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樱童话手绘完全本”系列是迄今为止最全的杨红樱童话作品集,收录了除“笑猫日记”系列外所有杨红樱的童话作品。全部插图完全手绘,著名儿童插图画家手笔,精美独特,清新隽永。
杨红樱的童话作品是一个丰富而广大的文学世界,这既是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更是儿童的诗性精神世界。在杨红樱的笔下,既有长篇童话,又有中短篇童话,既有直面现实人世的人文童话,又有张扬科学精神的科学童话,还有融校园、成长、幻想于一体的校园童话,两代人共读共享的亲子童话。这是一个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苑,也是一个鸣啭着各种鸟鸣的林子。走进去,你如同一脚跨进九寨沟的五彩湖,又如赤脚走过绿色的原野,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红花绿茵,都有小仙子藏在里面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
本书为系列之一。美丽的翡翠森林,经常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一只退役警犬来到这里,开办了一家侦探所。他和他的助手青蛙博士一起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
美丽的翡翠森林,经常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一只退役警犬来到这里,开办了一家侦探所。他和他的助手青蛙博士一起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
本书讲述了各种丛林生物的形态和习性,还有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知识。相比于简单罗列介绍式的科普图书,这种采用拟人化手法,配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的科学童话,显然令孩子们在得到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也会使孩子们更牢固地记住这些科学知识。
神犬探长掀开红公鸡丰厚的羽毛,查看着他身上有没有被狗或猫咬伤的伤口。
“他身上没有伤口啊!”
“他怕水,这是狂犬病最明显的症状,狂犬病又叫恐水病。”青蛙博士坚持自己的意见。
“可是,狂犬病总得有被咬伤的伤口吧,这又怎么解释呢?”神犬探长不同意这么早就下结论,“走,我们还是进村看看再说。”
他们进了村子。在一棵老树下,他们看见一头上了年岁的老牛正在那里伤心流泪。
“老牛,你有什么伤心事吗?”神犬探长关心地问道。
“我最忠诚的朋友今天早晨死了。”老牛说着,又抽泣起来。
“你的朋友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老牛缓缓说道:“我的朋友是一头驴,身体一直很棒。前些日子,他突然得了怪病,不吃不喝,嘴角淌着口水,见到我也不认得了,还咬我……”
“狂犬病!”青蛙博士失声叫道,“这些都是狂犬病的症状。”
神犬探长问老牛:“这个村子里出现过疯狗疯猫吗?”
老牛摇头:“没有,从来没有。”
“那么,你的朋友是怎么死的?”
老牛想了想,说:“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弱,好像血流尽的样子。”
“好像血流尽的样子”,这句话在神犬探长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决定去看看那头死去的驴。
死去的驴瘦得皮包骨头,躺在地上,似乎解脱了所有的痛苦。神犬探长举着放大镜查看他的全身,终于在死驴的腿上发现有一小块没毛的地方,再仔细一看,还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伤口。青蛙博士也看了,他们俩都判断出这不是疯狗或疯猫咬的伤口。
“再说,这么小的伤口,血是很容易凝固的,这头驴也不至于失血过多而死呀!”
神犬探长陷入了沉思。现在可以肯定红公鸡和死去的驴都是狂犬病患者,但是传播病的不是狗,也不是猫,那么是谁呢?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来到河边,神犬探长抽着烟斗,从嘴里吐出一个又一个圆圆的烟圈;青蛙博士蹲在一块大石头上,眼睛凝视着远方。他们许久没有说一句话,但他们的心里却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谁是狂犬病毒的携带者?
当天边拖着的最后一抹晚霞就要消失的时候,河面上忽然出现黑压压的一片“飞鸟”。
“蝙蝠!”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异口同声,他们取出望远镜想把蝙蝠看清楚些。
这不是一群普通的蝙蝠。只见他们有细长的腿和前臂,还有一双比普通蝙蝠大得多的眼睛。
“吸血蝠!”青蛙博士放下望远镜。
吸血蝠向村子里飞去。
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也追踪而去。
有几只吸血蝠飞到一座羊舍里,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在外面埋伏起来,那里有一扇方窗,恰好能看见里面的动静。
羊舍里有两只羊。吸血蝠毫不迟疑地飞向他们。两只羊似乎有所察觉,显得烦躁不安,他们甩着尾巴,跺着脚,好像要摆脱什么似的。
吸血蝠立即停在地上,慢慢地向羊爬动。
“看见没有,”青蛙博士在神犬探长耳边悄悄说,“一般的蝙蝠是不能在地上爬动的。” 吸血蝠已爬上了羊的腿,在那里停留了几分钟,然后用长长的牙齿把羊腿上的毛咬掉一点点。
羊突然身上一抖,随即全身放松,微闭双眼,一副很舒坦的样子。
“他感觉被咬了一口,但是吸血蝠的唾液里有麻醉剂,当麻醉剂进入他的血液后,他立即感到全身很舒服。”
青蛙博士的解说,使神犬探长很是信服。
青蛙博士又接着说道:“准确地说,吸血蝠在动物身上实际不是吸血,而是舔血。”
“舔血?”神犬探长又举起了望远镜。
“虽然吸血蝠在动物身上只是那么浅浅地、轻轻地咬了一口,但是他的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剂,小小伤口里的血汨汩地流出来,吸血蝠通过下唇上的一条小沟,用舌头把血送进嘴里。”
神犬探长放下望远镜,青蛙博士说的不错,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吸血蝠在羊身上确实不是在吸血,而是在舔血。他看了看颈上的挂表,舔血时间长达四十五分钟。
“现在可以作出结论了。”神犬探长说,“给这个村子带来灾难的恶魔就是吸血蝠,狂犬病的携带者也是吸血蝠。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对付这群吸血恶魔。”
“你说就我们俩?”青蛙博士摇摇头,“我可帮不了你什么忙!”
“你能帮我,用你的智慧。”神犬探长坚定地说,“我们必须尽快地消灭这些吸血蝠,否则,幽兰山谷将会成为死亡之谷,狂犬病毒将蔓延开去。”
吸血蝠成群地居住在幽兰山谷的顶壁,好在神犬探长开着直升机,否则是根本没办法爬上去的。
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隐蔽在一棵从峭壁斜出的树上,在这里观察了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原以为吸血蝠是肮脏和凶残的,没想到他们是极爱干净整洁的动物,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来梳理打扮自己,同伴之间也以互相舔皮毛为乐。
“我有办法彻底消灭吸血蝠了。”神犬探长信心十足地说,“只要活捉一只吸血蝠,便可以消灭这里所有的吸血蝠。”
“这倒不难。”青蛙博士立即献计献策,“我们在羊舍里就可以活捉那几只吸过羊血的吸血蝠,因为他们总是夜复一夜地在同一伤口上舔血,直到把这只羊的血吸尽为止。”
“太好了!”
神犬探长显得十分兴奋,他驾着直升机,很快离开了顶壁,又回到村子里。
他们在羊合里布下罗网,守候在窗户边。
夜幕降临,几只吸血蝠果然又飞进羊舍。神犬探长一拉机关,这几只吸血蝠全落进了网里。
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冲进去,迅速地在他们身上涂满混合着黏性油浆的毒药,然后把他们放走。
这几只身上涂着毒药的吸血蝠,一回到他们的栖息地,第一件事就是把身上舔干净。其他的吸血蝠也纷纷围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清理身上。
一夜之间,所有的吸血蝠全被毒死了。
神犬探长的直升机又起飞了。幽兰山谷的风令他心旷神怡,他愉快地吹起了口哨。青蛙博士却使劲地把头伸出窗外,对那山谷里的兰花留恋不已。
P17-22
时光积攒经验,阅读塑造成长。阅读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阅读史就是拓展生命的历史,丰富精神的历史。
在今天这个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图画阅读已然成风的多媒体时代,图书阅读依然显得十分重要。静静地捧读书本的姿态,依然是一种最迷人、最值得赞美的姿态。
“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这是少年儿童阅读的一条黄金定律。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和喜爱。有了兴趣,喜欢上了书,才会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精彩人生大门的钥匙。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童年时期,幻想乃是儿童心灵的主要的本领和力量,乃是心灵的杠杆,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存在于他们自身之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首要媒介。儿童不喜爱抽象的概念。他们需要的是短小的故事、童话——他们是多么强烈地追求一切富有幻想性的东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可以没有芭比娃娃,没有钢琴,但不能没有童话。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就让童话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吧。我常常告诉家长和老师:“爱看童话的孩子不会变坏。”童话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是他们获得真、善、美的源泉。在一切文学样式中,童话最富有诗性光华、浪漫色彩、创造思维、自由意志、游戏精神。童话对于儿童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杨红樱的童话作品是一个丰富而广大的文学世界,这既是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更是儿童的诗性精神世界。在杨红樱的笔下,既有长篇童话,又有中短篇童话,既有直面现实人世的人文童话,又有张扬科学精神的科学童话,还有融校园、成长、幻想于一体的校园童话,两代人共读共享的亲子童话。这是一个盛开着各种色彩的花苑,也是一个鸣啭着各种鸟鸣的林子。走进去,你如同一脚跨进九寨沟的五彩湖,又如赤脚走过绿色的原野,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红花绿茵,都有小仙子藏在里面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杨红樱的作品不仅是属于儿童的,也是属于那些童心未泯或想要守护诗性精神家园的成人的。
杨红樱的童话如同天边驶来的红帆船,满载着好听的故事,满载着快乐、善良与温暖。你能在“骆驼爸爸讲故事”和“鼹鼠妈妈讲故事”里,找到一个个大大的惊喜;更有那洒满阳光的梦之花,正在“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心田盛开。一片叶子藏着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世界。“流浪狗和流浪猫”说着“鸡蛋里的悄悄话”,“亲爱的笨笨猪”去旅行,“没有尾巴的狼”正在演绎“森林谜案”,“七个小淘气”要去“寻找美人鱼”,“猫头鹰开宴会”是否有什么秘密?“神秘的女老师”发现了什么?这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而又诗性盎然的童话世界:舒缓柔和的节奏,随意挥洒的自由,轻灵飘逸的氛围,优雅单纯的情感……
谁都想聪明,拥有智慧。杨红樱的童话就蕴藏着很多高水平的智慧,这就是她的科学童话。杨红樱的科学童话首先是很好看、很风趣的小故事,读了准让你开心。但在开心之后还能“脑筋急转弯”,明了科学童话里面所呈现的一切。小故事,大道理。童话里面有科学,科学也可化为童话。据杨红樱说,她最早从事的文学创作,就是科学童话。那时她正年轻得像朝霞映红的凤仙花,为了调动班上小学生的语文兴趣,她选择用自己写的科学童话作为校本教材,融趣味、幻想、知识于一炉,使儿童文学真正做到“有益又有趣”(张天翼语)。这一招可真灵,孩子们深深喜爱上了杨老师的科学童话,而杨红樱也从此深深喜爱上了儿童文学——孩子们的喜爱就是她的喜爱。她说过她要破译童心世界,她的笔要永远为孩子们写作。
杨红樱的童话所要表达与倡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与人为善,导人向上,呼唤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理解、同情、友善、帮助、责任、道义、宽容,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建构起温情脉脉的人性谱系,让人性的光辉战胜邪恶,照彻四方。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儿童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杨红樱的童话就是努力践行这一美学目的的优美作品,或者说这正是杨红樱童话具有强大艺术魅力、令无数小读者和他们身边的大读者爱不释手的深层次的美学因素。其实,岂止是杨红樱的童话,那些多次被列入少儿类优秀畅销书榜单的作品,如《爱的教育》、《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等,都是以坚持正面价值精神、坚持高贵的人性原则为其美学责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总是为登上畅销书榜单的作品包括杨红樱的童话叫好。
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精神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用来表达和满足人类愿望特别是儿童愿望的文学作品。童话又是可圈可点的胡说八道,人情人理的荒诞无稽。杨红樱的童话是真正的童话,真正的童话总是能与童心世界融为一体,水乳大地般地滋润儿童心田,受到孩子们真心实意的欢迎。
杨红樱曾说过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要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三是看了能使人感动。这实在是经典之谈,远胜于那些文学理论教程的滔滔宏论。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如果真有吸引人、打动人的情节,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动人、影响人的深刻内涵,怎么会不受孩子们的欢迎?怎么会不产生文学的精神灯火与生命营养的作用?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新世纪十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文章,这十位作家按年岁排序是:孙幼军、金波、张之路、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沈石溪、黄蓓佳、郑春华、杨红樱。杨红樱最为年轻,她正处于文学创作的盛年,中国儿童文学无疑应对她提出更高的期待,她的文学创作包括童话还有很大的艺术发展空间与审美张力。我在这篇文章中对杨红樱有过下面百余字的评价:“杨红樱是中国儿童文学三个层次(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中童年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使杨红樱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难道还有比受孩子们衷心欢迎和喜爱更为荣耀、幸福的事吗?杨红樱的创作证明:真正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不但是属于中国儿童的,也是属于世界儿童的。”
天天出版社虽是一家年轻的少儿出版社,但它源自有着“皇家出版社”美誉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因而十分注重打造儿童文学精品,培养读者精品阅读意识,致力于将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奉献给广大少年儿童。由天天出版社精心设计、精心编制、精心出版的这一套《杨红樱童话手绘完全本》(12种),从选文内容、文字质量、装帧设计、图文配制等各个环节都下了大功夫,以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杨红樱童话的完整风貌,可以说这是一套为新世纪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少儿读者“量身定做”的文学精粹。我由衷地祝贺这套精美的手绘本丛书的出版,祝福千百万少年儿童拥有这套美好的、感动人的童话精品!
让童话陪伴童年,用童话抚慰童心。愿优秀的童话作品走进千百万孩子的精神世界。
杨红樱·童年·童话(编辑手记)
童年,当我们年纪愈大,它便离我们愈远,回头看时,仿佛是记忆深处的点点碎片,静静地闪动着微微的光芒。长大之后,有那么多的烦恼,于是人们常常叹息,童年的美好是多么短暂,一去不复返。可是,长大之后,人们也往往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忘记了自己曾经怎样看,怎样做,怎样想。
杨红樱,这个为孩子写作了三十年的童书作家,从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的那些时光,童年的记忆在她心上留下了那样清晰的印记。多年以后,当她成为一个老师、一个作家和一个母亲,这印记仍时时提醒她,孩子是什么样的,怎样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的美好,而不是伤害。
杨红樱的童年记忆明亮而温暖。小女孩杨红樱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漂亮得像一个洋娃娃,非常惹人喜爱。她上学早,五岁便坐进了课堂。五岁的杨红樱显然不是现在的许多家长费尽心力想培养的那种“神童”,和班里那些六七岁的孩子相比,各方面都差着一些。比如写数字,小杨红樱总是把“3”写成“ε”,就这么一直写了三年。回忆起这段童年趣事,杨红樱充满了感情:“我非常幸运,遇到了一个爱孩子并且了解孩子的好老师。这个老师一次也没骂过我笨,别的老师因为这个问题批评我时,这个老师就会对他们说,她比别的孩子小,小孩子就是这样的,等她长大些,慢慢就会纠正了。”后来,杨红樱也做了小学老师,她总是记得自己曾经把“3”反着写到了三年级。所以,在她眼里,没有一个孩子是笨孩子。她总是说,孩子是慢慢长大的,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小老师杨红樱班上的孩子,个个都是可爱的,也个个都是快乐的。
个子娇小的小女孩杨红樱,其实胆子并不小。从家到学校的那段路上,有一条隐秘的小道,从那里可以抄近道到达学校。不过,很少有孩子会去走那条路,因为,那条路要经过一个医院的停尸房,对于小孩子来说,死人是多么可怕而不可知的一样东西。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那些大孩子不如,有一天,小小的杨红樱,不知哪里生出了一股勇气,她屏住呼吸,一口气飞快地跑着穿过了那条小伙伴们都不敢走的小道。学校的操场上,班里的大孩子们快活地玩耍着,被他们看成“小不点儿”的杨红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和快乐,因为她做了一件他们都没做过的事情。不过,她谁也没告诉,这件事是她自己的秘密,虽然她连“3”都写不好,但她却战胜了许多大孩子都不能克服的恐惧。长大以后的杨红樱,内心仍然充满了勇气,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作家,面对一些反对和诘难时,她没有申辩,也没有动摇,她只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前行,就像当年飞快奔跑的那个小小女孩。
小时候的杨红樱,安安静静,常常出神地独自想着什么。有一个时期,中药铺里高高的药柜,成为她最好奇和最向往的世界。光线昏暗的空间,密密麻麻的抽屉,五花八门的中药名签,对于小小的杨红樱而言,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魔法氛围。她长时间地想着那些抽屉里的各式各样的古怪药材,入迷了一般。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父母都没有时间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小女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从没有听到过诸如“不知这孩子整天脑子里在想什么,发这么长时间的呆”一类的干涉和指责。许多年以后,当杨红樱自己也成为一个母亲,常常会想起小时候那些她独自一人静静度过、看起来似乎是坐在那里发呆的美妙时光。一个宁静的午后,上小学的女儿一动不动地坐在床上,嘴巴里微微蠕动着,就这么专心致志地坐了两个小时。杨红樱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她知道女儿一定正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女儿告诉她,自己是在数牙齿,因为看到书上说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有多少颗牙齿,她一直在用舌头一颗一颗点数。杨红樱没有斥责女儿把时间浪费在这么“无聊”的事情上,她认为孩子的内心本来就是和成人的不一样,所以她从不会生硬粗暴地以成人世界的规则衡量孩子。杨红樱总是说,她一直是蹲着看孩子的世界,蹲着为孩子写作的。
杨红樱清楚地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图书是一本《安徒生童话》。她毫不讳言,安徒生童话对她早期的童话创作有着深深的影响,而且她最初的写作就是从童话开始的。的确,在她那些短篇童话中,依稀能够看到安徒生这位忧郁童话王子的影子。实际上,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杨红樱后来创作的那些“快乐”童话中,依然能读出隐藏在幽默情节和风趣语言背后的纤细的情感,忧伤而又温暖,隐隐透出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古典童话的美感。
杨红樱,一个曾经快乐成长的女孩,一个曾经快乐教书的老师,一个曾经快乐编书的编辑,一个正在快乐养育的母亲,一个正在快乐写作的作家。从做小学语文教师的那一天起,三十年来,杨红樱一直和孩子们形影不离。她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并且深深感激那个令她能够拥有真正童年的时代,和那些替她守护了童年美好的人们。她说,自己为孩子写作,就是要把童年还给孩子,把童心还给孩子。她,做到了。
2010年4月8日