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一位客居巴黎异乡人的经验描述出他眼中的巴黎,充满异国情调。从巴黎人的生活观、生活形态、作息、口头禅,到天气景致的变化,娓娓道来,随着时序变迁呈现出了不同色彩和律动感的巴黎风情。他经由一间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钢琴铺,揭开了巴黎人的神秘面纱。
书里弥漫着巴黎的味道:清晨的淙淙水流清洗着道路两旁,面包坊透出新鲜的面包香,黄昏时隐约传来巴赫的《十二平均律》……
三角钢琴的顶盖不怎么牢靠地倚着墙,一眼望去像是一幅有着珍奇山林和曲线美感的山丘平面风景。几对烛台放在角落,发亮的银与黄铜闪烁着光芒。工坊的上方四周延伸了一圈走廊,那里堆放了更多的物件:刻着绢秀涡纹状字样“加沃”(GaVeau)品牌的谱架、椅子和凳子、调音用的调音钉和琴弦,甚至还有成堆的老节拍器,它们小巧的金字塔造型看起来又像一整片木头做的石笋。在凌乱有如森林一般的屋室中央,有一部分我的眼光不及之处,藏着一块神奇的地带。那里有3架钢琴围成一圈,透着光泽,而且是完全组装好已经可以弹奏了的,它们琴盖已经掀开来,琴椅也已就位。
助手卢克此刻打破了寂静,向我自我介绍,并邀请我入内走走看看。我向他解释我是维罗妮卡的朋友,他点头示意。他告诉我屋里所有的琴的的确确都是可以出售的,对于这个前后不一的情况,他说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或窘迫,他欢迎我随意看看并提出任何我想问的问题。我们一同逛了一圈,并看了六七架钢琴。有时候,卢克会掀起琴盖露两手弹几个和弦。那些大型三角钢琴真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它们只是委屈地被藏在这儿,而且也还不能弹奏,就像停泊在船坞里的船,暂时失去了它们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我看到其中几架“史坦威”(Steinways),几架普莱耶尔,还有很多我从未听过的厂牌,甚至还看到了一架“贝奇斯坦”(Bechstein)演奏会用的三角钢琴,黝黑发亮的琴身有旁边那架加沃小型立式钢琴的整整两倍长。
P13
在我的想象中,有两种读者会特别喜爱这本书。
一是对巴黎充满向往,渴望深入体验巴黎地理、人文风情和常民生活传统的读者。这本书的作者以一个异乡人的经验描述出他眼中的巴黎,充满异国情调。从巴黎人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工作、口头禅,到天候景致变化,娓娓道来,随着时序变迁呈现出了不同色彩和律动感的巴黎风情。
另一种读者是对钢琴及音乐感兴趣的读者。一如书名所点出,作者经由一间位于塞纳河左岸的钢琴铺,揭开了巴黎人生活的神秘面纱,进而了解了更多关于钢琴的知识与制造历史,这些在书中都藉着生动有趣的对话和故事详细描绘出来,这使得此书读来不仅有散文的诗意,又有丰富的知识性。书中除了作者自己,另一位灵魂人物卢克(钢琴铺主人)也是钢琴的狂热分子,话语中时时流露丰厚的专业素养与机智,作者透过他买到了自己挚爱的钢琴,对彼此的认识也因此更深一层,他与卢克之间的交流与友谊的增长,伴随呈现了巴黎社会人文的独特精神风貌。
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关于钢琴机件与调音方面的专业名词与术语,住在台东池上工作的调音师简博襄热情地协助校正译名,并细心解释钢琴的机械装置,让许多钢琴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够更精确地传达出,在此特别致谢。
郑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