十五城之一。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郡距洛阳约八百余里。汉朝时,一里约为四百多米,故东郡距京城也就三百数十公里。从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来看,这已经可以说是很近的距离了。而从东郡到曹操的故乡沛国谯县的距离也不过大抵如此。

两年前,自任命为顿丘县令以来,曹操每次心血来潮,不是随意前往洛阳,就是擅自返回故乡谯县。

“擅自离开任地,可无碍?”堂弟夏侯惇对返回谯县来家造访的曹操说道。

“无须担心,无人会过问此事。”曹操答道。

“你真是鲁莽!”

“被你这个鲁莽之人称为鲁莽,岂不乐哉!”曹操笑道。

夏侯惇曾经一怒之下,将侮辱自己老师的人杀死。那时他不过十四岁而已,却因“烈性之人”之名,让人惧怕。如今,有此称号的堂弟反而说自己是鲁莽之人,曹操不由苦笑。

“我们的部曲如何?可有松懈?”曹操问道。

夏侯惇挺起胸膛答道:“丝毫不敢大意,每日精心操练,无须挂念。”

所谓部曲,源自表示队伍单位的“营”、“部”、“曲”、“屯”等用语,取其中的“部”和“曲”组合而来,主要指武力集团。在官兵和私兵中均可适用,但在当时,更多指的是私兵。

因政局不稳,治安混乱,地方豪族逐渐开始拥有私兵团。说到沛国谯县的豪族,首当其冲的便是曹家和夏侯家,且两家皆亲属关系,故共同训练部曲。所以,方才曹操问起“我们的部曲”之事。

“有元让在,我心安也。”曹操说道。

曹、夏侯两家联合的部曲训练,全部委托于夏侯惇。元让,乃夏侯惇的别号。避开本名,以别号相称,是一种礼仪。

“孟德兄,”夏侯惇也开始用别号称呼曹操,“我们这一族,就指望孟德兄在朝廷迁升,威震于天下了。”

“哈!哈!身肩重任也。”

“孟德兄乃本族栋梁之才,理应责任重大。与其偷暇返回故乡游玩,倒不如前往洛阳多多结交达官显贵!”

“许久才回故乡一次,竟遭此训斥。……不过,元让,你要切记,与洛阳的达官显贵相比,还是自家的部曲更值得信赖。不对,如今的世道,也只能信赖自家的部曲了。”

“如此说来,你是为了视察自家部曲才返回家乡的吗?”

“正是如此。”

“那就一同前去看一下部曲的操练情况吧。”

“正合我意。”

“请!”

夏侯惇起身朝马厩走去,曹操紧随其后。

曹操之父曹嵩,实际上出生于夏侯家。夏侯惇之父与曹操之父乃是亲兄弟。曹操之父后为曹家养子。虽收异姓之子为养子甚是罕见,但因曹、夏侯两家历代联姻,关系密切,也便不足为奇了。

曹家自称是曾侍奉汉高祖刘邦的宰相曹参的后裔。夏侯家则是汉高祖的太仆(牧场、马厩、马政的长官)夏侯婴的子孙。然而,自东汉中期起,两家均趋于败落。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宦官。  所谓宦官,是指被实施宫刑后丧失男性功能,专门用于服侍后宫的人。皇帝的后宫不允许一般男子出入。东汉第三代皇帝章帝十九岁登基,三十三岁驾崩,之后的十代皇帝皆年幼时便继承皇位。十人之中,最年长的是十五岁继位的桓帝。殇帝在出生后百日便继位,翌年驾崩;冲帝二岁时继位,翌年驾崩。他们皆由皇太后垂帘听政,而能够接近宫中女性的唯有宦官。

宦官逐渐接近权力中心,并开始得势。除了宦官以外,能够与皇太后共议朝事的,还有皇太后的娘家人,即外戚。因此,宦官和外戚,围绕权力之争,双方对立起来。这种争斗,往往会以宦官胜利告终。因为皇帝一换,相应的外戚也便随之退场,而宦官却无须更换。

外戚中的窦氏、邓氏、梁氏虽显赫一时,却终归没落,甚至惨遭灭族。例如,和帝曾不满于外戚的专横,借助宦官之力,打倒过外戚窦氏。而在打倒外戚阎氏之后,立有功绩的十九名宦官均被封为列侯。一般的文武官僚,册封为列侯乃不易之事。而宦官却轻易地跻身于贵族之列。

在独裁体制中,独裁君主往往会重用自己信赖的亲信。与一般的士大夫相比,宦官更受到君主的信任。因为宦官总是跟随君主左右,而且大多是自幼年开始就服侍君主。士大夫各有家族,不免要为家族有所顾虑。宦官则不然,因无子,便可一心一意侍奉君主。

——成为宦官,便可出人头地,积累财富。

世人都这样认为,而事实也是如此。若想有求于朝廷或是官府,只能依靠宦官从中斡旋。上至官职任免,下至物品买卖,若没有宦官从中斡旋则无法成功。而谢礼通常会是一笔重金。

因此,有自愿接受宫刑的人,也有为自家幼子进行宫刑的人。

曹操的祖父之所以会成为宦官,曹家和夏侯家皆避而不提。

祖父曹腾自幼为宦入宫,陪伴六岁的皇太子学习,可见并非出于自愿接受的宫刑。

牺牲一名少年,乃是家道中落的曹家被迫之策,应该是无奈之举吧。士大夫对宦官心怀嫉妒,同时也日益蔑视宦官。特别是十九名宦官被册封为列侯时,士大夫的愤慨超乎想象。

东汉王朝由出身于地方豪族的光武帝刘秀所建立,政权基础为地方豪族。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地位。然而,毫无家世可言的宦官却轻易跻身高位,甚至只要经宦官从中斡旋,毫无教养的暴发户也可谋得官职,这难免会招致士大夫强烈的不满。

曹家曾是地方豪族,可这一族却出了位令豪族唾弃不止的宦官,也许是为了舍虚名求实利吧。

被迫之策果真没有令人失望。曹腾侍奉的皇太子终于登基,即顺帝。曹腾被任命为六百石的小黄门,之后升为中常侍,最后晋升为宦官中最高位的“大长秋”(皇后侍从长)。这虽只是个两千石的官职,额外俸禄却甚多。

顺帝阳嘉四年(135年),特许宦官可以收养子并世袭其爵位。依靠宦官之力登基的顺帝,对宦官示好。

身为曹家牺牲品的曹腾,原本已脱离士大夫家族,却因此又得以再次成为曹家人,还要为没落的曹家谋得爵位,他从桓帝开始被封为费亭侯。于是,原本没落的地方豪族,再次显赫,并从有联姻关系的夏侯家找来养子。这名养子便是曹操之父曹嵩。

曹腾在宫中生活三十余年,侍奉过四位皇帝。有很多事必须经过他手才可办妥,所以相应的谢礼也不计其数。曹家因此成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富豪。

久居于宦官最高位的曹腾,在养子曹嵩生下长子曹操那年,于洛阳离逝。据说他在看到孙子的脸后,才安心撒手西去。

曹操不记得祖父的长相。可据本族的老人们说,曹操不知为何长得不像父亲,却更像祖父。曹、夏侯两家世代联姻,所以流淌着夏侯家血液的曹操,长相与祖父曹腾相像,不足为奇。

——不仅是长相,就连性格也十分相似。大长秋也偶有惊人之举。

本族的一位老妇曾如是说过。

在权谋充斥的宫廷里,曹腾能够长立不倒,实非易事,因此被世人评为“沉稳之人”,可他也有让人无法捉摸的一面,就是有时会做出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事。

曹操一声不响地返回谯县,或许也是和祖父相似的一个例子吧。

——祖父的举动看似反复无常,事后细想必有其缘由。

曹操从母亲那里曾听到过这样的话。

曹操和堂弟并排骑着马,朝河边的练兵场而去。

前方迎面驶来一辆轺车。当时的士大夫,正式访问和旅行时乘坐牛车,一般的外出则乘坐一匹马拉的轻快轺车。车上不挂帷幔,以便观望四方,并由自己亲自驾驶前进,这便是轺车。

“那是子岳吗?”曹操问道。

子岳乃是谯县士大夫程家的主人,名峻,号子岳。

虽是同县的士大夫,因为曹家出了宦官,便受到程家的鄙视。因久未相见,且距离尚远,曹操才向当地的夏侯惇确认。

“没错,正是他。”夏侯惇答道。

一靠近骑于马上的二人,程峻便停下轺车,双手抱在胸前,作揖为礼。曹操和夏侯惇也下马作揖回礼。

P1-7

后记

中国人将国称为“国家”,人类的经历也和家密不可分,但是,在记录中“家”却似乎并不受重视。即便如此,在乱世之中,实际上,家所占的比重很大。就拿曹操来说,我认为应该多多描写其作为家庭成员的形象,但相关记录却甚少。所以作者利用小说家的特权,在接近事实的基础上添加了想象。但是,我相信其中未有扭转史实之处,

细细想来,曹操一直被视为历史恶人,其真实形象多被扭曲相传。但是,他与其他在《三国志》中登场的英雄豪杰不同,留下了很多诗文。由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探寻他的人物像。他还是为兵书《孙子》添加注解的学者。因古旧版本的《孙子》已无现存,有人说《孙子》的原文也是曹操捏造而成。但是,一九七二年从山东省临沂西汉墓出土了《孙子》竹简,曹操捏造古典的嫌疑才得以洗刷。遭受如此怀疑,就是曹操身披恶名的一例。虽说如此,关于他的传闻,也并非全部不实。其父被杀之后的大肆屠杀,就是事实。

虽是在写小说,却避开了过于小说性的描写,而是尽量营造出时代的氛围。此外,我发现以前的三国故事中,都欠缺佛教要素。所以,在本故事中,我融入了佛教的传来途经、西域及其居民等内容。

三国志也是关于洛阳被破坏、又重建的故事。曹操临终前所踩的便是洛阳的土地。而在幼时的记忆中,洛阳是一个四处飘香的大都市。曹操在洛阳终结了自己的一生。

以新建的洛阳,作为曹操临死的背景,无疑起到了象征作用。此后,无曹操的曹氏一族在此地开始新的历史。

正史《三国志》中,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能在乱世中取胜,当然是非常之人,也当然是超越时代的杰出人物。但是,若不是乱世又会如何?相面先生许劭看过曹操的面相后,说道:“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有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前者是《后汉书》的原文,后者并非《三国志》的原文,而是注解中的词语,作者毫不犹豫采用了前者。若是和平年代,他应该会是问题颇多的恶人吧。一定会是如此。

曹操众子时代的故事,会在于续篇中。即位的曹丕与父亲甚为相似,也是一位奸雄,且极富文采。但是,就诗文之才而言,还是弟弟曹植更胜一筹,这是众人公认的事实。

在魏国的政权中,司马氏抬头,魏之曹族还未见到三国统一,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时正是日本的卑弥呼派遣使者来魏之时,魏国领有朝鲜半岛的乐浪、带方二郡,所以东亚与中原极为相近。我打算以此为背景,再写续篇。

陈舜臣

一九九八年十月于六甲山房

书评(媒体评论)

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封建时代,是有其黑暗面,也有其光明面的 其光明面安在呢?公忠体国的文臣,舍死忘生的武士,就是其代表。这两种美德,魏武帝和诸葛武侯,都是全备了的。他们都是文武全才。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得这两位大人物以结束封建时代,真是封建时代的光荣了。

——吕思勉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为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的刻板叙述,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大众语言 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著名作家)

河南安阳曹操大墓的出土,让世人开始去关心和了解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真实面目日籍华裔作家陈舜臣在他的力作《曹操》中,为曹操褪去了传统舞台上千年的“白脸”浓妆,细腻而生动地还原一个真实而人性化的三国英雄曹孟德.

——夜狼啸西风(新浪论坛文化读书社区版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